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680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



背景技术:

经桡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常规需要对术侧肢体进行制动、抬高,其目的是降低穿刺点周围皮肤张力,减少肢体肿胀预防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具体的术侧肢体护理方法如下:术后嘱患者将术侧前臂用软枕抬高45度或放于胸前经常活动手指,可有效的缓解手部肿胀及疼痛。患者穿刺侧上肢在24小时内禁止加压,禁止术侧肢体静脉穿刺,应注意腕关节应保持伸直位,不要活动;肘肩关节可自由活动。术后3天内保持穿刺局部干燥清洁,1个月内不能用术侧肢体提重物,防止出血。

实际操作过程中,临床上传统的做法是术侧肢体下垫一小枕抬高肢体,但该做法往往存在小枕抬高的抬高角度不确定、且随体位变化时术肢易滑脱、持续6小时抬高肢体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包括抬高垫主体,所述抬高垫主体为纵截面呈三角形的斜面体,所述抬高垫主体的斜面与底面夹角为25°-40°,所述斜面中上部设有直槽,在所述直槽中部设有凹槽,所述抬高垫主体的两个侧面上对称设有弯曲槽。

优选的,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还包括若干加厚垫,所述加厚垫与所述抬高垫主体的底面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各加厚垫之间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还包括若干按摩珠和连接杆,所述抬高垫主体的直槽上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按摩珠通过连接杆相互串联。

优选的,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所述按摩珠上设有颗粒突起。

优选的,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还包括垫套,所述垫套包裹于所述抬高垫主体外部。

优选的,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所述抬高垫主体为高密度泡沫海绵材质。

优选的,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所述垫套为医用一次性无纺布材质。

有益效果:

上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确保患肢抬高角度达标的同时充分缓解术后加压包扎导致的肢体肿胀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特有的槽式结构使肢体贴合更加紧密、不易随体位变换滑脱;按摩珠的设计方便患者手指活动,进而有效缓解患者手部肿胀及疼痛,加厚垫的设计可以灵活调节肢体抬高垫的高度,适合不同患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抬高垫主体 2-加厚垫 3-直槽 4-凹槽

5-弯曲槽 6-按摩珠 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用肢体抬高垫,包括抬高垫主体1、若干加厚垫2、若干按摩珠6和连接杆7、以及垫套(图略),所述垫套包裹于所述抬高垫主体外部,所述抬高垫主体为高密度泡沫海绵材质,所述垫套为医用一次性无纺布材质;所述抬高垫主体为纵截面呈三角形的斜面体,所述抬高垫主体的斜面与底面夹角为30°,所述斜面中上部设有直槽3,在所述直槽中部设有用于悬空腕关节或放置肘关节的凹槽4,所述直槽上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按摩珠通过连接杆相互串联,所述按摩珠上设有颗粒突起,从而对手指起到更好的物理刺激作用;所述抬高垫主体的两个侧面上对称设有弯曲槽5;所述加厚垫与所述抬高垫主体的底面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各加厚垫之间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使用过程中,患者术后平卧,将肢体抬高垫置于术侧且其斜面面向患者,术侧肢体的肘腕关节分别位于弯曲槽内;患者半卧位或坐位时,将肢体抬高垫的斜面面向术侧,术肢自然地搭在直槽内,肘部放于凹槽位置,并可随其体位的变化利用加厚垫调整高度,以保证肢体得到持续有效地抬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