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146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



背景技术:

输尿管造口是膀胱癌患者尿流改道的重要术式之一,对于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加患侧肾脏输尿管全切的患者而言,健侧输尿管造口是最佳的选择。但输尿管造口易发生狭窄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增加了医疗支出和经济负担。

传统输尿管造口术后常规留置单J管,单J管的留置时间和更换方案更有不同,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单J管留置时间较长虽然对改善引流有益,但留置超过3个月者容易并发结石,甚至导致拔管困难;单J管留置时间过短则起不到支撑引流的作用;且单J管拔出后患者常发生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进一步引起上尿路的梗阻、积水和感染,患者需要立即入院行手术治疗,且手术较困难,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存在逆行感染的风险。且患者日常活动时体位的改变也会使得尿液反流,导致肾积水和感染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在支架形状、长度和引流原理上进行创新,不仅能起到有效扩张输尿管狭窄,实现充分扩张支撑下段输尿管和引流尿液的目的,还能有效预 防上尿路的感染和结石形成,同时应用单向瓣膜的单向流通特点防止因患者体位改变造成的尿液反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肾积水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包括外引流部、内引流部、单向瓣膜和卡锁连接装置,所述外引流部和内引流部通过卡锁连接装置相连,所述内引流部为管状结构;所述外引流部1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单向瓣膜安装在内引流部内,用于控制尿液在输尿管中单向通过。

优选地,所述外引流部和内引流部为能扩张固定形状的可降解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引流部管径内径为1.6mm-3.3mm。

优选地,所述单向瓣膜与内引流部一体化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有效扩张输尿管造口狭窄、充分扩张支撑输尿管狭窄处并引流尿液,通过单向瓣膜的单向流通特点防止了因患者体位改变造成的尿液反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肾积水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且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因而可方便相关医疗人员的手术操作使用。使患者因输尿管狭窄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拆分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折叠前纵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折叠后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尿管造口引流的新型抗反流输尿管支架,包括外引流部1、内引流部2、单向瓣膜3和卡锁连接装置4,所述外引流部1和内引流部2通过卡锁连接装置4相连,所述内引流部2为管状结构;所述外引流部1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单向瓣膜3安装在内引流部2内,用于控制尿液在输尿管中单向通过,所述单向瓣膜3与内引流部2一体化设置。

所述外引流部1和内引流部2为能扩张固定形状的可降解网状结构。

其中,所述卡锁连接装置4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凸起均匀设置在外引流部1的外壁上,凹槽均匀设置在内引流部2的内壁上,凸起和凹槽对称设置。

本具体实施内引流部2的长度可因患者具体输尿管狭窄情况做调整,以保证内引流部2可使输尿管狭窄处完全扩张;管径内径可以从1.6mm(French5)到3.3mm(French10),可以适应粗细不同的输尿管。外引流部1呈喇叭状,如图3所示,可按需要外翻折叠反扣在输尿管与回肠或结肠的连接处以扩张狭窄的输尿管口;支架采用无毒、高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材质,减少输尿管粘膜对异物的反应,一般可保证支撑输尿管狭窄处3个月左右以保证输尿管形状可在支架降解后不发生变化。外引流部1与内引流部2结合部位为卡锁结构4,可按需组合拆解,其它部位为能扩张固定形状的可降解网状结构;内引流部2为能扩张固定形状的可降解网状结构。支架采用能扩张固定形状的可降解网状结构的设计,既保证内引流部2与外引流部1的结合部有一定硬度以支撑输尿管狭窄处,又可按照需要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生物降解。可以采用可降解合金材料,通过调整不同金属的含量以保证支架的降解时间。单向瓣膜3应用单向瓣膜的 单向流通特点防止因患者体位改变造成的尿液反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肾积水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本具体实施使用时,可将支架随带有气囊等的导丝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狭窄处,支架可随气囊的充盈进行扩张之后固定形状,保证在气囊退出后形状不改变。外引流部1呈喇叭状,并可可按需要外翻折叠反扣在输尿管与回肠或结肠的连接处以扩张狭窄的输尿管口。

上述新型输尿管支架的外引流部1管径、内引流部2管径、单向瓣膜3直径及其在内引流部2中的位置、内引流部2长度可以根据患者的输尿管狭窄情况等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