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74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骨外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



背景技术:

人体骨盆的髋臼后柱或者横行骨折,尤其是无明显移位的后柱骨折,后柱拉力螺钉作为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一部分,经常联合钢板螺钉使用固定。后柱螺钉的植入通常可采用顺行或者逆行植入方法,逆行植入较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后柱或者横行骨折,本研究针对需要开放顺行植入后柱螺钉手术的髋臼骨折而言。

后柱螺钉的植入要求及技巧主要与螺钉在髋臼后柱中通道有关,螺钉的通道主要是位于真骨盆上缘髂窝内,通过髋臼后柱,在髋臼后柱内外侧板之间穿过,直达坐骨结节。由于髋臼后柱是属于不规则骨质,坐骨结节、髋臼后柱内外侧板的骨质厚度、形状不均一,决定其后柱螺钉通道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简单而言,后柱螺钉通道具有一定的安全区域,要求螺钉必须完全在后柱骨质之内,不可穿出皮质或者进入关节腔内。因此,这就决定了后柱螺钉植入必须关注以及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进钉点。由于顺行植入进钉点取决于其终点必须通过坐骨结节,因此其进钉点并无准备的标志点可参照;2、进钉角度。进钉过程绝对不能穿出皮质或者进入关节腔,由于安全区域的局限性,因此进钉角度完全靠术者经验或者反复透视尝试完成。临床当中并没有针对后柱螺钉的专门导向器械,完全靠术者个人的技巧经验,术中多次使用克氏针尝试,反复透视才可完成。

临床中对髋臼后柱骨折的固定,由于没有专门的工具,一般采用的是点式复位钳进行固定。然而由于这类夹具杆体呈弧形,而人体腹部的器官位于盆骨内侧,髋臼后柱内侧只有大约5-7cm的空隙,传统夹具不方便伸入该空隙内并对髋臼后柱的上下端进行压紧固定,而且钳子状的夹具上克氏针的导向部和限位部分别位于夹具的两个钳体上,而其是绕固定点转动的,由于每个患者的盆骨形状不同,实际使用中夹具的导向部和限位部之间的同轴性较差,克氏针从骨头上穿出的一端会出现偏移,无法与限位部对应,从而影响克氏针的穿刺精度,而克氏针的偏移,会使后柱螺钉随之发生偏移,由于髋臼后柱的厚度比较薄,偏移后的后柱螺钉有从髋臼后柱一侧露出的风险,降低固定效果。

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旨在开发新型的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其结构简单,方便伸入患者的盆骨内侧,对髋臼后柱骨折部位的固定和加压效果好,对克氏针的导向精确,克氏针从髋臼后柱穿出的一端能进入限位槽,防止克氏针出现偏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包括加压件,所述加压件中部设有克氏针的导向孔;还包括直杆,加压件与该直杆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加压件为能沿所述导向孔的轴向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的结构,直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加压件配合共同将骨折的髋臼后柱压紧的倒钩,该倒钩上与导向孔轴线的延长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克氏针一端对应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相适配的弧形滑轨和滑动件,两者之间设有锁紧结构,所述弧形滑轨与所述直杆连接,所述加压件与所述滑动件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槽上设有槽口,弧形滑轨以限位槽的槽口中心为圆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件套设在所述弧形滑轨上,弧形滑轨的中部沿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设有长槽,所述加压件穿过该长槽和滑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件与滑动件为螺纹连接,加压件上设有操作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滑轨与所述直杆之间通过手工连接结构连接,直杆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能连接弧形滑轨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杆上设有能沿其延伸方向移动的垫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件上朝向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结构的端面边缘设有锯齿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具有以下优点:

1、设有倒钩的直杆方便从患者盆骨内侧伸入并勾住髋臼后柱的底部,限位槽与加压件的导向孔轴线对应,且加压件从向髂骨上部靠近到压在髂骨上的过程中,均是沿导向孔的轴线移动,保证导向孔的轴线始终对着限位槽,从而确保穿过导向孔的克氏针一端在髂骨内外侧板之间穿过,直达坐骨结节并落在倒钩的限位槽上,提高了克氏针的穿刺精度,防止后续打螺钉时螺钉从髋臼后柱一侧露出;

2、弧形滑轨和滑动件配合,便于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盆骨的形状和骨折的位置调节加压件的位置,而且能保证穿过加压件的克氏针一端能落在倒钩的限位槽上,不管选择哪个入针口,都能确保克氏针进入髋臼后柱后不会发生偏移;

3、加压件穿过弧形滑轨上的长槽和滑动件,使直杆、倒钩、弧形滑轨和加压件的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让整个导向器的力学性能更稳定,在让加压件和倒钩共同夹紧髋臼后柱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扭曲变形;

4、手工连接结构使弧形滑轨与直杆之间相互能拆卸,医护人员能根据患者髋臼后柱骨折的实际情况,将适当弧度的弧形滑轨通过手工连接结构安装在直杆上相应的位置,适用性更广;

5、垫块能根据情况在直杆上移动并顶在髋臼后柱的内侧,使医护人员对加压件选择加压位置时不会因为经常晃动而降低选位的效率;

6、加压件上的锥形结构使其该端面与髂骨上部的接触面积小,不容易因髂骨表面不平整而影响对位的准确性;

7、加压件锥形结构上的锯齿部有助于防止其在髂骨表面打滑。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图1的B向视图;

图5为加压件上的锯齿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直杆1;倒钩2;限位槽3;滑动件4;加压件5;弧形滑轨6;限位部7;垫块8;手工连接结构9;克氏针10;锯齿部11;盆骨12;髋臼13;髋臼后柱14;骨折处15。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髋臼后柱骨折复位固定导向器,包括加压件5,所述加压件5中部设有克氏针的导向孔51;还包括直杆1,加压件5与该直杆1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加压件5为能沿所述导向孔51的轴向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的结构,直杆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加压件5配合共同将骨折的髋臼后柱14压紧的倒钩2,髋臼后柱14被压紧后,骨折处15两侧的骨头断面相互贴合。倒钩2上与导向孔51轴线的延长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克氏针一端对应的限位槽3。设有倒钩2的直杆1方便从患者盆骨内侧伸入并勾住髋臼后柱14的底部,限位槽3与加压件5的导向孔51轴线对应,且加压件5从向髂骨上部靠近到压在髂骨上的过程中,均是沿导向孔51的轴线移动,保证导向孔51的轴线始终对着限位槽3,从而确保穿过导向孔51的克氏针10一端在髂骨内外侧板之间穿过,直达坐骨结节并落在倒钩2的限位槽3上,提高了克氏针10的穿刺精度,防止后续打螺钉时螺钉从髋臼后柱14一侧露出。

所述连接部包括相适配的弧形滑轨6和滑动件4,两者之间设有锁紧结构41,本实施例中,锁紧结构41为设有螺杆的手轮,该螺杆穿过滑动件4的侧壁,两者螺纹连接,螺杆的一端压在弧形滑轨6上。所述弧形滑轨6与所述直杆1连接,所述加压件5与所述滑动件4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槽3上设有槽口,弧形滑轨6以限位槽3的槽口中心为圆心。弧形滑轨6的一端设有防止滑动件4脱出的限位部7。

所述滑动件4套设在所述弧形滑轨6上,弧形滑轨6的中部沿滑动件4的滑动方向设有长槽61,所述加压件5穿过该长槽61和滑动件4。

所述加压件5与滑动件4为螺纹连接,加压件5上设有操作部52,本实施例中,操作部52为穿过加压件5侧壁的杆体。

所述弧形滑轨6与所述直杆1之间通过手工连接结构9连接,直杆1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能连接弧形滑轨6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手工连接结构9包括螺栓螺母组,弧形滑轨6和直杆1上设有相对应的通孔,通过将螺栓穿过弧形滑轨6和直杆1上的通孔并与螺母连接来固定两者相对位置。

所述直杆1上设有能沿其延伸方向移动的垫块8。

所述加压件5上朝向所述限位槽3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所述锥形结构的端面边缘设有锯齿部11。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