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最常用也是使用量最大的医疗器械之一,近年来为了控制医源性传染病,避免交叉感染等不良后果,已普遍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为了避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被不法分子再利用,有人设计了各种自毁式注射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自毁式注射器[申请号:201210371462.5;授权公告号:CN102836485B],其包括注射筒、注射杆、橡胶塞和针头座,橡胶塞固连在注射杆前部,针头座连接在注射筒的前端内侧,注射杆的前部具有穿过橡胶塞并且伸出橡胶塞的杆头,针头座包括呈筒状的座体一和座体二,座体一上部用于安装针头,座体二轴向固连在座体一下部,座体二与注射筒前端内侧之间具有能使两者轴向固连的卡合结构,座体一与注射筒前端内侧周向固定,座体二内侧具有能与杆头周向固定的定位部,当杆头越过定位部后能卡接在座体二上,座体二上部具有呈环形凸出的连接部,座体一下部具有与连接部相匹配的连接槽,定位部包括座体二内侧的若干凸起的阻挡块和杆头外侧若干凸起的拨动块,拨动块能嵌于任意相邻两阻挡块之间,当拨动块越过阻挡块后杆头能相对于座体二转动。
上述的自毁式注射器能够实现自毁,但是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操作不太方便,而且针头都是随针头座由医护人员自己组装在注射筒上的,会造成针头前端斜面存在一定的偏转(注射时要求针头斜面朝上,易于穿刺表皮),偏转的针头注射时会增加患者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自毁操作方便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注射杆、橡胶塞、针管和护套,所述的橡胶塞位于注射筒内并固连在注射杆顶部,所述的注射杆上设有折断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筒顶部中心处具有向外延伸且呈锥筒状的连接部,所述的注射筒顶部的内壁中心处具有向连接部侧凹陷的凹槽,所述的针管轴向穿过连接部设置,针管内端的侧壁具有呈片状且向凹槽中延伸的片状部,所述的片状部的端部具有向针管轴线方向翻折成钩状的翻边,所述的注射杆的顶部具有穿过橡胶塞的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固连有呈尖锥状的供翻边扣接的扣接头。
在上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中,所述的针管的外端具有斜面,所述的注射筒的正面为针管的斜面向上的一面且此正面上设有显示其为正面的标识。这样较为直观,方便医护人员快捷确定注射筒的正面和针管的斜面朝向。
在上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中,所述的注射筒底端具有向外延展的翼片,当注射筒的正面朝上时所述的翼片右侧具有供医护人员食指按压的凸块。凸块的设置加强了实用性,医护人员握持注射筒时,从触觉直接得知注射筒正面向上的信息,操作方便。
在上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中,所述的橡胶塞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三道径向凸起的密封部。这样橡胶塞与注射筒内壁的密封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另外标识和凸块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容易得知针管的斜面朝向,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注射筒;2、注射杆;3、橡胶塞;4、针管;5、护套;6、连接部;7、凹槽;8、片状部;9、翻边;10、连接柱;11、扣接头;12、标识;13、凸块;14、密封部;15、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注射杆2、橡胶塞3、针管4和护套5,橡胶塞3位于注射筒1内并固连在注射杆2顶部,注射杆2上设有折断处,注射筒1顶部中心处具有向外延伸且呈锥筒状的连接部6,注射筒1顶部的内壁中心处具有向连接部6侧凹陷的凹槽7,针管4轴向穿过连接部6设置,护套5将针管4罩设并卡紧于连接部6上,针管4内端的侧壁具有呈片状且向凹槽7中延伸的片状部8,片状部8的端部具有向针管4轴线方向翻折成钩状的翻边9,注射杆2的顶部具有穿过橡胶塞3的连接柱10,连接柱10固连有呈尖锥状的供翻边9扣接的扣接头11。
进一步细说,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快捷确定针管4的斜面朝向,针管4的外端具有斜面,注射筒1的正面为针管4的斜面向上的一面且此正面上设有显示其为正面的标识12,实际制造时,标识12为打印在注射筒1正面上的“正面朝上”此四个字体,注射筒1底端具有向外延展的翼片15,当注射筒1的正面朝上时,翼片15右侧具有供医护人员食指按压的凸块13;为了保证密封性,橡胶塞3的外周面具有三道径向凸起的密封部14。
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使用后,扣接头11位于凹槽7中,片状部8发生一定形变,翻边9顺着扣接头11的锥面下滑直至扣接于扣接头11的底边,之后向外拉注射杆2,片状部8自身的弹性使得翻边9不会脱离扣接头11,针管4随注射杆2外拉而从连接部6中抽离并向注射筒1内移动,当针管4完全位于注射筒1内后,从折断处将注射杆2折断,形成自毁,避免二次使用,操作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