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2073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漏斗胸,顾名思义,即患者的胸廓畸形,使得胸部向内、向后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凹陷区域。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漏斗胸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患儿的胸廓畸形会压迫胸腔内的心、肺,甚至造成心脏移位。

目前对漏斗胸的治疗方案,除了采用手术做矫正之外,还可佩戴合适的矫正装置。已有的矫正装置,一般是对患儿的胸部实施一定的负压吸力,以辅助胸廓的术后康复、健康发育。如于2015年12月23日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CN204890272U提供一种漏斗胸矫正器,该矫正器设有真空表用于实时显示真空度数值,有效避免患儿因吸力过大而遭受伤害。但是该矫正器的吸盘为圆形状,而且是通用的,无法根据患儿胸廓的形状进行个性化定制,矫正效果较差;此外,吸盘采用诸如医用橡胶或硅胶的软质材料制成,因而矫正器所产生的负压吸力容易受到挤压等外力而发生变形,甚至整个吸盘脱落,极大地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该矫正装置的吸盘形状与患儿的漏斗区相匹配,实现了漏斗胸矫正装置的个性化定制,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改善了矫正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包括硬制吸引盘、软制吸力底盘、透明视窗顶盘及吸力组件,软制吸力底盘上缘与硬制吸引盘下缘通过沾粘剂密闭相连,硬制吸引盘上缘与透明视窗顶盘下缘固定锁住,透明视窗顶盘上缘与吸力组件连接;硬制吸引盘及软制吸力底盘均根据患儿胸部的体表数据进行定制,硬制吸引盘下缘的横截面形状与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相匹配,软制吸力底盘的形状与硬制吸引盘下缘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硬制吸引盘下缘的横截面形状和软制吸力底盘的形状均为圆形或椭圆形,以适应患儿胸部漏斗区的实际弧度及凹陷程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力组件包括单向排气阀、软胶分支管、负压表和吸力器;单向排气阀位于透明视窗顶盘的上缘,单向排气阀连接软胶分支管的一端,软胶分支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表、吸力器连接,负压表位于吸力器的输出端口处。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吸力组件为手拧式吸力组件,所述手拧式吸力组件以转动式活塞的结构锁于透明视窗顶盘的内侧。所述手拧式吸力组件包括旋钮、活塞、螺旋杆及弹簧,活塞设置于透明视窗顶盘内侧;螺旋杆由活塞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螺旋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旋钮呈柱状,旋钮内腔中空并设有与螺旋杆表面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弹簧固定在旋钮的内腔与螺旋杆的末端之间,并可沿旋钮的内腔做伸缩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3D扫描方式获取到患儿胸部的体表数据,从体表数据中提取出准确的异常胸廓数值,再根据异常胸廓数值3D打印出与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所匹配的硬制吸引盘和软制吸力底盘,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改善了矫正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分为相密封连接的硬制吸引盘和软制吸力底盘,负压吸力产生于硬制吸引盘内,硬制吸引盘不易受外界挤压等发生形变,因而吸盘内压力稳定;而软制吸力底盘与患儿的体表完全贴合,软性材料充分地与体表接触,有效保护体表,缓冲压力,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佩戴的安全性。

3、由于硬制吸引盘和软制吸力底盘均可根据患儿胸部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定制,且硬制吸引盘与透明视窗顶盘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来进行安装的;当患儿的胸部得到一定程度纠正时,可对硬制吸引盘和软制吸力底盘进行重新定制,使漏斗胸矫正装置更符合患儿的实际治疗要求。由于硬制吸引盘与透明视窗顶盘衔接的上缘横截面形状是不变的,重新定制的硬制吸引盘也能与旧的透明视窗顶盘相匹配,因而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儿更换吸盘的成本。

4、本实用新型吸盘的透明视窗顶盘可采用手拧式的控压方式,透明视窗顶盘设有明确的刻度值,以实时地检测负压的大小。吸盘的负压与患儿漏斗胸的不同凹陷程度形成正比,凹陷程度越深,所受吸力需更强。手拧式吸盘改变了传统吸盘的矫正疗效,有效地保持了负压吸力应有的大小,能有效监测操作时所产生的误差,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手拧式吸盘结构小巧,佩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吸盘部分采用圆形结构时的剖视图;

图3是吸盘部分采用椭圆形结构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包括硬制吸引盘2、软制吸力底盘1、透明视窗顶盘3、单向排气阀4、软胶分支管5、负压表7和吸力器6;其中,软制吸力底盘1上缘与硬制吸引盘2下缘通过沾粘剂密闭相连,硬制吸引盘2上缘与透明视窗顶盘3下缘固定锁住,单向排气阀4位于透明视窗顶盘3的上缘,排气阀4上连接软胶分支管5的一端,软胶分支管5的另一端与负压表7、吸力器6连接,负压表7位于吸力器6的输出端口处。

硬制吸引盘2根据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来进行定制,并通过3D打印来制造。其中,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首先通过3D扫描的方式获取到患儿胸部的体表数据,从体表数据中提取出准确的异常胸廓数值,从异常胸廓数值中获得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硬制吸引盘所呈现的形状完全依据患儿实际的胸廓数值,并采用3D打印制成,吸引盘所制材料自带密闭性。

软制吸力底盘1根据患儿漏斗区贴合体表的弧度而定制,采用医用硅胶,通过3D打印来制造。软制吸力底盘与患儿漏斗区的体表完全贴合,软性材料强化了与体表的接触,保护体表,缓冲压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硬制吸引盘2上缘的横截面形状是不变的,与透明视窗顶盘3下缘的横截面相匹配。硬制吸引盘2下缘的横截面形状是可变的,采用3D打印生成,且与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相匹配。软制吸力底盘1的形状与硬制吸引盘2下缘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例如,当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为圆形时,硬制吸引盘2下缘的横截面形状和软制吸力底盘1的形状为圆形,如图1、2所示;当患儿漏斗区的实际弧度为椭圆形时,硬制吸引盘2下缘的横截面形状和软制吸力底盘1的形状为椭圆形,如图3所示。

所述负压表7与软胶分支管5相连通,使用时配合吸力器向外排气,在胸前形成负压,操作者可实时观察和记录真空度数值,恰当的真空度,可以保证吸盘紧紧吸附在胸前,即不会造成儿童疼痛,也不会掉下来。通过透明视窗顶盘3,可以实时观察吸盘内患儿胸部体表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可个性化定制的漏斗胸矫正装置具体包括硬制吸引盘2、软制吸力底盘1、手拧式吸力组件8、透明视窗顶盘3,如图4所示;其中,软制吸力底盘1上缘与硬制吸引盘2下缘通过沾粘剂密闭相连,硬制吸引盘2上缘与透明视窗顶盘3下缘固定锁住,即软制吸力底盘1及硬制吸引盘2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也是可定制的,硬制吸引盘2下缘的横截面形状和软制吸力底盘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

手拧式吸力组件8以转动式活塞的结构锁于透明视窗顶盘3的内侧,透明视窗顶盘3的内侧印制刻度值。如图5,手拧式吸力组件8包括旋钮81、活塞82、螺旋杆84及弹簧83,活塞82设置于透明视窗顶盘3内侧;螺旋杆84由活塞82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螺旋杆84的表面设有螺纹;旋钮81呈柱状,旋钮81内腔中空并设有与螺旋杆84表面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弹簧83固定在旋钮81的内腔与螺旋杆84的末端之间,并可沿旋钮81的内腔做伸缩运动。为便于旋钮81的旋转,在旋钮81表面均匀设有四片旋转片85。

所述手拧式吸力组件8与透明视窗顶盘3的顶部相连通,吸盘贴住体表后,顺时针转动活塞,使之在胸前形成负压,根据透明视窗顶盘中的刻度值,将活塞调制到合适的负压力度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