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抗菌脑科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565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型抗菌脑科引流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详细讲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弯折,预防颅内感染、润滑性好的加强型抗菌脑科引流管。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现有的脑科引流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前部设有引流孔,导管主体后端设有连接座,导管主体上设有置入尺寸刻度标识;使用时在脑科引流位置开设引流手术切口,将脑科引流管的前端置入病灶处后,需要将导管主体打弯后固定皮肤上。现有的这种脑科引流管在手术置管、导管固定于皮肤及引流过程中的扯拉、弯曲,易使导管主体弯折或被压挤变形后堵塞管腔,导致引流失败或引流效果差,影响治疗。目前的脑科引流管置入病灶及引流过程需留置在患者颅内需要3-7天,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很容易粘连或导致患者颅内感染后增加患者费用,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弯折,预防颅内感染、润滑性好的加强型抗菌脑科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强型抗菌脑科引流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前部设有引流孔,导管主体后端设有连接座,导管主体上设有置入尺寸刻度标识,其特征在于导管主体内设有加强网管,导管主体外侧设有润滑抗菌涂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强网管为塑料丝线编织而成的网状管。进一步的加强网管选用塑料丝线编织而成的、展开为丝网管。极大增强了导管主体的支撑力、抗压、抗弯折能力。加强网管可在X光下显影,具有清晰的显示导管主体置入位置的作用,便于手术的置管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润滑抗菌涂层使用万古霉素或者雷帕霉素,在导管主体上喷涂后固化而成的光滑的涂层,涂层厚度0.03-0.06mm,该涂层可以避免引流管粘连或避免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在预防感染的同时,增加了导管主体表层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抗菌涂层脑科引流管的前端置入病灶处的过程中及引流过程中、或导管固定于皮肤及引流过程扯拉,导管主体受到挤压或弯折力时,由于加强网管的支撑作用,导管主体不易弯折或被压挤变形,引流孔不易被堵塞。引流管置入病灶及引流过程中由于润滑抗菌涂层的润滑抗菌功效,使得引流管不易粘连,大大降低及避免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加强型抗菌脑科引流管,包括导管主体2,导管主体2前部设有引流孔3,导管主体2后端设有连接座1,导管主体2上设有置入尺寸刻度标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导管主体2内设有加强网管6,加强网管6为塑料丝线编织而成的网状管。优选的加强网管6选用塑料丝线编织而成的、展开为丝网管,极大增强了导管主体的支撑力、抗压、抗弯折能力;加强网管可在X光下显影,具有清晰的显示导管主体置入位置的作用,便于手术的置管操作。导管主体外侧设有润滑抗菌涂层5;润滑抗菌涂层5使用万古霉素或者雷帕霉素,在溶剂中溶解后,喷涂固化在导管主体上而成的光滑的喷涂层。该涂层可以避免引流管粘连或避免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在预防感染的同时,增加了导管主体表层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抗菌涂层脑科引流管的前端置入病灶处的过程中及引流过程中、或导管固定于皮肤及引流过程扯拉,导管主体受到挤压或弯折力时,由于加强网管的支撑作用,导管主体不易弯折或被压挤变形,引流孔不易被堵塞。引流管置入病灶及引流过程中由于润滑抗菌涂层的润滑抗菌功效,使得引流管不易粘连,大大降低及避免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