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经常会遇到患者大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进而带来便秘、大便干结甚至嵌顿的问题,从而给患者带来病痛,而长此以往会带来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而临床上为了保持患者大便通常,一方面需要患者多吃含油纤维素较多的水果和蔬菜,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医护人员常常采用灌肠的方式协助病人顺利排便,然而,通常的灌肠器,只能起到润肠软化大便的作用,而不能快速的实现的顺利排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有冲洗装置,可向肛肠内充入药液,使得大便湿润软化,设有打散刷,可以配合将干硬的便块进行破碎,加快大便的软化稀化,设有回收装置,可以将宿便迅速排出体外,治疗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包括底座、冲洗装置、回收装置和通便头,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设有冲洗装置和回收装置,所述的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桶、冲洗泵、冲洗管,冲洗桶上部设有冲洗泵,所述的冲洗泵与冲洗管连接,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桶、回收泵、回收管,所述的回收桶上部设有回收泵,回收泵与回收管连接,所述的冲洗管和回收管与通便头连接,所述的冲洗管和回收管为硬质管。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冲洗桶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的透明观察窗上设有表明内部液体容量的体积刻度尺。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冲洗桶下部设有加热底座,冲洗桶内部设有测量内部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冲洗管上设有用量表。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冲洗管与回收管端部与三头管连接,所述的三头管上设有冲洗阀门和回收阀门,三头管与通便头之间设有软质管。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通便头前端设有握持柄,握持柄与通便头之间设有旋转座,所述的通便头表面设有液体通孔,通便头外部设有打散刷。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有冲洗装置,可向肛肠内充入药液,使得大便湿润软化,设有打散刷,可以配合将干硬的便块进行破碎,加快大便的软化稀化,设有回收装置,可以将宿便迅速排出体外,治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冲洗桶,2、冲洗泵,3、冲洗管,4、回收桶,5、回收泵,6、回收管,7、透明观察窗,8、体积刻度尺,9、加热底座,10、温度传感器,11、用量表,12、三头管,13、冲洗阀门,14、回收阀门,15、软质管,16、握持柄,17、旋转座,18、液体通孔,19、打散刷,20、通便头,2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有冲洗装置,可向肛肠内充入药液,使得大便湿润软化,设有打散刷,可以配合将干硬的便块进行破碎,加快大便的软化稀化,设有回收装置,可以将宿便迅速排出体外,治疗效果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包括底座21、冲洗装置、回收装置和通便头20,所述的底座21上表面设有冲洗装置和回收装置,所述的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桶1、冲洗泵2、冲洗管3,冲洗桶1上部设有冲洗泵2,所述的冲洗泵2与冲洗管3连接,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桶4、回收泵5、回收管6,所述的回收桶4上部设有回收泵5,回收泵5与回收管6连接,所述的冲洗管3和回收管6与通便头20连接,所述的冲洗管3和回收管6为硬质管。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冲洗桶1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7,所述的透明观察窗7上设有表明内部液体容量的体积刻度尺8,通过观察窗以及刻度尺配合可以随时知晓内部冲洗药液的量,防止冲洗液的量问题。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冲洗桶1下部设有加热底座9,冲洗桶1内部设有测量内部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可以保持冲洗液的温度与人体相配合,从而保证病人的舒适性。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冲洗管3上设有用量表11,通过用量表可以观察使用量,防止用量太多。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冲洗管3与回收管6端部与三头管12连接,所述的三头管12上设有冲洗阀门13和回收阀门14,三头管12与通便头20之间设有软质管15。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通便头20前端设有握持柄16,握持柄16与通便头20之间设有旋转座17,所述的通便头20表面设有液体通孔18,通便头20外部设有打散刷19,旋转座旋转带动通便头旋转,带动打散刷打碎大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