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微针贴,属于保健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砭石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医疗保健用品,可以针对人体耳部、背部、腹部等诸多穴位,进行针对性理疗,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保健效果,已广泛应用在各穴位理疗方面。但是现有的砭石贴仍然普遍存在砭石的形状设计粗糙、不够合理,导致理疗效果不能达到砭石刺穴的最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砭石形状的砭石微针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砭石微针贴,包括贴层和贴层中部固定的砭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砭石针的下部为圆柱形的砭针台,砭针台凸出于贴层,砭针台的顶面中部设有锥形的砭针头,砭针头的顶角o为钝角;所述的贴层上散布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将砭石贴的砭石颗粒替换为具有锥形的砭石针,利用砭针台提高凸出度,增强对穴位的刺激效果,砭针头距砭针台的边缘留有一定距离,形成一个台面,可以限定刺穴深度,配合顶角为钝角的锥形砭针头,既能够增加对穴位的刺激性又保证不会产生刺痛,整体增强理疗效果;贴层上散布透气孔,提高汗液的挥发效率,防止长时间刺穴时贴层处汗液积累导致脱落。
优选的,所述的砭针头的顶角o=100°~1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角为特定角度的钝角的圆锥体作为砭针头,能够得到良好的刺激效果,能够适应不同的身体部位的穴位,既舒适又刺激效果明显。
优选的,所述砭石针的高度a=5.5 mm ~5.7mm,所述的砭针台的高度d=2.8mm~3.2 mm。此高度搭配能够得到一种最佳的刺穴深度,保证刺激效果,可增强单次疗效。
优选的,所述的砭针头的底面直径c与砭针台的顶面直径b的长度比为1:1.7~2。
优选的,所述的砭针头的底面直径c=6mm,所述的砭针台的顶面直径b=11mm ~12mm。此优选的比例适应绝大部分人的穴位敏感程度,既能够增加对穴位的刺激性又保证不会产生刺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在砭针台中部凸出的台体作为砭针头,更适用于一些更加敏感的穴位,增强穴位理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因为穴位刺激引起使用者的不适。
所述的砭石针的材质也可以选用其它的对人体有益的石材替代,如磁石、青金石、玛瑙或其它玉石,均具有自身的理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砭石微针贴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砭石贴的砭石颗粒替换为锥形的砭石针,利用砭针台提高凸出度,增强对穴位的刺激效果,砭针头距砭针台的边缘留有一定距离,形成一个台面,可以限定刺穴深度,配合顶角为钝角的锥形砭针头,既能够增加对穴位的刺激性又保证不会产生刺痛,对穴位适应性强,对不同身体部位的穴位均能给出适当的刺激效果,无需在使用时更换不同形式,实现既能够增加对穴位的刺激性又保证不会产生刺痛,使用方便又整体增强理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砭石微针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砭石针的设计示意图。
其中,1、砭石针 2、砭针头 3、砭针台 4、贴层 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砭石微针贴,包括贴层4和贴层4中部固定的砭石针1,砭石针1的下部为圆柱形的砭针台3,砭针台3的四周设有倒角;砭针台3凸出于贴层4,贴层4上散布有透气孔5;砭石针1的上部为砭针头2,砭针头2为顶角o=100°~105°的锥体,砭针头2设在砭针台3的顶面中部,砭针头2的四周留有台面,避免刺穴过深,砭石针1的高度a=5.7mm,砭针台3的高度d=3 mm;砭针头2的底面直径c=6mm,砭针台3的顶面直径b=11 mm;本砭石微针贴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强,又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刺痛感。
其他实施方式1,砭石针1的高度a=5.5 mm ,砭针台3的高度d=2.8mm;砭针头2的底面直径c=6mm,砭针台3的顶面直径b=12 mm。此种形式对穴位的刺激作用适中,适用于对人体上一些脂肪层较薄的穴位处进行理疗。
其他实施方式2,砭石针1的高度a=5.5 mm,砭针台3的高度d=3.2 mm;砭针头2的底面直径c=6mm,砭针台3的顶面直径b=10 mm;此种形式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最小,适用于对人体上一些脂肪层薄,比较敏感的穴位处进行理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