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治疗仪的电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840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治疗仪的电磁罐。



背景技术:

传统中医针刺治疗以经络、穴位为基本理论,创造了多种形式的针具,刺入肌肤治疗疾病,在世界医学中颇具特色。在民间治疗方法也甚多,其中拔火罐治疗头痛、感冒、腰腿痛等疾病的方法源源流长,被大家广泛应用。随着中医外围科学的发展,中医针灸治疗也有了质的飞跃,开始和现代医学融为一体,认为组织细胞的分子生物学行为和磁场及微量元素有内在的联系,利用磁场作用进行的MRI显像就是成功的一例。此外,药物离子导入治疗各种疾病也被广泛应用,磁电疗也走进了人类医疗领域,依据经络、穴位学说,气滞血瘀可致经络堵塞,不通则痛,电磁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则气致血瘀可被消除,疼痛之疾自然缓解,因此电、磁、针等集于一体的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中国专利CN2503877Y的一种“电磁罐”集电疗、磁疗、拔罐等功能于一体,疗效明显,但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电磁治疗仪的电磁罐,配合电磁治疗仪实现电磁治疗,操作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磁治疗仪的电磁罐,包括陶瓷负压罐,该陶瓷负压罐的底端形成第一底端开口,该陶瓷负压罐的顶端中部形成第一顶端开口,该第一顶端开口连接一用于挤压空气的橡胶管,该陶瓷负压罐内侧设置有一导线安装座,该导线安装座的底端形成导线孔,该导线孔位于第一底端开口所在平面上,该导线安装座内腔形成一容导线穿过的空间,陶瓷负压罐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连通导线安装座内腔的通孔;该陶瓷负压罐之外套设有一玻璃负压罐,该玻璃负压罐的底端形成第二底端开口,该玻璃负压罐的顶端形成第二顶端开口,该第二底端开口与第一底端开口齐平,该第二顶端开口穿过橡胶管并固定连接于陶瓷负压罐的外侧上,该第二顶端开口与陶瓷负压罐之间的连接为密闭连接,该玻璃负压罐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接线端,一穿过导线安装座内腔与通孔的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导线孔与接线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匹配于导线孔的定位套管,该定位套管以可拆卸的方式套设于导线孔的外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磁治疗仪通过导联线连接接线端,通过橡胶管挤压空气形成玻璃负压罐内的负压,使导线孔紧贴皮肤,对目标部位施加治疗,操作简单方便;导线孔的外侧上套设有定位套管,在电磁罐正式使用之前,可通过该定位套管对要治疗的目标部位进行定位,提高电磁治疗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陶瓷负压罐;11、第一底端开口;12、第一顶端开口;2、橡胶管;3、导线安装座;31、导线孔;4、通孔;5、玻璃负压罐;51、第二底端开口;52、第二顶端开口;6、接线端;7、导线;8、定位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磁治疗仪的电磁罐,包括陶瓷负压罐1,该陶瓷负压罐1的底端形成第一底端开口11,该陶瓷负压罐1的顶端中部形成第一顶端开口12,该第一顶端开口12连接一用于挤压空气的橡胶管2,该陶瓷负压罐1内侧设置有一导线安装座3,该导线安装座3的底端形成导线孔31,该导线孔31位于第一底端开口11所在平面上,该导线安装座3内腔形成一容导线7穿过的空间,陶瓷负压罐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连通导线安装座3内腔的通孔4;该陶瓷负压罐1之外套设有一玻璃负压罐5,该玻璃负压罐5的底端形成第二底端开口51,该玻璃负压罐5的顶端形成第二顶端开口52,该第二底端开口51与第一底端开口11齐平,该第二顶端开口52穿过橡胶管2并固定连接于陶瓷负压罐1的外侧上,该第二顶端开口52与陶瓷负压罐1之间的连接为密闭连接,该玻璃负压罐5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接线端6,一穿过导线安装座3内腔与通孔4的导线7两端分别连接导线孔31与接线端6;还包括匹配于导线孔31的定位套管8,该定位套管8以可拆卸的方式套设于导线孔31的外侧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电磁罐通过定位套管8对要施予治疗的部位进行定位,定位后拆下定位套管8;通过橡胶管2挤压空气、使电磁罐内形成负压并吸附于皮肤上;电磁治疗仪通过导联线连接接线端6,接通电源,电磁治疗仪产生安全和可控的脉冲电压、电流,电磁治疗仪通过导联线与电磁罐连通电路并与人体形成回路,用于吸附、刺激有关穴位或部位,进行电磁治疗。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