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皮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228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头皮爪。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针对人体病症的医务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其中,针对人体脑部的疾病治疗手术就是其中之一。在进行脑部手术时,需要先将人体的头部皮肤切开,之后用相应的工具将头部皮肤向两边拉伸,从而将头部颅骨暴露出来,进而进行后续的开颅操作。

但在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头皮爪都为整体笔直的钩爪结构,中间使用铁丝作为连接件,在尾端安装有夹子。其缺点是,前段的钩爪不能变化角度,这样在对患者头皮进行拉伸时容易造成伤害;中间的连接件由于使用铁丝,其在沾染上血液后清洗起来非常的不便;而在尾端虽然有夹子可以直接将头皮爪夹在手术布上,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器械的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式的头皮爪,克服上述的问题,是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式的头皮爪,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不便、清洗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一种头皮爪,包括:头皮爪钩、连接件和弹性组件;

所述头皮爪钩安装在所述头皮爪的最前端;

所述头皮爪钩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

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联接。

优选的,还包括:手术台固定组件;

所述手术台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弹性组件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手术台固定组件为环状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环状固定环上与弹性组件之间安装有固定环转轴;

所述环状固定环以所述固定环转轴为轴心进行旋转。

优选的,所述头皮爪钩的最前端为尖突状。

优选的,所述头皮爪钩为双钩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头皮爪钩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件,具体为: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活动凹槽和凸轴槽,所述通轴槽设置在所述活动凹槽的两侧;

所述头皮爪钩的末端两侧各设置有凸轴;

所述头皮爪钩的末端安装在所述活动凹槽内,所述头皮爪钩两侧的凸轴分别卡接在两侧的凸轴槽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为金属弹簧。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为弹性橡胶。通过使用以上装置,可以提高头皮爪在使用时的灵活性,减少传统头皮爪对于患者头部皮肤的伤害,同时降低头皮爪在清洗及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皮爪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皮爪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头皮爪钩10、连接件20和弹性组件30。和手术台固定组件。

所述头皮爪钩10安装在所述头皮爪的最前端;

所述头皮爪钩10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20;

所述弹性组件30与所述连接件20联接。

其中,所述头皮爪钩可以采用非易腐蚀用材质,其最前端为尖突状。头皮爪钩可以为单钩形,也可以为双钩形。建议采用双钩形,可以增加对头皮部的拉伸面,同时可以降低每个钩对皮肤的拉伸压力,减小对皮肤的损伤。双钩形结构中,双钩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宜太远,根据实验,优选距离为2cm-5cm之间。

另外,对于头皮爪钩还可以采用扁平式钩头,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头皮爪钩与头部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头皮爪钩对皮肤单位面积的拉伸压力。

头皮爪钩的末端为扁平式结构,末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凸轴101。

而在连接件上设置有活动凹槽201和凸轴槽202,所述凸轴槽202设置在所述活动凹槽201的两侧。所述头皮爪钩10的末端安装在所述活动凹槽201内,所述头皮爪钩两侧的凸轴101分别卡接在两侧的凸轴槽202内。这样,头皮爪钩10就可以实现上下方向的活动,从而增加在拉伸头皮时的灵活性,减少对头皮的伤害。

连接件20的下方连接有弹性组件30。这里的弹性组件可以为金属弹簧,也可以为弹性橡胶,甚至可以为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其作用主要用于在拉伸头皮过程中提供弹性缓冲,减少于头部皮肤的直接伤害。

在头皮爪的末端安装有手术台固定组件,该手术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头皮爪与手术台布进行固定。优选的,手术台固定组件为固定环。该固定环中可以与手术止血夹配合,将所述头皮爪固定在手述台布上。这样,可以不再使用传统的夹子结构,从而降低了头皮爪的生产成本。具体连接方式为,手术止血夹的端头穿过所述固定环的中间,所述手术止血夹的后部卡接在所述固定环上,手术止血夹的前端闭合,从而夹住手术台布。

另外,为了增加使用的时的方便性,所述环状手术台固定组件上还可以设置有手术台固定组件转轴,手术台固定组件可以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优选的,所述手术台固定组件转轴安装在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手术台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固定环以所述手术台固定组件转轴进行旋转。

通过使用以上装置,可以提高头皮爪在使用时的灵活性,减少传统头皮爪对于患者头部皮肤的伤害,同时降低头皮爪在清洗及生产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