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38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



背景技术:

我们通常所说的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在运动过程中或者是骨骼收到外力的撞击,也时有发生骨折。我们常见的是病人的四肢出现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在骨折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合理处置显得尤为重要,骨折发生后,若离医院较近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受到二次伤害,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入院后也需要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现有的固定通常采用是夹板和绷带捆绑的方式,这种方式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微循环障碍,透气性差,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如果受伤当天,不能当天及时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上述简单的固定方式可能会使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错位愈合,因此,不能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简单的夹板和绷带捆绑的方式固定,一旦出现错位愈合,进行手术时还需要对骨折部位重新断开,这样会更大程度加重患者的疼痛。因此,需要一种支架,能够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同时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该牵引架能够在手术前对肢体的骨折部位进行及时有效保护,避免受伤部位受到二次伤害,同时对肢体进行适度牵引,防止骨折部位出现错位愈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包括底板、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所述底板后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底板的中部开有纵向的滑槽,滑槽内配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左弧形板的一侧与第一滑块上端的左侧铰接,右弧形板的一侧与第一滑块上端的右侧铰接,左弧形板的另一侧与右弧形板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底板位于滑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杆,两个导向杆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的上方。每个导向杆上配置有一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通过连杆相连成一体,所述连杆上设置有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肢体固定装置包括两条固定带,一条固定带的一端与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其外侧面设置有粘钩片。另一条固定带的一端与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其内侧面设置有粘绒 片。

优选地,所述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由硬质塑料制成,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充气垫。所述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一侧的外壁上,分别由前往后依次等间隔设置有三个耳板,所有耳板均与第一滑块铰接。

优选地,所述左弧形板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方形扣,右弧形板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粘扣带,粘扣带与方形扣配合将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每个第二滑块上均设置有一个牵引绳,牵引绳的末端连接有可调节松紧度的腕带。

优选地,钢丝绳的一端与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绕过设置在底板前部的转动辊,与安装在底板前端的张紧器调节器连接,所述钢丝绳上配置有拉力计。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强,舒适度高,能够减小病人的疼痛,避免骨折部位受到二次伤害。同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适度的牵引,避免骨折部位出现错位愈合,为手术的进行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配置在救护车上,可为病人的骨折部位及时进行固定,减小疼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A—A视向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用于四肢术前的简易外固定牵引架,包括底板1、左弧形板2及右弧形板3,所述底板1后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肢体固定装置4,肢体固定装置4包括两条固定带41,其中一条固定带41的一端与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其外侧面设置有粘钩片。另一条固定带42的一端与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其内侧面设置有粘绒片,粘绒片与粘钩片粘接在一起,左侧的固定带41与右侧的固定带42连接在一起将患者的四肢固定到底板1上。所述底板1的中部开有纵向的滑槽5,滑槽5到底板1两侧的距离相等,所述滑槽5内配置有第一滑块51,第一滑块51在滑槽5内前后滑动,其上部凸出底板1的上表面。

所述左弧形板2和右弧形板3由硬质塑料注塑制成,左弧形板2和右弧形板3的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左弧形板2和右弧形板3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充气垫6,所述充气垫6由硅胶制成的囊状结构,其一侧外壁与左弧形板2或右弧形板3的内侧壁粘结在一起,通过充气垫6前端的充气嘴对其充气,充气垫6在充气状态下可布满左弧形板2或右弧形板3的整个 内侧表面。所述左弧形板2和右弧形板3一侧的外壁上,分别由前往后依次等间隔设置有三个耳板11,所有耳板11均与第一滑块51铰接。位于左弧形板2一侧的的三个耳板11与第一滑块51上端的左侧铰接,位于右弧形板3一侧的的三个耳板11与第一滑块51上端的右侧铰接。所述左弧形板2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方形扣21,右弧形板3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粘扣带31,所述粘扣带31与方形扣21配合使左弧形板2与右弧形板3实现可拆卸连接,粘扣带31将左弧形板2与右弧形板3连接在一起,是它们形成圆筒状结构,可避免肢体收到外力的二次碰撞,同时设置在左弧形板2和右弧形板3内侧的充气垫6可裹住四肢受伤部位的外部,实现一定程度的固定及提高固定的舒适度。

所述底板1位于滑槽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杆7,两个导向杆7的前后两端均通过支架71安装在底板1的上方,两个导向杆7的轴线均平行于底板1的上表面。每个导向杆7上套有一个第二滑块72,第二滑块72可沿导向杆7前后滑动,两个第二滑块72通过连杆73相连成一体。每个第二滑块72上均设置有一个牵引绳74,所述牵引绳74的一端与第二滑块72的内侧固定连接,其末端连接有可调节松紧度的腕带75,所述腕带75可固定于患者的手腕或脚踝部位,并通过牵引绳74实现对肢体的牵引。

所述连杆73上设置有钢丝绳8,钢丝绳8的一端与连杆73的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绕过设置在底板1前部上方的转动辊9,与安装在底板1前端的张紧器调节器10连接,所述转动辊9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底板1上。通过所述张紧器调节器10可调节钢丝绳8的涨紧拉力,同时,钢丝绳8位于连杆73和转动辊9之间的部分安装有拉力计12,通过所述拉力计12可直接读取钢丝绳8的拉力值,避免对肢体牵引过度造更大的成损伤。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