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药器过滤器连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28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药器过滤器连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溶药器过滤器连针。



背景技术:

输液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方法。在进行输液前,常需配制特定的混合药液,而配制特定的混合药液一般用注射器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注射器插入药液瓶中抽取适量的配制前药液,拔出注射器后再将药液注射入药粉瓶中,摇匀,待药液与药粉充分溶解后,在抽出混合液注入输液瓶中随之流入人体内。

在混合药液与药粉的过程中,药粉有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溶解。如果药粉没充分溶解在药液中而呈药末状随药液注入人体内,则极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不适感,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危害人体生命,引发医疗事故。同时,药液中也有可能存在其他的未溶解杂质,这些未溶解的杂质如果被注入到患者体内,也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甚至影响生命安全。为了防止未溶解的药粉及杂质被注入到人体内,人们在注射器针头的药液流动管路上设置了药液过滤膜,以此来过滤掉药液中的未溶解药粉与杂质(如附图1所示,专利名称:一种溶药器,专利号:201510451141X)。此种针头的药液流入与输出采用同一管路,药液过滤膜19设置在此管路上,当向注射筒内抽入药液时,药液过滤膜发挥过滤作用,将未溶解药粉及杂质过滤并粘附在药液过滤膜上靠近针头的一面(附图1中药液过滤膜的上侧面)。此种药液过滤膜看似有用,但当注射器插入输液瓶内向输液瓶内推送药液时(附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药液从注射筒被推送进输液瓶中时的流动方向),被药液过滤膜过滤并留在过滤膜上侧面的未溶解药粉及杂质又会随药液流动被推送进输液瓶随之被输送进人体内,并未起到真正的过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在药液流动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能充分过滤药液的溶药器过滤器连针,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溶药器过滤器连针,包括一端侧壁带孔的针管,固定在针管另一端的T形针管固定座,部分包裹针管并设置有排气通道的套管,两端分别与套管及注射筒连接的连接壳,针管固定座卡接固定在套管与连接壳的连接处,套管的排气通道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膜,针管贯通针管固定座,针管与针管固定座采用注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针内分为药液的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两条通道,在药液的流入通道上设置有流入单向阀,药液过滤装置设置于流出通道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管固定座靠近注射筒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坚向中空且四周壁设置有横向孔洞的凸台,凸台的中空腔与针管内空腔连通,凸台的朝外端设置有流入单向阀,针管、凸台中间腔、流入单向阀三者组成药液流入通道。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入单向阀由阀盖及阀塞组成,阀盖的一端与凸台套接,阀塞间隙活动设置于阀盖的中空腔内,阀盖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间带空洞的卡圈,阀塞靠近针管的一端呈锥形或半圆形,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个小凸起。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阀塞锥形或半圆形的一端与阀盖中空腔壁之间,设置有一层活动的弹性封闭膜。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凸台的外壁与连接壳内壁形成的空腔中,横向设置有药液过滤装置,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由药液过滤膜及贴紧药液过滤膜的弹性阀片组成,其药液过滤膜设置于靠近注射筒的一端,药液过滤膜的内圆与外圆边沿均被固定,其弹性阀片的一圆边沿固定,另一圆边沿开有多条断开线,凸台外壁与连接壳内壁形成的空腔、药液过滤装置、凸台上的横向孔洞、针管四者组成药液的流出通道。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药液过滤膜的外圆边沿卡接在针管固定座与连接壳的连接处,内圆边沿卡接在凸台与阀盖的连接处。

工作原理:当向注射筒抽入药液时,药液经流入通道直接进入注射筒内,当向输液瓶内推送药液时,药液经设置有过滤膜的流出通道进入输液瓶内,此时,过滤膜发挥过滤作用,使进入输液瓶的药液得到充分过滤,从而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药液的流入与流出分道输送,并将过滤膜设置在药液流出通道上,使得送入输液瓶的药液得到了真实的有效过滤,有效保证了输入人体内药液的洁净,从根本上杜绝了因药液不净而导致人体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引发的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事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于医疗单位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弹性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孔,2--针管,3--针管固定座,4--套管,5--间隙通道,6--空腔通道,7--气孔,8--注射筒,9--连接壳,10--空气过滤膜,11--注胶层,12--注胶口,13--孔洞,14--凸台,15--阀盖,16--阀塞,17--卡圈,18--小凸起,19--药液过滤膜,20--弹性阀片,21--断开线,22--活塞,23--腔一,24--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附图2、3所示,一种溶药器过滤器连针,包括一端侧壁带孔1的针管2,固定在针管另一端的T形针管固定座3,部分包裹针管并设置有排气通道的套管4(排气通道包括针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通道5、套管与固定座之间的空腔通道6、设置在套管上的气孔7),两端分别与套管及注射筒8连接的连接壳9,针管固定座卡接固定在套管与连接壳的连接处,套管的排气通道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膜10,针管贯通针管固定座,针管与针管固定座采用注胶(如附图2中注胶层11及注胶口12所示,凝固胶从注胶口注入,流到注胶间隙中凝固后形成注胶层)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连针内分为药液的流入通道(药液从针管抽入到注射筒内的流入通道,如附图2中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与流出通道(从注射筒内推出并经针管推入输液瓶内的流出通道,如附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所示)两条通道,在药液的流入通道上设置有流入单向阀,药液过滤装置设置于流出通道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管固定座靠近注射筒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坚向中空(中空方向呈上下竖向)且四周壁设置有横向孔洞13的凸台14,凸台的中空腔与针管内空腔连通,凸台的朝外端(即靠近注射筒的一端)设置有流入单向阀,针管、凸台中空腔、流入单向阀三者组成药液流入通道。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入单向阀由阀盖15及阀塞16组成,阀盖的一端与凸台套接,阀塞间隙活动设置于阀盖的中空腔内(阀塞外壁与阀盖中空腔的内壁之间存在用以让药液流动的间隙,阀塞放置在此中空腔内并可自由上下滑动),阀盖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间带空洞的卡圈17,阀塞靠近针管的一端呈锥形或半圆形(附图2中所示为锥形),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个小凸起18,当药液经流入通道流入,阀塞在药液流动力的作用下靠近卡圈时,小凸起能抵住卡圈,从而使卡圈与阀塞之间存在用以让药液流动的间隙。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防止阀塞不能完全将药液止流,可在阀塞锥形或半圆形的一端与阀盖中空腔壁之间设置一层活动的弹性封闭膜(弹性封闭膜的直径小于阀盖中空腔的直径),当药液向注射筒内流动时,弹性封闭膜在药液的作用力下,靠近阀塞,使流入通道打开;当药液从注射筒流向针管时,药液流动力作用在阀塞及弹性封闭膜上,弹性封闭膜贴紧阀盖中空腔壁并堵住凸台的中空腔,同时,阀塞受力向凸台中空腔方向挤压弹性封闭膜,使弹性封闭膜适当挤压进凸台中空腔内,从而达到理想的止液效果。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凸台的外壁与连接壳内壁形成的空腔中,横向设置有药液过滤装置,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由药液过滤膜19及贴紧药液过滤膜的弹性阀片20组成,其药液过滤膜设置于靠近注射筒的一端,药液过滤膜的内圆与外圆边沿均被固定,其弹性阀片的一圆边沿(外圆边沿或内圆边沿)固定,另一圆边沿(对应的内圆边沿或外圆边沿)开有多条断开线21(如附图3所示,当弹性阀片的外圆边沿被固定时,断开线则开在内圆边沿,如图中实线断开线所示,当弹性阀片的内圆边沿被固定时,断开线则开在外圆边沿,如虚线断开线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弹性阀片紧贴药液过滤膜且断开线断口呈闭合状态,当向注射筒内抽入药液时,药液无法从针管--凸台上的孔洞--药液过滤膜流入注射筒内),凸台外壁与连接壳内壁形成的空腔、药液过滤装置、凸台上的横向孔洞、针管四者组成药液的流出通道。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药液过滤膜的外圆边沿卡接在针管固定座与连接壳的连接处,内圆边沿卡接在凸台与阀盖的连接处。在具体实施时,可在连接壳与针管固定座的连接处,以及凸台与阀盖的连接处设置梯台,采用梯台连接,再将药液过滤膜的内圆与外圆边沿夹紧在梯台的连接处。

具体操作过程:

1、向注射筒内抽入药液:先将注射筒安装到本连针上,并将注射筒内的活塞推至靠近本连针的一端(即将活塞推到注射筒的最里面),然后再本连针的针头插入药液瓶中的药液中,再向外拉动注射筒的活塞(在此过程中,连针上的排气通道使药液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使瓶内不会产生负压,拉动活塞更容易),药液在活塞拉动所产生气压差的作用下从针管上的孔1进入针管,并逐渐到达凸台,当药液进入凸台中空腔后,会有两股流向:一股药液经凸台上的横向孔洞进入腔一23,并到达弹性阀片,此时,弹性阀片处于初始状态,紧贴药液过滤膜且断线开闭合,弹性阀片将进入腔一的药液断流,使药液无法经药液过滤膜而进入腔二24;另一股药液经凸台中空腔到达流入单向阀的阀塞处,在药液的推动下,阀塞在阀盖中空腔内被推向靠近注射筒的一端,阀盖与凸台的连接通道被打开,药液经阀盖中空腔进入腔二,最终到达注射筒内,直至将药液瓶内的药液抽完或注射筒内抽入适量的药液。在此过程中,腔一中的药液由于受到流入注射筒内药液的挤压力并将力作用在弹性阀片上,从而使弹性阀片一直紧贴药液过滤膜,同时,因为弹性阀片本身就是紧贴过滤膜的,当受到流入药液的作用力时,弹性阀片上的断开线不会因受力而向过滤膜方向张开,此时,药液过滤膜不发挥过滤作用。

2、向输液瓶内推入药液:将已抽取药液并连接有本连针的注射筒的针管插入输液瓶中,将注射筒的活塞缓缓向里(针管方向)推动,注射筒内的药液在活塞推动力的作用下进入腔二,当药液进入腔二后,同样会分成两股流向:一股药液经卡圈到达阀塞,并将受到的注射筒活塞的推动力作用在阀塞设置有小凸起的端面上,使阀塞向针管方向移动,最终使阀塞的锥形面或半球形面堵住凸台的中空腔口,从而使药液无法从腔二流入针管并进入输液瓶;而另一股药液经腔二到达药液过滤膜,并透过药液过滤膜抵达弹性阀片,此时,弹性阀片受到来自腔二中药液的作用力(作用力方向指向腔一),使得弹性阀片沿各断开线向腔一方向弯曲并张开,药液从张开的开口处流入腔一内,再经凸台上的孔洞流入针管,并从针管上的孔15流入输液瓶中。在此过程中,药液的流出通道被打开,药液从注射筒内出来后依次经腔二、过滤膜、弹性阀片、腔一、凸台上的孔洞、针管所形成的流出通道,最终进入输液瓶中。药液在此流出通道流动的过程中,药液过滤膜将药液中的未溶解药粉、杂质等过滤并粘附在过滤膜上靠近注射筒的一侧,而不会随药液进入输液瓶内并被注入人体内,从而实现了药液真正意义上的过滤,有效防止了因药液不净而造成的患者不适感甚至影响患者生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