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康复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96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腿部康复健身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腿部康复健身器。



背景技术:

腿部康复健身器,是针对病人、伤者和残疾人进行腿部功能恢复或重建的重要器材。

腿部康复的过程中,一般分为被动运动、半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三个康复阶段。现有的腿部康复健身器,由于其使用角度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只能适用于某一康复阶段,没法满足用户在不同康复阶段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角度可调的腿部康复健身器,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康复阶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腿部康复健身器,包括主体、连接杆以及支撑座,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主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杆下端铰接;所述主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可旋转的大腿托件、小腿托件以及脚掌托件。

进一步地,所述大腿托件通过第一转轴枢接于所述主体侧面,所述大腿托件可以所述第一转轴为轴心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可沿所述滑槽运动的第二转轴,所述脚掌托件与所述第二转轴枢接并以所述第二转轴为轴心进行旋转;所述小腿托件设置于所述脚掌托件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脚掌托件由脚踏板和连接臂组成,所述连接臂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小腿托件、脚踏板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转轴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大腿托件和小腿托件均为U型套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改变连接杆和支撑座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主体的倾斜角度,使主体的使用角度可进行调节,用户可以根据康复阶段调整使用角度,提高了便利性,满足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主体,11、连接杆,12、支撑座,13、滑槽;

20、大腿托件,21、第一转轴;30、小腿托件;40、脚掌托件,

41、第二转轴,42、脚踏板,43、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腿部康复健身器,包括主体10、连接杆11以及支撑座12,所述连接杆11上端与所述主体1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2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杆11下端铰接;所述主体10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可旋转的大腿托件20、小腿托件30以及脚掌托件40。 其中,支撑座12的底面为平面,用于与地面接触。

所述大腿托件20通过第一转轴21枢接于所述主体10侧面,所述大腿托件20可以所述第一转轴21为轴心进行旋转。

所述主体10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内设置有可沿所述滑槽13运动的第二转轴41,所述脚掌托件40与所述第二转轴41枢接并以所述第二转轴41为轴心进行旋转;所述小腿托件30设置于所述脚掌托件40上端。

所述脚掌托件40由脚踏板42和连接臂43组成,所述连接臂43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小腿托件30、脚踏板42连接,所述连接臂43与所述第二转轴41枢接。

其中,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41均可被设置于主体10内的电机带动旋转,也可被用户带动旋转;第二转轴41可被被设置于主体10内的电机带动滑动,也可被用户带动滑动。

所述大腿托件20和小腿托件30均为U型套结构。其中,U型套结构能增大大腿托件20和小腿托件30与腿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舒适性;同时,U型套结构能对腿部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使用过程中腿部滑出大腿托件20和小腿托件30。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共有三种,分别被动模式、半主动模式以及主动模式。

被动模式:主体10水平设置,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41的运动或旋转均由电机带动。

半主动模式:主体10斜向设置,第一转轴21或第二转轴41的运动或旋转由电机带动。

主动模式:主体10斜向设置,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41的运动或旋转均由用户带动。

同时,本实施例中,主体10可以记录用户的使用数据,如使用方式、使用时间、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41的速度等,并把使用数据发送到医院,供医生用作治疗参考。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连接杆11和支撑座12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主体10的倾斜角度,使主体10的使用角度可进行调节,用户可以根据康复阶段调整使用角度,提高了便利性,满足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