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拆卸针头稳定器的牙科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171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带可拆卸针头稳定器的牙科注射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为pct申请,其优先考虑并受益于2015年2月19日提交的第62118310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所有常见主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牙科注射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牙科注射器技术中,传统注射器经过调整能使牙医在初次刺入之后收回注射器柱塞,以便确定他并没有触碰到血管,牙医利用他的拇指环套在注射器的拇指上,确定如果血液已经进入到注射器,拉回柱塞并且观察麻醉管状瓶。如果血液已经进入注射器,这意味着他必须为注射点找到新的位置,以避免通过血管将麻醉剂注射到血流中。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原因:

1.麻醉剂通常含有肾上腺素,它会对心率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麻醉剂通过血管离开注射部位,就未能对该部位进行麻醉。

因此,与医生使用的常用医用注射器(其中整体注射器一般为一次性注射器)相比,牙科注射器具有可重复使用的金属框架。药物通常装在一次性使用药筒中。所以这种类型的注射器也称为快速换针管式注射器。

在这项技术方面,我们所知道的最接近的引用是本发明人的早期美国专利us6764471b2,授权日期:2004年7月20日,申请号:us10/008,373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3日,优先权日期:2000年11月13日

发明人alexandere.lee

本发明改进了所述本发明人先前专利的公开。特此通过引用纳入美国专利us6764471b2。

hospiratm(abbott实验室tm的一部分)拥有carpujecttm注射器。

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carpujec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4a9e4ov6jy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套,该护套卡入或拧到注射器的注射针端或尖端上,以便在注射过程中使注射针保持稳定。这种护套采用塑料材质,也可采用金属材质,并夹在注射器上。

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护套可使注射针组件插入护套的静止位置。

我们将在此应用中使用的轴向方向定义为:

朝向尖端=朝向注射针的尖端;以及

朝向环=朝向拇指环或致动器环=方向与朝向尖端相反。

发明的效果

注射针插入后,该护套将旋转,朝尖端推动注射针组件,从而使注射针组件的圆锥形部分坐入注射器本体朝向尖端末端内部的共同作用成形的圆锥形部分。

因此,护套将使注射针保持稳定,从而便于在多次注射期间更换麻醉筒。

该护套的进一步旋转会使柔性护套跳出注射器上的螺纹,从而减轻坐入压力,使注射针从注射器落入到锐器盒中。

另外,该护套反转也会减轻坐入压力,使注射针从注射器落入到锐器盒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牙科注射器系统的前立面图。

图2是本发明注射器一部分的前立面图。

图3是其侧立面图。

图4是护套的前立面图。

图5是注射器朝向尖端末端的前立面图,无护套。

图6是注射器、处于适当位置以接收注射针组件的护套以及注射针组件的前下方透视图。

图7是护套20的略微倾斜的顶部透视图,从朝向拇指的方向观察。

图8是护套的仰视图,从朝向尖端的方向观察。

图9是护套的正斜视图。

图10示出了护套20的内壁157和注射器5的圆锥形壁16外侧之间的间隙155。

图11是注射器上护套的侧立面图。

图12是注射器的侧立面图。

图13是注射器上护套的正面倾斜侧立面图。

图14是注射器本体的前立面图。

图15是其俯视图。

图16是护套的俯视图。

图17是其前立面图。

图18是本体的平面图。

图19是所述注射器本体的前立面图,轴杆安装在本体上。

图20是注射针组件的透视图。

图21是药筒的透视图。

图22是注射器的透视图,护套将注射针组件牢固地固定在注射器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前立面图,它提供了一种牙科注射器系统。牙科注射器也称为快速换针管式注射器。这种注射器和注射针系统在一般医学领域中有一些应用。如果用针筒而不是药瓶或管状瓶的形式给药,则该快速换针管式注射器系统可以更容易、简单、安全地给药。

现有技术要求用户:

将药物从药瓶和管状瓶吸入到医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中,通常使用大口径注射针(20或22规格);然后将药物注射到人体内。

如果药物放置在药筒中,本发明可以使用较小口径的注射针给药。

系统在组装时形成通常被指定为3的组件。

注射器5包括注射器本体9上的拇指环7和指握件8。

我将在下文中描述及声称拇指环7作为执行器环7,以避免声称人体部位、拇指。

轴杆10使执行器环7可滑动地安装到注射器本体9上。轴杆10朝向尖端的末端设有叉部11。

药筒12可安装在注射器5的注射器本体9内。药筒12具有可滑动密封件13,可供叉部11插入并锚固,以形成带轴杆10的柱塞13、11、10和7,然后可滑动:朝向注射针;或朝向环;方法是通过在这些方向上操纵致动器环7。在权利要求书中,朝向环的方向将称为朝向环的方向。致动器环7配置成由拇指控制,从而控制致动器环7扩大或缩小药筒的容积。

指握件8包括凹槽17和与凹槽17成轴向布置的一对凸缘:

朝向尖端的指状凸缘18,和

朝向环的指状凸缘19。

但在叉部11插入药筒之前,注射针组件14放置时,使圆锥形部分15坐入注射器本体9的匹配圆锥形端16的内部。可拆卸护套20配置成将注射针组件保留在注射器本体9内。

注射器本体9具有位于注射器本体9圆柱形部分上的外螺旋针座40。外螺旋针座40包括注射器本体9的圆柱形部分外侧的螺纹匹配槽或螺纹。

护套20具有内螺旋针座50,其包括具有螺纹段:51、52、53、54、55、56和57的内螺纹50。

护套20及其内螺纹50可沿松脱方向旋转,从朝向尖端的末端观看时,两者将逆时针旋转。这种顺时针旋转使护套20朝向尖端的末端21顶住注射针组件14圆柱形部分27上的凸缘22,从而使注射针组件14的圆柱形部分15牢固地靠在注射器本体9的匹配的内部圆锥形端16上。

护套20将采用熔化温度高于137摄氏度的塑料制成,以便对护套20进行高压蒸汽消毒。护套塑料也应有少许弹性(可插入并从注射器中取出),价格相对低廉,易于制造。目前首选的塑料是尼龙。护套20为一次性产品(多次使用后)。新的护套可以单独购买。

注射针31具有针尖34。

注射针31和针尖34在供货时用保护帽38盖好,以防注射针31的针尖34对用户造成伤害。

注射器本体9包括注射器本体9槽形部分40内的螺旋槽或槽39。槽优选地位于注射器本体9外表面的圆柱形部分上。槽为螺旋状。

图1、4、5、6和10示出了护套20的主视图。护套前部42(图10)具有左侧42l和右侧42r。前部42按43-44(图10);45和46(图9)的不同宽度开启。

在图4中,内螺纹护套20,通过段51-57上的螺纹50卡入和/或拧到,在槽39上,如图2前立面图;图3侧立面图;和图5部件分解图所示。

图2是注射器5注射器本体9朝向尖端末端的前立面图,无护套。注射器前壁102l和102r用前间隙64隔开,可使注射针组件14插入。

在临时申请案62/118,310的图2和19的照片中,后壁上贴有一非功能性纸张,这样即可在图19中看到前壁102l和102r以及间隙64,而不会被不锈钢注射器本体9的后壁反射所混淆。

图3是注射器5朝向尖端末端的侧立面图,包括注射器本体9,无护套。槽形部分40包括槽39。槽段91-97用平台111-119隔开。

图4是护套20的前立面图,护套20将采用塑料材质,也可采用金属材质,并夹在注射器上。目前优选实施例为透明尼龙,其壁厚为1.2mm。它比金属注射器柔软,弹性好,所以能略微弹开和闭合。护套必须可高压蒸汽消毒。护套20的前部42以43、44(图10)、45至46(图9)不同宽度为间隙打开,以便将注射针组件14从前部插入到注射器本体9中。

突出螺纹50与注射器本体9的槽形部分40上的槽39(图5)相匹配。

如图4所示,螺纹50朝环的方向开始于前壁42l上的段51,

被中断于间隙43,

作为段53,绕后壁42b一直延续到段52,

作为段54,绕前壁42l内侧一直延续,

被中断于间隙43,

在前壁42r内侧一直延续到段55,

作为段56,绕后壁42b一直延续,

作为段57,绕前壁42l内侧一直延续,以及

段57结束于44(即螺纹50朝向尖端的末端)处的间隙。

图5示出了注射器本体9上的相应槽段91、92、94、95、97。

槽91-97划分出平台111、112、114、115、117、118、119,凹陷槽段91-97之间的凸起部分。

护套20应首先安装在注射器5注射器本体9上。此操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

放置圆锥形部分16朝向注射针的护套20,并沿旋紧方向使护套20快速旋转,直至螺纹50抓住槽39,继续旋紧,越过一些止点,直至停止于图1和6中所示位置为止。

或:

放置圆锥形部分16朝向尖端的护套20,并向下压在护套20的尖端107上。

螺纹段51置于平台117上,卡接到槽94中,同时螺纹段52置于平台115上,卡接到槽92中。

进一步压在尖端107上,使得:

螺纹段51置于平台114上,卡接到槽91中,同时螺纹段52置于平台115上,卡接到槽92中;同时螺纹段54置于平台117上,卡接到槽94中,同时螺纹段55置于平台115上,卡接到槽92中。

护套20现在定位如图1和6所示,准备好接收注射针组件14。

护套20将允许注射针组件14插入护套20的静止位置,如图1和6所示。针锥15通过护套20的间隙45插入,靠在注射器锥16的内侧140上。

图6是注射器、处于适当位置以接收注射针组件的护套以及放置在注射器中但尚未固定的注射针组件的前正面图。设有针筒弹射槽278。

在图1中,为了弹出药筒12:

收回致动器环7,以及朝向环的叉部11;

将注射器前部在废物容器上方放低;并且

手指穿过针筒弹射槽278并压在药筒12上,直至其掉出注射器本体9(图1)前部上的长形开口122。

为了取出注射针组件14,护套20的反转将会减轻坐入压力,通过倒置注射器(在锐器盒之上),使注射针组件14从注射器直接落入到锐器盒中。

此时,充分描述和显示当前优选护套20的细节是很有用的。

图7是护套20的略微倾斜的顶部透视图,从朝向环的方向观察。位于护套20外侧的指状肋141和142,通过提供握力来帮助牙医旋转护套。朝向尖端的末端21为表面,它使凸缘22靠在(图1)注射针组件14的圆柱形部分27上。

图8是护套20的仰视图,从朝向尖端的方向观察,内部止动件151和152配合注射器5上的表面和槽,使护套20与注射器5成各种角度停止旋转。

图9是护套20的正斜视图。该图传达了止动件151的斜面形状和成一定角度的形状。止动件151成一定角度的表面,包括止动件151的前表面151f,内表面153和顶面154。护套20具有内壁157。

透过护套20的半透明壁,可见较小的止动件152,正如螺纹段52、53和56一样。

图10示出了护套20的内壁157和注射器5的圆锥形壁16外侧之间的间隙155。在图10所示的位置,当护套20旋转到注射器5上时,螺纹的最低段与注射器5的最高槽啮合,存在足够的间隙155,使止动件151的内表面153几乎不接触注射器5的外表面16,仅提供缓和止动。使护套20旋转得更紧些,扩大柔性护套20,使护套20再朝环的方向旋转一圈。

由于表面157接近于表面16,旋转逐渐变得僵硬,直至止动件151(图11)落入边缘201处的间隙200(图12),此点阻力会下降。

在图13中,最上面的螺纹段58的引导点214(图13)正沿着槽段95(图12)行进。但是,引导点214遇到槽95的收缩端215,从而提供低阻力止动。

随着止动件152(图8)落入间隙200(图12),不断增加的旋转力将迫使护套20再次旋转并短暂加速。

但是,止动件151撞上边缘160(图2和3)而急停之前,只有大约一毫米的游隙。护套20居中,使护套前壁间隙56与注射器前壁间隙64对准(图1和6),这样注射针组件14就可以插入到锥头16中。

锥头15插入后,护套20将旋转180度,使螺纹50和槽39倾斜,朝注射针方向将注射针组件14推到图11所示的位置,从而使注射针组件14的圆锥形段15靠在注射器锥头16内部的共同作用成形的圆锥形部分140上。

图22显示了护套20的顶部或尖端或末端107如何抵靠和推压注射针组件14的凸缘22,从而使注射针的锥头15牢固靠在注射器锥头16的内侧。

因此,护套20将使注射针组件14保持稳定,从而便于麻醉药筒12的安装,并且便于在多次注射过程中更换麻醉药筒12。

进一步收紧护套20的旋转会引起柔性护套的螺纹跳出注射器上的槽,使护套20朝环的方向移动一个槽,从而减轻坐入压力,从而使注射针组件14从注射器5落入锐器盒(未显示)。

另外,护套20反向转动到松动旋转将会减轻坐入压力,使注射针从注射器落入锐器盒。

该护套可由不锈钢薄板制成,以满足上述标准。不锈钢薄板经过多次使用后,可以去除镀铬层,因此不得有任何锐边,以去除镀铬层。

图13示出了在注射器上稳定护套以允许向前旋转(激活位置)和向后旋转(静止位置)的多个槽。我已经尝试了注射器锥头部分上的槽;然而,锥头部分上的槽并不能增加稳定性。这些槽不应妨碍药筒的放置(或取出);因此,槽不应置于注射器带状部分的下方。

图14是注射器本体的早期实施例的前立面图,一般指定为9,螺纹延伸到锥头上。

尺寸以毫米(mm)规定。本体9具有朝向尖端的表面225,在其外径两端测量时,该表面尺寸为5.2mm。注射器本体9的底部或朝向环的末端处的螺纹227可以拧入到指握件8(图1)中,以便将注射器本体9装配到指握件8上。

具有一个24.8mm长的槽278,以便用户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更换药筒12:

通过下拉(朝环的方向)轴杆10、13,并利用致动器环7(图1)往回拉,收回叉部11(图19);

从注射器本体9(图14和19)的背面,使手指穿过弹射槽278并压在药筒12(图1)上;

将与该手指同一只手的拇指压在药筒12的前部,以抓住药筒12;

朝环的方向滑动药筒12,或使药筒离开针筒231并滑出前部开口280,使药筒12脱离针筒231。

图14是注射器5注射器本体9的前立面图,示出了槽278,尺寸以mm为单位。

图15是注射器本体9的俯视图,示出了注射器本体9的顶面225。

图16是护套20的俯视图。

图17是护套20的前立面图。

图18是注射器本体9的仰视图,示出了用于安装指握件8的螺纹。

图19是所述注射器本体9的前立面图,注射器本体9上安装有柱塞轴杆10。

套环228从注射器本体9朝尖端延伸。套环228具有朝向尖端的边缘225。

前套环开口226具有一个宽226a,等于套环228的内径。前套环开口226延长了套环228的轴向长度226b。

图20是注射针组件14的透视图。注射针组件14已装配好。当注射针组件14已装配好时,保护帽38保护注射针31,以防止注射针31意外刺伤用户。

图21a示出了注射针组件14在右侧分为三块。注射针31是针管14a的一部分。

针管14a的另一端是第二注射针或针筒231,装配时,在保护帽238下面,该第二注射针或针筒231在注射针组件14朝向环的末端通过针管14a与注射针31进行流体连通。

未加帽时,针筒231已外露,这样它就可以刺穿膜片301,并处于药筒12朝向尖端的末端处的帽303的顶上,从而建立从药筒到空心针管14a的流体连通。

针管加强件14b加强了针管14a。筒体240加强了其朝向药筒的末端处的针管14a。第二筒体244位于锥头15朝向尖端的方向。该圆柱形244接触端部248,其中注射针31裸露。设有凸缘22,以供护套20挤推,如图22所示。在图20中,多个六肋251加强了结构244和凸缘22。肋251提供了与保护帽38的滑动配合。

当帽238处于其保护位置时:

锥头15的最宽部分与帽238滑动配合到位;并且

238的边沿260紧靠凸缘22。

从朝向注射针的方向看,在平面图中,六肋251像一个星号。

为了将注射针组件14安装到注射器上,将护套20卡到注射器本体9上,如图6所示,注射器前壁102l和102r与护套前壁42l和42r对准,使注射针组件14的注射针231穿过护套和注射器左、右前壁之间形成的间隙。

将下部或朝向环的保护帽238从下部或朝向环的注射针231上取下,露出朝向环的针筒231。利用注射针组件14的圆锥形部分15,将注射针组件14及其锥头15穿过注射器和护套的对准前部开口。然后,圆锥形部分15坐入注射器本体9的匹配圆锥形端16内部,如图1和图6所示。

然后使护套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致动器环7的方向看时,如图22所示进行定位,使护套20的末端107朝注射针的方向拧到凸缘22上,对仍然加有针帽38的注射针组件14朝注射针方向施加压力,使得锥头15牢固靠在注射器锥头16内侧,使注射针组件14牢固保持在注射器本体9内的适当位置。现在,护套20的前间隙与注射器本体9的前间隙沿直径上相反的方向对准,使前部开口280闭合。在目前优选实施例中,这是从打开位置开始进行的180度旋转。

然后向下拉动拇指环7(图1),使叉部11(图1和19)脱离药筒12的隔室270,从而为药筒12通过开口280(图19)插入提供空间。

然后,通过隔室270(图14和19)的前部开口280安装药筒12并定位,如图1所示。

然后,由用户朝注射针的方向向下按压拇指环7;

将轴杆10和叉部11推入药筒12的柱塞13(图21)中;

朝注射针组件14的方向推动药筒12;并且

通过刺穿图20的后部注射针231上的朝向尖端的膜片301,刺穿位于药筒12帽330顶上的朝向尖端的膜片301;并且

在药筒12中的药物和中空注射针31及其位于尖端34处的中空点311之间,创建流体连通。

之后,该患者的药筒12可以进行更换。尽可能收回拇指环7,将叉部11从柱塞13中拉出,提供药筒间隙,可能会将药筒从后部注射针231中抽离。如果药筒未从后部注射针231中松开,将药筒夹在拇指(通过开口280)和食指(通过开口278)之间,从后部注射针231中拉回来。然后,注射器5的前侧可以放下。然后,药筒21将通过开口280从隔室270里掉出来。

然后,像如上所述,可以插入新的药筒12。

当患者被麻醉后,最后一个药筒可以移除,护套20可以沿任一方向旋转,这两个方向要么:

扭转护套20,使其远离注射针组件14上的凸缘22;或

允许螺纹跳出下一个下槽段。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能减轻使凸缘22保持在朝注射针的方向和使锥头15保持在其底座16的压力。然后注射器可转向,使前部向下,使注射针组件14退出注射器5进入锐器盒。

槽的斜度

激活位置的限制是,护套20何时将注射针组件14推挤到注射器5的末端。但是对于120度的旋转,槽的斜度必须使得向前或朝向注射针的行进长度(从静止到激活位置)约为1.8-2.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