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913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通过腹侧开口部、裆部和背侧开口部形成的吸收性主体,以及在接合部联接至该吸收性主体的一对带部的尿布。

这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要求看起来像内衣。此时,如果使用粘接剂等接合吸收性主体与带部之间的接合部,则接合部的刚性增加,这成为给穿着者带来不舒适感的原因。因此,将未涂布粘接剂等的称为干缘(dryedge)的区域设置在各接合部的末端之前以降低穿着者感到的不舒适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8-50769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中,在腹侧前面和背侧后面的引人注意的部分均形成有一对接合部,因此,与接合部形成于两侧的两个位置的普通尿布相比,接合部的数量增加。当为接合部设置干缘时,接合部变大,因此,这导致对像内衣的外观的削弱,例如,即使当穿上衣服时,也可以通过接合部的外观识别出接合部。

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看起来更像内衣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现以上优点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纵向、横向和前后方向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沿所述纵向的吸收性主体;以及片构件,其包括沿所述横向的带部和沿所述纵向的一对腿部褶裥部,形成有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分别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设置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二重叠区域,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和所述第二重叠区域均在所述纵向上从所述腰身开口部侧朝向所述腿部开口部向所述横向外侧倾斜,至少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在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和所述第二重叠区域中重叠,在第一重叠区域中,至少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在第一接合部接合,在第二重叠区域中,至少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在第二接合部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的末端形成在相同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参照附图的本说明书变得清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与各第一重叠区域的末端的相同的位置形成各第一接合部的末端,各接合部能够做得较小,因此能够减小吸收性物品的像内衣的印象的削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尿布1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在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的尿布1的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是示出在制造过程的中途、处于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展开状态的展开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说明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示例的图。

图5是说明图2中的部分b的图。

图6是说明图1中的部分a的图。

图7是说明带部30沿横向伸长的状态下的尿布1的第一接合部wl1的图。

图8a是沿着图7的线c-c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b是沿着图7的线d-d截取的示意性截面部。图8c是沿着图7的线e-e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d是沿着图7的线f-f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至少以下事项将通过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说明变得清楚。

所公开的是一种具有纵向、横向和前后方向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沿所述纵向的吸收性主体;以及片构件,其包括沿所述横向的带部和沿所述纵向的一对腿部褶裥部,形成有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分别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设置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二重叠区域,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和所述第二重叠区域均在所述纵向上从所述腰身开口部侧朝向所述腿部开口部向所述横向外侧倾斜,至少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在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和所述第二重叠区域中重叠,在第一重叠区域中,至少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在第一接合部接合,在第二重叠区域中,至少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在第二接合部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的末端形成在相同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与各第一重叠区域的末端相同的位置形成各第一接合部的末端,各第一接合部能够做得较小,并且能够降低削弱吸收性物品像内衣的印象的风险。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的末端形成在相同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与各第二重叠区域的末端相同的位置形成各第二接合部的末端,即使在不仅从第一接合部侧观察吸收性物品、而且从第二接合部侧观察吸收性物品时,也能够降低削弱吸收性物品像内衣的印象的风险。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片构件均通过多个熔接区域接合。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主体和片构件均通过多个熔接区域接合,因此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整个表面熔接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第一和第二接合部较不引人注意。因此,能够减小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刚性增加。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合部中的所述多个熔接区域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的末端平行的所述熔接区域的列,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所述多个熔接区域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的末端平行的所述熔接区域的列,并且分别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列。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列,在所述列中多个熔接区域与第一和第二重叠区域的末端平行地配置,并且即使在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列熔接区域剥离,另一列熔接区域也仍然接合,从而使吸收性物品的接合完全剥离的风险降低。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片构件均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熔接区域重叠的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端部位于彼此相邻的所述熔接区域之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片构件的第一弹性构件的端部包括与熔接区域重叠的部分,并且第二弹性构件的端部设置在彼此相邻的熔接区域之间。这防止了归因于弹性构件的诸如阻碍熔接等的影响,并且可以提高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是弹性线,并且在所述纵向上,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彼此相邻的所述熔接区域之间的间隔小于彼此相邻的所述弹性线之间的间隔。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纵向上,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彼此相邻的熔接区域之间的间隔小于彼此相邻的弹性线之间的间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接合强度。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随着靠近所述腰身开口部侧,在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腰身开口部侧的端部的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基端到末端的距离变短,并且随着靠近所述腰身开口部侧,在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腰身开口部侧的端部的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基端到末端的距离变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随着靠近腰身开口部侧,在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腰身开口部侧的端部的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从基端到末端的各距离变短,因此可以使第一和第二接合部较不引人注意。此外,这能够防止在穿着尿布时第一和第二接合部接触穿着者的皮肤并且能够降低穿着者感到的不舒适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下端以预定的距离与所述腿部开口部分离。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下端与腿部开口部以预定距离分离,这能够防止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下端与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并降低穿着者感到的不舒适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带部的上端部通过折返所述片构件而形成,并且所述腿部褶裥部均包括能够在所述纵向上伸缩的弹性片。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带部的上端部通过折返片构件而形成并且腿部褶裥部均包括弹性片。因此,能够提高腰身开口部和腿部开口部的强度。此外,在使用诸如无纺布等的浅色材料的吸收性物品中,归因于多个构件的接合,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色调变得比其它部分深。然而,带部的上端部通过折返片构件而形成并且腿部褶裥部均包括弹性片,使得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色调可以较不引人注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带部在所述横向上伸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所述片构件位于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另一侧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第一接合部均包括各片构件位于相对于吸收性主体的另一侧的区域,因此可以设置具有较不引人注意的接合部的吸收性物品。

本实施方式

作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示例,说明了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在下文中也称为“尿布1”)。

图1是示出尿布1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10、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并且在被穿着时具有如图1所示的短裤型的形状。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的尿布1包括彼此正交的“纵向”、“横向”和“前后方向”。并且,在尿布1的纵向上的上侧形成有腰身开口部hb,而横向上的两侧形成有一对腿部开口部hl。此外,当尿布1被穿着时,尿布1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是覆盖穿着者的腹侧的部分,而尿布1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是覆盖穿着者的背侧的部分。

图2a是示出尿布1在沿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图2b是沿图2a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a是示出在制造过程的中途、沿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伸长时的尿布1的展开状态的展开平面度。图3b是沿图3a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注意,图1和图2中的线x-x是横向上的中心线。

如图2a所示,在制造过程的最终阶段尿布1处于平面状态。随后将利用图4说明尿布1的制造过程。处于平面状态的尿布1包括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长度方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处于平面状态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是沿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该长度方向是对应于如图1所示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的纵向的方向。然而,短裤型状态时的纵向在技术上与平面状态时的长度方向具有稍微不同的含义,并且因此根据需要将这两个方向作区别处理,诸如“短裤型状态时的纵向”、“平面状态时的长度方向”等。在图2a中,尿布1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即,平面状态)指的是将尿布1伸长至以下程度的状态:当尿布1克服归因于将在之后说明的弹性线(腿部褶裥弹性构件)23和带弹性构件(弹性线)33的收缩力在长度方向上伸长时,在布置有弹性构件的部分中褶皱和褶裥实质上不可见。另外,尿布1沿长度方向伸长时的形状与在未产生归因于诸如弹性线23等的各种弹性构件的收缩力时尿布1平坦地延伸时的形状相同。此外,在仅吸收性主体10成为平面状态的形状被设为基准状态时,尿布1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还可以被称为尿布1克服归因于弹性构件33的收缩力在长度方向上伸长使得吸收性主体10的形状与基准状态一致的状态。

在以下说明中,当吸收性主体10沿长度方向伸长时,将接触穿着者的腹侧的侧称为长度方向上的前侧(腹侧),并且将接触穿着者的背侧的侧称为长度方向上的后侧(背侧)。平面状态下的尿布1的横向与图1中的短裤型状态下的尿布1的横向和厚度方向是相同的概念。平面状态下的尿布1的厚度方向是与长度方向和横向正交的方向,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侧被称为“皮肤侧”,而相反的侧被称为“非皮肤侧”。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平面状态下的尿布1中,沿长度方向布置吸收性主体10,并且一对腿部褶裥部20布置于吸收性主体10在横向上的两侧。以在厚度方向上的皮肤侧、与吸收性主体10的一部分和腿部褶裥部20重叠的方式布置一对带部30。如图3a所示,在尿布1中,通过作为单一片构件的侧片40形成各腿部褶裥部20和各带部30。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折返线fl处向横向上的内侧折返该侧片40,从而形成各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

通过在横向上的外侧端部20eo(折返线fl)处部分去掉腿部褶裥部20而形成设置在各腿部褶裥部20中的腿部褶裥缺口部25。同样地,通过在横向上的外侧端部30eo(折返线fl)处部分去掉带部30而形成设置在各带部30中的带缺口部35。通过这种腿部褶裥缺口部25和带缺口部35形成各腿部开口部hl。

通过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10ef朝向各腿部开口部hl倾斜的一对第一接合部wl1,将带部30接合至吸收性主体10(严格地说,布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的正面片13)和腿部褶裥部20。同样地,通过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端部10er朝向各腿部开口部hl倾斜的一对第二接合部wl2,将带部30接合至吸收性主体10和腿部褶裥部20。将在之后详细地说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

在这种平面状态下的尿布1的一对带部30、30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30ei、30ei沿着横向开口的同时,吸收性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附近处对折,从而尿布1变成像短裤型尿布1一样的可穿着状态。此时,通过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10ef和后侧端部10er,以及该对带部30的内侧端部30ei形成腰身开口部hb(参照图1)。

如图2a所示,吸收性主体10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片状构件:将具有大致矩形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构件(参照图3a)沿着第一接合部wl1和第二接合部wl2裁切,并且该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均具有在平面图上呈大致v字形的逐渐变细的形状。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体11、正面片13(对应于皮肤侧片)和背面片15(对应于非皮肤侧片),其中正面片13设置为从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背面片15设置为从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这些构件13、11和15均利用热熔粘接剂等接合至在厚度方向上相邻的构件(参见图2b和图3b)。粘接剂的涂布图案的示例可以是ω形图案、螺旋图案和条纹图案等。这也适用于之后说明的其它粘接剂。

吸收体11包括通过将特定的液体吸收性材料成形为预定形状(例如,在从上方观察时的大致沙漏形状)而形成的吸收性芯和覆盖该吸收性芯的外周面的芯包裹片,使得当尿布1被穿着时吸收体11是吸收诸如尿等的排泄液体的构件。这种液体吸收性材料的示例为液体吸收性纤维(例如,浆粕纤维)和诸如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等的液体吸收性粒状物。对于芯包裹片,可以采用诸如棉纸片或无纺布片等的透液性片。应该注意的是,吸收体11的形状不限于如图3a所示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大致沙漏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形状。

通过诸如透气无纺布等的透液性片形成正面片13,并且正面片13的平面尺寸为使得从吸收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和吸收体11的横向上的两侧突出的尺寸。然而,正面片13不限于此并可以通过具有液体吸收性的柔软的片构件形成。

如图3b所示,背面片15通过防漏片15f和外装片15n两个片构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接合而形成。防漏片15f是由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膜等制成的非透液性片构件并且布置在背面片15的厚度方向上的皮肤侧。外装片15n是由无纺布等制成的片构件、布置在背面片的厚度方向上的非皮肤侧并且是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的构件。然而,背面片15不限于上述构造,只要其具有特定的防漏性即可。背面片15也是具有使该片从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和吸收体的横向上的两侧突出的平面尺寸的片。正面片13和背面片15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接合在一起,使得正面片13和背面片15的在长度方向上均具有大致v字形的各端部大致地匹配,从而将吸收体保持在片13和片15之间。

如图3a和图3b所示,腿部褶裥部20是在长度方向长并且接合至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上的两侧的片构件,并且在尿布1制成短裤型时腿部褶裥部20沿腿部开口部hl收缩以形成起褶的腿部褶裥。各腿部褶裥部20均是通过将由无纺布等制成的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在厚度方向上放置两层而形成。注意,当腿部褶裥部20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均夹在吸收性主体10的正面片13和背面片15之间时使用热熔粘接剂等将吸收性主体10和腿部褶裥部20接合。

如图3a和图3b所示,带部30是在长度方向上长并且设置于腿部褶裥部20的横向上的两侧的片构件,并且在尿布1制成短裤型时带部30形成腰部带(参照图1)。各带部30均是通过将由无纺布等制成的第一片31和第二片32在厚度方向上放置两层而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腿部褶裥部20和各带部30均通过为单一构件的片构件40一体地形成。换言之,腿部褶裥部20的第一片21和带部30的第一片31被构造成第一片41,而腿部褶裥部20的第二片22和带部30的第二片32也被构造成第二片构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片构件40中,布置在折返线fl的横向内侧的部分成为腿部褶裥部20,而布置在折返线fl的横向外侧的部分成为带部30。

各腿部开口部hl以跨过折返线fl延伸的方式形成。如上所述,腿部开口部hl是通过腿部褶裥缺口部25和带缺口部35形成的,其中腿部褶裥缺口部25通过去掉腿部褶裥部20的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形成,带缺口部35通过去掉带部30的第一片31和第二片32形成。

此外,由弹性线等制成的腿部褶裥弹性构件(弹性线)23布置为在腿部褶裥部20的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之间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并且利用热熔粘接剂等进行固定。在图3a中,两条弹性线23布置在相对于腿部褶裥缺口部25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即,腿部开口部hl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更内侧的位置。利用这些弹性线23,可以为各腿部褶裥部20提供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因此,当尿布1制成短裤型时,腿部褶裥部20沿腿部开口部hl收缩并且形成起褶的腿部褶裥,从而能够提高穿着者的腿部周围的贴合性。

同样地,由弹性线等制成的带弹性构件(弹性线)33布置在带部30的第一片31和第二片32之间、处于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并且利用热熔粘接剂等进行固定。在图3a中,多个弹性线33在相对于带缺口部35的横向上的外侧端部(即,腿部开口部hl的横向上的外侧端部)更外侧的区域中沿横向并排布置。利用弹性线33,可以为各带部30提供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因此,当尿布1制成短裤型时,几乎遍及各带部30的整个区域产生沿腰部开口部hb的收缩力,从而抑制尿布1在被穿着时腰部部分的滑落。

此外,具有伸缩性的、由无纺布等形成的弹性片43优选地设置在第一片41(21、31)和第二片构件42(22、32)之间。如图3a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各弹性片43是宽度比腿部开口部hl的横向上的宽度宽的带状弹性片构件。各弹性片43还包括具有与腿部开口部hl相同的形状的开口,并且在沿长度方向伸长的同时被利用热熔粘接剂等固定至片41和片42。因此,腿部开口部hl的周缘部通过遍及全周(图1中的砂花纹部分)的弹性片43加强。另外,归因于平面状的弹性片43产生的收缩力,腿部开口部hl的周缘部的贴合性进一步提高。如果在腿部开口部hl的周缘部中不设置弹性片43,而是仅设置诸如弹性线23等的弹性线,则在弹性线之间容易形成褶皱、在尿布1被穿着时腿部开口部可能变得松弛并且在穿着者的皮肤上可能容易留下弹性线的痕迹。相反,当平面状的弹性线43布置于腿部开口部hl的周缘部时,能够提高贴合性。由于尿布1通常使用诸如无纺布等的浅色材料,接合有多个构件的第一接合部wl1的颜色变深。然而,当布置有弹性片43时,构件的数量增加并且第一接合部wl1的颜色可以较不引人注意。

可以将包含诸如聚氨酯系弹性体等的显示出大致弹性的弹性体纤维和诸如聚烯烃系树脂的显示出大致非弹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作为这种弹性片43的示例,对该无纺布进行所谓的齿轮延伸加工以产生伸缩性。然而,本发明完全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3b所示,通过在第一带端部折返线flb1和第二带端部折返线flb2处沿横向向内侧折返带部30两次,并利用热熔粘接剂等将折返部flb固定在该折返状态,使折返部flb优选地设置在带部30的横向上的外侧端部区域(图1)。各第二带端部折返线flb2是成为图2a中的各带部30的横向上的内侧端部30ei的部分以及成为腰身开口部hb的部分。通过使腰身开口部hb构造成这种端部折返结构,在尿布1被穿着时可以减小作用在穿着者的腰部上的压力。此外,与腿部开口部hl的弹性片43相同,腰身开口部hb能够通过叠加有多个构件的折返部flb允许第一接合部wl1的颜色变得较不引人注意,并且也能够降低像内衣的印象损害的风险。然而,横向上的端部区域并非必须具有上述的折返结构。

<尿布1的制造>

接下来,将简单地说明制造尿布1的方法。图4是示出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该示例中,以沿输送方向输送用作材料的基材片的同时对该基材片进行预定的加工(s101至s105)的方式制造尿布1。以下,片构件的输送方向被称为“md方向”,而与该md方向正交的方向被称为“cd方向”。md方向为沿图2a中的长度方向(纵向)的方向,而cd方向为沿图2a中的横向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尿布1的基材片的片构件由吸收性主体连续片10a和侧连续片40a构成。吸收性主体连续片10a是多个吸收性主体10沿长度方向(纵向)连续地对齐的片构件。即,吸收性主体连续片10a是具有如下状态的片构件:多个吸收体11在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沿md方向延伸的正面片13的连续片和背面片15的连续片之间。同样地,侧连续片40a为形成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的片构件40沿长度方向(纵向)连续地对齐的片构件。

首先,如图4所示,沿md方向连续地输送基材片(s101),其中基材片处于侧连续片40a接合至吸收性主体连续片10a的cd方向(横向)上的两侧的状态。

接下来,相对于被输送的基材片,在吸收体11的cd方向(横向)上的两侧跨过折返线fl延伸的各位置处形成构成腿部开口部hl的带缺口部35和腿部褶裥缺口部25(s102)。使用裁切辊(未示出)等形成缺口部。图4中的s102过程示出的状态是对应于图3a中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状态。

接下来,将侧连续片40a中的对应于带部30的部分在各折返线fl处向cd方向(横向)内侧折返,从而形成吸收性主体10的一部分、腿部褶裥部和带部30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s103)。

接下来,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第一接合部wl1和第二接合部wl2以将带部30、吸收性主体10和腿部褶裥部20接合(s104)。

接下来,进行对基材片的裁切(s105)。具体地,各尿布1与md方向上连续的基材片分离,并且沿第一接合部wl1和第二接合部wl2裁切掉矩形的四个角。此时,期望的是,通过在熔接区域wu(之后说明)裁切基材片形成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第二接合部的末端wlp2。通过在熔接区域wu裁切基材片,能够降低从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从第二接合部的末端wlp2剥离的风险。

因此,形成了图2a中示出的平面状态的尿布1。

<第一接合部wl1和第二接合部wl2>

以下,将更详细地说明第一接合部wl1和第二接合部wl2。

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关于中心线x-x对称地设置一对第一接合部wl1,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关于中心线x-x对称地设置一对第二接合部wl2。由于第一接合部wl1和第二接合部wl2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以下将说明一个第一接合部wl1。

如图1所示,第一接合部wl1具有从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上的中央附近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10ef朝向腿部开口部hl倾斜的形状。第一接合部wl1是使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接合并且使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接合的部分。此时,第一接合部的位于第一接合部wl1的横向上的最外侧的末端wlp1和第一接合部的位于第一接合部wl1的横向上的最内侧的基端wlb1彼此大致平行。

第一接合部wl1在纵向上的长度是从腰身开口部hb到第一接合部wl1的下端的距离,而带部30的横向上的端部的长度是从腰身开口部hb到各带部横端部30es的下端的长度,其中带部横端部30es是带部30的外侧端部。此时,第一接合部wl1在纵向上的长度长于带部横端部30es在纵向上的长度。即,在纵向上,第一接合部wl1的下端形成于带部横端部30es的下端的下侧。因此,即使当带部30通过弹性线33沿横向伸长时,在第一接合部wl1的下侧也形成有在横向上不伸长或收缩的部分,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接合部wl1的接合强度。

此外,第一接合部wl1的下端优选地与腿部开口部hl以预定的距离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单个片构件40形成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此时,当第一接合部wl1的下端以与腿部开口部hl以预定的距离(例如,大约2mm至10mm)分离的方式形成于上侧时,形成了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连接的部分。图2中的横向上的外侧端部20eo是在图1中示出的形成短裤型的状态下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连接的部分。这能够防止具有相对高刚性的第一接合部wl1的下端直接地接触穿着者的皮肤,并且减轻穿着者感到的不舒适感。另外,在使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接合的第一接合部wl1中,对单个片构件40进行接合处理,从而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减轻接合部的剥离。

图5是示出图2中的部分b的图。

如图5所示,通过超声波接合而接合的多个熔接区域wu形成于各第一接合部wl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超声波熔接用于第一接合部wl1的接合;然而,接合可以通过诸如热熔接等的熔接或使用诸如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剂进行。

由于尿布1通常由无纺布等形成,所以尿布1具有柔软的特征并且具有良好的质地。然而,当熔接区域wu在各第一接合部wl1的整个区域中没有间隙地形成时,第一接合部wl1变硬。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均具有三角形状的多个熔接区域wu,并且在各第一接合部wl1的区域内设置有已接合的部分和未接合的部分,从而减轻了第一接合部wl1的硬化。

此时,多个熔接区域wu与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之后将说明的第一重叠区域la1)平行地连续配置以形成一列熔接区域wu,并且优选的是与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平行地设置多列熔接区域wu。沿图5中的箭头r1的方向配置的列是位于第一接合部的基端wlb1侧的列,而沿图5中的箭头r2的方向配置的列是位于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侧的列。例如,即使在尿布1被穿着等时对第一接合部wl1施加过大的力从而位于第一接合部的基端wlb1侧的熔接区域wu的列r1被剥离,位于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侧的熔接区域wu的列r2依然被维持。这能够降低第一接合部wl1被完全剥离的风险。

此外,优选的是在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中形成熔接区域wu和弹性线33重叠的部分以及熔接区域wu和弹性线33不重叠的部分。当与熔接区域wu重叠的弹性线33被称为第一弹性构件33a,而不与熔接区域wu重叠的弹性线33被称为第二弹性构件33b时,在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的设置有第一弹性构件33a部分中,不仅吸收性主体10和片构件40、而且第一弹性构件33a重叠,并且因此如果从吸收性主体10、片构件40和第一弹性构件33a的上方进行超声波熔接,则接合强度可能因第一弹性构件33a而降低。然而,通过在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中设置不与熔接区域wu重叠的第二弹性构件33b并且设置位于相邻的熔接区域wu之间的第二弹性构件33b,能够减轻第一接合部wl1的接合强度的降低。

此外,相邻的弹性线之间的间隔l33优选小于相邻的熔接区域wu之间的间隔lwu。此时,相邻的弹性线33之间的间隔l33是从弹性线33的中心到相邻的弹性线33的中心的距离(以下,也称为“节距”),并且相邻的熔接区域wu之间的间隔lwu是从熔接区域wu的重心到相邻的熔接区域wu的重心的距离。即使各弹性线33具有在设置有弹性线33的部分沿横向拉伸的弹性力,由于熔接区域wu的节距小于弹性线33的弹性力起作用的节距,因此第一接合部wl1的接合强度也可以被进一步提高。

图6是示出图1中的部分a的图。

当从第一接合部的基端wlb1到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的距离定义为l时,优选的是使l随着接近腰身开口部hb而变短。如图6所示,当l1、l2、l3以该顺序接近腰身开口部hb时,定义l1<l2<l3。各第一接合部wl1通过从位于腰身开口部hb侧的第一接合部wl1的上部的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朝向第一接合部的基端wlb1裁切而形成。因此,第一接合部较不引人注意,并且也可以使在穿着尿布1、第一接合部wl1接触穿着者的腹部时穿着者感到的不舒适感降低。

图7是说明带部30沿横向伸长的状态下的尿布1的第一接合部wl1的图。如图7所示,尿布1的带部30沿横向伸长的状态指的是在穿着者穿着尿布1时带部30沿横向伸长的状态。实质上,上述状态指的是带部30的各弹性线30从带部30的各弹性线30沿横向伸长至褶皱和褶裥无法被观察到的程度的状态收缩48%至78%的状态(优选的是,收缩63%的状态)。

图8a是沿着图7的线c-c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b是沿着图7的线d-d截取的示意性截面部。图8c是沿着图7的线e-e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d是沿着图7的线f-f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a是第一接合部wl1中使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的折返部flb接合的部分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第一带端部折返线flb1的上侧。图8b示出了第一接合部wl1中使位于折返部flb下侧的带部30与吸收性主体10接合的部分。图8和图8d均是使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接合的部分。

如图8a、图8b、图8c和图8d所示,构成带部30的片构件40(31、32)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部分是第一重叠区域la1,而熔接区域wu形成于该第一重叠区域la1以形成第一接合部wl1。此时,优选的是,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第一重叠区域la1的末端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具体地,通过在上述制造过程s104中于第一重叠区域la1中形成第一接合部wl1,并且通过在s105中裁切第一重叠区域la1和第一接合部wl1重叠的部分,可以在相同的位置形成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第一重叠区域la1的末端。

以该方式,第一接合部wlp1能够做得更小,并且也能够减小对在腹侧的前面设置有接合部的短裤型尿布1像内衣的印象的损害。注意,在带部30沿横向伸长时尿布1的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第一重叠区域la1的末端形成在相同的位置的状态也是在图1的一般短裤型尿布1中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第一重叠区域la1的末端形成在相同的位置的状态。

此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第一接合部wl1中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接合的部分,优选的是,吸收性主体10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一侧,而片构件40位于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另一侧。即,优选的是,第一接合部wl1朝向带部30侧倾斜,并且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位于带部30侧。

因此,具有相对高刚性的各第一接合部wl1能够降低穿着者感到的诸如凹凸等的不舒适感,并且降低突出的第一接合部wl1可以透过穿在尿布上的衣物被观察到的可能性,从而能够使第一接合部wl1较不引入注意。

此时,吸收性主体10不包括沿横向的弹性构件,并且带部30包括诸如弹性线等的带弹性构件33(图7),使得能够形成朝向带部30侧倾斜的第一接合部wl1。由于对各第一接合部wl1施加沿横向(朝向带部30侧)的拉力,所以第一接合部wl1朝向带部侧倾斜,从而能够使第一接合部wl1更不引人注意。

当由第一接合部wl1与相邻的片构件40(31)形成的角度为θ时,在图8a中,由折返部flb中的第一接合部wl1与相邻的片构件40形成的角度θ1优选小于45度。同样地,在图8b中,由折返部flb下侧的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接合的第一接合部wl1和相邻的片构件40形成的角度θ2优选小于45度。因此,能够允许第一接合部wl1更不引人注意。

另外,图8c中由使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接合的第一接合部wl1和相邻的片构件40形成的角度θ3,以及图8d中由使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接合的第一接合部wl1和相邻的片构件形成的角度θ4均优选大于θ1和θ2。特别地,优选的是,θ3为45度以上并且θ4为45度以上。

此外,如图8c所示,在第一接合部wl1中沿纵向的腿部褶裥部20的弹性线23与沿横向的带部30的弹性线33交叉的部分,θ3变为大致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是源自具有纵向拉力的弹性线23和具有横向拉力的弹性线33的作用。

另外,在沿着图7的线f-f截取的截面中,尽管在由第一接合部wl1接合的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中未设置弹性线23、33,但是腿部褶裥部20的弹性线23相对于带部30的弹性线33设置为更靠近沿着线f-f截取的截面。因此,第一接合部wl1受到弹性线23的拉力的影响,并且θ4变得大于θ3。

因此,通过适当地不仅设置带部30的弹性线33,也设置腿部褶裥部20的弹性线23,能够改变由第一接合部wl1和相邻的片构件40形成的角度θ。此外,当紧凑的第一接合部wl1作为整体而感到像内衣的印象时,归因于第一接合部wl1的倾斜的差异,尿布1的穿着者能够视觉识别出第一接合部wl1,并且因此能够降低诸如接合部剥离等的担忧。此外,容易识别腿部褶裥部20和带部30之间的边界,并且可以将该边界用作在尿布1被穿着时上拉尿布1的支撑部。

其它实施方式

尽管以上已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为了以限定的方式解释本发明。并且,无需赘言,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地作出的变型和改进以及本发明的等同物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诸如以下的变形是可能的。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熔接区域wu形成为三角形,但是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各熔接区域wu均可以形成为诸如圆形和方形等的各种形状,并且可以设置与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p1和第二接合部的末端wlp2平行的多个棒形状的熔接区域。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wl1形成于前侧且第二接合部wl2形成于后侧,但是并非必须在后侧形成第二接合部wl2。通过至少设置经常会注意到的前侧的第一接合部wl1,能够给穿着者提供看起来像内衣的印象。并且,通过在后侧设置第二接合部wl2,能够给穿着者提供不仅在前侧而且在后侧也看起来像内衣的印象。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吸收性物品,一次性尿布),

10:吸收性主体,10a:吸收性主体连续片,

10ef: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10er: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端部,

11:吸收体,13:正面片,

15:背面片,15f:防漏片,15n:外装片

20:腿部褶裥部,20a:腿部褶裥连续片,20eo:横向上的外侧端部,

21:第一片,22:第二片,23:腿部褶裥弹性构件(弹性线),

25:腿部褶裥缺口部,

30:带部,30es:带部横端部,30a:带连续片,

30ei:横向上的内侧端部,30eo:横向上的外侧端部,

31:第一片,32:第二片,33:带弹性构件(弹性线),

33a:第一弹性构件,33b:第二弹性构件,

35:带缺口部,

40:片构件,40a:侧连续片,

41:第一片,42:第二片,43:弹性片,

hb:腰身开口部,hl:腿部开口部,

cl:中央位置,

fl:折返线,flb:折返部,

flb1:第一带端部折返线,flb2:第二带端部折返线,

lwu:间隔,l33:间隔,

la1:第一重叠区域,

wl1:第一接合部,wl2:第二接合部,

wlp1:第一接合部的末端,wlb1:第一接合部的基端,

wlp2:第二接合部的末端,wlb2:第二接合部的基端,

wu:熔接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