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747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创伤骨科医生来说,跟骨骨折的治疗极具挑战性,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少,跟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给创伤骨科医生的治疗方案造成困难。目前国内治疗跟骨骨折,现有的治疗方法多是由外侧经典入路或者微创小切口入路,然后锁定钛板固定,然而通过锁定钛板固定使得原本脆弱的足跟部皮肤张力增加,进而容易出现皮肤不愈合,使得皮肤坏死几率增加。且由于钛板的置入,都会有较大的切口,而且钛板会产生占位效应。由于钛板固定的诸多缺陷,现有的治疗方法中也有用空心拉力螺钉对跟骨骨折进行治疗的病例,然而传统的空心拉力螺钉虽然属于微创操作,但由于空心拉力螺钉本身的设计问题,拉力的作用会使跟骨短缩,关节面复位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两端带有螺纹,中部无螺纹的螺钉状结构,能够使跟骨结节与后关节面距离增大,实现对跟骨的复位和固定,创面小,实现了微创操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

螺钉,其从一端至另一端顺次包括钉头、钉杆和钉尾;所述钉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钉尾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的螺纹宽度以及螺距均小于所述第二螺纹的螺纹宽度和螺距。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螺纹的螺距为1-1.5mm;所述第二螺纹的螺距为2-3mm。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螺纹的螺距为第二螺纹螺距的1/2,且所述第一螺纹的外径与第二螺纹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钉头的端部设置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螺钉为钉头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钉尾的横截面的直径的锥形。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螺钉为空心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还包括:

旋入丝锥,其包括旋入手柄和空心的旋入杆;所述旋入手柄与所述旋入杆垂直设置,且所述旋入手柄的轴向的中心与所述旋入杆的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旋入杆的第二端侧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的纹路相同的第三螺纹,所述旋入杆的第一端侧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的纹路相同的第四螺纹,且所述旋入杆的第二端的端部的1-2cm无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钉尾的端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旋入槽,所述旋入槽的横截面为一字型、十字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或星形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中,所述螺钉的长度为46-54mm,所述钉头的长度为6-8mm,所述钉尾的长度为18-22m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跟骨骨折的内固定装置的钉头和钉尾均具有螺纹,且钉头的螺纹的宽度和螺距小于钉尾的螺纹的宽度和螺距,使得在采用所述内固定装置对跟骨进行内固定时,由于底部的螺距和螺纹宽度大,进入跟骨的速度较快,而钉头的螺距和螺纹宽度小,进入跟骨关节面的速度较慢,从而产生类似于螺旋千斤顶的原理的撑开作用,使得跟骨结节与后关节面的距离增大,顶起后关节面,从而复位和固定跟骨。避免了利用锁定钛板固定造成的足跟部皮肤张力增加,进而容易出现皮肤不愈合,使得皮肤坏死几率增加的弊端。也避免了采用现有的空心拉力螺钉使跟骨短缩,关节面复位丢失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丝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跟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螺钉,其从一端至另一端顺次包括钉头1、钉杆2和钉尾3;所述钉头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4,所述钉尾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5,且所述第一螺纹4的螺纹宽度以及螺距均小于所述第二螺纹5的螺纹宽度和螺距。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跟骨骨折的内固定装置的钉头和钉尾均具有螺纹,且钉头的螺纹的宽度和螺距小于钉尾的螺纹的宽度和螺距,使得在采用所述内固定装置对跟骨进行内固定时,由于底部的螺距和螺纹宽度大,进入跟骨的速度较快,而钉头的螺距和螺纹宽度小,进入跟骨关节面的速度较慢,从而产生类似于螺旋千斤顶的原理的撑开作用,使得跟骨结节与后关节面的距离增大,顶起后关节面,从而复位和固定跟骨,且利用软组织夹板作用,间接复位跟骨外侧壁突出。避免了利用锁定钛板固定造成的足跟部皮肤张力增加,进而容易出现皮肤不愈合,使得皮肤坏死几率增加的弊端。也避免了采用现有的空心拉力螺钉使跟骨短缩,关节面复位丢失的弊端。其中,优选的是钉头采用锁定螺纹,钉尾采用松质骨螺纹。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4的螺距为1-1.5mm;所述第二螺纹5的螺距为2-3mm。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临床实验发现,将所述内固定装置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距分别限定在1-1.5mm和2-3mm时,对于跟骨的内固定效果最好,其中优选的是第一螺纹的螺距为1.25mm,第二螺纹的螺距为2.5mm。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4的螺距为第二螺纹5螺距的1/2,且所述第一螺纹4的外径与第二螺纹5的内径相同。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钉头1的端部设置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钉头的端部设置为向外凸出的弧面,即圆头设计,非现有技术中的自攻型螺钉,因钉头本身较细,且有导丝的导向,使得圆头设置的螺钉也能方便的旋入跟骨中,且避免了内固定装置穿破跟骨后关节面的危险,使得所述内固定装置使用更加安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螺钉为钉头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钉尾3的横截面的直径的锥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螺钉为钉尾大于钉头的锥形,使得螺钉更易进入跟骨,且由于钉尾直径较大,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的作用。目前,优选的内固定装置具有三种规格,分别为钉头2.5mm,钉尾3mm;钉头3.5mm,钉尾4.5mm,以及钉头5.5mm,钉尾6.5mm。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螺钉为空心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螺钉为空心,使得导丝可在螺钉中部的孔洞内,进而利用导丝对螺钉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旋入丝锥,其包括旋入手柄7和空心的旋入杆8;所述旋入手柄7与所述旋入杆8垂直设置,且所述旋入手柄7的轴向的中心与所述旋入杆8的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旋入杆8的第二端侧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4的纹路相同的第三螺纹9,所述旋入杆8的第一端侧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5的纹路相同的第四螺纹10,且所述旋入杆8的第二端的端部的1-2cm无螺纹。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旋入丝锥的设置,使得在所述螺钉旋入前通过旋入丝锥可以在骨道中为所述螺钉设置出分别与所述螺钉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的螺纹,从而方便所述螺钉的旋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螺纹优选设置为自攻式的螺纹,进而能够使得所述螺钉尽快的进入骨道,从而进一步的节约了手术的时间;而旋入杆的外壁端部设置为圆头,并不带螺纹,第三螺纹为自攻式的螺纹,使得在骨道内设置螺纹通道更为便捷,且避免了端部穿破跟骨后关节面的危险,使用更加安全,且攻出螺纹通道后,更有利于螺钉的旋转植入,减少骨坏死,增加把持力;另外,第一螺纹的外径等于第二螺纹的内径,使得与其配合的丝锥上的第四螺纹攻出的螺道不会破坏第三螺纹攻出的螺道。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钉尾3的端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旋入槽6,所述旋入槽6的横截面为一字型、十字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或星形中的任一种。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定位的端部设置向内凹陷的旋入槽,使得所述内固定装置也可以通过任意与旋入槽配合的工具将内固定装置旋入跟骨中,使得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其中旋入槽的横截面并不局限于一字型、十字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或星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方便所述内固定装置旋入的任意形状。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螺钉的长度为46-54mm,所述钉头1的长度为6-8mm,所述钉尾3的长度为18-22mm。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限定螺钉的长度、钉头的长度以及钉尾的长度,使得所述内固定装置在对跟骨进行内固定时效果最好,同时,内固定装置的横截面直径仅在6.5-2.5mm之间,可实现用小的切口置入所述内固定装置的目的,属于微创操作,切口的大小仅为3-6mm,避免了患者创伤后疤痕的产生。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