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平衡的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96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平衡的穿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平衡的穿刺器。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常见的外科手术医疗装置,广泛应用在例如腹腔手术、胸腔手术等手术作业中。常见的穿刺器如公开号为CN 103284779 A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布的结构,包含外鞘和设在外鞘中的内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穿刺器刺入病患身体,随后将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惰性气体打入病患身体,撑开空间,为手术提供视野和操作空间。

现有的穿刺器的内腔,为进气使用,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伤口产生血水和烟雾,需要吸出。无论对于体积较大的物质还是较小的物质,往往都是从其他穿刺部位进行吸气排出。由于穿刺器本身只供进气之用,而在手术阶段,为了维持患处手术空间的气体平衡,进气速度会有所限制,则一吸气,患者手术部位又会收缩内瘪,需要再次进行大量进气恢复空间,严重影响效率。

此外,为了防止气体在穿刺器中倒灌,穿刺器中往往会设置有实体阀门,阀门设置在内腔中,例如设置瓣膜。但这样的实体阀门一方面对穿刺针的运动会有些许干涉,另一方面,穿刺针或内窥镜取出时会有一些组织残留滞留在瓣膜上,形成污染和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平衡的穿刺器,穿刺器的进气和出气相互分开,气流在一个穿刺器中做到进出平衡,使得病患手术处一直存在良好的手术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压平衡的穿刺器,包含外鞘,所述外鞘包含外鞘壁、位于所述外鞘壁中部的内腔和用于刺入病患身体的刺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壁为中空结构,设有用于气体排出的出气层;还包含入风口和导引风道,所述导引风道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腔导通;还包含与所述出气层连接的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引风道包含向远离所述刺入部方向延伸的上引部和与所述上引部连接且向靠近所述刺入部方向延伸的下冲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引部与所述下冲部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引风道的口径按气流流进方向逐渐变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引风道为多个,环绕设置在所述外鞘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用于检测气压感应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用于控制供气装置气流输出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气压感应器的检测数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鞘外侧壁上设有防滑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与所述外鞘顶部连接的上盖,所述上盖中设有气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气封结构包括多个瓣膜,多个所述瓣膜环绕设置,按彼此靠近方向逐渐向所述刺入部底部倾斜,多个所述瓣膜中央共同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过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气流从入风口进入内腔,从患者操作腔体处经出气层排出,气流在一个穿刺器中做到进出平衡,维持病患腔体内的恒定压力,保持手术空间,从而避免发生操作空间内陷或缩小,提高效率,减少收拾时间。

2、导引风道对气流产生导向的作用,防止气流紊乱。

3、加速部的口径变化有节流作用,提升气流流速。

4、在内腔中无需额外设置实体性阀门,便于操作。

5、气压感应器和控制装置实时监测病患身体内手术区域的气压变化,改变供气装置的供气状态,达到病患身体的动态实时气压平衡。

6、还包含气封结构,防止气流倒灌。

附图说明

图1是 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视图 ;

图3是图2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B处放大图。

图中:

1、外鞘,11、防滑部,12、内腔,13、刺入部,2、上盖,3、入风口,4、气封结构,41、瓣膜,42、通过口,5、外鞘壁,51、出气层,7、导引风道,71、上引部,72下冲部,73、加速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气压平衡的穿刺器,包含外鞘1,外鞘1的底部包含刺入部13,刺入部13可以为针锥型,便于刺入患者手术处。

刺入之后,在穿刺器的外部设有供气装置,通过入风口3,气流输入。气流输入之后并不是直接从入风口3进入到内腔12,否则风向在内腔12中有可能会有紊乱的现象。特设导引风道7,导引风道7一端连接着入风口3,另一端位于内腔12靠近入口的地方,对输进内腔12的风起到导向作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导引风道7设置为多个,环绕设置在内腔12中。

在本文中,靠近刺入部13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反之,定义为上方。气流进来后,首先进入上引部71,气流向上方走,然后经过圆弧过渡,进入下冲部72,下冲部73向下方延伸,导引着气流向内腔12的下方流动,规范和导引气流的流动方向,方向统一稳定,不紊乱。另外,还包含加速部73,加速部73的口径随着气流流向内腔12而逐渐变小,气流的流速在此处进行提升。

气流进入病患身体之后,把病患需要做手术的区域用气流撑开,使得医生获得视野和操作空间,医生可以通过内腔12伸入内窥镜或其他操作装置,对手术区域进行作业。

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出血,组织破损,烟雾等。大体积的物质需要通过其他穿刺设备吸走,而小体积的物质连同烟雾,则可以随时通过本穿刺器吸走。

具体的,气流在本穿刺器和病患身体产生了一个气流的循环,气流进入之后,部分气流回涌,但是由于内腔12中不断有气流涌入,此处气压较高,则气流自动进入外峭壁5的出气层51,出气层51其实是外峭壁5的中空结构,是一个夹层,气流从此处出来,这样,气流通过内腔12和外峭壁5形成一个气流循环,不需要像传统的穿刺器一样,只能进气,而平常的烟雾无法第一时间散去,需要通过其他位置吸走,吸走之后作业区又内瘪,无法操作,需要再次将气体打入,耗费手术时长,降低效率。气流从出气层51排出,通过出风口出来,出风口可以是一条管道,也可以是多个排风小口,可按实际情况做不同的结构处理。

还包含气压感应器,用于感应这个气流循环中的气压。当感应到手术区域的气压大于或者小于预设值的时候,控制装置会控制供气装置的气流排出速度,使得气流变小或者变大,从而使得手术区域的气压达到动态的平衡稳定。

在手术操作中,会有竖直方向的应力,容易使得外鞘1与患者身体滑脱,为了更好的固定,在外鞘1的侧壁外部,设上防滑部11。所述防滑部11可以包含多个防滑条纹,使得外鞘1更好地与患者身体固定。

上盖2上设有气封结构4,,气封结构4包括多个瓣膜41,多个瓣膜41环绕设置,按彼此靠近方向逐渐向所述外鞘1底部倾斜,多个所述瓣膜41中央共同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过口42。若是气流发生返流,内腔12的底部倒灌,则瓣膜41会被气流顶起,通过口42自然会缩小或者关闭,从而抑制返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