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以血浆为标本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时,对于血浆的采集过程是这样的:通过采血针将血液抽入抗凝/分离胶试管内,离心后,获得血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标本量较多时,由于每个标本均需要离心,势必导致TAT(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延长,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临床诊疗。(2)由于未将血细胞与血浆及时分离,因血细胞自身代谢等原因,若检测等待时间过长,会导致血糖等指标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医学试验的负压抽滤式血浆采集装置,能快速简单的完成全血和血浆的采集。
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医学试验的负压抽滤式血浆采集装置,包括血液分配器、采血针、分离管、第一胶塞穿刺针和第二胶塞穿刺针,血液分配器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血液分配器上端开设有进血口,采血针通过柔性软管与进血口连接,血液分配器下端开设有第一出血口和第二出血口,第一胶塞穿刺针通过柔性软管与第一出血口连接;分离管与血液分配器下端连接且分离管通过第二出血口与血液分配器连通,第二胶塞穿刺针通过柔性软管与分离管下端开口连接,分离管下端开口与第二出血口之间设有血浆过滤网。
所述柔性软管为塑料软管。
所述血液分配器和分离管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通过血浆过滤网使在采血时就能直接获得血浆标本,大大缩短血浆制备时间,同时血浆在离开血管后直接与血细胞分离,可将代谢影响降至最低,有效降低血细胞代谢影响;通过第一胶塞穿刺针和第二胶塞穿刺针可分别获得全血标本和血浆标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医学试验的负压抽滤式血浆采集装置,包括血液分配器1、采血针2、分离管3、第一胶塞穿刺针4和第二胶塞穿刺针5,血液分配器1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血液分配器1上端开设有进血口,采血针2通过柔性软管与进血口连接,血液分配器1下端开设有第一出血口6和第二出血口7,第一胶塞穿刺针4通过柔性软管与第一出血口6连接;分离管3与血液分配器1下端连接且分离管3通过第二出血口7与血液分配器1连通,第二胶塞穿刺针5通过柔性软管与分离管3下端开口连接,分离管3下端开口与第二出血口7之间设有血浆过滤网8。
柔性软管为塑料软管,血液分配器1和分离管3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采血情况。
在使用时,先将采血针2插入血管内,如果需要采集全血标本,将第一胶塞穿刺针4插入负压采血管内,在负压采血管内负压的作用下,此时血液依次通过采血针2、血液分配器1和第一胶塞穿刺针4进入负压采血管内,此时负压采血管内采集到的为全血标本;如果需要采集血浆标本时,将第二胶塞穿刺针5插入添加有抗凝剂的负压采血管内,在负压采血管内负压的作用下,此时血液依次通过采血针2、血液分配器1和分离管3,血液在穿过分离管3时经过血浆过滤网8,血浆过滤网8将血细胞留在分离管3内,经过血浆过滤网8分离出来的血浆通过第二胶塞穿刺针5进入负压采血管内,此时负压采血管内采集到的为血浆标本,负压采血管内的抗凝剂可防止血浆凝固。
采血针2、血浆过滤网8、第一胶塞穿刺针4和第二胶塞穿刺针5均为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