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体牵拉床床垫及其制成的肘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17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体牵拉床床垫及其制成的肘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体牵拉床,尤其涉及一种椎体牵拉床床垫及其制成的肘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已公知的技术中,椎体牵拉床包括两种:第一种为早期公开销售的床板移动式椎体牵拉床,此类椎体牵拉床的床板(包括床垫)分为上身床板和下身床板两个部份,上身床板安装固定而下身床板则可以向外侧移动,使用时,人体的胸部通过胸部绑带固定在上身床板的床头位置上,而人体腰部则通过腰部绑带固定在下身床板上,当下身床板向外侧移动时对人体腰椎产生牵拉作用。第二种为布垫移动式椎体牵拉床,此类布垫移动式椎体牵拉床在公开号为204428236U、204219120U、203619853U、203591364U等专利文献中均有公开。

在中国专利公告号204428236U的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椎体牵拉床的肘部支撑装置及其制成的椎体牵拉床”,其权利要求书明确记载“1.一种椎体牵拉床的肘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右支撑块,人体仰卧在床上并且手臂呈弯曲状态使肘部置于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从该公开文件的说明书及其附图可以清楚显示,肘部支撑装置是固定安装在床架的两侧边缘上,说明书第58自然段中记载“当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将受到来自人体肘部的压力,由于肘部压力的施力点与套接杆的直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支撑块由于受到偏心力矩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套接杆上固定从而起支撑作用。”由于是偏心力矩,所以支撑块给人体肘部的支撑力并不直接,特别是由于是安装在床体边缘上,人体使用时上臂不能呈垂直状态而必须往外张开才能使肘部置于支撑块的支撑面位置,因此导致支撑块对人体上臂的作用力既有垂直向上的支撑力,同时又有指向外侧的推力,影响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椎体牵拉床床垫,包括下层底板、上层弹性体以及外部包裹层,其特征是,在床垫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右坑洞;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椎体牵拉床的肘部支撑装置,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右支撑块,人体仰卧在床上并且手臂呈弯曲状态使肘部置于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其特征是,在床垫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右坑洞,左、右支撑块分别固定在床垫两侧的左、右坑洞中,左、右支撑块竖直固定时与人体肘部互相抵压,支撑块对人体肘部产生支撑力。使用时,人体上臂的受力点与支撑块可以处于同一直线上,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撑力偏心的问题,同时,由于左、右支撑块闭合时与床垫构成一体,美观大方,也给包装运输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既适合公知的床板移动式椎体牵拉床,同时也适合公知的布垫移动式椎体牵拉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体牵拉床床垫,包括下层底板、上层弹性体以及外部包裹层,其特征是,在床垫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右坑洞。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右支撑块,人体仰卧在床上、上臂置于床垫上并向身体并拢,前臂呈弯曲状态并使肘部置于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其特征是,在床垫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右坑洞,所述左、右支撑块分别竖直插入所述左、右坑洞中并且固定在床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右坑洞为圆形结构,所述左、右支撑块由圆形金属芯管外套海棉管制成,在左、右坑洞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左插座、右插座,所述插座安装固定在床架上,所述插座具有圆形插孔,所述左、右支撑块通过所述圆形金属芯管插入到所述圆形插孔中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右支撑块,人体仰卧在床上、上臂置于床垫上并向身体并拢,前臂呈弯曲状态并使肘部置于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其特征是,在床垫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右坑洞,所述左、右坑洞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左、右支撑块分别埋设于所述左、右坑洞中,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左、右支撑块安装在驱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左、右支撑块沿销轴转动呈闭合或打开状态,所述左、右支撑块闭合时与床垫构成一体,所述左、右支撑块打开后呈竖直固定时与人体肘部互相抵压,支撑块对人体肘部产生支撑力;

所述驱动组件主要包括:驱动器件,直线滑轨构件,左安装座,左安装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左前安装基座及销轴、左后安装基座及销轴,左连杆;右安装座,右安装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右前安装基座及销轴、右后安装基座及销轴,右连杆,还设置前横担。

所述左安装座由钣金折弯构成槽形结构,左安装座槽口向上,左支撑块安装固定在左安装座的槽口中;所述右安装座由钣金折弯构成槽形结构,右安装座槽口向上,右支撑块安装固定在右安装座的槽口中。

所述直线滑轨构件包括:左滑轨及其前、后支座,右滑轨及其前、后支座,在左滑轨上设置左前滑座,在右滑轨上设置右前滑座;

所述左支撑块安装固定在左安装座上,所述左安装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左安装座的下侧;右支撑块安装固定在右安装座上,所述右安装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右安装座的下侧;

所述前横担横跨安装在左前滑座与右前滑座之间使左前滑座、右前滑座同步滑行,左安装座的第一连接座通过销轴安装在左前安装基座上,右安装座的第一连接座通过销轴安装在右前安装基座上;

所述左前安装基座安装在左前滑座上并且位于所述前横担上面,所述右前安装基座安装在右前滑座上并且位于所述前横担上面;

所述左连杆两端具有销轴孔,左后安装基座为折弯的槽形结构,其槽口向上,左连杆置于左后安装基座的槽口中,左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左前安装基座,左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左安装座第二连接座上;右连杆两端具有销轴孔,右后安装基座为折弯的槽形结构,其槽口向上,右连杆置于右后安装基座的槽口中,右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右前安装基座,右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右安装座第二连接座上;

所述驱动器件的驱动力作用在前横担上,使前横担同步驱动左前滑座、右前滑座分别沿各自的滑轨移动;所述左、右支撑块闭合与床垫构成一体时,所述左安装座、右安装座分别置于床架上面并得到支撑固定;所述左、右支撑块打开呈竖直状态时,所述左安装座、右安装座分别抵压在左后安装基座上、右后安装基座上并得到抵压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床架上,电动推杆驱动所述前横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后安装基座、右后安装基座安装固定在床架上,在驱动器件的驱动下,左连杆驱动左安装座绕销轴翻转,同步地,右连杆驱动右安装座绕销轴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所述左滑轨上还设置有左后滑座、在所述右滑轨上还设置有右后滑座;还设置后横担,所述后横担横跨安装在左后滑座与右后滑座之间使左后滑座与右后滑座同步滑行,所述左后安装基座安装在左后滑座上并且位于后横担上面,所述右后安装基座安装在右后滑座上并且位于后横担上面,在驱动器件的驱动下,左连杆驱动左安装座绕销轴翻转并且沿左滑轨直线移动,同步地,右连杆驱动右安装座绕销轴翻转并且沿右滑轨直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设置有左弹簧、右弹簧,所述左弹簧套接在左滑轨上并且设置在左前滑座与左后滑座之间,所述右弹簧套接在右滑轨上并且设置在右前滑座与右后滑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设置有起始端定位顶块,所述起始端定位顶块固定在床架上,当所述左、右支撑分别滑行到接近坑洞起始端位置时,所述后横担与所述起始端定位顶块发生触碰;当所述左、右支撑处于竖直打开状态时,启动所述驱动器件往回移动,当所述左、右支撑分别滑行到接近坑洞起始端位置时,所述后横担与所述起始端定位顶块发生触碰使后横担停止移动,此时驱动器件继续往回移动,前横担继续移动并通过连杆使左、右支撑块翻转,使左、右支撑块由竖直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并埋设在坑洞中;当左、右支撑块处于闭合状态时,启动所述驱动器件往前移动,在所述左弹簧、右弹簧作用下,所述左、右支撑块首先在所述坑洞中翻转由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然后再直线滑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椎体牵拉床的肘部支撑装置,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右支撑块,人体仰卧在床上并且手臂呈弯曲状态使肘部置于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其特征是,在床垫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坑洞,左、右支撑块分别安装固定在床垫两侧的左、右坑洞中,左、右支撑块竖直固定时与人体肘部互相抵压,支撑块对人体肘部产生支撑力。由于是埋设在床垫左右两侧,因此,使用时,人体上臂的受力点与支撑块处于同一直线上,可以有效解决支撑力偏心的问题,同时,由于闭合时与床垫构成一体,美观大方,也给包装运输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图4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图9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图36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图36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7-图3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床脚;

2.床架,2.1上层床架,2.11上层床架横梁,2.11A闭合时水平固定承托处,2.2下层床架,2.21、2.22、2.23、2.24下层床架横梁;

3.床垫,3.1左坑洞、3.1A左坑洞起始端,3.2右坑洞,3.2A右坑洞起始端,3A床头,3B床尾;

4.1左支撑块,4.11左海棉管,4.2右支撑块,4.21右海棉管;

5.1圆形金属芯管;

6.1左插座,6.11圆形插孔,6.2右插座;

7.驱动组件;

7.1电动推杆,7.11电动推杆前安装座,7.11A电动推杆前安装座销轴孔,7.11A1安装孔,7.12电动推杆后安装座,7.12A电动推杆后安装座销轴孔,7.12A1安装孔;

7.2直线滑轨构件,7.21左滑轨,7.21A左前滑座,7.21B左后滑座,7.22右滑轨,7.22A右前滑座,7.22B右后滑座;7.231左前支座、7.232左后支座、7.233右前支座、7.234右后支座;

7.31左安装座,7.31A槽口,7.311左第一连接座,7.311A销轴孔,7.312左第二连接座,7.312A销轴孔,7.32右安装座,7.32A右安装座抵压面,7.321右第一连接座,7.322右第二连接座;

7.411左前安装基座,7.411A销轴孔,7.411A1安装孔,7.412左后安装基座,7.4121左后安装基座槽口,7.412A销轴孔,7.412A1安装孔,7.421右前安装基座,7.422右后安装基座,7.4221右后安装基座槽口,7.422A打开时竖直固定抵压处;

7.51前横担,7.51A安装孔,7.52后横担,7.52A安装孔;

7.61左连杆,7.61A、7.61B销轴孔,7.62右连杆;

7.71、7.72、7.73、7.74、7.75、7.76、7.77、7.78销轴;

7.81左弹簧,7.82右弹簧;

8.肘部;

9.起始端定位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例中,一种椎体牵拉床床垫,包括下层底板、上层弹性体以及外部包裹层,图中显示,在床垫3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坑洞3.1、右坑洞3.2。图中显示,本例中,左坑洞3.1、右坑洞3.2呈长方形结构。本例中,床垫下层底板可以采用合板,上层弹性体可以采用海棉,外部包裹层可以采用布或皮革缝纫制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图中显示,本例中,左坑洞3.1、右坑洞3.2呈圆形结构。

图3-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图4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图9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本例中,一种椎体牵拉床的肘部支撑装置,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床体由床脚1、床架2、床垫3组成,人体仰卧在床上并且手臂呈弯曲状态使肘部置于左、右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左、右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在床垫3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坑洞3.1、右坑洞3.2,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分别竖直插入左坑洞3.1、右坑洞3.2中并且固定在床架上。

图3、图4显示,左坑洞3.1、右坑洞3.2为圆形结构,图5-图9显示,以左支撑块4.1为例,左支撑块4.1由圆形金属芯管5.1外套海棉管4.11制成,在左坑洞3.1、右坑洞3.2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左插座6.1、右插座6.2,所述左、右插座安装固定在床架2上。图9显示,所述左插座6.1具有圆形插孔6.11,所述左支撑块通过所述圆形金属芯管5.1插入到所述圆形插孔6.11中安装固定。

图10-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图36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图36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8为图27翻转180度的视图。

图11中显示,本例中,床架2具有上层床架2.1,下层床架2.2。

图10-图13显示,本例中,一种椎体牵拉床的肘部支撑装置,主要包括在床体的左、右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分别设置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人体仰卧在床上并且手臂呈弯曲状态使肘部置于支撑块位置,人体腰椎受到向下拉力时支撑块通过肘部对人体上身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腰椎受到牵拉作用,其特征是,在床垫3两侧位于人体肘部位置设置有左坑洞3.1、右坑洞3.2,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分别埋设于左坑洞3.1、右坑洞3.2中,还设置有驱动组件7,左、右支撑块安装在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驱动左、右支撑块可以沿销轴转动呈闭合或打开状态,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闭合时与床垫3构成一体,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竖直固定时与人体肘部互相抵压,支撑块对人体肘部产生支撑力。

本例中,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可以参考床垫3的制作方法。下层底板可以采用合板,上层弹性体可以采用海棉,外部包裹层可以采用布或皮革缝纫制成。

图12-图25显示,驱动组件7主要包括:驱动器件,直线滑轨构件7.2,左安装座7.31,左安装座第一连接座7.311、第二连接座7.312及销轴7.75,左前安装基座7.411及销轴7.73、左后安装基座7.412及销轴7.74,左连杆7.61;右安装座7.32,右安装座第一连接座7.321、第二连接座7.322及销轴7.78,右前安装基座7.421及销轴7.76、右后安装基座7.422及销轴7.77,右连杆7.62,前横担7.51、后横担7.52;本例中,驱动器件选取电动推杆7.1。

图14、图17显示,直线滑轨构件7.2包括:左滑轨7.21及滑轨左前支座7.231、左后支座7.232,右滑轨7.22及滑轨右前支座7.233、右后支座7.234,在左滑轨7.21上设置前滑座7.21A、后滑座7.21B,在右滑轨7.22上设置前滑座7.22A、后滑座7.22B;图12-图13显示,整个驱动组件7安装在滑轨构件7.2上,滑轨构件7.2的左前支座7.231、右前支座7.233安装固定在下层床架2.2的横梁2.21上,左后支座7.232、右后支座7.234安装固定在下层床架2.2的横梁2.22上,电动推杆的前端安装在前横担7.51上、电动推杆的后端安装在下层床架2.2的横梁2.23上。

图18-图25显示,左支撑块4.1安装固定在左安装座7.31上,左安装座第一连接座7.311、第二连接座7.312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安装座7.31的下侧;右支撑块4.2安装固定在右安装座7.32上,右安装座第一连接座7.321、第二连接座7.322安装固定在右安装座7.32的下侧;

图26显示,前横担7.51横跨安装固定在左前滑座7.21A与右前滑座7.22A之间使左前滑座7.21A与右前滑座7.22A同步滑行,后横担7.52横跨安装固定在左后滑座7.21B与右后滑座7.22B之间使左后滑座7.21B与右后滑座7.22B同步滑行;图24显示,左安装座7.31的第一连接座7.311通过销轴7.74安装在左后安装基座7.412上;图25显示,右安装座7.32的第一连接座7.321通过销轴7.77安装在右后安装基座7.422上;

图26显示,左前安装基座7.411安装在左前滑座7.21A上并且位于前横担7.51上面,左后安装基座7.412安装在左后滑座7.21B上并且位于后横担7.52上面;右前安装基座7.421安装在右前滑座7.22A上并且位于前横担7.51上面,右后安装基座7.422安装在右后滑座7.22B上并且位于后横担7.52上面;

图28为图27翻转180度之后的视图,图26、图27、图28、图29显示,前横担7.51、后横担7.52为钣金折弯槽形结构,前横担7.51、后横担7.52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7.51A、7.52A,通过安装孔7.51A可以将前横担7.51安装固定在左前滑7.21A和右前滑座7.22A上;同理,通过安装孔7.52A可以将后横担7.52安装固定在左后滑7.21B和右后滑座7.22B上。

图14、图15、图16、图17显示,左前安装基座7.411为钣金折弯结构,其具有销轴孔7.411A、安装孔7.411A1;左后安装基座7.412为钣金折弯结构,其具有销轴孔7.412A、安装孔7.412A1。通过安装孔7.411A1可以将左前安装基座7.411安装固定在左前滑座7.21A;同理,通过安装孔7.412A1可以将左后安装基座7.412安装固定在左后滑座7.21B上。

图14、图17、图18、图23、图24、图25显示,左连杆7.61两端具有销轴孔7.61A、7.61B,左后安装基座7.412为折弯的槽形结构,其槽口7.4121向上,左连杆7.61置于左后安装基座的槽口7.4121中,左连杆7.61的一端通过销轴7.73安装在左前安装基座7.411,左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7.75安装在左安装座第二连接座7.312上;同理,右连杆两端具有销轴孔,右后安装基座7.422为折弯的槽形结构,其槽口7.4221向上,左连杆7.61置于左后安装基座的槽口7.4221中,右连杆7.62的一端通过销轴7.76安装在右前安装基座7.421,右连杆7.6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7.78安装在右安装座第二连接座7.322上。

图12、图13、图24、图25、图26显示,驱动器件即电动推杆7.1的驱动力作用在前横担7.51上,使前横担同步驱动左前滑座7.21A、右前滑座7.22A分别沿各自的滑轨移动,从而同步使左连杆7.61驱动左安装座7.31绕销轴7.74翻转并且沿左滑轨7.21直线移动、右连杆7.62驱动右安装座7.32绕销轴7.77翻转并且沿右滑轨7.22直线移动。

图32、图33、图34为使用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32显示,本例中,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闭合时与床垫构成一体时,左安装座7.31、右安装座7.32分别置于床架上面并得到支撑固定。使用时,控制电动推杆的杆端往回收缩时,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左前滑座、右前滑座往床尾3B方向滑行,此时左连杆7.61、右连杆7.62分别带动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往床尾3B方向移动,直至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分别接近左坑洞起始端3.1A、右坑洞起始端3.2A时,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将发生翻转由竖直状态逐渐趋向水平状态,直至最后处于图10和图32的闭合状态。图32显示,当左、右支撑块处于闭合状态并与床垫构成一体,右安装座7.32的抵压面7.32A置于上层床架2.1的横梁2.11上使安装座得到支撑固定(文中只显示右安装座7.32状态,左安装座同理)。

图33、图34显示,本例中,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打开处于竖直状态后,左安装座7.31、右安装座7.32分别抵压在左后安装基座7.412上、右后安装基座7.422上并得到抵压固定。使用时,当支撑块处于图10和图32的闭合状态时,控制电动推杆的杆端往外伸出驱动前横担移动,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左前滑座、右前滑座往床头3A方向滑行,此时在左、右连杆的作用下,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由闭合状态开始发生翻转,由水平状态逐渐趋向竖直状态直至左、右支撑块在竖直状态分别受到左后安装基座、右安装基座抵压固定,即图33、图34显示状态。图33显示,当右安座7.32处于竖直状态时,右安装座的抵压面7.32A与右后安装基座7.422在抵压处7.422A互相抵压使右安装座得到抵压固定。图34显示,在右安座7.32处于竖直状态时继续控制电动推杆的杆端往外伸出驱动前横担移动,此时,左前滑座7.21A、右前滑座7.22A继续往床头3A方向移动,并通过左连杆7.61、右连杆7.62分别带动左后滑座7.21B、右后滑座7.22B往床头3A方向移动,此时,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向床头3A方向移动直至移动到人体肘部8位置时安装座的抵压面7.32A与体肘部8互相抵压,支撑块通过人体肘部对人体上身起支撑作用。

图12、图18、图24、图25及图32-图34显示,在驱动器件的驱动下,分别安装在左安装座7.31、右安装座7.32上的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将实现绕销轴翻转并且沿滑轨7.21、7.22滑行。

图18、图19、图20显示,左安装座7.31由钣金折弯构成槽形结构,左安装座7.31的槽口7.31A向上,左支撑块4.1安装固定在左安装座7.31的槽口7.31A中;同理,右安装座由钣金折弯构成槽形结构,右安装座的槽口向上,右支撑块安装固定在右安装座的槽口中。本例中,左安装座、左前安装基座、左后安装基座、左第一连接座、左第二连接座以及右安装座、右前安装基座、右后安装基座、右第一连接座、右第二连接座和前横担、后横担均采用钣金折弯结构。

图12、图13、图26显示,本例中,驱动器件为电动推杆7.1,在前横担7.51上设置电动推杆前安装座7.11,在下层床架2.2的横梁2.23上设置电动推杆后安装座7.12,前安装座7.11、后安装座7.12分别具有销轴孔7.11A、7.12A,电动推杆分别通过销轴7.71、7.72安装固定在前安装座7.11、后安装座7.12上。

图30、图31显示,本例中,电动推杆前安装座7.11为钣金折弯结构,其具有销轴孔7.11A、安装孔7.11A1,通过安装孔7.11A1可以将前安装座7.11安装固定在前横担7.51;电动推杆后安装座7.12为钣金折弯结构,其具有销轴孔7.12A、安装孔7.12A1,通过安装孔7.12A1可以将后安装座7.12安装固定在下层床架2.2的横梁2.23上。

图26、图32、图33、图34显示,本例中,还设置有左弹簧7.81、右弹簧7.82,左弹簧7.81设置在左前滑座7.21A与左后滑座7.21B之间,右弹簧7.82设置在右前滑座7.22A与右后滑座7.22B之间。设置左弹簧7.81、右弹簧7.82的作用在于使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在直线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竖直打开状态。

本例中,床架2与床脚1为固定式结构。本实用新型提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床架2与床脚1还可以采用折叠式结构,只要床架2具有容纳空间能够安装驱动组件7并且不影响折叠就可以满足要求。

图10、图11、图13、图35、图36显示,本例中,还设置有起始端定位顶块9,所述起始端定位顶块9固定在床架上,图35、图36显示,当所述左、右支撑处于竖直打开状态时,启动所述电动推杆往回移动,当所述左、右支撑分别滑行到接近左坑洞起始端3.1A、右坑洞起始端3.2A时,所述后横担7.52与所述起始端定位顶块9发生触碰使后横担7.52停止移动,此时电动推杆继续往回收缩,前横担7.51继续移动并通过左连杆7.61、右连杆7.62使左、右支撑块翻转,使左、右支撑块由竖直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并埋设在坑洞中。当左、右支撑块处于闭合状态时,启动所述电动推杆往前移动,在所述左弹簧7.81、右弹簧7.82作用下,所述左支撑块4.1、右支撑块4.2首先在所述坑洞中翻转由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然后再直线滑行。设置起始端定位顶块9的目的是当所述左、右支撑处于竖直打开状态时,启动电动推杆往回收缩使支撑块直线移动,当左、右支撑块接近坑洞起始端时,起始端定位顶块9与后横担发生触碰从而阻止支撑块继续直线移动(否则,如果此时支撑块继续直线移动将与床垫发生顶碰造成损坏),此时电动推杆仍需继续往回收缩并驱动支撑块沿销轴翻转直至处于水平状态。同样的原理,当左、右支撑块处于闭合状态时,启动电动推杆向前伸出,前横担7.51向前移动,在左弹簧7.81、右弹簧7.82作用下后横担继续与起始端定位顶块9触碰,确保左、右支撑块首先在所述坑洞中翻转然后再直线滑行以避免与床垫发生顶碰造成损坏。本例中,左、右支撑块不但可以绕销轴翻转,而且还可以沿滑轨直线移动。

图37、图3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显示,参照图12、图13,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是,本例中,左滑轨7.21上没有设置左后滑座7.21B,右滑轨7.21上没有设置右后滑座7.22B;也没有设后横担7.52。图37、图38显示,左后安装基座7.412、右后安装基座7.422安装固定在横梁2.24上。图38显示,电动推杆7.1的驱动前横担7.51移动从而带动左前滑座7.21A、右前滑座7.22A滑行,从而使左连杆7.61驱动左安装座7.31绕销轴翻转,同步地,右连杆7.62驱动右安装座7.32绕销轴翻转。本例中,左、右支撑块只可以绕销轴翻转而不可以沿滑轨直线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