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396发布日期:2018-11-23 18:57阅读:1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对雾化药液进行加热,体积轻巧,耗能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



背景技术:

超声波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使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但是传统的超声波雾化器体积大,较笨重,不便于携带,而且操作繁琐、能耗较大。另外,现有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患者所吸入的雾化药液都是冰凉的,给患者带来较强的不适感,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超声波雾化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雾化药液进行加热,体积轻巧,耗能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包括壳体和药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药液罐并列布置在底座上,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脚轮;所述药液罐内腔的底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陶瓷雾化片,药液罐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罩,密封罩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处设置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包括管体,管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平行布置的加热片,加热片沿与管体轴线相平行的竖直方向布置;加热片为中空的扁管状结构,加热片的两端分别与管体内壁相连,加热片横截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电加热管进气端与密封罩出气口相连,电加热管出气端与鹅颈管相连,鹅颈管的末端与呼吸面罩相连;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器主板和风机,风机通过固定座与底座相连,风机送风口通过送风管路与药液罐腔体的上部相连通;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温度调节旋钮和功能按键,壳体上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控制器主板的信号接收端分别与温度调节旋钮和功能按键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控制器主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则分别与陶瓷雾化片、风机和电加热管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电加热管出气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相连。以对电加热管出气端输出的雾化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显示在显示屏上,方便调节。

所述药液罐上部开口处设置的密封罩为半球形结构,并且密封罩与药液罐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以便于雾化后的药液进入到电加热管,再经由鹅颈管空腔输送到呼吸面罩内。

所述送风管路的出风端与药液罐上部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密封圈。以确保辅助雾化药液输送的送风效果。

所述电加热管管体内设置的加热片的横截面两侧凹槽为梯形凹槽。以增加雾化药液与加热片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雾化药液的温度。

所述布置在底座上的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提手上套接有海绵筒。

所述密封罩顶部设置的电加热管的管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药液罐内腔底部均匀分布的陶瓷雾化片工作时所产生的高频谐振,将液态药物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无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并利用壳体内设置的风机,将雾化后的药液经由电加热管和鹅颈管输送到呼吸面罩,从而抵达患者的呼吸道;所以设备的整体耗能小,运行成本低。另外,通过设置在密封罩顶部出气口处的电加热管,能够实现对雾化后药液的加热,以避免冰凉的雾化药液给患者带来不适,有利于患者的雾化治疗;并且,电加热管内壁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雾化后药液的温度,便于医护人员根据雾化治疗的需要,对药液温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壳体和药液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电加热管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序号说明:1壳体、2底座、3药液罐、4密封罩、5电加热管、6鹅颈管、7提手、8海绵筒、9呼吸面罩、10控制面板、11显示屏、12温度调节旋钮、13功能按键、14通风口、15脚轮、16陶瓷雾化片、17固定座、18风机、19送风管路、20控制器主板、21管体、22加热片、23进气端、24出气端、25温度传感器、2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包括并列布置在底座2上的壳体1和药液罐3,其中,底座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方便设备移动的脚轮15;根据使用需要,底座2底部设置的脚轮15可以是带刹车的万向轮。设置在底座2上的药液罐3内腔的底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陶瓷雾化片16;陶瓷雾化片16工作时产生高频谐振,从而能够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不需要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耗能少,显著降低了运作成本。药液罐3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便于雾化药液流动的密封罩4,密封罩4顶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用于对雾化药液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管5。为了便于雾化后的药液顺利地进入到电加热管5内加热,并经由鹅颈管6的空腔输送入呼吸面罩9内,药液罐3上部开口处设置的密封罩4为半球形结构;并且,密封罩4与药液罐3上部开口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密封罩4顶部出气口处设置的电加热管5包括管体21,管体21内设置有沿与管体21轴线相平行的竖直方向布置的若干个加热片22,并且,各加热片22相互平行布置。为了使雾化药液与电加热管5管体21内的加热片22充分接触,加热片22设计成中空扁管状的结构形式,并且,每个加热片22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管体21的内壁相连接;为了增加雾化药液与加热片22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雾化药液的温度,电加热管5管体21内设置的加热片22横截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26。电加热管5的进气端23与密封罩4的出气口相连接,电加热管5的出气端24与能够随意转向、并固定住姿态的鹅颈管6(台灯软管)相连接,鹅颈管6的末端则与呼吸面罩9相连接;以对雾化后的药液进行加热,避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有利于雾化治疗的顺利进行。出于对电加热管5出气端24输出的雾化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电加热管5出气端24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5,并且温度传感器2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控制面板10上的显示屏11相连接,以将温度显示在显示屏11上;温度传感器25对雾化药液温度的实时监测,方便医疗人员进行温度调节,并有效避免了加热温度过高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根据具体使用环境的要求,电加热管5的管体21外侧可以设置保温层,以确保雾化药液的升温效果。

设置在底座2上的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各电气部件的控制器主板20,以及可提升雾化药液输送效果的风机18。为了方便超声波雾化器的携带和移动,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其上套接有海绵筒8的提手7。壳体1内部的风机18通过其下部设置的固定座17与底座2相连接,风机18的送风口通过专用的送风管路19与药液罐3腔体的上部相连通;并且,送风管路19的出风端位于药液罐3内液体药液的液面之上,以借助风机18的风力,辅助雾化后的药液喷入患者的呼吸道,增强治疗效果。为了确保辅助雾化药液输送的送风效果,送风管路19的出风端与药液罐3上部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圈。壳体1的侧壁上、与风机18进风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便于空气流动的通风口14。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操作超声波雾化器的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的上部设置有LCD显示屏11,LCD显示屏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设定雾化药液加热温度的温度调节旋钮12,温度调节旋钮12的下方设置有功能按键13,功能按键13用来控制陶瓷雾化片16、电加热管5和风机18等的开启和关闭。

壳体1内部的控制器主板20的信号接收端,分别与设置在控制面板10上的温度调节旋钮12和功能按键1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主板2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则分别与药液罐3内腔底部的陶瓷雾化片16、壳体1内部的风机18和密封罩4顶部的电加热管5的控制端相连接,以通过控制面板10对超声波雾化器进行控制。

该具有加热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超声波雾化器使用时,首先,打开密封罩4,经由药液罐3的上部开口,向药液罐3内腔注入一定量的液体药物后,再将密封罩4盖上。操作壳体1外侧控制面板10上的功能按键13,将电加热管5开启,并根据治疗需要,通过温度调节旋钮12调节电加热管5的加热温度。当显示屏11上显示的电加热管5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启动药液罐3内腔底部的陶瓷雾化片16,陶瓷雾化片16所产生的高频谐振,使药液的水分子结构被打散、从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然后,再开启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风机18,让雾化后的药液借助风机18的风力、通过密封罩4顶部的出气口进入到电加热管5内;雾化药液经过电加热管5的加温后,最终经由鹅颈管6和鹅颈管6末端的呼吸面罩9,输送入患者的呼吸道中,实现对各类上下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