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0290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用品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牙医用钻针具有自动设定钻孔深度功能的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牙齿提供进食时咬断食物与咀嚼的功能,许多人都有牙齿方面的相关疾病,若原本的牙齿无法再继续使用,就必须更换成假牙。近年来,随着人工植牙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手术就能重新制作及植入新生的牙齿,能有效解决病患进食困难或美观等问题,也能改善生活质量。

植牙的原理为以外科手术将人造牙根植入颚骨的牙床组织中,再将人工牙齿与其连接即可完成。传统诊疗或手术,当要进行钻孔时,医师会利用一钻牙机前端连接一钻针,借以对牙齿或牙床进行钻孔。现有钻针的钻入的深度完全需靠医师经验与临场反应,无法预设,然而钻孔过程中因血液或身体组织物不断涌入钻孔处表面,易导致医师视线不佳,导致常有钻孔不慎过深或时间拉长等医疗问题。显而易见,现有钻孔设备存有缺点,仍不理想完善,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人有鉴于此,特以研创成本实用新型,期能借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以改进现有钻针的钻孔缺点,期使钻针的功能得以更加完善且理想,符合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前述牙医钻孔时该钻针无法预设深度而有可能发生医疗问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针,其增设有一停止装置,当该钻针钻入牙齿或牙床且该停止装置碰触到牙齿或牙床时,钻针即无法再钻入,钻孔即能精准的取得适当深度,以获得操作安全、提升速度与便利诊疗等诸多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手段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钻针,该钻针借由截面积落差而形成一挡部,该挡部下缘设置有一停止装置;该停止装置的任一处截面外部形状大于该钻针的截面形状;该停止装置由一第一本体与一第二本体嵌组而成,其中,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都呈半圆弧形体或大概呈半圆弧形体,该第一本体的两侧端缘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结合部,且该第二本体的两侧端缘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为滑槽式结构。借此,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能借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任意进行嵌合或分离。

前述停止装置的长度,能依据需要设置有多种尺寸,以顺应不同深度的钻孔需求。

前述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也可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直接环套于该钻针上。

本实用新型能自动设定钻孔深度,以获得操作安全、提升速度与便利诊疗等诸多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3:本实用新型结合于钻牙机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钻孔时产生挡止作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可更换不同长度停止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钻针

11 挡部

2 停止装置

21 第一本体

211 第一结合部

22 第二本体

221 第二结合部

3 钻牙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谨就本实用新型的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根据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首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包括一钻针1,该钻针1,借由截面积落差而形成一挡部11,该挡部11下缘设置有一停止装置2;该停止装置2由一第一本体21与一第二本体22嵌组而成,其中,该第一本体21与该第二本体22都呈半圆弧形体或大概呈半圆弧形体,该第一本体21的两侧端缘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结合部211,且该第二本体22的两侧端缘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结合部221,该第一结合部211与第二结合部221为滑槽式结构。借此,该第一本体21与该第二本体22能借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对接的第二结合部221任意进行嵌合或分离。由图可知,该停止装置2的圆周外径大于该钻针1的半径。

如图2,当该钻针1上要配置该停止装置2时,将该第一本体21与该第二本体22套合于该钻针1的挡部11下缘,使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21进行嵌合,即能将该停止装置2结合于该钻针1上。经将钻针1连接于一钻牙机3前端(图3),接着对牙齿或牙床进行钻孔(图4),直到该停止装置2碰触到该牙齿或牙床时,利用相对该钻针1更大体积的停止装置2挡止,即能自动停止钻孔。显然,利用本实用新型,由停止装置2底面到钻针1的针头距离即为钻孔的深度,其提供一种良好的设备,可供预设钻孔深度,医师在进行钻孔手术时将相当方便,不用担心深度不足或过度的问题。

并且,如图5,本实用新型的该停止装置2具有多种长度可供更换,其能用以改变钻孔深度,借以满足不同孔深的钻孔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牙医种植牙使用的安全停止钻针装置,其利用一简易的结构达到自动预设钻孔深度的目的,一举改善现有钻孔会有深度过深或不足的问题。技术内容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取得要素。本实用新型在产业上确实得以利用,在申请前未曾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且不是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并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达成相关使用者与消费者长期的需求,证明本实用新型并非能轻易完成。本实用新型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等要素,特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本实用新型虽借由前述实施例来描述,但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于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而达成,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应依前述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