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63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医疗上普遍使用的注射器是包括针管、芯杆、活塞和针头,使用时需要手动持续按压芯杆进行注射,一般只能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亲自对患者施以注射。就诊程序复杂、费时费力,需要急救、自救、自疗、携带备用的患者及人群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预装药液的全自动西林瓶注射器,由于结构复杂,注射操作环节较多,如有时要先吸入注射用水,再注入粉针剂瓶内进行混药,然后再吸出药液并排出空气才能实施注射,这种操作是一般非医务人员不能轻易掌握的,对于紧急自救或日常自我注射治疗很不适用。并且其弹簧保险装置不可靠,注射时快速注射进药液,而导致压力突变引起的肌肉应急收缩,急救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能够实现注射时快进针、慢注射的要求,改善因压力突变引起的肌肉应急收缩,使药物顺利推入肌体,满足急救时的最大可能的自救、互救的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能够实现注射时快进针、慢注射的要求,满足了急救时的最大可能的自救、互救的操作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包括储能击发机构和设置在所述储能击发机构内部的卡式瓶药针机构,所述储能击发机构包括药瓶段内壳、药瓶段外壳、击发套筒内壳、击发套筒外壳、活塞杆和推杆;其中,

所述药瓶段内壳的前半部分套设固定在所述卡式瓶药针机构上且后半部分套设在所述击发套筒内壳上;

所述药瓶段外壳套设在所述药瓶段内壳上且二者通过第一卡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在当沿注射方向上挤压所述储能击发机构的状态下所述药瓶段外壳和所述药瓶段内壳能够分离;

所述击发套筒外壳与所述药瓶段外壳连接,所述击发套筒内壳设置在所述击发套筒外壳内,且所述击发套筒内壳与所述药瓶段内壳通过第二卡接部连接,当所述储能击发机构处于击发状态时,所述击发套筒内壳与所述药瓶段内壳能够分离;

所述活塞杆设置于所述击发套筒内壳的底部封口端,所述推杆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卡式瓶药针机构底端的活塞上,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具有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空腔,且所述推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塞杆移动;

所述击发套筒内壳与所述击发套筒外壳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击发套筒内壳沿注射方向推进的进针弹簧,所述推杆的挡肩与所述活塞杆的挡肩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推杆沿注射方向推进的注射速度的注射弹簧。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卡式瓶药针机构包括卡式药瓶和设置在所述卡式药瓶上的针头,其中,所述卡式药瓶固定在所述药瓶段内壳内部。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还包括笔帽保护机构,所述笔帽保护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卡式药瓶的针头端的护针帽。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笔帽保护机构还包括用于包裹所述针头的击发筒,所述击发筒的端部与所述药瓶段外壳通过第三卡接部连接,所述击发筒内侧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卡式瓶药针机构沿注射位置方向运动的限位挡肩。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还包括按钮机构;其中,所述按钮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药瓶段外壳外侧的按钮套筒、设置在所述按钮套筒与所述药瓶段外壳外侧之间且用于对所述按钮套筒提供拉伸力的保持弹簧以及用于控制防止所述击发筒与所述药瓶段外壳分离的保险销。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击发筒上的卡扣以及设置在所述药瓶段外壳上的卡槽,所述击发筒端部还设置有前端弹簧。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击发筒包括筒体、套设在所述筒体一端的笔帽、设置在所述笔帽和所述筒体之间且一端连接所述笔帽的脱扣弹簧。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笔帽与所述护针帽紧固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药瓶段外壳和所述击发套筒外壳可拆卸的紧固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中,所述药瓶段外壳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位置处设置有复位装配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包括储能击发机构,储能击发机构包括药瓶段内壳、药瓶段外壳、击发套筒内壳、击发套筒外壳、推杆和活塞杆。在双手、特别是单手注射操作过程中,按住击发套筒外壳的底部封口端,同时拉动药瓶段外壳,使第一卡接部连接的药瓶段外壳、药瓶段内壳相互分离,进针弹簧的压缩状态迅速释放,击发套筒内壳处于击发状态,击发套筒内壳连同带动卡式瓶药针机构迅速向注射位置运动。当进针动作即将完成时,第二卡接部连接的击发套筒内壳、药瓶段内壳相互分离,注射弹簧的压缩状态迅速释放,推动推杆向注射位置运动,由于推杆与活塞杆之间空腔的真空作用,注射弹簧带动推杆在向前推卡式瓶药针机构的活塞注射的同时,推杆受空腔抽离形成负压的作用而减速。随着推杆的空腔与活塞杆间的空隙对空腔空气的补充,阻尼力逐渐减弱,注射弹簧释放的力最终将注射液全部推出卡式瓶药针机构。相对于背景技术,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注射笔的第一卡接部的卡接部件分离,进针弹簧的压缩力带动击发套筒内壳快速进针,随后注射弹簧的压缩力又受到推杆内空腔带来的阻尼力,从而减缓推杆推动的注射速度,最终实现注射时快进针、慢注射的要求,满足了急救时的最大可能的自救、互救的操作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药瓶段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药瓶段内壳110、药瓶段外壳111、复位装配体113、击发套筒内壳120、击发套筒外壳121、活塞杆122、推杆123、进针弹簧131、注射弹簧132;卡式药瓶201、针头202;护针帽301、击发筒302、前端弹簧303、笔帽304、脱扣弹簧305;保持弹簧401、按钮套筒402、保险销40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能够实现注射时快进针、慢注射的要求,满足了急救时的最大可能的自救、互救的操作需求。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包括储能击发机构和设置在储能击发机构内部的卡式瓶药针机构,储能击发机构包括药瓶段内壳110、药瓶段外壳111、击发套筒内壳120、击发套筒外壳121、活塞杆122和推杆123。药瓶段内壳110的前半部分套设固定在卡式瓶药针机构上,药瓶段内壳110的后半部分用于套设在击发套筒内壳120上。药瓶段外壳111套设在药瓶段内壳110上且二者通过第一卡接部连接,第一卡接部能够在当沿注射方向上挤压储能击发机构的状态下使得药瓶段外壳111和药瓶段内壳110分离。击发套筒外壳121与药瓶段外壳111连接。第一卡接部可以为设置在药瓶段外壳111和药瓶段内壳110相接触面上的螺纹齿纹或可以相互卡接的卡槽,沿注射方向推动储能击发机构可以使第一卡接部脱扣分离,从而药瓶段外壳111和药瓶段内壳110分离脱开。击发套筒外壳121和药瓶段外壳111相接触面上可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可拆卸的紧固连接方式。

击发套筒内壳120设置在击发套筒外壳121内且与药瓶段内壳110通过第二卡接部连接。储能击发机构处于击发状态时,击发套筒内壳120与药瓶段内壳110能够分离。受到轴向外力推动后,第二卡接部连接处能够脱开,击发套筒内壳120与药瓶段内壳110产生相对移动。活塞杆122设置于击发套筒内壳120的底部封口端,推杆123的一端卡设在卡式瓶药针机构底端的活塞上,推杆123的另一端具有套设在活塞杆122上的空腔,且推杆123能够相对于活塞杆122移动。特别的,当推杆123的套设在活塞杆122上的空腔在注射过程初始状态呈真空状态时,推杆123和活塞杆122之间相互运动时的阻尼效果更好。击发套筒内壳120和活塞杆122均可设置在击发套筒外壳121的底部封口端。击发套筒内壳120与击发套筒外壳12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击发套筒内壳120沿注射方向推进的进针弹簧131,进针弹簧131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推杆123的挡肩与活塞杆122的挡肩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推杆123沿注射方向推进的注射速度的注射弹簧132,注射弹簧132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当第二卡接部连接的击发套筒内壳、药瓶段内壳相互分离,注射弹簧132的压缩状态迅速释放,推动推杆向注射位置运动,由于推杆与活塞杆之间空腔的真空作用,注射弹簧在向前推卡式瓶药针机构的活塞注射的同时,受空腔抽离形成负压的作用而减速。随着推杆的空腔与活塞杆间的空隙对空腔空气的补充,阻尼力逐渐减弱,注射弹簧释放的力最终将注射液全部推出卡式瓶药针机构。其中,击发套筒内壳120与击发套筒外壳12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击发套筒内壳120沿注射方向推进的进针弹簧131,推杆123的挡肩与活塞杆122的挡肩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推杆123沿注射方向推进的注射速度的注射弹簧132。

在双手、特别是单手注射操作过程中,按住击发套筒外壳121的底部,同时拉动药瓶段外壳111,使第一卡接部连接的药瓶段外壳111、药瓶段内壳110相互分离。进针弹簧的压缩状态迅速释放,击发套筒内壳120处于击发状态,击发筒内外壳受注射位置的阻力时,第二卡接部相卡接的楔面撬起第二卡接部的卡扣时进针动作被激发,击发套筒内壳120迅速向注射位置运动。当进针动作即将完成时,第二卡接部连接的击发套筒内壳、药瓶段内壳相互分离,注射弹簧的压缩状态迅速释放,推动推杆向注射位置运动,由于推杆与活塞杆之间空腔的真空作用,注射弹簧在向前推卡式瓶药针机构的活塞注射的同时,受空腔抽离形成负压的作用而减速。随着推杆的空腔与活塞杆间的空隙对空腔空气的补充,阻尼力逐渐减弱,注射弹簧释放的力最终将注射液全部推出卡式瓶药针机构。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注射笔的第一卡接部的卡接部件分离,进针弹簧的压缩力带动击发套筒内壳快速进针,随后注射弹簧的压缩力又受到推杆内真空空腔带来的阻尼力,从而减缓推杆推动的注射速度,最终实现注射时快进针、慢注射的要求,满足了急救时的最大可能的自救、互救的操作需求。

进一步,卡式瓶药针机构包括卡式药瓶201和设置在卡式药瓶201上的针头202,其中,卡式药瓶201固定在药瓶段内壳110内部。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还包括笔帽保护机构,笔帽保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卡式药瓶201的针头端的护针帽301。护针帽301其封闭针头202的最前向端,以保持卡式瓶药针机构内的药剂的无菌性,从而在使用中,在立即起动卡式全自动注射笔之前必须将护针帽301从针头202上移除。

进一步,笔帽保护机构3还包括用于包裹针头202的击发筒302,击发筒302的端部与药瓶段外壳111通过第三卡接部连接,击发筒302内侧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卡式瓶药针机构沿注射位置方向运动的限位挡肩。第三卡接部为可拆卸连接,可以包括设置在击发筒302上的斜面凸块以及设置在药瓶段外壳111上的卡槽,从而形成的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包括设置在击发筒302上的斜面凸块等形式的卡扣以及设置在药瓶段外壳111上的卡槽,其中,击发筒302还包括设置在击发筒302端部还设置有前端弹簧303。第三卡接部在受到挤压脱扣的状态下,前端弹簧303从压缩状态释放压缩力,辅助击发筒302弹出。

如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药瓶段外壳111上的第一凸块以及药瓶段内壳110上的第二凸块相互抵接,从而形成第一卡接部。当第一卡接部分离,卡式瓶药针机构受到处于压缩状态的注射弹簧132释放的弹簧力,注射弹簧132带动卡式瓶药针机构向注射方向运动。当卡式瓶药针机构运动至击发筒302内侧的限位挡肩处即停止,用于限制卡式瓶药针机构沿注射位置方向运动到一定位置受到限位挡肩的阻挡从而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卡式瓶药针机构的针头不再向人体刺入。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持击发套筒外壳121将其底端对准注射位置后按压,击发筒302的斜面凸块与药瓶段外壳111上的卡槽相碰受力,斜面凸块从卡槽中抬起,解除对储能击发机构的锁定约束。

进一步,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还包括按钮机构。其中,按钮机构包括套设在药瓶段外壳111外侧的按钮套筒402、设置在按钮套筒402与药瓶段外壳111外侧之间且用于对按钮套筒402提供拉伸力的保持弹簧401以及用于控制防止击发筒302与药瓶段外壳111分离的保险销403。保持弹簧401处于压缩状态。可以在手持击发套筒外壳121将其底端对准注射位置后按压,击发筒302的斜面凸块与药瓶段外壳111上的卡槽相碰受力后,保险销403的斜销头将击发筒302的斜面凸块从卡槽中抬起,从而解除对储能击发机构的锁定约束。

进一步,击发筒302包括筒体、套设在筒体一端的笔帽304、设置在笔帽304和筒体之间且一端连接笔帽304的脱扣弹簧305。楔面的作用迫使笔帽304的卡扣楔面受挤压向内收缩,在脱扣弹簧305的作用下,若笔帽304与护针帽301紧固连接,可连同护针帽301、笔帽304和脱扣弹簧305弹开,与卡式全自动注射笔的其他部分脱离,处于待进针状态。

更进一步,药瓶段外壳111在第一卡接部位置处设置有复位装配体113,可以通过复位装配体辅助装配上述卡式全自动注射笔的连接件,使得注射笔再更换卡式瓶药针机构后可以反复使用。

本方案提供的卡式全自动注射笔,是针对卡式药瓶定量注射,适合于灾难现场、战场、户外活动受伤等需急救的特殊场合使用的医疗器械。需要注射的时候,操作者只要单手做简单的操作,即可实施注射。本方案设计实现满足了急救时的最大可能的自救、互救的操作需求。卡式全自动注射笔完整组合时:1.卡式药瓶已安装在注射笔内。2.在储能击发机构的约束下,将进针弹簧压缩且将卡式药瓶锁定在后端,处于待击发状态。3.卡式药瓶前端注射针头部带有针护帽,防止污染。4.前端笔帽的内部,与护针帽紧固连接。5.击发筒被锁定。6.注射笔内腔处于无菌状态的小气候环境。7.为适应注射时快进针慢注射的动作要求,设置了阻尼机构,即进针弹簧和注射弹簧,以减小被注射击发后的大力推注,药物进入人体的压力减小,改善因压力突变引起的肌肉应急收缩,可使药物顺利推入肌体。击发状态下:8.第一步,笔帽将针护帽带动拔掉,与注射笔其他部分分离。9.第二步,将注射笔前端对准注射部位按压并保持状态。致使10.第三步,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脱扣,在刺入人体前,进针弹簧和注射弹簧释放施力注射开始排气,并连续运动刺入肌体完成注射。

综上所述,此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装置还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重用数次,无需其他能源供给动力等良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卡式全自动注射笔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