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器械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834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器械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器械输送装置,尤其是一种将介入器械输送至人体选定区域内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体内植入介入器械时,在器械推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钢缆推送介入器械,但由于钢缆较细,所以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抓紧钢缆推送,这使得医生的手容易疲劳,钢缆容易捏弯,故需要有一个握持手柄以便方便操作,同时保护钢缆;操控手柄距离钢缆远端越远,推送性和扭控性越差,尤其是当手柄与钢缆远端之间产生了弯曲后,扭矩传递效果更差。

现有的技术中,输送钢缆(参见US6402772)由一个手柄(handle),紧固螺钉和钢缆(cable)组成,钢缆的末端插入手柄的内孔,并由紧固螺钉将钢缆压紧,从而实现手柄与钢缆的连接。

参见图1,临床使用中,常见介入器械输送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装载器1,输送鞘管2,扩张器(图中未表示),止血阀3和推送器等,使用时通过输送鞘管2和扩张器建立通道,然后撤出扩张器。

推送器包括手柄4以及端部固定在手柄4上的钢缆5,钢缆5穿过装载器1与止血阀3组件,将介入器械收入装载器1内,之后将装载器1远端插入输送导管2近端,然后通过螺纹连接完成连接。这种输送钢缆的缺点在于,手柄固定在器械末端,不能根据临床的使用需要调整手柄位置,在输送钢缆开始导入直至完全导入输送鞘管这这段时间内,医生只能手持输送钢缆主体向前推送介入器械,处于末端的手柄起不到作用,输送钢缆通常较细(约2mm),且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不方便抓握,且医生带着手套也很容易打滑,在输送器械的过程中,尤其遇到较大阻力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用力抓握,并推送钢缆,医生的手容易疲劳,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握持手柄使方便操作;同时,也很容易将柔顺的钢缆捏弯,当钢缆发生弯曲后,输送钢缆的扭矩传递效果急剧变差,再对钢缆进行扭转操作时,钢缆很容易发生弹跳效应,处于输送钢缆远端,与之连接的器械也会发生弹跳,这样可能造成器械移位,或者钢缆远端损伤周围组织。

现有技术手柄始终处于钢缆的末端,不能相对钢缆前后移动,在不能根据临床的实际使用需求调整近端手柄的操控位置,在输送器械的过程中,医生很难抓握钢缆并推送输送钢缆具有较差的推送性,且容易将钢缆主体捏弯,影响钢缆扭控性;同时钢缆通常具有一定的柔顺性,手柄距离钢缆头端较远,钢缆的扭控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介入器械输送至人体选定区域内的输送装置,适用于输送左心耳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等介入式器械。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钢缆的锁定方式,可以提高推送性和扭控性。

一种介入器械输送装置,包括手柄和钢缆,手柄内设有钢缆穿引通道,所述手柄上设有锁定或释放钢缆以调节手柄与钢缆相对位置的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可控的夹持机构在穿引钢缆时可保持手柄位置不变,通过夹持机构释放钢缆,容许钢缆轴向进行位置的调整或绕自身轴线转动,当需要保持钢缆位置时,通过夹持机构箍紧钢缆实现定位。

可进行轴向锁定的结构尽管有多种方式,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钢缆的受力情况,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以夹持钢缆的夹爪,以及箍紧或释放各夹爪的调节机构。

优选方式时采用多个夹爪作用在钢缆周壁的各个位置,以保证钢缆受力相对均匀,不易产生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为束套,束套的一端与手柄之间螺纹配合或插接配合,另一端的内壁为具有收拢趋势的锥面,该锥面与各夹爪相作用以箍紧或释放各夹爪。

束套以周向约束的形式约束夹爪,其可通过自身的形变或位移改变与夹爪接触部位的夹爪的外径,实现对夹爪的箍紧或释放,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通过束套的轴向移动作用于夹爪,轴向移动时锥面的不同位置与夹爪接触达到箍紧或释放各夹爪的效果,为了获得稳定可控的轴向位移,束套需要与手柄有一定的连接关系,例如上述的螺纹或插接方式。

螺纹配合时,束套可设置内螺纹,相应的手柄一侧带有外螺纹,采用插接配合时,可设置多个档位利用卡扣等方式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夹爪为2~6个,沿周向依次排布。

本实用新型中选择了适宜的夹爪数量,使钢缆受力均匀不易变形,而就夹爪本身的形状并没有严格限制,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夹爪为3个或4个,相邻夹爪之间带有缝隙以预留形变空间。

可选的,所述夹爪与手柄为一体结构,或所述夹爪与手柄分体设置。

为了减少部件数量夹爪与手柄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采用塑料材质一次性加工成型,或采用金属材质经必要的切割后成型。当然为了便于维护,夹爪也可以与手柄是各自独立的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绕钢缆穿引通道布置的插槽,各夹爪的一端连为一体形成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内,筒状结构内部与所述钢缆穿引通道对接。

夹爪与手柄分体设置时,各夹爪之间可以相互连接,由于夹爪是沿周向排布,因此其一端连为一体后呈筒状,所述插槽相对于手柄的端面为沉头槽,夹爪与手柄组装时,所述的筒状结构安置在插槽内。

夹爪的一部分需要与插槽配合,插槽限制了夹爪的外轮廓尺寸,为了更好的与束套相配合,在束套移动时提高夹爪的灵敏度,作为优选,各夹爪背离手柄的一端为与所述锥面相作用的膨胀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膨胀头与锥面相作用的部位为与锥面角度相适应的斜面。

膨胀头带有斜面可以大大降低与束套的滑动摩擦力,改善磨损情况,操作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感。

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手柄远端或近端。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手柄远端。(即远离操作者一端,本实用新型的远端、近端在没有特殊限定的前提下,可理解为相对于操作者而言),由于钢缆在手柄远端一侧还有其他部件,因此束套即使脱离手柄也会受其他部件阻挡不至于脱落。

作为优选,在手柄的外壁设有限定束套极限位置的限位件。

通过限位件可以在束套箍紧夹爪时,提供束套的极限位置,避免配合过紧难以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护束套和夹爪,确保其形变在容许的范围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限位件为绕手柄外壁布置的环形台阶。

作为优选,束套的外壁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是凸棱或防滑纹理等,避免操作时打滑。

作为优选,所述夹爪为弹簧夹头,所述束套为与手柄螺纹配合的内锥套。弹簧夹头以及相匹配的内锥套可选用现有技术或市售产品。

钢缆一般采用螺旋的绕丝和多股的芯丝组成,近端没有密封,在对输送系统进行抽血或者排气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泄露,降低漏血或者气栓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钢缆穿引通道贯穿所述手柄。以便于轴向调整钢缆相对于手柄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了钢缆的改进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钢缆与夹持机构配合的部位上设有覆膜材料层。

所述钢缆的远端比较柔顺,在远端端头部位带有与其他器械连接的接口,例如外螺纹等形式;覆膜材料层一方面提供密封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钢缆近端部位表面润滑性得以顺畅穿过手柄的夹持机构;覆膜材料层采用高分子材料通过热熔或者热缩的方式实现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钢缆与夹持机构配合的部位为实心杆结构或管状结构。实心杆结构或管状结构优选具有光滑的外表,同样可实现密封以及提高表面润滑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机构实现手柄与钢缆的相对移动,且可以随时锁定,提高器械的操纵性。夹持机构的多个夹爪可实现手柄与钢缆的连接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匀造成器械损伤,在优选的方案中还可实现钢缆近端的密封,降低漏血或者气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现有技术手柄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手柄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3为手柄部位的示意图;

图4为手柄部位的爆炸图;

图5为手柄中夹爪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钢缆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钢缆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钢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以输送左心耳封堵器的输送装置为例进行结构的具体描述。

参见图2(部分标号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至少包括推送器部分的手柄4,而其余部分装载器1,输送鞘管2,止血阀3等可根据需要取舍或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重点于在介入器械的输送装置中,有关手柄以及钢缆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仅以图2结构为例。

本实施例中,手柄4的远端设有夹持机构6,可以根据需要锁定或释放钢缆5,这样可以保持手柄6相对于止血阀3等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不变,而仅仅推进或回撤钢缆5。

参见图3,图4,图5,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以夹持钢缆的夹爪8,以及箍紧或释放各夹爪8的束套9。

手柄4的本体部分为管状的握持部7,握持部7内部设有贯穿握持部7的钢缆穿引通道,本实施例中夹爪具体四个,分别为夹爪8a,夹爪8b,夹爪8c以及夹爪8d,各夹爪周向均匀排布,相邻夹爪之间带有缝隙以预留形变空间。实际应用中夹爪可采用不锈钢(钢号304)材质的弹簧夹头。

各夹爪的一端连为一体形成筒状结构8e,在握持部7端部设有沉头插槽,安装时筒状结构8e安置在插槽中。

束套9为中空结构,外壁设有防滑棱9a,内壁带有锥面,以便于轴向移动时可以作用于各夹爪。各夹爪背离手柄的一端为与锥面相作用的膨胀头,膨胀头与锥面相作用的部位为与锥面角度相适应的斜面,例如图中夹爪8d顶部的斜面8g。斜面可以降低与束套的滑动摩擦力,改善磨损情况,操作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感。

束套9带有内螺纹,恰与握持部7的外螺纹7b相配合,用以调节束套9的轴向位置,在握持部7的外壁设有环形台阶7a,可以限定束套9的极限位置。

夹爪8、束套9以及握持部7均带有钢缆穿引通道,且同轴布置,钢缆穿引通道应尺寸略大于钢缆的外径,钢缆穿引通道至少一处的截面为圆形,以实现钢缆5在手柄4内的自中心性。

在释放状态下,手柄4可以相对钢缆5自由滑动;旋转束套9靠近握持部7时,束套9的锥面会向内挤压夹爪,相邻夹爪的缝隙变小,夹爪逐渐箍紧锁定钢缆5,期间,钢缆近端可以受到均匀的径向压力,不会产生轴向的移动转动。

当需要调节手柄与钢缆相对位置时,旋松束套9,各夹爪依靠自身弹性复位,恢复钢缆穿引通道的内径,即释放钢缆。

参见图6,现有钢缆5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带有与其他器械相连接的接口,接口可以通过压接,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例如近端接口采用内螺纹5b,远端接口采用外螺纹5a;在本实施例中,钢缆5的近端接口与封堵器连接。

结合图7,钢缆自身的近端和远端采用相同的结构,内部为多股芯丝5d,外部为弹簧绕丝5c。但近端处与手柄更配合时不够顺滑,密封性也不好。

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钢缆5的近端外部设有采用覆膜材料层5e,通过热熔或者热缩的方式实现密封,典型的覆膜材料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烯,聚烯烃,聚酰胺及其衍生物,或者聚氨酯及其衍生物等等的薄壁管材;本实施例中,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覆膜材料,通过热缩的方式,覆盖近端长度约450mm,一方面提供密封性能,另一方面提高近端的表面润滑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手柄,所不同的是,钢缆5的近端采用均有光滑外表面的杆结构5f(或者管),杆结构5f的远端通过压接,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缆体进行连接,杆结构的近端通过胶粘剂密封,以实现近端的密封,这样无需采用高分子材料覆膜,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相比实施例1弹簧绕丝和多股芯丝的结构,近端采用杆结构5f(或者管)具有更好的操控性。

在本实施例中,杆结构采用不锈钢管,不锈钢管远端通过激光焊接与缆体远端连接,不锈钢管近端通过胶粘剂密封,这样既保持缆体远端的柔顺性,又保持近端是刚性的,由于刚性具有更加的扭控性和推送性,可以显著提高输送钢缆的操控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各个夹头与握持部7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少一个部件,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材料成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钢缆近端的杆结构5f上带有刻度,可以指示钢缆当前的有效长度,便于医生根据使用需求更加精密的调节手柄在钢缆上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