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682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上肢骨折处理中,一般采用合金、塑料制成固定或者可调节的外展架来固定肩、肘、腕等部位,由于不同的病情,病人上臂和躯干之间的垂直角度不同,前臂和上臂之间的康复角度不同,上臂和躯干的相对位置也不同,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单独制作,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固定装置,方便调节躯干和上臂之间的角度,也方便调节上臂和前臂之间的角度,同时可以调节上臂和躯干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带、支撑架、支撑板,所述躯干固定带的外侧面对称设有固定兜,固定兜内均匀设有多个固定腔,所述支撑架包括躯干支撑杆、上臂支撑杆、前臂支撑杆,躯干支撑杆放置在固定兜的固定腔内,所述躯干支撑杆的上端设有躯干支撑座,上臂支撑杆的上端设有上臂支撑座,所述上臂支撑座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与躯干支撑座的一侧转动连接,上臂支撑座的另一侧通过调节螺栓与躯干支撑座的另一侧相连;

所述上臂支撑杆的下端设有上臂转盘,所述前臂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前臂转盘,上臂转盘和前臂转盘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上臂转盘上设有多个以第二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的定位孔,前臂转盘上设有通孔,通孔至第二转轴中心的距离等于定位孔到第二转轴中心的距离,通孔内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位于前臂转盘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环与前臂转盘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所述上臂支撑杆和前臂支撑杆上设有支撑板,所述上臂支撑杆上和前臂支撑杆上均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支撑板设为弧形结构,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自由端穿过固定孔设有第一紧固螺母。

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栓依次设为调节杆、连接杆、第二限位环,调节杆和连接杆容纳在通腔结构内,调节杆的外壁均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上臂支撑座、躯 干支撑座的内壁上均设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躯干支撑座的外侧设有连接端,连接端外设有外螺纹,调节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与躯干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二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调节杆的外径大于连接杆的外径,第二紧固螺母的最小内径小于调节杆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躯干固定带的两端通过尼龙粘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躯干固定带上位于固定兜内侧设有硬质保护层,能够避免躯干支撑杆的压力造成应力集中,有利于保护患者。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环与前臂转盘之间位于压缩弹簧外侧设有弹性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方便调节躯干和上臂之间的角度,也方便调节上臂和前臂之间的角度,同时可以调节上臂和躯干之间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和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臂支撑杆与前臂支撑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臂支撑杆与躯干支撑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躯干固定带,11固定兜,2躯干支撑杆,21躯干支撑座,211外螺纹,22调节螺栓,221调节杆,222连接杆,223第二限位环,224第二紧固螺母,3上臂支撑杆,31上臂支撑座,311限位凸起,312通腔结构,32、41固定孔,33上臂转盘,34定位孔,35第一转轴,4前臂支撑杆,42前臂转盘,5支撑板,51固定螺栓,52第一紧固螺母,6第二转轴,7定位杆,71第一限位环,72压缩弹簧,73弹性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骨科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带1、支撑架、支撑 板5,所述躯干固定带1的外侧面对称设有固定兜11,固定兜内均匀设有多个固定腔,所述支撑架包括躯干支撑杆2、上臂支撑杆3、前臂支撑杆4,躯干支撑杆2放置在固定兜11的固定腔内,根据不同患者上臂和躯干的相对位置不同,将躯干支撑杆2放置在合适的固定腔内,所述躯干支撑杆2的上端设有躯干支撑座21,上臂支撑杆3的上端设有上臂支撑座31,所述上臂支撑座21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35与躯干支撑座21的一侧转动连接,上臂支撑座21的另一侧通过调节螺栓22与躯干支撑座21的另一侧相连;

所述上臂支撑杆3的下端设有上臂转盘33,所述前臂支撑杆4的上端设有前臂转盘42,上臂转盘33和前臂转盘42通过第二转轴6转动连接,上臂转盘33上设有多个以第二转轴6为中心均匀分布的定位孔34,前臂转盘42上设有通孔,通孔至第二转轴6中心的距离等于定位孔34到第二转轴6中心的距离,通孔内设有定位杆7,定位杆7位于前臂转盘42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环71,第一限位环71与前臂转盘4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72,在压缩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定位杆7穿过通孔与上臂转盘33上其中的一个定位孔34配合,当需要调节角度时,拉动定位杆7,抵抗压缩弹簧72的弹力,将定位杆7脱离定位孔34,此时,可以转动前臂转盘42,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松开定位杆7,定位杆7与合适的定位孔34再次配合,固定前臂转盘42与上臂转盘33之间的夹角;

所述上臂支撑杆3和前臂支撑杆4上设有支撑板5,所述上臂支撑杆3上和前臂支撑杆4上均匀设有多个固定孔32、41,所述支撑板5设为弧形结构,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固定螺栓51,固定螺栓51的自由端穿过固定孔32、41设有第一紧固螺母52。

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栓22依次设为调节杆221、连接杆222、第二限位环223,调节杆221和连接杆222容纳在通腔结构312内,调节杆221的外壁均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上臂支撑座31、躯干支撑座21的内壁上均设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311,躯干支撑座21的外侧设有连接端211,连接端外设有外螺纹,调节杆221的一端设有连接杆222,连接杆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环223,所述第二限位环223与躯干支撑座21之间设有第二紧固螺母224,第二紧固螺母224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调节杆221的外径大于连接杆222的外径,第二紧固螺母224的最小内径小于调节杆221的外径,当需要调节上臂 与躯干之间的康复角度时,拧下第二紧固螺母224,取出调节螺栓22,调整好上臂支撑杆3与躯干支撑杆2的角度,然后插进调节螺栓22的调节杆221,调节杆221的限位凹槽与上臂支撑座31、躯干支撑座21的内壁上的限位凸起311相配合,然后将第二紧固螺母224旋在连接端211上,防止调节螺栓22脱出,起到限制上臂支撑杆3与躯干支撑杆2相对转动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躯干固定带1的两端通过尼龙粘扣1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躯干固定带1上位于固定兜11内侧设有硬质保护层,能够避免躯干支撑杆2的压力造成应力集中,有利于保护患者。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环71与前臂转盘42之间位于压缩弹簧72外侧设有弹性保护套73。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