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携带的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133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携带的吸痰器。



背景技术:

呼吸道是人体实现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并且具有支撑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作用,当病人患有鼻炎、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时,鼻腔内会产生较多的痰液,容易出现鼻腔阻塞,严重情况时痰液会堵塞呼吸道,直接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危险症状。

目前,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常常需要采用吸痰器帮助病人及时把鼻腔中的痰液排出呼吸道,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异物,从而保持气道通畅。但是,现有的吸痰器价格高,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更不便于出诊抢救时使用。病人常常需要到医院通过挂号、排队等流程后才能使用吸痰器,十分麻烦。另外由于医院中的吸痰器是病人共用,必须经常清洗消毒,从而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否则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体健康。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吸痰器,从而克服现有的吸痰器不便携带且使用麻烦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携带的吸痰器,其中,包括:负压筒体,其呈右端开口的圆筒状;柱塞,其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负压筒体内,且该柱塞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负压筒体的内壁面保持密封接触;推杆,其右端与所述柱塞的左端固定连接,且该推杆的左端活动穿出于所述负压筒体的左端;该推杆的左端设置有一手柄;储痰筒体,其呈左端开口的圆筒状,且该储痰筒体的左端与所述负压筒体的右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套接;该储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一真空接头,所述真空接头上设置有一真空阀门;真空泵,其通过一真空管与所述真空阀门进行连接;盖板,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储痰筒体的左端,且该盖板的上端设置有缺口;吸痰管,其左端与所述储痰筒体的右端的上侧进行连接,所述储痰筒体内设置有一位于所述盖板的缺口与该吸痰管的左端之间的挡板;该吸痰管上设置有一吸痰阀门;以及吸痰头,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吸痰管的右端,且该吸痰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痰管连通的吸痰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筒体的左端设置有一框形把手,该框形把手的左侧壁位于所述手柄的左侧。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痰筒体的内壁面的下半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垫设有一海绵垫。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痰管上还活动套设有一挡罩,所述挡罩呈右端为较大一端的喇叭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罩的左端通过一软套活动套设于所述吸痰管上,且所述软套上设置有一软绳。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痰筒体为透明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真空泵或移动柱塞来控制吸痰过程,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病人在家中即可使用,不需要到医院进行吸痰,且病人外出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携带真空泵,十分便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储痰筒体可以拆卸更换或清洗,吸痰头也可以拆卸更换,以方便不同的病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本实用新型的储痰筒体内设置有海绵垫,海绵垫为一次性使用,其能够减少对储痰筒体进行清洗的次数,方便使用。特别是外出使用,清洗不方便时,通过设置海绵垫能够进一步便于携带吸痰器出行。

3、本实用新型的吸痰管上设置有挡罩,以防止吸痰过程不稳时痰液飞溅到周围,从而避免痰液溅到他人,保证使用过程的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携带的吸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负压筒体,11-框形把手;2-柱塞;3-推杆,31-手柄;4-储痰筒体,41-真空接头,42-真空阀门,43-海绵垫,44-挡板;5-真空泵,51-真空管;6-盖板;7-吸痰管,71-吸痰阀门;8-吸痰头;9-挡罩,91-软套,92-软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方便携带的吸痰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方便携带的吸痰器包括负压筒体1、柱塞2、推杆3、储痰筒体4、真空泵5、盖板6、吸痰管7以及吸痰头8,参考图1,负压筒体1呈右端开口的圆筒状,柱塞2呈扁平的圆柱状,柱塞2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套设于负压筒体1内,且柱塞2的外圆周表面与负压筒体1的内壁面保持密封接触,从而把负压筒体1的内孔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腔室。推杆3的右端与柱塞2的左端固定连接,且推杆3的左端活动穿出于负压筒体1的左端,推杆3的左端设置有一手柄31,操作者通过手柄31能够左右移动柱塞2,以改变柱塞2左右两侧的腔室的体积大小。优选地,负压筒体1的左端设置有一框形把手11,框形把手11的左侧壁位于手柄31的左侧。操作者可通过框形把手11握持整个吸痰器,并由手指向左拉手柄31来控制柱塞2向左移动,从而便于操作和使用。

继续参考图1,储痰筒体4呈左端开口的圆筒状,且储痰筒体4的左端与负压筒体1的右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密封套接,从而使储痰筒体4是能够拆卸的,也防止连接处漏气。可以是储痰筒体1的左端设置有外螺纹,负压筒体1的右端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也可以是反过来的。储痰筒体4的上端设置有一真空接头41,真空接头41上设置有一真空阀门42,真空泵5通过一真空管51与真空阀门42进行连接,真空管51能够拆卸。需要使用真空泵5时,把真空泵5和真空管51接上并打开真空阀门42,不需要使用真空泵5时,则可把真空泵5和真空管51拆下,并关闭真空阀门42。盖板6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储痰筒体1的左端,且盖板6的上端设置有缺口,以使储痰筒体1的内腔与负压筒体4的右侧的腔室相通。盖板6还能够防止进入到储痰筒体1内的痰液进入到负压筒体1内。优选地,储痰筒体4为透明体,以方便观察储痰筒体4内累积痰液的情况。盖板6能够拆卸,从而便于清理储痰筒体4内的痰液。可以在储痰筒体4的左端设置有凹槽,盖板6卡嵌于凹槽内实现安装,盖板6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储痰筒体4的左端。

继续参考图1,吸痰管7的左端与储痰筒体4的右端的上侧进行连接,储痰筒体4内设置有一位于盖板6的缺口与吸痰管7的左端之间的挡板44,挡板44能够防止从吸痰管7的左端排出的痰液经缺口喷射入到负压筒体1内。吸痰管7上设置有一吸痰阀门,以用于控制吸痰管7的通断。可以使吸痰管7的左端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储痰筒体4连接,以方便更换和清洗。吸痰头8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吸痰管7的右端,以便于拆装更换。且吸痰头8上设置有与吸痰管7连通的吸痰孔,吸痰头8用于塞在鼻孔内,以使鼻孔与吸痰管7相连通。吸痰头8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吸痰管7的右端,也可以通过插拔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吸痰管7的右端。由于吸痰头8能够拆卸,其可以为一次性用品,从而方便不同的病人更换不同的吸痰头8进行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当使用真空泵5来控制吸痰过程时,保持柱塞2位于负压筒体1的右端,接上真空管51和真空泵5,并打开真空阀门42,真空泵5工作,便可使储痰筒体4内形成负压;然后,把吸痰头8塞在病人鼻孔上,并打开吸痰阀门71,在负压的作用下,鼻腔或鼻窦内的痰液便通过吸痰头8和吸痰管7流入到储痰筒体4内。停止吸痰时,关闭真空泵5并把吸痰头8拔离鼻孔即可,储痰筒体4内的压力便恢复正常。

当通过手动操作柱塞2来控制吸痰过程时,关闭真空阀门42,通过手柄31向左拉出推杆3,以使柱塞2向左移动,从而增加负压筒体1的位于柱塞2的右侧的腔室的体积,使储痰筒体4内形成负压;然后,把吸痰头8塞在病人鼻孔上,并打开吸痰阀门71,在负压的作用下,鼻腔或鼻窦内的痰液便通过吸痰头8和吸痰管7流入到储痰筒体4内。停止吸痰时,把吸痰头8拔离鼻孔,并向右推入推杆3,使柱塞2复位。负压筒体1的位于柱塞2的左侧的腔室可以是与外界相通的,其可以是另外设置有气孔,也可以是通过推杆3所在的孔与外界相通,从而保持负压筒体1的位于柱塞2的左侧的腔室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以有效降低拉出推杆3所需的拉力。负压筒体1的位于柱塞2的左侧的腔室也可以是外界隔绝的,这样虽然在拉出推杆3时由于左侧的腔室的气压升高而增加拉出推杆3所需的拉力,但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可以降低向右推入推杆3时的推力,从而便于柱塞2复位。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真空泵5或移动柱塞2来控制吸痰过程,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病人在家中即可使用,不需要到医院进行吸痰,且在家中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中一种方式来控制吸痰过程,使用十分方便。而当病人外出时,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携带真空泵5,当随身行李较多不便于携带真空泵5时,可以留真空泵5在家里,从而通过手动移动柱塞2来控制吸痰过程即可。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储痰筒体4可以拆卸更换或清洗,吸痰头8也可以拆卸更换,以方便不同的病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储痰筒体4也可以是一次性用品,但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通过清洗可以重复利用的储痰筒体4。且优选地,储痰筒体4的内壁面的下半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垫设有一海绵垫43,海绵垫43可以是直接铺在储痰筒体4的下半部,也可以是通过粘贴或夹设的方式设置于储痰筒体4的下半部。海绵垫43为一次性用品,通过海绵垫43把痰液吸附起来,吸痰完毕后直接把海绵垫43拿出清理掉,并换入新的海绵垫43即可,以减少残留在储痰筒体4内的痰液,从而减少对储痰筒体4进行清洗的次数和降低清洗的难度。特别是外出使用,清洗不方便时,通过设置海绵垫43能够进一步便于携带吸痰器出行。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吸痰管7上还活动套设有一挡罩9,挡罩9呈右端为较大一端的喇叭状。在吸痰时把挡罩9挡在病人的口鼻前,以防止病人在吸痰过程因打喷嚏或拿吸痰管不稳时痰液飞溅到周围,从而避免痰液溅到他人,保证使用过程的卫生。进一步优选地,挡罩9的左端通过一软套91活动套设于吸痰管7上,且软套91上设置有一软绳92,把挡罩9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通过绑紧软绳92便可固定挡罩9的位置,以便于调节。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