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后颈部固定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184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状腺术后颈部固定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超声引导下微波热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治疗时间短、不影响美观等特点。在临床已广泛运用。

针对甲状腺微创手术后的恢复,颈部需要局部加压止血;冷敷以减轻组织水肿;中药外敷,促进局部变性组织吸收。

目前,临床上用手直接压迫,毛巾或布套包裹冰袋或中药。存在操作不便,增加护理工作量,外敷药物易脱落等情况。本实用新型因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颈部固定套,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甲状腺术后颈部固定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包括固定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的固定带组件,所述固定带组件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套口,所述固定部包括内外布置的填充层和充气层,所述填充层设有药物填充部,所述药物填充部设有药物灌入口,所述药物灌入口可拆卸设有密封盖,所述充气层设有充气阀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端部分别设有磁性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填充部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第二填充部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条状填充袋,所述填充袋由所述固定部长度方向的一端向中部延伸,所述填充袋上设有所述药物灌入口。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下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绑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上端设有下颚托垫,所述下颚托垫上设有若干个按摩凸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气源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阀门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固定套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术后6小时,在设置的填充层内放入冰块,达到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减少局部渗血,减少神经损伤等副作用;术后第一天,在设置的填充层内放入中药,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局部变性组织吸收等功效。通过设置充气层,起到局部加压,达到防止出血、渗血的目的,同时又可使药物与患者颈部皮肤密切贴合,提高治疗效果;固定部的上端设有下颚托垫,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设置,方便患者穿戴固定套,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甲状腺术后颈部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固定部;

2、第一固定带;

3、第二固定带;

4、充气层;4-1、充气阀门;

5、填充层;5-1、填充袋;5-2、药物灌入口;

6、下颚托垫;6-1、按摩凸块;

7、磁性件;

8、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颈部固定套,包括套体,套体包括固定部1和设置在固定部1上端的固定带组件,固定带组件与固定部1之间形成套口,固定部1包括内外布置的填充层5和充气层4,填充层5设有药物填充部,药物填充部设有药物灌入口5-2,药物灌入口5-2可拆卸设有密封盖,充气层4设有充气阀门4-1。

固定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部1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优选的,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之间通过磁性件7连接,在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的端部分别设有磁性件7。

本例中,药物填充部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第二填充部分别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条状填充袋5-1,填充袋5-1由固定部1长度方向的一端向中部延伸,在填充袋5-1上设有药物灌入口5-2。

为了将固定套稳定地固定在患者颈部,在固定部1下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绑带8以用于将固定套绑在患者颈部。

为了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在固定部1的上端设有下颚托垫6,在下颚托垫6上设有若干个按摩凸块6-1。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套还包括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气源和充气管,充气管与充气阀门4-1相匹配,充气阀门4-1可采用气门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