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多接触点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949阅读:10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图多接触点电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心电图多接触点电极。



背景技术:

心电图电极是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它将人体表面心电信号通过导联线传递给心电图机,作进一步的处理。心电图电极按连接部位的不同通常分为肢体导联电极和胸部导联电极。胸部导联电极又分为吸盘式电极和贴片式电极。吸盘式电极大多在心电图检查时短时间临时使用,贴片式电极大多在心电监护时长时间使用。心电监护通常超过24小时,有的长达10天以上。贴片电极多采用光滑的平面金属片,如果长时间使用,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病人的皮肤分泌物在电极和皮肤之间形成一层不规则的屏障,导致接触不良或产生干扰;二是病人的皮肤分泌物在电极下积聚,有可能堵塞汗腺排泄通道,导致皮肤炎症、过敏或继发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心电图胸部导联电极,克服缺陷,提高心电监护质量,减轻病人痛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电极托、电极托头、电极盘及电极触头。电极托和电极托头为一体化结构,电极托头位于电极托上部;电极触头分布于电极盘下面,为数量不等或形状、大小不同的圆盘形结构。电极托嵌入电极盘内固定连接。电极托头可以与心电图机导联线电极扣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生学原理,由于大多数动物的脚掌都有5个指头,能与物体表面更有效地接触,故将传统单一的平面片式电极,改进为多接触点圆盘式电极,因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长时间心电监护时,电极盘片上的多个接触点,由于单位面积较小,压强较大,可以与病人皮肤保持较好接触,减轻干扰。由于多个接触点之间有一些空隙,给病人的皮肤分泌物提供了排泄通道,避免皮肤分泌物在电极下积聚,有效地避免了皮肤炎症或过敏,防止继发感染。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电极盘和电极触头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电极托和电极托头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极触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电图多接触点电极,其包括:电极托1、电极托头2、电极盘3及电极触头4。电极托1和电极托头2为一体化结构,电极托头2位于电极托1上部;电极触头4分布于电极盘3下面,为数量不等或形状、大小不同的圆盘形结构。电极托1嵌入电极盘3内固定连接。电极托头2可以与心电图机导联线电极扣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托1和电极盘3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电极盘3表面镀银,电极触头4至少3个,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为 6个,中间一个较大,周边5个较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如图所示,中间电极触头为圆形结构,周边电极触头为近似梯形结构。这种结构的触头接触面积比圆形结构稍大,但触头间隙变小。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触头,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用。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长时间心电监护,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长时间使用电极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论是否采用其他任何金属材料实施,或采用其他形状、大小、或数量不等的电极触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