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224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



背景技术:

经内镜活检技术是一种经过内镜工作钳道完成的微创诊疗技术,属于高级内镜技术,近30年来,该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成熟的发展。目前的内镜活检技术,大体上包括超声内镜和非超声内镜(即普通内镜)的活检,其中,根据在不同器官的应用和设计的区别,具体涉及经气管镜活检、经气管超声内镜活检、经消化内镜活检、经消化道超声内镜活检等。

经内镜活检技术主要通过活检钳夹取细胞、组织来获得诊断标本,但是,现有的活检钳均不存在储存组织标本的结构,术中用活检钳进行表面黏膜活检,每次获取单个组织标本后即需退出内镜工作钳道,将组织标本释放后再重新进行下一个组织标本的获取,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一般需要对同一部位的多处组织进行标本获取,因此术中需多次反复地进退活检钳,操作繁琐,提高了取样的操作难度,同时延长了取样的时间,增大手术风险,而且容易引发感染。

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具有储存功能、能够连续取样的活检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经内镜活检时需要反复多次进退活检钳、取样操作繁琐、取样时间长等问题,提供一种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包括弹性外管、固设于其远端的钳头组件、以及可在其管腔内来回移动的传动丝,该钳头组件与传动丝的远端连接、且钳头组件的钳头随传动丝的移动张开或闭合,钳头组件的钳头内侧设有钳腔,其中,钳头组件还包括与钳头固定、用于储存组织标本的储标袋,该储标袋的开口端与钳腔相连通。

具体的,钳头包括用于形成钳腔的钳壁,该钳壁上设有通孔,储标袋的开口端与该通孔连通。

优选的,通孔与钳头的钳口位置相对。

进一步的,钳头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钳头,每个钳头各与一个储标袋固定连接。

较优的,储标袋由软性医用材料制成。

储标袋可为桶状。

上述钳头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钳头以及一对连接丝,两钳头相互铰接、且两钳头的近端分别与两连接丝的远端铰接,连接丝的近端与传动丝的远端连接,传动丝移动,推动连接丝带动钳头张开或闭合。

较优的,钳头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钳头的钳头座,两个钳头相互铰接于钳头座的远端内侧,且钳头座的远端与该铰接处固定、近端与弹性外管的远端固定。

优选的,弹性外管的近端设有手柄组件,该手柄组件包括套设在弹性外管近端的外管手柄以及与传动丝近端连接的活动手柄,该外管手柄上设有活动槽,活动手柄带动传动丝在活动槽内来回滑动、控制钳头的张开与闭合。

进一步的,传动丝的近端套设有用于将其固定的助推管,活动手柄套设在该助推管的近端。

工作原理:将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经过内镜钳道送入病灶部位,初始状态下,钳头闭合,储标袋贴合在钳头外壁;推动传动丝,传动丝向弹性外管远端移动,带动钳头组件中的钳头张开,卡住病灶位置并压紧;将传动丝往回拉动,钳头闭合的过程中切取组织样本,组织样本慢慢脱离病灶位置进入钳腔,随着钳头闭合,进入钳腔内的组织样本经由储标袋的开口端被压入储标袋中;再次推动传动丝,使钳头张开,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反复获取多个组织样本。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频繁取出活检钳收集样本的操作,通过在钳头设置与其钳腔连通的储标袋,组织标本被夹取后、随钳头的闭合被压入储标袋中,不会占据钳腔的空间,因此无需拔出器械取出样本,可实现连续多次取样,大大降低取样的操作难度,缩减取样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了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2)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钳可以满足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任何超声内镜介导的需要,还可用于经非超声内镜的钳道,用途广泛;(3)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钳操作简单,对操作者的要求低,且培训简单,有利于广泛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在初始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在钳头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为方便技术方案的理解,将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侧定义为近端,靠近手术部位的一侧定义为远端。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包括弹性外管1、钳头组件和传动丝3,其中,钳头组件位于弹性外管1的远端、并与弹性外管1固定;传动丝3位于弹性外管1管腔内,并可在弹性外管1的管腔内来回移动,且传动丝3的远端与钳头组件连接。

钳头组件包括钳头2以及与钳头2固定、用于储存组织标本的储标袋4,如图4,钳头2内侧设有钳腔21,储标袋4的开口端与钳腔21相连通;传动丝3移动,带动钳头2张开或闭合,从而夹取组织标本,组织标本进入钳头2的钳腔21,并在钳头2闭合的过程中被压入与钳腔21连通的储标袋4中,实现组织标本的存储。

如图2~3,弹性外管1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弹性中空管体,可由硬质弹性材料制成,如不锈钢弹簧管1-1,也可在不锈钢弹簧管1-1外壁加设塑料涂层1-2;可根据活检钳的使用环境,如用于呼吸内镜、消化道内镜或其他内镜等不同部位的长度需要,制备合适长度的弹性外管;通过弹性外管1带动整个活检钳在内镜钳道内安全、顺畅地通过。

钳头组件还可包括用于固定钳头2的钳头座6,钳头2为两个,相互对称设置,两个钳头2铰接于钳头座6的远端内侧,如通过销子11将两钳头2相互铰接固定;钳头座6的远端与该铰接处固定、近端与弹性外管1的远端固定,从而可将钳头2与弹性外管1固定。

钳头2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勺状,包括钳腔21和用于形成钳腔21的钳壁22,钳壁22为弧形面,可通过在钳壁22上开设通孔23,将储标袋4的开口端与通孔23的位置处固定,使钳腔21与储标袋4的开口端连通;钳腔21具有钳口24,钳口24边缘为锋利快口,用于切割组织标本,两钳头2的钳口24相对,当两钳头闭合时,两钳头的钳腔21拼合形成封闭的、可盛放组织标本的腔室;还可将通孔23设置在与钳口24位置相对的部分钳壁处,此时储标袋4的位置与钳头2夹取组织时的受力方向相符,组织标本更易进入储标袋4内。

储标袋4呈圆形桶状或圆形网桶状,可由PE、PTFE、硅胶、尼龙等软性医用材料制成,储标袋4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如,可在两钳头2上分别设置一个通孔23,且通孔23设置在每个钳头2钳口24位置相对的部分钳壁上,在每个通孔23处出固定设置一个储标袋4,可在不影响钳头2操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组织标本的存储量。

钳头组件还包括一对连接丝5,两连接丝5的远端分别与两钳头2的近端铰接,且其近端与传动丝3的远端连接,两钳头2及两连接丝5形成四连杆机构,当传动丝3在弹性外管1的管腔内来回移动时,可推动与其连接的连接丝5带动两个对称设置的钳头2张开或闭合;其中,钳头2近端可设置限位钉13,连接丝5通过限位钉13与钳头2铰接;连接丝5与传动丝3的连接方式可为铆接、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如可在连接丝5与传动丝3的连接处套设连接管12,两者通过连接管12铆接或焊接。

钳头组件的直径可在现有活检钳的范围内,如1.8mm-3mm。

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还可包括手柄组件,该手柄组件位于弹性外管1的近端,包括外管手柄7和活动手柄8,外管手柄7套设在弹性外管1的近端,用于固定外管1,活动手柄8与传动丝3的近端连接,通过推拉活动手柄8来控制传动丝3的移动,从而控制钳头2开闭;还可在传动丝3的近端套设助推管10,助推管10一端位于弹性外管1管腔内,另一端套设活动手柄8,通过助推管10固定传动丝3,避免其来回移动时发生弯折;外管手柄7可为中空手柄,且其上设置活动槽9,传动丝3的近端穿出该活动槽9、与活动手柄8连接,活动手柄8可带动传动丝3在该活动槽9内来回滑动、控制钳头2的开合;通过设置活动槽9,施术者可单手控制活检钳的进出和钳头2的开合,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效方便了活检钳的操作;外管手柄7可为单环手柄,活动手柄8可为双环手柄,方便活检的操作;外管手柄7、活动手柄8均可由ABS制成。

实施例1

将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用于经内镜活检术,操作过程如下:

(1)选取合适规格的活检钳:弹性外管1直径为1.8mm,有效长度为1200mm,钳头组件直径为1.8mm;

(2)将内镜插至目的部位,如图2,初始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钳钳头2闭合,储标袋4贴合在钳头2外壁,单手握住外管手柄7和活动手柄8,将弹性外管1及其远端的钳头组件经钳道送入目的部位;

(3)推动活动手柄8使钳头2打开、钳口卡住病灶位置并压紧,如图3,然后拉动活动手柄8使钳头2逐渐闭合,闭合的过程中切取组织样本,组织样本慢慢脱离病灶位置进入钳腔21,随着钳头2闭合,进入钳腔21内的组织样本经由储标袋4的开口端被压入储标袋4中,即获取组织样本。重复操作,获取大量组织样本、并存入储标袋4内;

(4)最后一次抓取样本后,拉紧活动手柄8,将弹性外管1和钳头组件从内镜钳道中拔出。

(5)用棉签将储标袋4内黏膜组织顶出,常用载玻片或者样本收集瓶收集标本。

实施例2

将本实用新型的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用于经消化道内镜粘膜活检术:

(1)选取合适规格的活检钳:弹性外管1直径为2.3mm,有效长度为2300mm,钳头组件直径为2.3mm;

(2)内镜插至目的部位后,将弹性外管1及其钳头组件经钳道插入目的部位;

(3)推动活动手柄8,两钳头2打开并卡住病灶位置并压紧,然后拉动活动手柄8,两钳头2闭合,组织标本被切取并进入储标袋4中,重复操作,获取大量组织样本;

(4)最后一次抓取样本后,拉紧活动手柄8,然后将弹性外管1及钳头组件从内镜钳道中拔出;

(5)用棉签将储标袋4内黏膜组织顶出,常用载玻片或者样本收集瓶收集标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