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保湿喷雾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0227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皮肤保湿喷雾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保湿喷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皮肤保湿喷雾瓶。



背景技术:

皮肤病多种多样,不少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却难以找到具体的发病原因,常见的皮肤发红、发痒、发干等“皮肤过敏”表现,实际很难找到具体“过敏原”。但是这些皮肤病有一个共同原因可以找到----皮肤屏障受损,也就是皮肤表面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功能而出现了皮肤水分的丢失,从而出现皮肤的干燥,脱屑或瘙痒,同时,皮肤表面的病菌容易经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而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因此,皮肤屏障受损不仅是许多皮肤病的表现,而且可能是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在皮肤病治疗中,医生不仅要使用药物,而且要使用能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皮肤护肤品,也就是通过保湿护肤品来补充皮肤表面的“水脂膜”和细胞之间的“灰浆”,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墙砖结构”。

但是,在医用领域中,并没有一种专门的喷雾瓶来供医生使用,医生在诊断皮肤疾病时都是用医用棉签蘸酒精来消毒,然后再点一些护肤药剂,这给医护人员带来很不便。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肤保湿喷雾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医生在对皮肤患者进行皮肤治疗时,对其进行保湿处理时,带来很大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内部为空腔,且内部设有置于其底部的消毒腔;

上盖,所述上盖置于瓶体的上方,与瓶体连通;

上喷嘴,所述上喷嘴置于上盖上方,与所述上盖连通;

上喷组组件,所述上喷组组件置于上喷嘴内与置于瓶体内的上吸管连通;

所述消毒腔下方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连接有置于瓶体底部的下盖,下盖下方设有下喷嘴,下喷嘴经下喷嘴组件连接置于消毒腔内的下吸管,且下喷嘴上还设有下滴口,下滴口连接有置于消毒腔内的下滴管,消毒腔外壁为软性可挤压壁。

优选的,所述上吸管倾斜放置,且伸至瓶体的体角。

优选的,所述消毒腔置于瓶体的右底角。

优选的,所述消毒腔底部设有透孔,透孔内倒置穿插卡接有棉签棒,棉签棒的一端置于消毒腔内,另一端置于放置腔内。

优选的,所述棉签棒下端设有置于放置腔内的棉签盖。

优选的,所述棉签盖一侧设有进液口。

优选的,所述下吸管与消毒腔底部的交接处设有开设在下吸管上的吸液口。

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设有上封盖和下封盖。

优选的,所述下盖外端设有转轴,下盖可绕转轴向外侧旋转。

优选的,所述下盖一侧设有置于瓶体下端的棉签盒。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方便医生使用喷雾瓶对皮肤患者进行保湿治疗,且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使用不同方式的消毒液,大大方便医生的使用,减轻医生准备大量医护工具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毒腔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皮肤保湿喷雾瓶,包括有瓶体1、上盖3、上喷嘴4、上喷组组件,瓶体1内部为空腔,瓶体1内用来盛放保湿皮肤的液体,但是,在其内部有额外的一个空腔,这个空腔为消毒腔2,消毒腔2用来盛放医用消毒液,例如碘伏、酒精等等,消毒腔2置于瓶体1的底部,上盖3在瓶体1的上方,与瓶体1连通,上喷嘴4用来喷洒瓶体1内的保湿液体,上喷嘴4在上盖3上方,与上盖3和瓶体1连通,具体实现喷洒是通过上喷组组件完成的,例如,通过按压上喷嘴4,对瓶体1内的液体产生气压,使得瓶体1内的液体从上吸管5内吸入,从上喷嘴4喷出,完成喷洒。在消毒腔2的下方还有一个放置腔6,放置腔6下方有下盖7,下盖7下方有下喷嘴8,下喷嘴8经下喷组组件连接有下吸管9,且下喷嘴8上有下滴口10,下滴口10还连接有下滴管11,消毒腔2外壁为软性可挤压壁12,完成对消毒腔2的喷洒和点滴,点滴是通过按压消毒腔软性外壁12实现的,而消毒腔2的喷洒是通过按压下喷嘴8实现的。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上吸管5能尽可能接触瓶体1内的液体,把上吸管5伸至瓶体1的瓶体角落。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瓶体1,且不占用瓶体1过多空间,在瓶体1的右底角有消毒腔2。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消毒腔2的底部有透孔,在透孔内插有棉签棒13,棉签棒13主要是用来消毒用的,棉签棒13的一端设置在消毒腔2内,另一端露在放置腔6内。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在棉签棒13的外侧设有在放置腔6内的棉签盖14,用来盖住棉签棒13,当需要用的时候才打开即可。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消毒腔2的体积较小,当消毒腔2内的消毒液用完之后,可通过进液口15对消毒腔2进行添加。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使用消毒腔时,很多时候可能是倒置使用的,而当消毒腔2内的液体不是很多时,下吸管9可能吸不到消毒腔2内的液体,而液体又是倒置放置的,因此,在下吸管9与消毒腔2的底部交接处有一个置于下吸管9上的吸液口16,这样,即时倒置放置,消毒腔2内的液体也可以从吸液口16进入,保证消毒腔2内的消毒液可以喷洒出来。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上喷嘴4和下喷嘴8的干净卫生,在上喷嘴4和下喷嘴8上分别设有上封盖17和下封盖18,用来盖住上盖3和下盖7。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下盖7外端有转轴19,可以使下盖7围绕转轴19转动,使得下盖7打开,下盖7打开之后,就可以打开棉签盖14,进而使用棉签棒13,而打开下盖7之后,虽然下吸管9和下滴管10会移动,但并不会影响消毒腔2的使用。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医生使用棉签,在下盖7一侧有置于瓶体1底部的棉签盒20,可以放置备用棉签棒。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医用皮肤保湿的喷雾瓶,在医用进行治疗使用时,都需要现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此时,可以从下喷嘴8按压,将消毒液从消毒腔2内喷出,而当需要处理的位置较小时,只能依靠点滴来消毒,如果喷洒,则会浪费大量消毒液,且不会精准定位,因此,此时挤压消毒腔2外壁,将消毒液从下滴管11滴出,在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时,如果用到棉签棒13,则旋转下盖7,将棉签盖14打开,抽出一个棉签棒13即可,可以随时使用,当棉签棒13用完时,从棉签盒20中把备用棉签棒再放置在透孔中,当对患者皮肤消毒完之后,再通过上喷嘴4对患者皮肤进行保湿处理,其中在使用时,上喷嘴4可以正向喷洒,下喷嘴8可倒置喷洒,都不会影响喷雾瓶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方便医生使用喷雾瓶对皮肤患者进行保湿治疗,且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使用不同方式的消毒液,大大方便医生的使用,减轻医生准备大量医护工具的麻烦。

应该注意到,尽管在参照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已经在说明书中被描述并且在附图中被图示,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某些技术特征对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可能并不是必须的,从而可以没有或者省略这些技术特征而不影响技术问题的解决或者技术方案的形成。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可以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适当的相互组合、结合或者配合,除非该组合、结合或者配合明显不可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