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13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物实验经常需要使用实验鼠作为实验对象,为了使实验过程中实验鼠不动,多采用腹腔注射戊二醛进行麻醉。传统的方法是实验人员用手到鼠笼中抓取实验鼠,然后用手抓住实验鼠的双耳后颈部皮肤固定实验鼠进行腹腔注射。虽然目前已经有实验鼠转移网和腹腔注射麻醉用的实验鼠筒,解决了从笼中抓取实验鼠和腹腔注射的问题,但是在从实验鼠转移网中将实验鼠转移到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用手抓取实验鼠进行转移,并且需要等待实验鼠自己进入到实验鼠转移网中,时间长而且成功率不高。由于实验人员对实验鼠的恐惧心理,特别是新的实验人员以及一些女性实验人员,在用手抓取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实验鼠的逃跑,或者因力度使用不当,造成实验鼠抓咬实验人员,对试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使用时,简化实验鼠从养殖器具中到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的转移过程,缩短实验鼠转移所用时间,简化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减少实验人员与实验鼠的直接接触,增加实验安全性,降低实验人员被实验鼠咬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包括网格筒;网格筒外侧水平方向安装有上下平行的固定环;固定环外侧均匀分布有四根竖直支杆;竖直支杆底端固定有底座;网格筒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A网格板;A网格板侧面开有圆柱销孔;网格筒侧壁上开有与A网格板上圆柱销孔位置对应的圆柱通孔;圆柱销孔内插接有圆柱销,圆柱销穿过圆柱通孔;网格筒底端螺纹连接有锥形引鼠管;锥形引鼠管底端螺纹连接有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腹腔注射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内侧底端固定有硅胶软垫。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内侧筒壁上固定有环状气囊;环状气囊上连接有空心软管;空心软管合并成一根后连接有气泵;气泵的出气端与空心软管连接;气泵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锥形引鼠管底部插接有B网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底端开有矩形孔,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底端固定有食物板;食物板位于矩形孔下方位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的锥形引鼠管材质为表面光滑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导引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装置整体竖直放置,确保实验鼠能够顺利进行转移,缩短转移时间,提高实验效率;网格筒可以做养殖器具使用,需要转移时只需拔除圆柱销即可,操纵简单;锥形引鼠管与网格筒螺纹连接,安装拆卸方便;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能够保证实验鼠在内部保持竖直状态,配合筒壁上的腹腔注射孔,方便进行腹腔注射;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与锥形引鼠管螺纹连接,安装拆卸方便;

2、硅胶软垫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减小实验鼠下落时与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的冲击,减小对实验鼠的伤害;

3、环状气囊配合气泵使用,能够有效消除因实验鼠个头大小不一造成的内部空间问题,注射时能够将实验鼠固定在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内,避免在注射时实验鼠窜动,妨碍注射;

4、B网板能够在A网板失效时有效防止实验鼠逃跑;

5、食物板能够方便实验人员对实验鼠投放引诱食物,同时不会与实验鼠发生直接接触,安全可靠;

6、锥形引导管采用表面光滑的材料制作,能够较小管壁与实验鼠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防止实验鼠沿侧壁爬出,减少实验鼠逃跑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网格筒;2、固定环;3、竖直支杆;4、底座;5、A网格板;6、圆柱销孔;7、圆柱通孔;8、圆柱销;9、锥形引鼠管;10、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1、腹腔注射孔;12、硅胶软垫;13、环状气囊;14、空心软管;15、气泵;16、B网板;17、矩形孔;18、连接杆;19、食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医学用实验鼠导引装置,包括网格筒1;网格筒1外侧水平方向安装有上下平行的固定环2;固定环2外侧均匀分布有四根竖直支杆3;竖直支杆3底端固定有底座4;网格筒1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A网格板5;A网格板5侧面开有圆柱销孔6;网格筒1侧壁上开有与A网格板5上圆柱销孔6位置对应的圆柱通孔7;圆柱销孔6内插接有圆柱销8,圆柱销8穿过圆柱通孔7;网格筒1底端螺纹连接有锥形引鼠管9;锥形引鼠管9底端螺纹连接有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腹腔注射孔11;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侧底端固定有硅胶软垫12;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侧筒壁上固定有环状气囊13;环状气囊13上连接有空心软管14;空心软管14合并成一根后连接有气泵15;气泵15的出气端与空心软管14连接;气泵15安装在底座4上;锥形引鼠管9底部插接有B网板16;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底端开有矩形孔17,固定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底端固定有食物板19;食物板19位于矩形孔17下方位置;锥形引鼠管9材质为表面光滑材料。

锥形引鼠管9的材质可以是表面光滑的塑料或者有机玻璃等材料,只需一面光滑,并将光滑的表面放在锥形引鼠管9的内侧。

使用时,将圆柱销8插接到圆柱销8孔6内,A网板固定在水平位置,可以用来养殖实验鼠用。进行实验鼠养殖时,需要将B网板16插接在锥形引鼠管9上。

需要转移实验鼠时,拔出圆柱销8和B网板16,A网板翻转,实验鼠从A网板上落到锥形引鼠管9内,并沿着锥形引鼠管9下落,最终落到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落到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底部时,通过硅胶软垫12的缓冲将冲击吸收,防止对实验鼠造成伤害。值得注意的是,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的直径略大于实验鼠的大小即可,直径太大容易造成实验鼠在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窜动,太小容易将较大体积的实验鼠卡住,因此应略大一些,这样也能保证实验鼠以竖直状态进入到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实验鼠进入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气泵15工作,对环状气囊13进行充气,充气后的环状气囊13能将实验鼠固定在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防止注射时实验鼠窜动,同时也增加可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对不同体积实验鼠的适应性。

若实验鼠卡在锥形引鼠管9上或在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内窜动,可以通过向食物板19上添加引诱食物让实验室进入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或者安分下来。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底端的矩形孔17能保证实验鼠的嘴部通过即可。

实验鼠固定以后,可以通过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筒壁上的腹腔注射孔11找到注射位置并进行注射。

注射完成后让气泵15停止工作,并将腹腔注射用实验鼠筒10随实验鼠一起进行转移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