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83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助行器,就是可以让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或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助行器支撑面积较大稳定、安全,用双手使其逐步向前移动,具有稳定性能好、高度可随使用者的身高随意调节的特点。主要用于上肢功能完善而且下肢功能损伤较轻的患者。助行器主要无动力式、动力式和动能性电刺激助行器。无动力式助行器,包括各种手杖、臂杖、腋杖、多脚杖和助行架等,可作为下肢肌力衰弱者、残存部分肌力和行走能力的轻度瘫痪患者的辅助站立、行走工具;动力式助行器,是作为完全性截瘫伴患肢肌肉对电刺激无反应的高位截瘫患者的助行用具;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是作为偏瘫下肢和截瘫患者的助行用具。

虽然助行器已经能够帮助各种腿脚不方便的患者正常行走,但常见的的助行器结构简单,缺少一定的减震效果,使用者在抬起助行器再放下的过程中,助行器与地面产生撞击,进而导致使用者被助行器冲击地面所带来的反作用力而震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解决了助行器缺少减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前支柱和后支柱,所述前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前减震座,所述后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后减震座,所述前支柱和后支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梁,两个前支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梁。

所述前减震座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设有液压腔,所述液压缸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补偿腔,所述补偿腔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补偿活塞,所述补偿腔的底部设有泄油管,所述泄油管的一端贯穿液压缸且延伸至液压腔的内部,所述液压腔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液压活塞,所述液压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贯穿液压缸且延伸至液压缸的外部与承载板固定连接,位于液压缸外部的顶杆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液压缸的顶部,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承载板的底部。

所述后减震座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永磁铁配合使用的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外壳,所述承载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承载外壳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承载外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减震弹簧,所述侧减震弹簧远离承载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与前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后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对应承载板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拉绳,所述承载板的侧面贯穿限位槽且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与弹性拉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通过设置前减震座和后减震座,起到了良好的减震作用,减轻了使用者将助行器抬起放下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冲击力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减震座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减震座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梁、2侧架、3连接梁、4前支柱、5后支柱、6前减震座、61第一外壳、62液压缸、63液压腔、64补偿腔、65复位弹簧、66补偿活塞、67泄油管、68液压活塞、69顶杆、610承载板、611缓冲弹簧、612限位槽、613弹性拉绳、7后减震座、71第二外壳、72第一永磁铁、73第二永磁铁、74承载外壳、75减震弹簧、76按压板、77连接杆、78固定杆、79滑轮、710侧减震弹簧、8侧梁、9前梁、10扶手、101固定圈、102橡胶减震垫、103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如图1-4所示,包括横梁1,横梁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架2,侧架2包括连接梁3,连接梁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10,扶手10包括固定圈101,固定圈1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102,橡胶减震垫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03,橡胶减震垫102起到了减轻手部与连接梁3之间的力,防滑垫103避免了手滑引起的安全隐患,连接梁3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前支柱4和后支柱5,前支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前减震座6,后支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后减震座7,前支柱4和后支柱5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梁8,两个前支柱4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梁9,侧梁8和前梁9增加了助行器结构的稳定性。

前减震座6包括第一外壳61,第一外壳6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62,液压缸62内设有液压腔63,液压缸6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补偿腔64,补偿腔6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5,复位弹簧6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补偿活塞66,补偿腔64的底部设有泄油管67,泄油管67的一端贯穿液压缸62且延伸至液压腔63的内部,液压腔63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液压活塞68,液压活塞6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69,顶杆69的顶部贯穿液压缸62且延伸至液压缸62的外部与承载板610固定连接,承载板610的顶部与前支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位于液压缸62外部的顶杆69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611,缓冲弹簧6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液压缸62的顶部,缓冲弹簧61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承载板610的底部,缓冲弹簧611起到了缓冲承载板610下压的力的作用,第一外壳61的内壁对应承载板610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612,限位槽6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拉绳613,承载板610的侧面贯穿限位槽612且延伸至限位槽612的内部与弹性拉绳613固定连接,弹性拉绳613起到了缓冲承载板610下压的动作,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减震的效果,前支柱4下压的力按压承载板610,承载板610通过顶杆69下压液压活塞68,液压活塞68将液压腔63内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液压油从泄油管67中流入补偿管64内,补偿管64内的液压油将补偿活塞66向上推动,通过液压减震的方式,对助行器的前支柱4进行减震,避免了冲击力对使用者带来的损害。

后减震座7包括第二外壳71,第二外壳7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72,第一永磁铁72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永磁铁72配合使用的第二永磁铁73,第二永磁铁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外壳74,承载外壳7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75,减震弹簧7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板76,按压板7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7,连接杆77的顶部与后支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7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8,固定杆78远离连接杆7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79,滑轮79远离连接杆77的一端与承载外壳74的内壁相互接触,滑轮79起到了缓冲连接杆77向下运动趋势的效果,并将一部分震动力传导至侧减震弹簧710进行减震,承载外壳7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减震弹簧710,侧减震弹簧710远离承载外壳7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71的内壁上,后支柱5向下按压连接杆7,连接杆78通过按压板76将力传导至减震弹簧75进行减震,第一永磁铁72与第二永磁铁73之间的向对面为同极,故而产生了斥力,从而起到了对承载外壳74的减震作用。

综上所述,该医疗护理用减震助行器,通过设置前减震座6和后减震座7,起到了良好的减震作用,减轻了使用者将助行器抬起放下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冲击力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