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755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



背景技术:

等离子态是除气态、液态和固态以外,物质的第四种存在方式。气态或液态分子在高温或强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分子被击穿,原来呈中性的原子会被电离,生成一对可以自由运动的正负离子,因为正负离子总是成对出现,所以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相等,这种物质状态也就被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有高温离子体和低温离子体之分。放电过程中虽然电子温度很高,但重粒子温度很低,整个体系呈现低温状态,称为低温等离子体,如果电子的温度和重粒子温度差不多,则为高温等离子体,或平衡态等离子体。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在医疗得到了应用,成为医疗器械研发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在手术器械领域,国际上正在研发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来使组织体积缩小,以达到治疗效果,其核心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Temperature-controlled Radiofrequency,TCRF,或Coblation ),即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的能量,以较低的温度(40-70℃左右)来进行组织的切除(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从而减轻组织的损伤,并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缩短康复的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可控高频功率源、消融电极组成,其中高频功率源是系统的一个核心部件。利用高频电源产生高频交流电场使介质电离,产生低温等离子体。适量的等离子体处理能够促进癌细胞凋亡,且不会对周围的正常细胞产生明显的伤害。此外,等离子体还可以通过高温使得组织的蛋白质变性和使血液干燥,从而达到凝血的目的。利用气体放电原理,基于高频等离子发生技术设计开发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主机、脚踏控制板、连接电缆和消融电极组成。主机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器、CPLD控制器、辅助电源、PWM控制器、脚踏控制器、报警电路、显示电路、整流电路、Buck电路、Buck驱动电路、推挽电路、推挽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了一种波形可控的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利用生理盐水氯化钠放电产生的离子直接作用于细胞间的分子键,达到凝血消融的手术效果,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大创口及出血,更有利于患者窗口的愈合。本款手术系统可选择最后输出的波形为方波以及正弦波,以应对不同的手术需求。另外,手术设备的多功能化设置,增加了电流电压反馈及保护系统、报警系统,51集成控制单元,脚踏单元,让手术系统实施起来更加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控制器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PLD控制器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电源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PWM控制器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控制器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流电路原理图;

图11 为本实用新型的Buck电路原理图;

图12 为本实用新型的Buck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挽电路原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挽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检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各个模块做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波形可控的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在电极两端施加交流电压,交流电场使介质发生电离产生等离子体。

如图2所示,所述的波形可控的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电控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器、CPLD控制器、辅助电源、PWM控制器、脚踏控制器、报警电路、显示电路、整流电路、Buck电路、Buck驱动电路、推挽电路、推挽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

如图3所示,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器包括型号为C8051F020的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MCU芯片U1、型号为TLP521光电耦合器件U12、型号为TTL113的晶体管U14、滑动变阻器RV1、10脚牛角座P3、34脚牛角座P4、4脚牛角座P5、4脚牛角座P6、2脚牛角座P12、3脚牛角座P14、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54、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电容C59、电容C60、电容C61、电容C69、电容C70、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其中MCU芯片U1的1脚接牛角座P3的8脚;MCU芯片U1的2脚接牛角座P3的4脚;MCU芯片U1的3脚接牛角座P3的9脚;MCU芯片U1的4脚接牛角座P3的3脚;牛角座P3的4脚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3的5脚接地;牛角座P3的6脚接3.3V电源;牛角座P3的7脚、10脚接地;MCU芯片U1的5脚接电阻R15的一端和电容C32的一端;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3.3V电源;MCU芯片U1的10脚接地;MCU芯片U1的11脚接3.3V高电平和电容C60的一端、电容C61的一端;电容C6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1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12脚连接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13脚接地;MCU芯片U1的14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54的一端、电容C55的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5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16脚接电容C31的一端;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21脚接牛角座P5的4脚;MCU芯片U1的22脚接牛角座P5的3脚;MCU芯片U1的23脚接牛角座P5的2脚;MCU芯片U1的24脚接牛角座P5的1脚;MCU芯片U1的25脚接电容C64的一端、电容C65的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V1的上脚;电容C6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5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V1的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V1的另一端接电流检测电路的电阻R2的一端;MCU芯片U1的26脚接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27脚接电容C34的一端;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28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56的一端、电容C57的一端;电容C5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7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29脚接脚踏控制器的光电耦合器件U13的6脚;MCU芯片U1的30脚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晶体管U14的2脚;晶体管U14的1脚接3.3V电源;晶体管U14的5脚接15V电源;晶体管U14的4脚接2脚牛角座P12的2脚;2脚牛角座P12的1脚接地;MCU芯片U1的31脚接报警电路的电阻R16的一端;MCU芯片U1的32脚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光电耦合器件U12的2脚;光电耦合器件U12的1脚接3.3V电源;光电耦合器件U12的3脚接地;光电耦合器件U12的4脚接PWM控制器中型号为SG3526的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5脚;MCU芯片U1的33脚接电阻R34的一端和4脚牛角座P6的1脚;电阻R34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容C40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地;电容C41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地;4脚牛角座P6的2脚接15V电源;4脚牛角座P6的3脚接PWM控制器中型号为SG3526的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3脚;4脚牛角座P6的4脚接地;MCU芯片U1的34脚接3脚牛角座P14的3脚;MCU芯片U1的35脚接3脚牛角座P14的2脚;MCU芯片U1的36脚接3脚牛角座P14的1脚;MCU芯片U1的37脚接3.3V电源;MCU芯片U1的38脚接地。MCU芯片U1的39脚接CPLD控制器中型号为EPM570T100C5N的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8脚;MCU芯片U1的40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7脚;MCU芯片U1的41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6脚;MCU芯片U1的42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5脚;MCU芯片U1的43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4脚;MCU芯片U1的44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3脚;MCU芯片U1的45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2脚;MCU芯片U1的46脚接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1脚;MCU芯片U1的47脚接牛角座P2的29脚;MCU芯片U1的48脚接牛角座P2的28脚;MCU芯片U1的49脚接牛角座P2的27脚;MCU芯片U1的50脚接牛角座P2的26脚;MCU芯片U1的51脚接牛角座P2的25脚;MCU芯片U1的52脚接牛角座P2的24脚;MCU芯片U1的53脚接牛角座P2的23脚;MCU芯片U1的54脚接牛角座P2的22脚;MCU芯片U1的57脚接电容C35的一端,电容C35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58脚接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63脚接地;MCU芯片U1的64脚接3.3V电源、电容C58的一端和电容C59的一端;电容C5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9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74脚接牛角座P2的21脚;MCU芯片U1的75脚接牛角座P2的20脚;MCU芯片U1的76脚接牛角座P2的19脚;MCU芯片U1的77脚接牛角座P2的18脚;MCU芯片U1的78脚接牛角座P2的17脚;MCU芯片U1的79脚接牛角座P2的16脚;MCU芯片U1的80脚接牛角座P2的15脚;MCU芯片U1的82脚接牛角座P2的14脚;MCU芯片U1的83脚接牛角座P2的13脚;MCU芯片U1的84脚接牛角座P2的12脚;MCU芯片U1的85脚接牛角座P2的11脚;MCU芯片U1的86脚接牛角座P2的10脚;MCU芯片U1的87脚接牛角座P2的9脚;MCU芯片U1的88脚接牛角座P2的8脚;MCU芯片U1的89脚接地;MCU芯片U1的90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9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U1的92脚接牛角座P2的7脚;MCU芯片U1的93脚接牛角座P2的6脚;MCU芯片U1的94脚接牛角座P2的5脚;MCU芯片U1的95脚接牛角座P2的4脚;MCU芯片U1的96脚接牛角座P2的3脚;MCU芯片U1的97脚接牛角座P2的2脚;MCU芯片U1的98脚接牛角座P2的1脚;MCU芯片U1的99脚接PWM控制器中型号为LM358的双运算放大器U15的3脚;MCU芯片U1的100脚接PWM控制器中型号为SG3526的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6脚;牛角座P4的31、32脚接3.3V电源;牛角座P4的33、34脚接地。牛角座P4的1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脚;牛角座P4的2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3脚;牛角座P4的3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5脚;牛角座P4的4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7脚;牛角座P4的5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9脚;牛角座P4的6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1脚;牛角座P4的7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3脚;牛角座P4的8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5脚;牛角座P4的9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7脚;牛角座P4的10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9脚;牛角座P4的11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1脚;牛角座P4的12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3脚;牛角座P4的13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5脚;牛角座P4的14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7脚;牛角座P4的15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9脚;牛角座P4的16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31脚;牛角座P4的17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33脚;牛角座P4的18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34脚;牛角座P4的19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32脚;牛角座P4的20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30脚;牛角座P4的21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8脚;牛角座P4的22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6脚;牛角座P4的23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4脚;牛角座P4的24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2脚;牛角座P4的25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20脚;牛角座P4的26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8脚;牛角座P4的26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6脚;牛角座P4的27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4脚;牛角座P4的28脚再通过排线连接显示电路中牛角座P13的12脚;牛角座P3的3、4、8、9脚为下载端口;牛角座P12的2脚通过排线连接Buck电路中牛角座P22的3脚;牛角座P6的1脚接;牛角座P6的3脚再通过排线连接Buck驱动电路中牛角座P12的1脚。牛角座P6的1脚接到ds18b20的数据传输线,进行芯片温度实时采集。以C8051F020为核心51单片机控制模块连接辅助电源模块、显示电路、脚踏控制模块、报警电路、电流反馈电路模块以及CPLD模块。由辅助电源模块为其提供工作电源,通过电流反馈到单片机,控制报警电路、显示电路以及脚踏控制模块。并与CPLD模块相连,控制芯片的运行。

如图4所示,所述的CPLD控制器包括型号为EPM570T100C5N的可编程逻辑器件U8、晶振Z1、4脚牛角座P10、10脚牛角座P2、3脚牛角座P8、型号为HCPL-0721的高速光耦合器U21、型号为HCPL-0721的高速光耦合器U22、电感L4、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83、电容C84、电容C85、电容C86、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10脚、11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12脚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晶振Z1的3脚;晶振Z1的2脚接地;晶振Z1的4脚接电感L4的一端和电容C20的一端;L4的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13脚接3.3V电源;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22脚接牛角座P2的3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23脚接牛角座P2的5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24脚接牛角座P2的2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25脚接牛角座P2的1脚;牛角座P2的1脚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2的3脚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3.3V电源;牛角座P2的5脚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3.3V电源;牛角座P2的6脚接地;牛角座P2的9脚接3.3V电源;牛角座P2的10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31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32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37脚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39脚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3.3V电源;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45脚接3.3V电源;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46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49脚接高速光耦合器U21的2脚;高速光耦合器U21的4、5脚接地;高速光耦合器U21的1脚接5V电源;高速光耦合器U21的8脚接5V电源、电容C85的一端、电容C86的一端;电容C8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6的另一端接地;高速光耦合器U21的6脚接牛角座P8的1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0脚接高速光耦合器U20的2脚;高速光耦合器U20的4、5脚接地;高速光耦合器U20的1脚接5V电源;高速光耦合器U20的8脚接5V电源、电容C83的一端、电容C84的一端;电容C8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4的另一端接地;高速光耦合器U20的6脚接牛角座P8的3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1脚接MCU芯片U1的46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2脚接MCU芯片U1的45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3脚接MCU芯片U1的44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4脚接MCU芯片U1的43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5脚接MCU芯片U1的42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6脚接MCU芯片U1的41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7脚接MCU芯片U1的40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8脚接MCU芯片U1的39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59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60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63脚接3.3V电源;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65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79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80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88脚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3.3V电源;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0脚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3脚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4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7脚接牛角座P10的1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8脚接牛角座P10的2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99脚接牛角座P10的3脚;可编程逻辑器件U8的100脚接牛角座P10的4脚;牛角座P2的1、2、3、5脚为下载端口。CPLD控制器连接辅助电源电路和推挽驱动电路,由辅助电源模块供电运行,由CPLD控制推挽驱动模块PWM波的产生。

如图5所示,所述的辅助电源包括型号为LM2575T-3.3的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型号为LM2575S-adj的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4、型号为LM2575S(HV)-5.0的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5、型号为SS34贴片肖特基二极管U6、型号为SS34贴片肖特基二极管U7、S1NB整流桥U9、S1NB整流桥U2、型号为IN5819的肖特基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4脚牛角座P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的5脚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的4脚作为一路3.3V的输出电压为其他电路供电;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的4脚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的3脚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的2脚接电感L1的一端、贴片肖特基二极管U6的1脚;贴片肖特基二极管U6的2脚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3的1脚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整流桥U2的1脚;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整流桥U2的2脚接地;整流桥U2的3脚接牛角座P1的3脚;整流桥U2的4脚接牛角座P1的4脚;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4的5脚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4的4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一路15V的输出电压为其他电路供电;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4的3脚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4的2脚接电感L2的一端、贴片肖特基二极管U7的1脚;贴片肖特基二极管U7的2脚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4的1脚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整流桥U9的1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整流桥U9的2脚接地;整流桥U2的3脚接牛角座P1的2脚;整流桥U2的4脚接牛角座P1的1脚;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5的5脚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5的4脚接电阻R5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接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5的2脚、肖特基二极管D4的负极;肖特基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5的3脚接地;电阻R5的一端作为一路5V的输出电压为其他电路供电;开关稳压集成电路U5的1脚接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1的另一端为电源输入接口,220V的市电经过变压器降压隔离后分两路接入电路板,18V的电压接到牛角座P1的1、2脚,9V的电压接到牛角座P1的3、4脚。15V辅助电压与推挽驱动模块的MIC4452的脚1、8相连供电使芯片运作、3.3V电压连接51单片机控制模块供电、3.3V辅助电压提供CPLD控制模块工作电压,此外辅助电源还供给显示电路、报警电路、脚踏等模块的工作电压,使各模块正常运作。

如图6所示,所述的PWM控制器包括型号为SG3526的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型号为LM358的双运算放大器U15、滑动变阻器RV2、3脚牛角座P7、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电容C49、电容C50、电容C51、电容C52、电容C53;双运算放大器U15的1、2脚接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接电阻R28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U15的8脚和电阻R29;双运算放大器U15的3脚接MCU芯片U1的99脚、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双运算放大器U15的4脚接地;双运算放大器U15的5脚接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脚;双运算放大器U15的6脚接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29接牛角座P7的3脚、电容C51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容C50的一端、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2脚;电容C51另一端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接电容C49的一端;电容C49的另一端接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3脚;电容C50的另一端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3脚;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脚接电阻R35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接电容C46的一端、电容C47的一端;电阻R35、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5脚接光电耦合器件U12的4脚;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6脚接MCU芯片U1的100脚;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7脚接牛角座P7的1脚,通过电流反馈调节电路,使电路更稳定可靠;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9脚接滑动变阻器RV2的一侧;滑动变阻器RV2的上脚和另一侧接地;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0脚接电容C44的一端;电容C44的另一端接地;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1脚接电阻C34一端;电阻C34的另一端接地;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3脚接4脚牛角座P6的3脚;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4脚接电容C42的一端;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5脚接地;开关式电源脉冲调制器U16的17脚接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7的1脚通过排线连接Buck电路中牛角座P22的2脚;牛角座P7的3脚通过排线连接Buck电路中牛角座P22的1脚。SG3526的13脚是PWM控制信号输出,连接Buck驱动模块中IR2104S的2脚,控制Buck驱动。

如图7所示,所述的脚踏控制器包括型号为TLP521-2GB的光电耦合器U13、脚踏开关接口P9、电容C38、电容C39、电阻R24、电阻R25;脚踏开关接口P9的1脚接地;脚踏开关接口P9的2脚接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39的一端;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光电耦合器U13的4脚;光电耦合器U13的3脚接15V电源;光电耦合器U13的5脚接地;光电耦合器U13的6脚接电阻R24的一端、MCU芯片U1的29脚;电阻R24的另一端接3.3V电源和电容C38的一端;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脚踏开关接口P9的2脚接脚踏板;脚踏控制器由辅助电源模块连接脚踏控制器供电工作,开关接口P9外接脚踏板,负责设备工作及工作模式,踩下就有输出及对应的模式功率输出。

如图8所示,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电铃LS1、编号为2N3904的三极管Q1、电容C37、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16的一端接MCU芯片U1的31脚、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3.3V电源;电阻R1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级;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铃LS1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37的一端、电铃LS1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15V电源;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报警电路起定时报警,温度过高报警,还有过流报警的作用。报警时长为15S,具体时间可调节,温度超过65摄氏度会报警,电流限度为2A,超过2A会报警。

如图9所示,所述的显示电路包括34脚牛角座P13、按键S1、按键S2、按键S5、按键S6、八段数码管DS1、八段数码管DS2、八段数码管DS3、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E1、发光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8、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0、电阻R61、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5、电阻R66、电阻R67、电阻R68;牛角座P13的1脚接电阻R43;牛角座P13的3脚接电阻R44;牛角座P13的5脚接电阻R45;牛角座P13的7脚接电阻R46;牛角座P13的9脚接电阻R47;牛角座P13的11脚接电阻R48;牛角座P13的13脚接电阻R49;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10脚;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9脚;电阻R45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1脚;电阻R46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2脚;电阻R47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4脚;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6脚;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1的7脚;八段数码管DS1的3脚、8脚相连,接电源VDD、电容E1的一端、八段数码管DS2的3脚和8脚、八段数码管DS3的3脚和8脚、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接牛角座P13的24脚、电容C19的一端、按键S1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接MCU芯片U1的44脚;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接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接MCU芯片U1的43脚;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接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1的另一端接牛角座P13的26脚、电容C20的一端、按键S2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13的15脚接电阻R52;牛角座P13的17脚接电阻R53;牛角座P13的19脚接电阻R54;牛角座P13的21脚接电阻R55;牛角座P13的23脚接电阻R56;牛角座P13的25脚接电阻R57;牛角座P13的27脚接电阻R58;电阻R52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10脚;电阻R53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9脚;电阻R54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1脚;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2脚;电阻R56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4脚;电阻R57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6脚;电阻R58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2的7脚;牛角座P13的29脚接电阻R65;牛角座P13的31脚接电阻R64;牛角座P13的33脚接电阻R63;牛角座P13的34脚接电阻R62;牛角座P13的32脚接电阻R61;牛角座P13的30脚接电阻R60;牛角座P13的28脚接电阻R59;电阻R65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10脚;电阻R64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9脚;电阻R63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1脚;电阻R62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2脚;电阻R61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4脚;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6脚;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八段数码管DS3的7脚;八段数码管DS3的3脚、8脚相连,接电容C21、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66的一端、电阻R67的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6的另一端接牛角座P13的18脚、电容C22的一端、按键S5的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按键S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7的另一端接牛角座P13的16脚、电容C23的一端、按键S6的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按键S6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13的14脚接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牛角座P13的12脚接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牛角座P13的6脚、8脚相连,接VDD电源、电容E1的一端;电容E1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13的4脚、2脚接地。显示电路由辅助电源模块供给工作电压,用于显示消融电极工作的档位。液晶显示电路由辅助电源电路供给工作电压,并连接51单片机控制液晶显示。按键S1和S2用于模式选择,S1选择消融,S2选择凝血模式。按键S5:档位“+”按键,当按键按下时,档位加一,按键长按实现连加功能,最高加到100档;按键S6:档位“-”按键,当按键按下时,档位减一,按键长按实现连减功能,最低减到1档;发光二极管D7为工作灯:当设备工作时,工作灯D7亮起,异常时,工作灯熄灭;发光二极管D8为故障灯:当设备异常时,故障灯D8亮起,正常时,故障灯熄灭;发光二极管D6为凝血灯:当设备工作在凝血模式时,消融灯D6亮起,工作在其他模式或不工作时熄灭;发光二极管D5为消融灯:当设备工作在消融模式时,消融灯D5亮起,工作在其他模式或不工作时熄灭;数码管选择的是八段共阳极数码管,用来显示工作时的档位值,档位值由按键控制。

如图10所示,所述的整流电路包括3脚开关接口AC1、桥堆BR1、电容C67、电容C68、电阻R68;开关接口AC1的3脚为220V交流电正极输入口,接桥堆BR1的左侧节点;开关接口AC1的1脚为220V交流电负极输入口,接桥堆BR1的右侧节点;桥堆BR1的上侧节点接电容C67的一端、电容C68的一端、电阻R68的一端;桥堆BR1的下侧节点接地;电容C6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8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11所示,所述的Buck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整流二极管D9、电感L5、电容C73、电容C74、电容C75、电容C76、电阻R69、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3脚牛角座P22;场效应管Q4的发射极接电阻R12的一端;场效应管Q4的基级接电阻R69的一端;电阻R69的另一端接Buck驱动电路中半桥驱动器U3的7脚;场效应管Q4的集电极接电感L5的一端、电阻R70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9的负极;电感L5的另一端接电容C73的一端、电容C74的一端、电流检测电路中电流传感器ACS1的1、2脚;整流二极管D9的正极接电容C73的另一端、电容C74的另一端、电容C75的另一端、电容C76的另一端;电阻R71的一端接电容C75的一端、电容C76的一端、电流检测电路中电流传感器ACS1的3、4脚;电阻R71的另一端接电阻R72的一端、牛角座P22的1脚;电阻R72的另一端接电容C76的另一端。

如图12所示,所述的Buck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IR2104S的半桥驱动器U10、电容C77、电容C78、电容C79、电容C81、极性电容C82、二极管D10、3脚牛角座P23;半桥驱动器U10的1、3脚接15V电源、牛角座P23的2脚;半桥驱动器U10的4脚接地;半桥驱动器U10的2脚接牛角座P23的1脚;半桥驱动器U10的7脚接Buck电路里电阻R9的另一端;半桥驱动器U10的6脚接电容C77的一端、电容C78的一端、极性电容C82的负极、推挽电路中电感L1的一端;半桥驱动器U10的8脚接电容C77的另一端、电容C78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82的正极、 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10的正极接15V电源;电容C79的一端接地;电容C1O的另一端接15V电源;电容C81的一端接地;电容C81的另一端接15V电源;牛角座P23的3脚接5V电源。

如图13所示,所述的推挽电路包括型号为MESFEI-N的场效应管Q2、型号为MESFEI-N的场效应管Q3、变压器U11、电阻R73、三脚牛角座P15、稳压二极管D’1、继电器K1;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电阻R14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变压器U11的1脚;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变压器U11的6脚;场效应管Q2的栅极接推挽驱动电路中电阻R8的一端;场效应管Q3的栅极接推挽驱动电路中电阻R6的一端;变压器U11的3、4脚接Buck电路中电阻R11的一端;变压器U11的7脚接电阻R73的一端、牛角座P15的3脚;电阻R73的另一端接牛角座P15的1脚、继电器K1的3脚、继电器K1的6脚;变压器U11的12脚接继电器K1的4脚、继电器K1的5脚;继电器K1的1脚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继电器K1的8脚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Buck电路中牛角座P22的3脚。牛角座P15的另一端为输出,接消融电极。三极管Q3的G极连接推挽驱动电路的电阻R5,由推挽驱动模块来驱动推挽电路的三极管工作。电阻R13的两端即是输出的波形,可连接不同的消融电极应用于不同的手术。

如图14所示,所述的推挽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miC84452的MOS驱动器件U17、型号为miC84452的MOS驱动器件U18、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7、电阻R78、电容C84、电容C84’、电容C85、电容C85’、电容C80、电容C80’、3脚牛角座P16;MOS驱动器件U17的1脚接15V电源、电容C84的一端、电容C85的一端、电容C80的一端;电容C8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0的另一端接地;MOS驱动器件U17的2脚接牛角座P16的1脚;MOS驱动器件U17的4、5脚接地;MOS驱动器件U17的8脚接15V电源;MOS驱动器件U17的6、7脚接电阻R77的一端;电阻R77的另一端接电阻R78的一端、推挽电路中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阻R78的另一端接地;MOS驱动器件U18的1脚接15V电源、电容C84’的一端、电容C85’的一端、电容C80’的一端;电容C8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0’的另一端接地;MOS驱动器件U18的2脚接牛角座P16的3脚;MOS驱动器件U18的4、5脚接地;MOS驱动器件U18的8脚接15V电源;MOS驱动器件U18的6、7脚接电阻R75的一端;电阻R75的另一端接电阻R76的一端、推挽电路中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阻R76的另一端接地;牛角座P16的2脚接地;推挽驱动电路由辅助电源模块供电工作,连接推挽电路,起驱动管的作用。

如图15所示,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型号为ACS712-05B的电流传感器芯片U19、电阻R92、滑动变阻器R91、电容C91、电容C92和电容C93;电流传感器芯片U19的1脚、2脚接Buck电路中电感L5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芯片U19的3脚、4脚接Buck电路中电阻R71的一端;电流传感器芯片U19的5脚接地;电流传感器芯片U19的6脚接电容C93一端;电容C93另一端接地;电流传感器芯片U19的8脚接5V电源;电流检测MCU芯片U19的7脚与电阻R92的一端连接;电阻R92的另一端作为电流反馈信号接单片机控制器中滑动变阻器RV1的另一端;电容C92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91的上脚和一侧接电阻R92的另一端;电容C92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91的另一端接地。电流检测电路的反馈输出1_Feedback连接PWM控制器模块的SG3526的7脚,调节控制PWM波。

波形可控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工作流程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主要由可控高频功率源、消融电极组成。其中,高频电源模块内,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进行滤波、Buck降压、推挽逆变,再升压滤波,产生高频交流电场,通过消融电极作用于组织中,使介质电离,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对组织进行切割,达到消融凝血的作用。此外,还辅有51单片机控制电路、CPLD控制电路来连接控制各电路的运作,使整体电路更稳定和可控。报警电路、显示电路、脚踏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等使操作过程更安全稳定和直观。

波形可控的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实现如下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新的,多频段,多波形耦合的等离子手术系统。此系统具有多种载波波形输出能力:三角波、方波、正弦波。此系统具有多种调制波输出能力,调制信号的脉宽可以从0%调节到48%。此系统的工作频率为100KHz。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可以根据手术系统作用与组织区域不同,手术类别不同,来任意的输出所需波形调节。这样大大增加了手术设备的适应性。增加了大夫的操控灵活性,改变了大夫手术过程中,不同手术,需要不同公司的手术设备来完成的不便利性。

脚踏分消融和凝血两处控制,且可调控不同电压档位,从而控制刀头消融的频率强度,满足手术过程切割时不同强度的要求,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通过对生理盐水的电离,产生低温等离子配合手术刀头进行消融切割,不会破坏人体组织,且及时凝血,大大降低了常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且创口极小,更利于术后的恢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