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206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许多患者需要后期的康复护理,以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因此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需要为患者配备相应的康复护理设备,以辅助患者康复。

类似骨科患者、瘫痪患者等多数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多数需要卧床静养,然而患者在长期躺卧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背部等与床体接触的部分因无法有效地通风而出现皮肤溃烂等现象,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且因长期仰卧,患者下肢背部等极易出现血液流通不畅、肌肉萎缩等现象,长期无法移动,极易造成患者心情烦躁,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为患者提供良好康复环境,可有效地对患者下肢进行收展运动,背部进行按摩和操作方便的康复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垫体,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侧安装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底座的左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托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左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托板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的外侧开设有与第二转轴相对应的活动槽,所述第一托板顶部设置有第二垫体,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托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垫体,所述第二托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托板,所述第三托板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底座的右端通过连接件与第四托板连接,所述第四托板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垫体,所述第四垫体的顶部中心处嵌置有按摩装置,所述第四托板的顶部通过伸缩杆与第五托板连接,所述第四托板的顶部开设有与伸缩杆相对应的伸缩槽,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下方设置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顶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嵌置在旋转件底部,所述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三垫体和第四垫体均由功能垫制成,所述功能垫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温层、透气层和基础层构成。

进一步,所述把手和把手关于底座的中心前后对称。

进一步,所述三角支架的三个支脚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片。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的底部开设有与轴承相对应的嵌置槽。

进一步,所述底座前侧把手顶部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滚轮的底部和万向轮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对患者下肢进行有效地伸展运动、有效地为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和操作方便的目的;功能垫由保温层、透气层和基础层构成,可有效保持设备与患者接触部分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了传统设备无法有效通风透气的弊端,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康复环境;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托板,第一托板被动的带动第二托板,可有效地对患者下肢进行往复伸展运动,有助有患者下肢血液流动,有效地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通过按摩装置可有效地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有利于患者背部血液流动,避免了患者长期躺卧时造成的血液不畅的现象;通过万向轮和刹车片可有效地移动设备,避免了患者因行动不便长期待在同一场所造成情绪躁动的现象,有助于患者改善治疗心态;通过控制器可直接控制设备,操作便利,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护理装置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护理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护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护理装置的功能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垫体;3、把手;4、第一伸缩装置;5、第一转轴;6、第一托板;7、第二转轴;8、活动槽;9、第二垫体;10、第三转轴;11、第二托板;12、第三垫体;13、第三托板;14、滚轮;15、连接件;16、第四托板;17、第四垫体;18、按摩装置;19、伸缩杆;20、第五托板;21、伸缩槽;22、旋转件;23、三角支架;24、第二伸缩装置;25、轴承;26、功能垫;27、保温层、28、透气层;29、基础层;30、万向轮;31、刹车片;32、嵌置槽;3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康复护理装置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一种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垫体2,所述底座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把手3,所述把手3的左侧安装有第一伸缩装置4,所述底座1的左端通过第一转轴5与第一托板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4的左端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一托板6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6的外侧开设有与第二转轴7相对应的活动槽8,所述第一托板6顶部设置有第二垫体9,所述第一托板6的底部通过第三转轴10与第二托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垫体12,所述第二托板11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托板13,所述第三托板13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滚轮14,所述底座1的右端通过连接件15与第四托板16连接,所述第四托板16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垫体17,所述第四垫体17的顶部中心处嵌置有按摩装置18,所述第四托板16的顶部通过伸缩杆19与第五托板20连接,所述第四托板16的顶部开设有与伸缩杆19相对应的伸缩槽21,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旋转件22,所述旋转件22的下方设置有三角支架23,所述三角支架23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伸缩装置24,所述第二伸缩装置24的顶部安装有轴承25,所述轴承25嵌置在旋转件22底部,所述第一垫体2、第二垫体9、第三垫体12和第四垫体17均由功能垫26制成,所述功能垫26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温层27、透气层28和基础层29构成,所述把手3和把手3关于底座1的中心前后对称,所述三角支架23的三个支脚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30,且万向轮30上安装有刹车片31,所述旋转件22的底部开设有与轴承25相对应的嵌置槽32,所述底座1前侧把手3顶部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33,所述滚轮14的底部和万向轮30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垫体2、第二垫体9、第三垫体12和第四垫体17均由功能垫26制成,且功能垫26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温层27、透气层28和基础层29构成,可有效地进行保温和透气通风,通过把手3可有效地对患者进行防护,同时为患者上肢提供支点,通过把手3左侧的第一伸缩装置4可有效地带动第一托板6以第一转轴5为中心进行往复运动,第二转轴7有效地将第一伸缩装置4和第一托板6转动连接,活动槽8为第一伸缩装置4的左端提供了活动空间,第一托板6通过第三转轴10带动第二托板11同时进行往复运动,第三托板13底部的滚轮14降低了第三托板13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第一托板6、第二托板11和第三托板13可有效地对患者下体进行支撑,底座1通过连接件15可有效地连接第四托板16,第四托板16可有效地对人体背部进行支撑,通过按摩装置18可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通过第五托板20可有效支撑患者头部,且通过伸缩杆19和伸缩槽21的配合,可有效地调节第五托板20的位置,通过底座1底部的旋转件22可有效地与三角支架23顶部的第二伸缩装置24连接,且通过轴承25可有效地降低设备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通过嵌置槽32可有效地对轴承25固定,第二伸缩装置24可根据需求调整设备整体高度,通过万向轮30和刹车片31可有效地对设备移动固定,通过控制器33可有效地对第一伸缩装置4、第二伸缩装置24和按摩装置18进行控制。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对患者下肢进行有效地伸展运动、有效地为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和操作方便的目的;功能垫26由保温层27、透气层28和基础层29构成,可有效保持设备与患者接触部分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了传统设备无法有效通风透气的弊端,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康复环境;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托板6,第一托板6被动的带动第二托板11,可有效地对患者下肢进行往复伸展运动,有助有患者下肢血液流动,有效地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通过按摩装置18可有效地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有利于患者背部血液流动,避免了患者长期躺卧时造成血液不畅的现象;通过万向轮30和刹车片31可有效地移动设备,避免了患者因行动不便长期待在同一场所造成情绪躁动的现象,有助于患者改善治疗心态;通过控制器33可直接控制设备,操作便利,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