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使用于医院病房病床床头固定于墙体上的,将气体终端、电源开关、插座、呼叫器和床头灯等设备固定在一起的医疗设备带。
背景技术:
现代医院病房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带,又称供氧设备带是医院病房内的常设装备。医院中由于分设如骨科、内科、外科或重症监护室等不同的病房,其所需要的各种监护设备、医疗设备以及电源插座的种类数量或规格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病房设置各种不同规格的医疗设备带,并在构成该设备带的面板上设置各种不同的方形、圆形等形状的开孔,以便安装不同设备。
在面板上开孔时不仅需要专用的开孔器,而且还必须在生产车间按着医院病房的顺序而准备——在工厂开孔需要提前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因为每个房间的尺寸,门口和窗户的朝向,铜管的入口,电源的接口等都会有差别,需要每个房间单独标号记录,回到厂里还要在每块面板和底板上标注房间号码,入口,朝向后,才能按照计划开孔。因为已截好尺寸,所以每块面板和对应的底板要放在一起打包运输,以免乱套。到了工地,还要按照标号分到每个房间,工序非常繁琐,易出差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无需专用开孔设备即可在施工现场就能够直接安装成所需的各种不同规格插孔的医疗设备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疗设备带,其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固定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机构,并通过该插接机构在底板两侧分别插接有由底座和侧壁为一体结构构成的上、下固定仓,所述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主面板的凹凸卡接机构;所述的主面板由能够卡入所述卡接机构中的相距间隔构成医疗设备插孔的若干分面板构成。
构成上述医疗设备带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主面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插接盖板的插接槽;
——在所述的插接盖板上设置有装饰条;
——构成所述上、下固定仓的侧壁由端侧壁和内侧壁构成;所述的内侧壁由两个顶部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的平行侧壁构成;
——在构成所述上、下固定仓的两个外侧壁和对应的端侧壁间设置有弧形盖板;
——构成所述底板两侧的插接机构为与所述上、下固定仓插接的翘起结构;
——在构成所述上、下固定仓的两个内侧壁间插接有隔板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医疗设备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该设备带的主面板由能够卡入卡接机构中的相距间隔构成医疗设备插孔的若干分面板构成,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现场通过截断主面板形成分面板的方式,实现各种不同规格插接孔的排列,具有结构合理和施工简单的特点,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其二,由于构成该设备带的底板两侧设置有分别插接有上、下固定仓,因此使得该设备带的各种功能仓成为插接的组合机构,具有安装施工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设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医疗设备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装饰条的医疗设备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设备带的结构及组装过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设备带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医疗设备带的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1通过铆钉2固定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机构4的底板3,通过插接机构4在底板两侧分别插接有由底座5和侧壁6为一体结构构成的上、下固定仓7和8,该侧壁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主面板9的凹凸卡接机构10;该主面板由能够卡入卡接机构10中的相距间隔构成医疗设备插孔11的若干分面板101构成。
即使用时,首先将底板通过铆钉固定在病房病床的墙壁上,然后将上、下固定仓通过插接机构固定于底板两侧,再将主面板根据需要分隔成若干分面板,插扣在构成上、下固定仓7和8的侧壁顶部凹凸卡接机构10中,其分面板间的间隔形成用于气体终端、电源开关、插座、呼叫器和床头灯等设备固定的插接孔。
在构成上述医疗设备带的结构中:
——为了调整构成上述固定孔的上下两侧的间距或美观的需要,在主面板9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插接长条盖板12 的插接槽13;并且还可以如图3所示,在该插接的长条盖板12上设置用于识别的装饰条21;
——构成上述上、下固定仓7、8的侧壁分别由端侧壁71、72和对应的内侧壁81、82构成;且内侧壁分别由两个顶部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14的平行侧壁811、812以及821、822构成;上述两个侧壁间构成用于占用面积较大的公用设备舱15,侧壁与端侧壁间设置有连接弧形盖板18分别构成形成照明仓的上下固定仓7、8,构成内侧壁的两个平行侧壁811、812以及821、822分别构成用于布置强电和弱电电缆仓16和17;
——构成上述底板两侧的插接机构4为与上、下固定仓插接的翘起结构,以便于与两侧的上、下固定仓的插接连接;
——在构成上述上、下固定仓的两个内侧壁间插接有隔板机构19,该隔板机构与底板3间也可以形成用于容纳氧气管线的管仓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