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1043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牙齿矫正器。



背景技术:

人类具有上颌和铰接下颌,所述上颌称为形成上牙弓的上颌骨,所述下颌称为形成下牙弓的下颌骨。当上牙弓与下牙弓的大小和形状匹配而使得在闭合上、下颌时上颌和下颌接触时,患者具有正确的咬合。另外,上牙弓和下牙弓的各自的牙齿沿所述牙弓的长度相对于彼此正确地定位,从而它们彼此正确地匹配。正常人的咬合称为1类咬合.其特征是上牙弓的牙齿覆盖下牙弓的牙齿上,下牙弓的前牙齿位于上牙弓前牙齿的后面1-2mm处。

当人的上颌位置相对于下颌位置向前超过1类咬合的位置时,就形成2类咬合。2类咬合患者的下颌相对于上颌发育不足引起,可能导致下颌的牙弓比上颌小。这样的结果是上颌的牙齿相对下颌的牙齿向前突出,通常在上、下颌的牙齿之间产生深咬合曲线。白种人特别倾向于2类。

当人的上颌位置相对于下颌位置向后超过1类咬合的位置时,就形成了3 类咬合,3类咬合患者的下颌相对于上颌发育过度引起,可能导致下颌的牙弓比上颌大。例如,上牙弓上的上颌骨的前面区域发育不全,因此位于下牙弓的前面区域的后面。这会导致下牙弓的前面门齿比上牙弓的门齿向前突出。如上面对正确牙合的说明所讨论的那样,下牙弓的门齿应以大约1-2mm的后移接触在上牙弓门齿的后面。3类咬合在亚洲人种中比较常见。

实质上,2,3类咬合是由于在儿童成长的发育阶段中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骨生长发育不协调引起的。这种发育不协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口周肌肉异常活动,口腔不良习惯,呼吸或吞咽异常等因素有关,因此,如果能够有效阻断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并利用颌面部肌肉产生的肌力以及牙齿萌出动力来引导颌骨和牙齿向正常方向生长发育,2,3类咬合是可能转变成正常咬合, 这就是使用矫正器来矫正颌骨和牙齿的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能够通过调节围挡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咬合导板的厚度和宽度,来调整颌骨,口周肌肉以及牙齿之间的关系,从而预防和治疗错颌畸形。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包括一咬合导板,咬合导板的前端面为圆弧面,和所述圆弧面上下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出一围挡;所述的咬合导板,位于上下牙列之间,其与牙列接触的区域可以分为前牙区和后牙区,前后牙区的导板宽度分别可以调节,使得牙齿与上述导板至少有一个区域相接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从咬合导板延伸出来的围挡与唇部对应的区域为上牙唇挡和下牙唇挡,所述围挡与脸颊对应的区域为上牙颊屏和下牙颊屏;所述上牙唇挡、下牙唇挡、上牙颊屏和下牙颊屏的高度分别可以调节,使得口腔内壁中与所述上牙唇挡、下牙唇挡、上牙颊屏和下牙颊屏对应的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区域与牙齿保持分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牙颊屏或下牙颊屏的高度调整至前庭沟底。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牙唇挡或下牙唇挡的高度调整至前庭沟底。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咬合导板的前牙区后端面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出弧形曲面,所述曲面与围挡之间形成前牙牙齿导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咬合导板的前牙区后端面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出弧形曲面的反面形成舌尖放置的位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围挡的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作。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围挡和咬合导板可以通过修剪或预成调节高度和宽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其咬合导板的前后牙区宽度,以及上牙唇挡、下牙唇挡、上牙唇挡和下牙唇挡的高度分别可以调节;这样就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将该患者牙齿需要与口腔内壁分离部分的围挡修剪至合适位置,其余位置的围挡可以修剪至使得该矫正器不易脱落的高度即可。通过修剪咬合导板的宽度,可以引导不同区域牙齿萌出或压低。这样,通过对咬合导板和围挡的修剪,对于不同的患者,该矫正器可以精确对某一区域进行矫正,而不影响其它区域的牙齿。并且,对于不同的人群,咬合导板的宽度,以及围挡高度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患者的矫正器都能够修剪至最适合他的状态。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只在前牙的位置设有前牙牙齿轨道。这样就使得患者的前牙(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被所述前牙牙齿轨道引导而排列整齐,并引导上下颌处于正常的位置。该咬合导板与后牙对应的位置宽度较宽,对中牙和后牙没有引导限位作用,增加了治疗的舒适性。并且,也只有在前牙对应的区域内设置了放置舌尖的位置,使得可以充分利用舌体两侧的活动,扩大牙弓,引导后牙萌出排齐,减少压迫舌体或后牙而造成创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临床适应症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多功能矫正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多功能矫正器的竖直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多功能矫正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多功能矫正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3,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包括一咬合导板1;所述咬合导板1的前端面为圆弧面11,所述圆弧面11向上下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出一围挡2;所述围挡2与唇部对应的区域为上牙唇挡21和下牙唇挡22,所述围挡2与脸颊对应的区域为上牙颊屏23和下牙颊屏24;所述上牙唇挡21、下牙唇挡22、上牙颊屏23和下牙颊屏24的高度分别可以调节,使得口腔内壁中与所述上牙唇挡21、下牙唇挡22、上牙颊屏23和下牙颊屏24对应的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区域与牙齿保持分离。

比如:所述上牙颊屏23或下牙颊屏24的高度调整至上牙颊屏23或下牙颊屏24能够阻断颊肌对上牙齿或下牙齿的压力。

所述上牙唇挡21或下牙唇挡22的高度调整至上牙唇挡21或下牙唇挡22 能够阻断嘴唇对上牙齿或下牙齿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挡为软质弹性材料制作,为了保证不同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该围挡的初始高度较高,无法直接戴入口中,用户通过修剪即可调整该围挡的高度。

具体来说,如果患者A,是上前牙和下后牙部分需要进行矫正,则将该围挡中上牙唇挡21和下牙颊屏24修剪至能够完全将牙齿和口腔内壁分离开的高度,从而避免口腔内壁对这两个位置施加向内的压力,促进这两个部位的牙弓的协调发展。而其余部位的围挡则可以根据需要,修剪至能够保持该矫正器顺利戴入口中不会脱落即可。对于其余的患者,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相应的围挡2 修剪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咬合导板1,用于分离上下牙列,其与牙列接触的区域可以分为前牙导板和后牙导板;前牙导板和后牙导板的宽度分别可以调节,使得上牙列或下牙列与咬合导板1的至少一个区域相接触;通过调整厚度和宽度,就可以让患者口腔中的部分牙齿与咬合导板1接触,另一部分牙齿与咬合导板分离。比如剪除后牙导板区域,就可以引导后牙萌出;而剪除前牙导板区域,就可以引导前牙萌出。

本实施例中还具有以下优选设计:

所述咬合导板1的后端面在于前牙对应的位置,向上下两侧弧形曲面12;该弧形曲面与围挡2之间的区域就形成了前牙前牙牙齿轨道13。这样就使得患者的前牙(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被所述前牙牙齿轨道13引导,使得上下颌处于正常的位置。而该咬合导板1与后牙对应的位置宽度较宽,对中牙和后牙没有引导限位作用,增加了治疗的舒适性。

所述弧形曲面12的背面为前牙牙齿轨道13分为上牙轨道和下牙轨道,所述下牙轨道的前端面与上牙轨道平齐,后端面与上牙轨道相错。

所述弧形曲面12的背面形成舌尖放置的位置14。由于舌尖放置的位置14 只存在于前牙区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舌体两侧活动,扩大牙弓,引导后牙萌出排齐,减少压迫舌体或后牙而造成创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临床适应症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牙轨道与下牙轨道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并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并理解了前述详细说明的同时,可以进行修改和变化。具体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