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022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临床部分四肢烧伤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需要定时对肢体烧伤部位进行药物治疗,而目前传统的方式为医护人员定时对患者肢体进行药物涂抹,但该种方式,不仅无法有效的对患者烧伤部位进行密封保护,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还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来解决目前医护人员人工对患者肢体烧伤部位进行用药,不仅无法对患者肢体烧伤部位进行有效的密封保护,还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包括上罩壳、药罐、水泵、定时器、软垫、下罩壳、气管、充气气囊、气垫、雾化喷头、软管,所述的药罐位于上罩壳顶部,所述的药罐与上罩壳螺纹相连,所述的水泵位于上罩壳内部左侧,所述的水泵与上罩壳螺纹相连,所述的定时器位于上罩壳前端右侧,所述的定时器与上罩壳螺纹相连,所述的软垫位于上罩壳内部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软垫与上罩壳胶水相连,所述的下罩壳位于上罩壳底部,所述的下罩壳与上罩壳转动相连,所述的气管位于下罩壳内部中端,所述的气管与下罩壳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气囊位于下罩壳内部底端,所述的充气气囊与下罩壳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充气气囊与气管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垫位于下罩壳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气垫与下罩壳胶水相连,所述的雾化喷头分别位于上罩壳内部下端和下罩壳内部上端,所述的雾化喷头分别与上罩壳和下罩壳螺纹相连,所述的软管分别贯穿上罩壳后端和下罩壳后端,所述的软管一端与水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软管另外两端与雾化喷头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上罩壳内部右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上罩壳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药罐顶端还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药罐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上罩壳和下罩壳前端还设有机械锁,所述的机械锁分别与上罩壳和下罩壳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气管左侧下端还设有堵头,所述的堵头与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充气气囊底部还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与充气气囊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医护人员首先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密封盖从药罐内旋转而出,再将相应药水倒入药罐内,并将密封盖重新旋入药罐,然后医护人员打开机械锁,再将上罩壳与下罩壳转动打开,即实现上罩壳与下罩壳内部露出,然后医护人员双手分别握住上罩壳与下罩壳,再将上罩壳与下罩壳套住患者肢体,即使患者肢体烧伤部位处于雾化喷头内部,然后医护人员便可将上罩壳与下罩壳转动合上,此时患者肢体完好部位处于软垫与气垫之间,因软垫材质为防水布料,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以及柔软性,使其能够与患者肢体软接触,然后医护人员锁上机械锁,即通过机械锁的作用,使得上罩壳与下罩壳固定,再按压充气气囊,使外部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气管,再从气管流入到气垫内,此时通过气体的作用,使得气垫膨胀,在气垫膨胀的作用下,能够对患者肢体完好部位进行软夹持,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与患者肢体得到有效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可设定定时器时间,再打开水泵,即通过水泵的作用,使得药罐内部的药水通过软管进入到雾化喷头内,此时通过雾化喷头的作用,使得液体药物转换为雾化状态喷出,即对患者肢体烧伤部位进行雾化药物治疗,当定时器到达设定时间后,通过定时器的作用,水泵便停止工作,即使得患者治疗时间达到医护人员所需,当患者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便可将堵头从气管内旋转而出,即使气垫内部的气体顺着气管排出到外界,从而实现了气垫的收缩,然后打开机械锁,再将上罩壳与下罩壳转动打开,再将该装置整体从患者肢体上取出即可,该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简单的操作,不仅能够对患者肢体烧伤部位进行有效定点的雾化药物治疗,还能够对肢体烧伤部位进行有效的密封保护,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此外,还能够对其进行定时治疗,从而在减轻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单向阀是为了避免充气气囊内部气体外泄,蓄电池是为了给水泵以及定时器提供能量供应,使得该装置能够无线使用,拓展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因蓄电池与水泵以及定时器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的A向剖视图。

上罩壳1、药罐2、水泵3、定时器4、软垫5、下罩壳6、气管7、充气气囊8、气垫9、雾化喷头10、软管11、蓄电池101、密封盖201、机械锁601、堵头701、单向阀8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包括上罩壳1、药罐2、水泵3、定时器4、软垫5、下罩壳6、气管7、充气气囊8、气垫9、雾化喷头10、软管11,所述的药罐2位于上罩壳1顶部,所述的药罐2与上罩壳1螺纹相连,所述的水泵3位于上罩壳1内部左侧,所述的水泵3与上罩壳1螺纹相连,所述的定时器4位于上罩壳1前端右侧,所述的定时器4与上罩壳1螺纹相连,所述的软垫5位于上罩壳1内部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软垫5与上罩壳1胶水相连,所述的下罩壳6位于上罩壳1底部,所述的下罩壳6与上罩壳1转动相连,所述的气管7位于下罩壳6内部中端,所述的气管7与下罩壳6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气囊8位于下罩壳6内部底端,所述的充气气囊8与下罩壳6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充气气囊8与气管7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垫9位于下罩壳6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气垫9与下罩壳6胶水相连,所述的雾化喷头10分别位于上罩壳1内部下端和下罩壳6内部上端,所述的雾化喷头10分别与上罩壳1和下罩壳6螺纹相连,所述的软管11分别贯穿上罩壳1后端和下罩壳6后端,所述的软管11一端与水泵3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软管11另外两端与雾化喷头10螺纹相连,所述的上罩壳1内部右侧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上罩壳1螺纹相连,所述的药罐2顶端还设有密封盖201,所述的密封盖201与药罐2螺纹相连,所述的上罩壳1和下罩壳6前端还设有机械锁601,所述的机械锁601分别与上罩壳1和下罩壳6螺纹相连,所述的气管7左侧下端还设有堵头701,所述的堵头701与气管7螺纹相连,所述的充气气囊8底部还设有单向阀801,所述的单向阀801与充气气囊8螺纹相连。

该医用四肢烧伤治疗装置,医护人员首先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密封盖201从药罐2内旋转而出,再将相应药水倒入药罐2内,并将密封盖201重新旋入药罐2,然后医护人员打开机械锁601,再将上罩壳1与下罩壳6转动打开,即实现上罩壳1与下罩壳6内部露出,然后医护人员双手分别握住上罩壳1与下罩壳6,再将上罩壳1与下罩壳6套住患者肢体,即使患者肢体烧伤部位处于雾化喷头10内部,然后医护人员便可将上罩壳1与下罩壳6转动合上,此时患者肢体完好部位处于软垫5与气垫9之间,因软垫5材质为防水布料,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以及柔软性,使其能够与患者肢体软接触,然后医护人员锁上机械锁601,即通过机械锁601的作用,使得上罩壳1与下罩壳6固定,再按压充气气囊8,使外部气体通过单向阀801进入气管7,再从气管7流入到气垫9内,此时通过气体的作用,使得气垫9膨胀,在气垫9膨胀的作用下,能够对患者肢体完好部位进行软夹持,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与患者肢体得到有效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可设定定时器4时间,再打开水泵3,即通过水泵3的作用,使得药罐2内部的药水通过软管11进入到雾化喷头10内,此时通过雾化喷头10的作用,使得液体药物转换为雾化状态喷出,即对患者肢体烧伤部位进行雾化药物治疗,当定时器4到达设定时间后,通过定时器4的作用,水泵3便停止工作,即使得患者治疗时间达到医护人员所需,当患者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便可将堵头701从气管7内旋转而出,即使气垫9内部的气体顺着气管7排出到外界,从而实现了气垫9的收缩,然后打开机械锁601,再将上罩壳1与下罩壳6转动打开,再将该装置整体从患者肢体上取出即可,同时,单向阀801是为了避免充气气囊8内部气体外泄,蓄电池101是为了给水泵3以及定时器4提供能量供应,使得该装置能够无线使用,拓展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因蓄电池101与水泵3以及定时器4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