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用护理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74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用护理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护理罩。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病人透析时,病人体温一般低于正常体温(36 摄氏度),而且透析时间一般也较长,需要4-5 个小时,所以病人在这段时间一般都会睡眠,然而病人在透析时需要盖被褥或者时不时无意识的需要调整手臂姿势及位置,为防止病人移动手臂或者被褥滑落触碰到穿刺针头部位或者针管,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意外的风险(触碰针头或针管有可能致使病人大出血出现休克以致死亡等案例时有发生),针对当前血液透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针对于患者在做血液透析过程中保护穿刺针头,以免发生刮碰意外的护理罩,以保证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护理罩,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手臂实现固定,有效避免手臂在患者睡卧过程中无意识的移动,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本装置可以在安装完成后的情况下,实现对患者的导管连接,避免导管脱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透析用护理罩,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插套,所述插套与所述底壳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面壳的两侧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面壳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所述插杆配合所述插套,所述底壳的顶部设置有槽体,所述面壳的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槽体的第一槽体,在所述面壳的顶部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贯穿至所述第一槽体,在所述阶梯槽内固定设置有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配装在所述阶梯槽的阶梯面上,所述透明盖板的前端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U形固线槽,在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连接外接充气设备,所述底壳的底部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底壳之间配合有第三螺丝,在所述导套内横向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右端配合有C形连接件,所述活动杆通过所述C形连接件配合有U形卡件,所述U形卡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床架用的第四螺丝,所述导套与所述活动杆之间配合有第五螺丝。

本装置在操作时,患者的手首先摆放在底壳顶部的槽体内,而后将面壳覆盖在所述底壳的上部,第一槽体内的两个气囊位于手臂的两侧,而后通过外部充气设备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手臂被夹持在两个气囊之间,实现固定,此时通过阶梯槽实现对患者导管连接,完成与透析设备的连接,之后再盖上透明盖板,透析设备的导管被固定在U形固线槽内,避免移动,可以根据患者的卧位,调节底壳的位置,并且底壳可以以活动杆进行旋转,满足不同患者的配装需要。

优选地,在所述槽体和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位置处均设置有防菌棉垫,所述防菌棉垫与所述槽体和所述第一槽体之间均活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透明盖板顶部的靠近前端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U形固线槽配合使用的插槽,在所述插槽的上方配合有标识卡,所述标识卡的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插槽用的插块。

优选地,所述插杆的下端球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手臂实现固定,有效避免手臂在患者睡卧过程中无意识的移动,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本装置可以在安装完成后的情况下,实现对患者的导管连接,避免导管脱落,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面壳的俯视图;

图3为透明盖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血液透析用护理罩,包括底壳1和面壳2,所述底壳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插套101,所述插套101与所述底壳1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111,所述面壳2的两侧设置有插杆201,所述插杆201与所述面壳2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211,所述插杆201配合所述插套101,所述底壳1的顶部设置有槽体102,所述面壳2的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槽体102的第一槽体202,在所述面壳2的顶部设置有阶梯槽203,所述阶梯槽203贯穿至所述第一槽体202,在所述阶梯槽203内固定设置有透明盖板3,所述透明盖板3配装在所述阶梯槽203的阶梯面上,所述透明盖板3的前端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U形固线槽301,在所述第一槽体202的槽底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囊4,所述气囊4连接外接充气设备,所述底壳1的底部设置有导套5,所述导套5与所述底壳1之间配合有第三螺丝501,在所述导套5内横向设置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的右端配合有C形连接件7,所述活动杆6通过所述C形连接件7配合有U形卡件8,所述U形卡件8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床架用的第四螺丝9,所述导套5与所述活动杆6之间配合有第五螺丝511。

本装置在操作时,患者的手首先摆放在底壳顶部的槽体内,而后将面壳覆盖在所述底壳的上部,第一槽体内的两个气囊位于手臂的两侧,而后通过外部充气设备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手臂被夹持在两个气囊之间,实现固定,此时通过阶梯槽实现对患者导管连接,完成与透析设备的连接,之后再盖上透明盖板,透析设备的导管被固定在U形固线槽内,避免移动,可以根据患者的卧位,调节底壳的位置,并且底壳可以以活动杆进行旋转,满足不同患者的配装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槽体102和所述第一槽体202的内壁位置处均设置有防菌棉垫10,所述防菌棉垫10与所述槽体102和所述第一槽体202之间均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透明盖板3顶部的靠近前端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U形固线槽301配合使用的插槽311,在所述插槽311的上方配合有标识卡312,所述标识卡312的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插槽311用的插块313。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插杆201的下端球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手臂实现固定,有效避免手臂在患者睡卧过程中无意识的移动,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本装置可以在安装完成后的情况下,实现对患者的导管连接,避免导管脱落,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