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温针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262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温针灸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温针灸器。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一种把针刺和温灸相结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操作方式是将针刺入穴位后,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2cm左右的艾灸条插在针尾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灸条燃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利用针刺穴位的刺激和艾绒或艾灸条燃烧产生的温热作用,将二者结合进一步加强治疗的效果。这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温针灸,使得艾绒或艾灸条燃烧的灰烬散落到病人皮肤上,容易烫伤病人,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时时关注病人,消耗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增加了工作强度。

另外,目前进针的时间和针的温度共同作用于针灸的效果,医务人员往往根据设定的时间进行针灸,而针灸针的温度不容易控制和测量,在一定时间内针灸针温度的不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仅靠时间来判断针灸的效果的做法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温针灸器,有效的解决了针灸时间和针灸温度的共同作用不可控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下方为敞口状,支撑架顶部为支撑板,支撑板上方固定有环绕一周的挡板,挡板内圈设有燃烧筒,燃烧筒下方固定有安装口,针灸针插入安装口内,安装口外侧经螺纹连接有卡箍,构成卡箍将针灸针固定在安装口内的结构,燃烧筒放置在支撑板上,卡箍与支撑板之间夹设有双层金属片,双层金属片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大于下层金属的膨胀系数,构成双层金属片受热后将卡箍和燃烧筒顶起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自行控制针灸的时间,并且根据针灸温度的不同针灸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总能达到相应的针灸效果,对艾条燃烧后的灰烬进行收集处理,方便收集与后续处理,且不会烧伤人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灸针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7,其特征在于,支撑架7下方为敞口状,支撑架7顶部为支撑板8,支撑板8上方固定有环绕一周的挡板10,挡板10内圈设有燃烧筒1,燃烧筒1下方固定有安装口4,针灸针3插入安装口4内,安装口4外侧经螺纹连接有卡箍5,构成卡箍5将针灸针3固定在安装口4内的结构,燃烧筒1放置在支撑板8上,卡箍5与支撑板8之间夹设有双层金属片6,双层金属片6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大于下层金属的膨胀系数,构成双层金属片6受热后将卡箍5和燃烧筒1顶起的结构。

所述的燃烧筒1上端固定有筒盖2。

所述的燃烧筒1底部设有耐高温滤网9。

所述的挡板10上方盖有挡盖11。

所述的安装口4为三爪开口结构,安装口4的三爪之间设有缝隙,构成卡箍5在安装口4外侧紧固三爪将缝隙压紧使针灸针3固定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将支撑架7放置在人体皮肤上,然后将针灸针3安装在燃烧筒1上,然后通过调节针灸针3在燃烧筒1外侧的长度,即调节了针灸针3进针的深度,此时卡箍5压住双层金属片6,将燃烧筒1支撑,即可进行温灸。

向燃烧筒1内放入艾条,点燃后盖上筒盖2,艾条燃烧使针灸针3温度升高,针灸针3将热量传递到双层金属片6上,由于双层金属片6上下两层的金属膨胀系数不同,上层的金属受热伸长的长度大于下层,所以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段时间,双层金属片6弯曲,顶起卡箍5,使得针灸针3脱离人体,针灸结束。

双层金属片6的弯曲与针灸针3的温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过双层金属片6的变形情况,就可以直观的反应出人体在针灸时的状态,十分的清晰,比传统的按照特定时间来结束针灸的方法简单直接,更加的直观和方便,且不需要人为操作,可以在双层金属片6上连接报警器,当达到报警温度后发出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在针灸结束后即时清理,避免双层金属片6冷却后伸直刺伤人体。

艾条燃烧后的灰烬通过燃烧筒1下方的滤网9落下,不会落在外部,而是落在挡板10围成的空腔内,上方有挡盖11阻挡,下方有支撑板8阻挡,灰烬不会落在人体皮肤还是那个,不存在烫伤人体的情况,同时针灸结束后也方便对灰烬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自行控制针灸的时间,并且根据针灸温度的不同针灸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总能达到相应的针灸效果,对艾条燃烧后的灰烬进行收集处理,方便收集与后续处理,且不会烧伤人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