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08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男女发病比例为7:1至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通常起病于双侧骶髂关节,后逐渐向脊柱近端进展,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椎体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骨化、椎体间运动功能丧失,且逐渐出现严重的、僵硬的脊柱后凸畸形,对于丧失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的强脊炎患者,行脊柱后路手术时如何摆放颈椎位置成为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

由于接受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均需要全身麻醉,因此患者口中均有气管插管,而传统的普通头圈需要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将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延伸至麻醉呼吸机,但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因颈椎丧失屈伸及旋转功能,无法将头转向一侧,因此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头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需延伸至麻醉呼吸机时,而患者由于丧失屈伸及旋转功能而无法将头转向一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包括上头圈和下头圈,所述上头圈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人体头部的第一凹槽,所述上头圈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头圈的顶部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使所述上头圈与下头圈相互连接;所述上头圈还设有插管出口。

可选地,所述插管出口设置于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在患者颈部保持正中的情况下可以将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延伸至麻醉呼吸机。

可选地,所述下头圈的横截面与水平面不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整体呈“T”型。

可选地,所述头圈整体呈正方体,其长度、宽度、高度均为35cm。

可选地,所述头圈选用高密度海绵材料制成,既可以防止海绵塌陷又可以减缓头圈对面部的压力,防止患者头面部皮肤受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凹槽侧壁上设置的插管出口,在患者颈部保持正中的情况下可以将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延伸至麻醉呼吸机,而无需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所述上头圈和下头圈通过凸起与第二凹槽相互连接,可以防止上、下头圈发生位移,避免对手术的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所述头圈选用高密度海绵材料制成,既可以防止海绵塌陷又可以减缓头圈对患者面部的压力,防止患者头面部皮肤受压。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头圈;2、下头圈;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凸起;6、插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接受脊柱后路手术时,患者均需要全身麻醉,因此患者口中均有气管插管,而传统的普通头圈需要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将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延伸至麻醉呼吸机,但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因颈椎丧失屈伸及旋转功能,无法将头转向一侧,因此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头圈。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截面图,包括上头圈1和下头圈2,所述上头圈1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人体头部的第一凹槽3,所述上头圈1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下头圈2的顶部设有一凸起5,所述凸起5与第二凹槽4相互配合使上头圈1与下头圈2相互连接;所述上头圈1还设有插管出口6。

优选地,所述插管出口6设置于第一凹槽3的侧壁上,在患者颈部保持正中的情况下可以将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延伸至麻醉呼吸机。

优选地,所述下头圈2的横截面与水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3整体呈“T”型。

优选地,所述头圈整体呈正方体,其长度、宽度、高度均为35cm。

优选地,所述头圈选用高密度海绵材料制成,既可以防止海绵塌陷又可以减缓头圈对面部的压力,防止患者头面部皮肤受压。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截面图,所述下头圈2的横截面与水平面不平行,所述下头圈2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减小,可视为头圈顶部向后倾斜;所述下头圈2仍通过设置于其顶部的凸起5和设置于上头圈1底部的第二凹槽4与上头圈1相连接,避免上头圈1和下头圈2发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头圈整体呈正方体,其长度、宽度、高度均为35cm;参见图4,所述第一凹槽3整体呈“T”型,且所述第一凹槽3整体的长度L=20cm,宽度W=18cm,其中,所述第一凹槽3上部分的宽度W1=7cm,下部分的宽度W2=11cm,所述插管出口6距离第一凹槽3下部分末端的距离W3=3cm,所述第一凹槽3上部分的首端距离头圈整体上边缘的距离W4=9cm,所述第一凹槽3下部分的末端距离头圈整体下边缘的距离W5=8cm;所述第一凹槽3下部分的长度L1=8cm,所述第一凹槽3上部分的左端距离头圈整体左边缘的距离L2、所述第一凹槽3上部分的右端距离头圈整体右边缘的距离L3相等,即L2=L3=7.5cm,所述第一凹槽3下部分的左端距离头圈整体左边缘的距离L4,所述第一凹槽3下部分的右端距离头圈整体右边缘的距离L5相等,即L4=L5=13.5cm,插管出口6的直径D=1cm。

为了防止海绵塌陷并减缓头圈对面部的压力,防止患者头面部皮肤受压,所述头圈选用高密度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插管出口6设置于第一凹槽3的侧壁上,在患者颈部保持正中的情况下可以将患者口中的气管插管延伸至麻醉呼吸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的截面图,所述下头圈2的横截面与水平面不平行,所述下头圈2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可视为头圈顶部向前倾斜;所述下头圈2仍通过设置于其顶部的凸起5和设置于上头圈1底部的第二凹槽4与上头圈1相连接,避免上头圈1和下头圈2发生位移。

该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头圈,具体在使用时:首先,可以根据患者脊柱形态选择合适的头圈高度,若患者脊柱后凸比较轻,则需要较高的头圈,可以将上头圈1和下头圈2组合在一起使用,此时,下头圈2的的横截面与水平面平行或者不平行均可,且第二凹槽4与凸起5相互配合,使上头圈1和下头圈2相互连接,防止上头圈1和下头圈2发生位移;若患者脊柱后凸较严重,则需要较低的头圈,此时,只需要使用上头圈1即可。然后,根据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选择合适角度的头圈:若患者的颈椎生理前凸角度较大,则需要前高后低的头圈角度,即与图3所示截面图相对应的头圈;若患者的颈椎生理前凸角度较小甚至颈椎后凸畸形,则需要前低后高的头圈角度,即与图5所示截面图相对应的头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