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操作内帽式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53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步操作内帽式采血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采血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带弹射机构的头部按压式一次性使用的安全采血器(或称采血针)。该采血器针帽设在采血器外壳内(内置针帽),而且使用时只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采血动作。



背景技术:

在医用采血领域中,一次性采血器以其体积小、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为特色深受医护人员和病人欢迎,目前在各医疗机构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大量使用。这种采血器自带弹射机构,结构紧凑,整体一次性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潜力。

中国专利CN101374461A公开了一件名称为《一次性皮肤穿刺设备》,申请号为200780003948.0的发明专利申请案(美国专利US2009/0048621A1,名称为《Single-Use Skin Pricking Device》的申请案为此案同族专利)。该中国专利申请案作为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弹射机构的头部按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参见中国专利CN101374461A说明书及附图,其结构由外壳8、穿刺件主体2(相当于针芯)、针套4(相当于针帽)、弹簧11和板机12(相当于推发器)组成,其特点是:第一,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内置针帽形式,即将针帽通常设计在外壳之外(外置针帽),改进成设计在外壳之内;第二,这种采血器使用时只需一步操作动作,不存在单独摘除针帽动作(外置针帽通常需要单独摘除针帽动作),操作十分简便,也是有史以来操作最简单的采血器,符合当今此类采血器安全且使用简单,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理念。但是从产品结构设计和实际使用角度来看,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弹簧11在初始状态下处于不平衡倾斜顶压状态,弹簧11被斜向拉扯,使用前因受时间老化作用容易降低弹簧性能,影响针尖穿刺质量;第二,摘除针帽4完全依靠顶压板机12(相当于推发器)的作用力,使用中比较费力,给采血部位造成明显的压迫感,使用手感不好,容易引起用户心理紧张,用户体验不佳。为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步操作内帽式采血器,其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采血器弹簧受力不平衡以及使用时按压力大所带来的产品性能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步操作内帽式采血器,包括外壳、针芯、弹簧以及推发器。

所述外壳形成一腔体,推发器身体滑动连接在外壳的腔体中,推发器头部从外壳前端伸出;针芯头部设有针帽,针芯和针帽均整体位于外壳的腔体内,弹簧作用于针芯。

其创新在于:所述外壳侧部设有按钮,按钮上设有弹性脚,该弹性脚朝外壳腔体内延伸,弹性脚的侧部设有用于分离针帽与针芯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前侧面与后侧面从针芯横向看轮廓为楔形;弹性脚在针芯横向具有弯曲变形能力,在针芯纵向为刚性。

所述针芯与针帽之间设有收缩颈部,该颈部与针芯和针帽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靠针帽一侧设有抵帽端面,靠针芯一侧设有推芯端面;所述针帽的两侧对称设有滑升翼,滑升翼上设有滑升面。

所述推发器身体上设有用于导向针芯穿击的弹射滑道,弹射滑道前部两旁对称设有用于滑移针帽的滑升斜面,推发器身体侧部设有用于推移弹性脚的触发斜面。

在装配状态下,针芯座落在推发器的弹射滑道上,弹簧安装在针芯尾部,并作用在针芯的弹射方向上;针帽上的滑升翼面对推发器上的滑升斜面;按钮上的弹性脚末端面对或伸入所述容纳空间,推发器上的触发斜面对应按钮上的弹性脚末端布置;当按压按钮时,弹性脚上的前侧面接触抵帽端面,后侧面接触推芯端面,随着按钮的按压进程在弹性脚楔形的挤压作用下,迫使针帽与针芯分离,同时针芯向后移动压缩弹簧;当按压推发器时,推发器相对外壳向后移动,先是推发器上的滑升斜面铲起针帽,并迫使针帽沿滑升斜面滑升,直至偏离弹射滑道,接着推发器上的触发斜面推动弹性脚末端向外侧张开,致使弹性脚上的后侧面与针芯上的推芯端面滑脱,最终使得针芯脱离弹性脚约束,在弹簧作用下针芯沿弹射滑道发射穿刺,以此构成内置针帽的头部按压式一次性采血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自带弹射机构的头部按压式一次性使用的安全采血器,其中,推发器是这类采血器的触发元件,相当于背景技术专利中描述的板机,在头部按压式一次性采血器中是一种常见部件。另外,一次性采血器为了保护针尖,通常在针芯头部设有针帽(保护帽)。本实用新型采血器的针帽设在采血器外壳内(内置针帽),这一点与背景技术专利相同,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一次性采血器的针帽均从采血器头部伸出,可称为外置针帽。外置针帽包含扭帽型和盖帽型两种结构,使用采血器时需要事先摘除。

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前侧面”和“前部”中的“前”是指采血器中针尖所指方向。所述“后侧面”和“向后”中的“后”是指“前”的反方向。

3.上述方案中,所述“针芯横向”是指垂直针芯中针体的方向,“针芯纵向”是指平行针芯中针体的方向。所述弹性脚在针芯横向具有弯曲变形能力,但在针芯纵向为刚性,即不具有弯曲变形能力。

4.上述方案中,所述“收缩颈部”是指相对于针芯和针帽而言在周向更细的颈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和构思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专利中采血器弹簧受力不平衡以及使用时按压力大所带来的产品性能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内置针帽特点采用的技术措施是:第一,在外壳侧部设置一个按钮,按钮上设计有带楔形的弹性脚,用于分离针芯与针帽,弹性脚在垂直于楔形面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能力,在平行于楔形面的方向上为刚性,不具备弯曲变形能力;第二,在针芯与针帽之间设有收缩的颈部,收缩处形成容纳空间,以便弹性脚上的楔形插入容纳空间来分离针芯与针帽;第三,在针帽的两侧对称设置滑升翼,对应该滑升翼在推发器的弹射滑道前部两旁对称设置滑升斜面;第四,在推发器身体侧部设置触发斜面,用于迫使弹性脚发生弯曲变形。使用时手持采血器,先按下按钮,此时在弹性脚楔形的挤压作用下,迫使针帽与针芯分离,同时针芯向后移动压缩弹簧;然后将采血器头部对准采血部位按压,推发器相对外壳向后移动,先是推发器上的滑升斜面铲起针帽,针帽沿滑升斜面滑升,直至偏离弹射滑道,接着推发器上的触发斜面推动弹性脚末端向外侧张开,最终使得针芯脱离弹性脚约束,在弹簧作用下针芯沿弹射滑道发射穿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外壳侧部按钮上弹性脚的楔形来分离针芯与针帽,同时在分离针帽过程中,利用针芯向后移动来压缩弹簧,然后利用推发器向后移动时针帽沿滑升斜面滑升,将针帽移出弹射滑道。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采血器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弹簧处于相对自由的未压缩状态,而且弹簧安装在针芯尾部,并始终作用在针芯的弹射方向上。而背景技术专利中,弹簧在初始状态下处于不平衡倾斜顶压状态,始终被斜向拉扯,使用前因受时间老化作用容易降低弹簧性能,影响针尖穿刺质量。两者相比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了以往采血器弹簧受力不平衡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按压外壳侧部的按钮,并通过弹性脚上的楔形来分离针芯与针帽。而背景技术专利中,摘除针帽完全依靠顶压板机(相当于推发器)的作用力,使用中比较费力,给采血部位造成明显的压迫感,使用手感不好,容易引起用户心理紧张,用户体验不佳。两者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以往采血器使用时按压力大所带来的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问题。符合当今采血器产品注重使用手感以及用户心理等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

3.本实用新型很好的继承了内置针帽式一次性采血器操作简便的优点,与外置针帽式一次性采血器相比,将摘除针帽的动作与对准采血部位按压的动作合为一步,没有独立的摘除针帽操作,使用时只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采血动作。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后推发器头部能够相对外壳保持缩进状态,以表示此采血器已使用过,而推发器在此状态下相对外壳已被锁定(不能滑动),无法再次使用。

4.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技术构思巧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面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面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盖正面视角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盖反面视角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盖正面视角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盖反面视角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芯和针帽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推发器正面视角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推发器反面视角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初始状态立体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按钮初期立体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按钮末期立体剖视图(一);

图14为对应图13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按钮末期立体剖视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推发器初期立体剖视图(一);

图17为对应图16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推发器初期立体剖视图(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推发器末期立体剖视图(一);

图20为对应图19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推发器末期立体剖视图(二)。

以上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上盖;2.下盖;3.针芯;4.弹簧;5.推发器;6.针帽;7.按钮;8.弹性脚;9.前侧面;10.后侧面;11.颈部;12.抵帽端面;13.推芯端面;14.滑升翼;15.滑升面;16.滑升斜面;17.触发斜面;18.弹射滑道;19.容纳空间;20.弹性钩;21.钩体;22.倒钩;23.定位槽;24.限位块;25.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一步操作内帽式采血器

如图1-图21所示,该采血器由外壳、针芯3、针帽6、弹簧4以及推发器5组成(见图1-图3),其中,外壳由上盖1与下盖2拼合构成,盖1与下盖2拼合后形成一腔体。推发器5身体滑动连接在外壳的腔体中,推发器5头部从外壳前端伸出(见图1)。针芯3头部设有针帽6,针芯3和针帽6为一体成型结构(见图2、图3和图8),而且针芯3和针帽6均整体位于外壳的腔体内,构成内置针帽式采血器。弹簧4作用于针芯3(见图11)。

所述外壳的上盖1侧部设有按钮7(见图1、图4和图5),按钮7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弹性脚8(见图5),弹性脚8朝外壳腔体内延伸,弹性脚8的侧部设有用于分离针帽6与针芯3的前侧面9和后侧面10,前侧面9和后侧面10均为斜面,前侧面9与后侧面10从针芯3横向看轮廓为楔形(见图5)。弹性脚8在针芯3横向具有弯曲变形能力,在针芯3纵向为刚性,不具备弯曲变形能力。

所述针芯3和针帽6均为左右对称结构(见图8),针芯3与针帽6之间设有收缩颈部11,该颈部11与针芯3和针帽6形成有容纳空间19,所述容纳空间19靠针帽6一侧设有抵帽端面12,靠针芯3一侧设有推芯端面13。所述针帽6的两侧对称设有滑升翼14,滑升翼14上设有滑升面15。所述针帽6上的滑升翼14由一个主滑升翼和一个副滑升翼组成(见图8,横向长的为主滑升翼,短的为副滑升翼),相对应的滑升面15也有一个主滑升面和一个副滑升面组成,其中,主滑升面和副滑升面均为圆弧面或弧面。

所述推发器5身体上设有用于导向针芯3穿击的弹射滑道18(见图9和图10),弹射滑道18前部两旁对称设有用于滑移针帽6的两个滑升斜面16。所述滑升斜面16对应于滑升翼14也有一主滑升斜面和一个副滑升斜面(见图9,外侧的为主滑升斜面,内侧的为副滑升斜面)。推发器5身体侧部设有用于推移弹性脚8的触发斜面17(见图9和图10)。推发器5的弹射滑道18上设有限位块24,以此限定针芯3上的针体穿刺深度(见图9)。推发器5的弹射滑道18为凹槽形状,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制针芯3在凹槽中向上运动的卡块25(见图9)。

所述按钮7上设有弹性钩20(见图5),该弹性钩20朝外壳腔体内延伸,且弹性钩20末端设有钩体21(见图5),在按钮7处于按压状态下,该钩体21勾住推发器5身体上,以保持按钮7处于按压状态。所述推发器5身体上对应于弹性钩20的钩体21在推发器5移动方向上设有倒钩22(见图9和图10),按压推发器5后弹性钩20的钩体21与推发器5上的倒钩22锁扣,使推发器5头部相对外壳保持缩进状态。所述推发器5身体上对应于弹性钩20设有定位槽23(见图9和图10),在装配状态下弹性钩20位于定位槽23中。

本实施例使用时动作过程如下:

(1)初始装配状态

如图11所示,整个采血器由外壳、针芯3、针帽6、弹簧4以及推发器5组成。其中,外壳由上盖1与下盖2拼合构成。针芯3座落在推发器5的弹射滑道18上,弹簧4安装在针芯3尾部,并作用在针芯3的弹射方向上。针芯3头部设有针帽6,针芯3和针帽6均整体位于外壳的腔体内,构成内置针帽式采血器。针帽6上的滑升翼14面对推发器5上的滑升斜面16。按钮7上的弹性脚8末端面对或伸入所述容纳空间19,推发器5上的触发斜面17对应按钮7上的弹性脚8末端布置。在初始装配状态下,针芯3向后顶在弹簧4上,向前顶在弹性脚8的后侧面10上,以此在采血器前后方向上定位。推发器5身体在采血器内前后方向上滑动连接在外壳的腔体中,推发器5头部从外壳前端伸出,推发器5身体相对外壳前后均有限位,即弹性钩20位于定位槽23中,推发器5在外壳内向前是通过定位槽23与弹性钩20进行限位,而向后是通过推发器5后端顶住外壳后端进行限位。

(2)按压按钮初期状态

如图12所示,当按压按钮7时,弹性脚8上的前侧面9接触抵帽端面12,后侧面10接触推芯端面13,随着按钮7的按压进程在弹性脚8楔形的挤压作用下,迫使针帽6与针芯3开始分离,同时针芯3向后移动开始压缩弹簧4。

(3)按压按钮末期状态

如图13-15所示,按钮7全部按下,针帽6与针芯3完全分离,弹性脚8上的后侧面10接触推芯端面13,使针芯3压缩弹簧4的量最大,由此进入待发射状态。在按钮7全部按压状态下,弹性钩20的钩体21勾住推发器5身体上,以保持按钮7处于按压状态,此时既使放开按钮7仍维持按压状态。

(4)按压推发器初期状态

如图16-18所示,当按压推发器5时,推发器5相对外壳向后移动,先是推发器5上的滑升斜面16铲起针帽6,并迫使针帽6沿滑升斜面16滑升。此时,推发器5上的触发斜面17开始推动弹性脚8末端向外侧张开。

(5)按压推发器末期状态

如图19-21所示,在此状态下,针帽6已沿滑升斜面16滑升至偏离弹射滑道18,此时推发器5上的触发斜面17推动弹性脚8末端继续向外侧张开,致使弹性脚8上的后侧面10与针芯3上的推芯端面13滑脱,最终使得针芯3脱离弹性脚8约束,在弹簧4作用下针芯3沿弹射滑道18发射穿刺。在此状态下,弹性钩20的钩体21与推发器5上的倒钩22锁扣,使推发器5头部相对外壳保持缩进状态,以表示此采血器已使用过,而钩体21与倒钩22锁扣也使得此采血器无法再次使用。

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情况以及变化作如下说明:

1.以上实施例中,外壳由上盖1与下盖2拼合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局于此。外壳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其他变化,比如采用筒状加端盖的结构来实现。这一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容易理解并实施。

2.以上实施例中,针芯3头部设有针帽6,针芯3和针帽6为一体成型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局于此,如果针芯3和针帽6采用分体形式,然后通过组装来实现一体连接也是可以实施的,比如针帽6采用盖帽的形式。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认知的情况。

3.以上实施例中,按钮7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弹性脚8。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局于此,如果将以上实施例中的两个弹性脚8改为一个弹性脚8,然后再将一个弹性脚8的末端设计一个分支,就完全等同于以上实施例中。此外,即使只采用一个弹性脚8,在针芯3一侧单边作用,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只是平衡性较差。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变化情况。

4.以上实施例中,按钮7上还设有弹性钩20,设计弹性钩20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按钮7处于按压状态。但这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是非必要的技术措施,也就说没有此技术措施同样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区别只是按压按钮7后因为没有锁定所以不能放开按钮7。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变化情况。

5.以上实施例中,在按钮7全部按压状态下,弹性钩20的钩体21勾住推发器5身体上,以保持按钮7处于按压状态,此时既使放开按钮7仍维持按压状态。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将弹性钩20的钩体21在此状态下改成勾住外壳上的一个内置结构上,以保持按钮7处于按压状态。但这样改变后弹性钩20的钩体21就不能用来锁扣推发器5。

6.以上实施例中,针帽6上的滑升翼14由一个主滑升翼和一个副滑升翼组成,相对应的滑升面15也有一个主滑升面和一个副滑升面组成,滑升斜面16也有一主滑升斜面和一个副滑升斜面。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实际上采用在针帽6两侧各设计一个滑升翼也是可行的,只是采用一个滑升翼时,滑升翼上的最好采用斜面,而不圆弧面或弧面。因为,在单边采用一个滑升翼时不容易保持针帽6滑升中的平衡。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变化情况。

7.以上实施例中,主滑升面和副滑升面均为圆弧面或弧面。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斜面。

8.以上实施例中,前侧面9和后侧面10均为斜面。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实际上前侧面9和后侧面10也可以采用弧面,或者,一个采用斜面,而另一个采用弧面。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变化情况。

9.以上实施例中,推发器5的弹射滑道18上设有限位块24,以此限定针芯3上的针体穿刺深度。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来替代,比如将限位块24改为设在推发器5前部的内撞击面。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变化情况。

10.以上实施例中,推发器5的弹射滑道18为凹槽形状,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制针芯3在凹槽中向上运动的卡块25。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