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353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



背景技术:

担架是较为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移送行动不便的伤员,通常救护车内装备有担架,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再加上伤员的重量,因此搬运时费力,且由于救护车具有一定的高度,如果人员不够则难以将担架抬到救护车上,耽误救治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本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能够调节支撑框体的高度,从而方便省力的将担架移送至救护车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呈矩形的移动框体、支撑框体和两对支撑杆,所述移动框体下侧面上铰接有滚轮,所述支撑框体两长边杆的上侧面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框体两长边杆的下侧面和移动框体两长边杆的上侧面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槽,每对支撑杆均交叉设置,且同一对支撑杆在交叉处通过销轴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块,且支撑杆两端的连接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支撑框体和移动框体的燕尾槽内,支撑框体位于连接框体的上方,所述移动框体上设有能够调节支撑框体高度的调节件。

使用时通过调节件下降支撑框体,使得支撑框体靠近地面,方便担架上下支撑框体,导向槽能够为担架提供定位和导向,当推动移动架至救护车旁时,通过调节件调节支撑框体的高度,使得导向槽底面与救护车的底面齐平,因此在支脚展开后能够直接将担架从支撑框体上推动至救护车内,而无需多人将担架抬到救护车内,操作省力方便,且在底架移动过程中也更加平稳,减少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在上述的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中,所述调节件包括两调节螺杆,该两调节螺杆分别转动连接在移动框体的两燕尾槽内,两所述调节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同一对支撑杆下端的连接块分别螺接在调节螺杆的两端,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均固连有从动带轮二,所述移动框体上固连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操纵手柄二,所述操纵手柄二上固连有主动带轮二,所述主动带轮二与从动带轮二通过皮带相连接。通过操纵手柄二同时带动两调节螺杆旋转,不但操作省力方便,且能够保证两对支撑杆摆动的同步性,使得支撑框体升降平稳。

在上述的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中,所述支撑框体一端铰接有两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均滑动插接有导向杆,该两导向杆通过横杆相固连,所述导向管内还设有支撑弹簧,该支撑弹簧的一端固连在导向管底面上,另一端固连在导向杆上,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导向杆能够倾斜抵靠在地面上,所述导向管和导向杆的上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当导向管倾斜时导向管上的限位槽与导向槽相对接。当支撑框体下降时导向管能够向外摆动并使导向杆向外倾斜并抵靠在地面上,因此即使支撑框体与地面还具有一定的距离,担架的移动轮也能够沿着导向杆和导向管上的限位槽移动至支撑框体上,使得担架移动至支撑框体上更加省力方便。

在上述的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中,所述移动框体的端部具有两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当导向管和导向杆竖直时,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导向杆的下端抵压在凹槽内。定位座能够在导向杆不使用时将导向杆定位住,避免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通过调节件调节支撑框体的高度,使得导向槽底面与救护车的底面齐平,因此在支脚展开后能够直接将担架从支撑框体上推动至救护车内,而无需多人将担架抬到救护车内,操作省力方便,且在底架移动过程中也更加平稳,减少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2、由于当支撑框体下降时导向管能够向外摆动并使导向杆向外倾斜并抵靠在地面上,因此即使支撑框体与地面还具有一定的距离,担架的移动轮也能够沿着导向杆和导向管上的限位槽移动至支撑框体上,使得担架移动至支撑框体上更加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移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伤员移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伤员移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1、移动框体;111、滚轮;112、定位座;113、凹槽;12、支撑框体;121、导向槽;13、支撑杆;2、调节件;21、调节螺杆;22、操纵手柄二;23、主动带轮二;24、从动带轮二;3、燕尾槽;31、连接块;4、导向管;41、导向杆;42、限位槽;43、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伤员移送装置的移动架结构,能够与担架配合使用,包括均呈矩形的移动框体11、支撑框体12和两对支撑杆13,移动框体11下侧面上铰接有滚轮111,支撑框体12两长边杆的上侧面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21,支撑框体12两长边杆的下侧面和移动框体11两长边杆的上侧面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槽3,每对支撑杆13均交叉设置,且同一对支撑杆13在交叉处通过销轴相铰接,支撑杆13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块31,且支撑杆13两端的连接块31分别滑动连接在支撑框体12和移动框体11的燕尾槽3内,支撑框体12位于连接框体的上方,移动框体11上设有能够调节支撑框体12高度的调节件2。

使用时通过调节件2下降支撑框体12,使得支撑框体12靠近地面,方便担架6上下支撑框体12,导向槽121能够为担架6提供定位和导向,当推动移动架1至救护车旁时,通过调节件2调节支撑框体12的高度,使得导向槽121底面与救护车的底面齐平,因此在支脚7展开后能够直接将担架6从支撑框体12上推动至救护车内,而无需多人将担架6抬到救护车内,操作省力方便,且在底架移动过程中也更加平稳,减少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结合图3所示,调节件2包括两调节螺杆21,该两调节螺杆21分别转动连接在移动框体11的两燕尾槽3内,两调节螺杆2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同一对支撑杆13下端的连接块31分别螺接在调节螺杆21的两端,调节螺杆21的端部均固连有从动带轮二24,移动框体11上固连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操纵手柄二22,操纵手柄二22上固连有主动带轮二23,主动带轮二23与从动带轮二24通过皮带相连接,通过操纵手柄二22同时带动两调节螺杆21旋转,不但操作省力方便,且能够保证两对支撑杆13摆动的同步性,使得支撑框体12升降平稳。

支撑框体12一端铰接有两导向管4,导向管4内均滑动插接有导向杆41,该两导向杆41通过横杆相固连,导向管4内还设有支撑弹簧43,该支撑弹簧43的一端固连在导向管4底面上,另一端固连在导向杆41上,在支撑弹簧43的作用下导向杆41能够倾斜抵靠在地面上,导向管4和导向杆41的上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42,当导向管4倾斜时导向管4上的限位槽42与导向槽121相对接,当支撑框体12下降时导向管4能够向外摆动并使导向杆41向外倾斜并抵靠在地面上,因此即使支撑框体12与地面还具有一定的距离,担架6的移动轮74也能够沿着导向杆41和导向管4上的限位槽42移动至支撑框体12上,使得担架6移动至支撑框体12上更加省力方便。

移动框体11的端部具有两定位座112,定位座112的上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113,当导向管4和导向杆41竖直时,在支撑弹簧43的作用下导向杆41的下端抵压在凹槽113内,定位座112能够在导向杆41不使用时将导向杆41定位住,避免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