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834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钩。



背景技术:

拉钩,是进行手术时用于显露手术视野的必备器械。

现有的拉钩,其钩头部为整体扁平结构,与骨质接触点多为单点接触,在进行骨科手术时,钩头部进入骨与软组织间隙打开骨关节的过程中,以往钩头部与骨关节周围骨质的接触面积很小,往往只有一个支点,使得支撑不稳定,容易滑动,甚至脱落,从而迫使手术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骨科手术时拉钩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持部、弯折部和钩头部,钩头部的端部上形成有两个翘起支点,在钩头部的端部的位于两个翘起支点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弧形开口;拉钩还包括敲击凸起,敲击凸起设置在弯折部的下侧的靠近握持部的位置,敲击凸起的长度与弯折部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钩头部上设置有开设有通槽,通槽从弧形开口处朝向弯折部延伸。

进一步地,通槽的靠近弯折部的端部形成有应力圆孔,应力圆孔用于在撬剥软组织时产生形变以使钩头部贴合于骨质。

进一步地,钩头部呈弧面型,并朝上隆起。

进一步地,弯折部的弯折角的范围在110°至140°之间。

进一步地,弯折部的弯折角的范围在120°至130°之间。

进一步地,敲击凸起的远离钩头部的一侧形成敲击面。

进一步地,拉钩还包括悬挂部,悬挂部连接在握持部的自由端,悬挂部上开设有用于悬挂的通孔。

进一步地,钩头部的轮廓边缘形成有倒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时,钩头部从手术切口位置插进骨与软组织间隙,翘开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过程中,钩头部的端部顶住骨关节周围骨质,端部上的两个翘起支点更加稳定地支撑住骨关节周围骨质,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中拉钩只有一个支点支撑,易导致拉钩从骨关节上滑脱的情况。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的实施例一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拉钩的实施例一的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拉钩的实施例一的位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握持部;20、弯折部;30、钩头部;31、翘起支点;32、弧形开口;33、通槽;40、敲击凸起;41、敲击面;50、悬挂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的实施例一的结构,该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持部 10、弯折部20和钩头部30,其中,钩头部30的端部上形成有两个翘起支点31。使用时,钩头部30从手术切口位置插进骨关节与软组织缝隙,翘开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过程中,钩头部 30的端部顶住骨关节周围骨质,端部上的两个翘起支点31可紧密贴合于坐骨支,能稳定支撑住骨关节,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中拉钩只有一个支点支撑骨关节易导致拉钩从骨关节上滑脱的情况。可选的,实施例一中的拉钩更适用于坐骨支手术。

可选的,在钩头部30的端部的位于两个翘起支点31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弧形开口32。弧形开口32的设计,用于暴露手术视野。现有技术中,因钩头部30多为扁平结构,在进行骨关节手术时,为了能暴露手术视野,需要加大骨关节的张开度,这样既加重了拉钩端部的支撑负担,又易给骨头处的软组织造成损伤。在钩头部30的端部的位于两个翘起支点31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弧形开口32,无需增大骨关节的张开度,从弧形开口32处就能看到手术部位,从而利于保护软组织,避免了小切口对肌肉的损伤。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钩头部30呈弧面型,并朝上隆起。钩头部30的弧面型设计,可以加固钩头部3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朝上”的指的是在竖直方向上朝上。

可选的,弯折部20的弯折角的范围为110°~14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弯折角在90°左右的拉钩,本实用新型中110°~140°的弯折角设计有以下优点:1、角度的变化使受力的力臂发生变化,拉钩有向下压的力,拉钩端部有顶住其上方骨组织的力,从而防止了拉钩的脱出;2、握持的位置更舒适,且便于用力,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3、此角度设计可使手术部拉开范围更大,使手术视野更大。优选的,弯折部20的弯折角的范围为120°至130°可以使得手术部拉开范围处的手术视野最大。同时,更便于医生操作拉钩握持用力。

在图3中,实施例一的拉钩还包括敲击凸起40,敲击凸起40设置在弯折部20下侧的靠近握持部10的位置。敲击凸起40的设计,便于手术中用骨锤击打,且方便将钩头部30置入骨关节的手术部位。可选的,敲击凸起40的长度与弯折部20的宽度一致。可选的,如图3 所示,敲击凸起40的远离钩头部30的一侧形成敲击面41。敲击面41便于与骨锤接触,进而便于医生操作骨锤对击敲击凸起40进行击打。

可选的,拉钩还包括悬挂部50,悬挂部50连接在握持部10的自由端,悬挂部50上开设有用于悬挂的通孔。可选的,悬挂部50与握持部10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悬挂部50的轮廓为光滑曲线形,使得拉钩在操作时手感更好,便于握持。

可选的,钩头部30的轮廓边缘形成有倒角。倒角设计,用于保护手术部位的软组织,避免了小切口对肌肉的损伤。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钩的实施例二的结构,该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持部10、弯折部20和钩头部30,钩头部30的端部上形成有两个翘起支点31。在钩头部30的端部的位于相邻两个翘起支点31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弧形开口3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的钩头部30上设置有开设有通槽33,通槽33从弧形开口32处朝向弯折部20延伸。

使用时,与实施例一相似,钩头部30从手术切口位置插进骨关节与软组织缝隙,翘开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过程中,钩头部30的端部顶住骨关节,端部上的两个翘起支点31可紧密贴合于骨组织,能稳定支撑住骨关节周围软组织,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现有技术中拉钩只有一个支点支撑管关节易导致拉钩从骨关节周围骨质上滑脱的情况。在钩头部30的端部的位于两个翘起支点31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弧形开口32,无需增大骨关节的张开度,从弧形开口32处就能看到手术部位,从而利于保护软组织,避免了小切口对肌肉的损伤。通槽33使整个钩头部30变成了两叉结构,在进行髋臼前壁的手术时,这种具有两叉结构的拉钩在顶起髋臼前壁时可根据髋臼前壁的形状在一定范围内形变,确保钩头部30紧密的贴附于软组织及骨质,从而稳定支撑于髋臼前壁。因而,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拉钩,实施例二中的拉钩更适应于髋臼前壁的手术。

可选的,通槽33的靠近弯折部20的端部形成有应力圆孔。应力圆孔的设计,可以使钩头部的开叉结构的形变幅度加大,更好的适应不规则的骨面,使所有接触点都与骨面接触,还能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通槽33的靠近弯折部20的端部产生裂痕,进而导致开叉结构断裂的问题。

在实施例二中,钩头部30呈弧面型,并朝上隆起。钩头部30的弧面型设计,更符合术中操作的需要,比平面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术区的显露面积,更符合关节周围的弧形解剖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朝上”指的是在竖直方向上朝上。

可选的,弯折部20的弯折角的范围在110°~140°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弯折角在90°左右的拉钩,本实用新型中110°~140°的弯折角设计有以下优点:1、角度的变化使受力的力臂发生变化,拉钩有向下压的力,拉钩端部有顶住其上方骨组织的力,从而防止了拉钩的脱出;2、握持的位置更舒适,且便于用力,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3、此角度设计可使手术部拉开范围更大,使手术视野更大。优选的,弯折部20的弯折角的范围为120°至130°可以使得手术部拉开范围处的手术视野最大。同时,更便于医生操作拉钩用力。

可选的,拉钩还包括敲击凸起40,敲击凸起40设置在弯折部20下侧的靠近握持部10的位置。敲击凸起40的设计,便于手术中用骨锤击打,且方便将钩头部30置入骨关节的手术部位。可选的,敲击凸起40的长度与弯折部20的宽度一致。可选的,如图3所示,敲击凸起40的远离钩头部30的一侧形成敲击面41。敲击面41便于与骨锤接触,进而便于医生操作骨锤对击敲击凸起40进行击打,使拉钩头部与骨质接触稳固。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中的拉钩也包括悬挂部50,悬挂部50连接在握持部10的自由端,悬挂部50上开设有用于悬挂的通孔。可选的,悬挂部50与握持部10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悬挂部50的轮廓为光滑曲线形,使得拉钩在操作时手感更好。

可选的,实施例二中钩头部30的两叉结构的轮廓形成有倒角。倒角设计,用于保护手术部位的软组织,避免了小切口对肌肉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