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口腔清洗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给口腔疾病的患者清理清洗口腔时,一般都是先用镊子夹住药棉球或者在竹签棒上缠住药棉,然后沾取消毒液,对口腔进行清洗清理。这种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其杀菌消毒效果较差,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药棉容易掉落在患者的口腔内,需要重新操作,进行消毒,操作繁琐,而且掉落在口腔内的药棉容易引起口腔损伤或者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清洗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清洗消毒装置,包括手柄和棉条,所述手柄的端部安装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内壁上端设有支撑柱一,所述支撑柱一的端部设有转轮一,且支撑柱一的中部设有转轴一,所述转轮一的下表面设有作用轮一,作用轮一通过链条链接在作用轮二上,所述作用轮二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柱二,且支撑柱二的中部设有转轴二,所述作用轮二的上表面设有转轮二,所述转轮二的边缘处设有开口,所述棉条的一端卡接于开口内,另一端缠绕在支撑柱三的外围,所述支撑柱三固定于主体的外壁,且支撑柱三的中下部设有转轴三。
优选的,所述转轮一的侧面为凹凸不平的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体俯视呈L形。
优选的,所述作用轮一、作用轮二和链条之间为棘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作用轮、转轴、链条和转轮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棉条在装轮二上实现包裹转动,作用于口腔清洗部位的棉条得以时时更新,保证了口腔清洗的高效性和整洁性,达到了良好的口腔清洗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轮二的平面图。
图中:1手柄、2主体、3支撑柱一、4转轮一、5转轴一、6作用轮一、7链条、8作用轮二、9支撑柱二、10转轴二、11转轮二、12棉条、13支撑柱三、14转轴三和1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口腔清洗消毒装置,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的端部安装有主体2,所述主体2的俯视呈L形状结构,所述主体2的内壁上端设有支撑柱一3,所述支撑柱一3的端部设有转轮一4,且支撑柱一3的中部设有转轴一5,所述转轮一4的侧面为凹凸不平的螺纹结构,增大了手指和转轮一4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转轮一4的正常转动。所述转轮一4的下表面设有作用轮一6,作用轮一6通过链条7链接在作用轮二8上,所述作用轮一6、作用轮二8和链条7之间为棘齿结构,增强了链条7的传动性,保证了转轮二11的正常运行。所述作用轮二8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柱二9,且支撑柱二9的中部设有转轴二10,所述作用轮二8的上表面设有转轮二11,所述转轮二11的边缘处设有开口15,所述棉条12的一端卡接于开口15内,另一端缠绕在支撑柱三13的外围,所述支撑柱三13固定于主体2的外壁,且支撑柱三13的中下部设有转轴三14,所述的转轴结构均保证了各自的支撑柱达到了旋转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进行口腔清洗消毒之前,将浸泡有消毒液的棉条12包裹在支撑柱三13的外围,棉条12的一端卡接在转轮二11上的开口15内;进行口腔清洗消毒时,慢慢的向前转动转轮一4,由于传动轮的原理,转轮二11向前转动,带动棉条12转动,达到口腔清洗消毒作用部位棉条12的时时变换,保证了口腔清洗消毒的卫生和整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