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全系统的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369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具有安全系统的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针安全组件和相关方法,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安全系统的针组件和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任何针组件的插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医护人员将针插入到患者的静脉或组织中;(2)在将针尖端插入到静脉中之后,通过推或拉附接到针组件的柱塞而将流体注射到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抽出流体;(3)医护人员通过如下方式来将针拔出:抓住针转接器(adapter)端部(与尖锐的针尖端相反),而同时用他或她空闲的手中的棉签在插入位点处对患者的皮肤施加压力以停止血液的流动;以及(4)然后医护人员将棉签贴到患者的皮肤上,以停止血液的流动并覆盖刺穿部。

此程序的一个潜在的问题在于,在将针从患者的静脉拔出之后,医护人员在这时牵涉进至少两个紧急程序,其立即必须将暴露的针尖端放置在附近位置,并且从事用以实现拔出针所需的工作。正是在这个当口,暴露的针尖端形成意外针刺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针刺会导致医护人员易于被传染各种由血液携带的危险病菌,诸如hiv和肝炎。

其他针类型类似地使医护人员暴露于意外针刺的风险。例如,医生使用直穿针、胡伯(huber)针、硬膜外针等实施注射,医生可将用过的针放置在托盘上以便护士随后处置。对于从将用过的针放置在托盘或工作台上到丢弃它的时刻之间的时期,用过的针对于在用过的针附近或周围工作的人而言是疾病传染的潜在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组件的各种实施例具有若干特征,它们中的单个都不单独负责它们的所期望的属性。现在将简要地讨论它们的更突出的特征,而不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实施例的范围。

依照本公开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附件、装置或组件可以包括:针转接器;针;护针器或弹簧夹,其可滑动地装载或安装在针上;偏压构件,其定位在针转接器与弹簧夹之间;以及固定装置,其在备用位置中压缩偏压构件的一部分。

偏压构件可以是弹簧、具有匝圈的弹簧、或具有偏压或弹性特征的套管(诸如,能够弹性变形并产生偏压力的弹性套管)。

弹簧可以是在被压缩且然后被释放时伸展的拉伸弹簧。套管可以是具有回弹性偏压性质的长形的弹性体结构。套管可以具有连续不断的外壁,或可以设置有相连结的弓形区段。可以将弹簧和套管一般地称为偏压构件。

针转接器可以具有近端和远端,并且可替代地称为毂或针毂。针可以从针转接器的远端向远侧突出。近端可以具有用于接收阳型医疗器械的开口,阳型医疗器械诸如用于将流体注射到患者的组织中或从患者体内抽出流体或血液的注射器。

转接器的开口可以是用于接收阳型鲁尔件尖端(诸如,注射器尖端)的阴型鲁尔件。

针转接器的外部可以具有外螺纹以用于与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上的带螺纹套环进行螺纹接合。

突出部(ledge)可以提供在针与针转接器的远端的接口处。

针转接器的外表面可以从近端到远端向内渐缩,以形成截头圆锥形抓持部以便使用者将安全针组件方便地附接到注射器或其他医疗装置。

截头圆锥形抓持部的远端可以具有限定突出部的环形平面表面。

突出部的尺寸和形状可变化。

如果未形成突出部,则针转接器的远端可以近似为针杆的尺寸。

针转接器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变化。

针转接器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以形成抓持部。可添加表面特征(诸如,翅片状部和隆起部)以形成更有效的抓持表面。

针可以包括:针杆,其具有附接到针转接器的近端;针尖端,其形成在针杆的远端处;以及轮廓改变部,其在针杆上定位成邻近于针尖端。

针杆的近端可以被压配合到针转接器的远端中,或胶合到在针转接器的远端处的胶井(gluewell)中。

针尖端可以构造成刺穿患者的皮肤和组织,使得可以诸如从附接到针转接器的注射器将流体注射到患者体内,或可以通过针尖端将血液或其他体液取回到注射器中。

针尖端可以被切割或磨成具有任何已知的现有技术尖端几何结构,包括非去芯的(non-coring)针尖端。

轮廓改变部可以具有大于针杆的标称直径的截面的截面,以防止弹簧夹与安全针组件拆开。

轮廓改变部可以是褶皱、隆起部、定位在针杆周围的套管、附着物、或材料积聚部。

针可以设置有弹簧以沿远侧方向移动弹簧夹、护针器、或尖端保护器,从而保护尖端免于在使用后发生意外针刺。弹簧可以允许针装置充当被动式安全装置,从而不需要超过正常使用的额外步骤但仍具有意外针刺保护功能。

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其具有在弹簧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多个互连的匝圈。弹簧可以是压缩螺旋弹簧。

弹簧的近端可以放置成邻接接触针转接器或毂的突出部。

弹簧的最近端匝圈可以放置成邻接接触突出部的大体平面表面。

为防止弹簧与针转接器分离,可以将弹簧固定到针转接器,诸如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或其他固定手段。

弹簧的近端可以在针与针转接器的接口处或附近直接附接到针杆。

弹簧的远端可以附接到弹簧夹、压靠弹簧夹或接触弹簧夹,或更具体地,附接到弹簧夹的近侧壁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以将弹簧夹朝向针尖端向远侧推进,从而遮蔽针尖端以免在无意中发生针刺。

弹簧的远端可以压靠或邻接弹簧夹而不进行机械互相接合,使得弹簧夹可以保持能够相对于弹簧绕针杆旋转。

弹簧的远端可以附接到弹簧夹的近侧壁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使得弹簧夹不能相对于弹簧绕针杆自由旋转。

弹簧可以沿针杆的几乎全长从针转接器的突出部朝向针尖端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未压缩弹簧的长度是在突出部与针尖端之间测得的针杆的长度的大约75%-100%。在具体的示例中,护针器的长度加上未压缩弹簧的长度是在突出部与针尖端之间测得的针杆的长度的101%或更大,诸如是在突出部与针尖端之间测得的针杆的长度的105%到大约125%。

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的具体应用来选择弹簧的特性,诸如弹簧材料、匝圈直径、线材直径或粗度、以及节距(pitch)。

当针尖端由弹簧夹保护时,如果弹簧可以延伸暴露的针杆的几乎全长,则可实现最小弹簧常数。

弹簧可以具有位于弹簧长度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锁合部位。锁合部位可以是匝圈、凸耳(tab)、钩子、突起、或附着物的一部分或一部位,其从弹簧的匝圈向外延伸以便由固定装置用来接合或锁合到其上。

当固定装置接合弹簧的锁合部位时,弹簧可以被划分为在锁合部位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与在锁合部位的近侧的压缩部分。

固定装置可以沿一个匝圈上的或两个不同匝圈上的两个隔开的位置来接合弹簧上的两个锁合部位。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在弹簧与固定装置之间设置一个锁合部位或三个或更多个锁合部位。

弹簧的未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在弹簧的锁合部位与远端之间,远端可以由弹簧夹的近侧壁接触或邻接。

弹簧的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在近端与锁合部位之间。

弹簧的全长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弹簧的整个未压缩长度的至少8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弹簧的全长的至少5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

固定装置(其也可称为牵制线或弹簧保持器)可以包括:安装部,其设置在弹簧的近端与突出部之间;附接端,其构造成与锁合部位接合;以及固定臂,其将附接端联接到安装部。

安装部可以在突出部的一侧处直接附接到针转接器,使得弹簧的近端可以直接接触突出部。在其他示例中,安装部可以具有扩口式或修改的部分,以使得弹簧能够抵靠其落座或与其邻接而非直接邻接突出部。

安装部可以具有用于针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安装部可以在弹簧的近端处或附近可枢转地连接到弹簧的匝圈。

固定臂可以经由枢转部位可枢转地附接到安装部。

安装部可具体化为盘绕环,并且可与固定臂形成整体,安装部与固定臂之间的弯曲部限定枢转部位或区段。

固定臂可直接以枢转的方式安装到针转接器而无需安装部(诸如,直接锚固到针转接器的壁表面中)。例如,针转接器可以具有扩口式区段或突起,并且固定臂直接附接到扩口式区段或突起。

固定臂可通常从针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当固定臂绕枢转部位枢转并且附接端接合锁合部位时,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固定臂和/或枢转部位中。也就是说,在当附接端未被接合的正常状态下,固定臂和在固定臂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可以远离弹簧和针指向。

当在初始位置中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接合时,固定臂可以处于由于使弹簧的压缩部分压缩而导致的张力下,并且同时还由于使固定臂朝向弹簧枢转或弯曲以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接合而导致朝向弹簧和针弹性地向内偏转。

由弹性偏转产生的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固定臂和/或枢转部位中。

由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而导致的固定臂中的张力可以维持附接端与锁合部位之间的接合,并防止固定臂与附接端向外远离弹簧而发生弹性复原。

附接端可以包括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

附接端可以可移除地接合锁合部位,并且在接合之后弹簧压缩时,锁合部位就可以分离并且固定臂从该锁合部位径向向外偏转。可移除式接合可以是利用摩擦的简单重叠、在附接端的一部分进入锁合部位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形状接合(positiveengagement),或其组合。

锁合部位在弹簧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可以决定在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断联之前弹簧夹沿近侧方向可以行进多远,诸如当注射期间压靠皮肤并被皮肤沿近侧方向推时。

在一些示例中,附接端在弹簧的最远端处或附近接合锁合部位。延伸部则设置有邻接护针器的凸缘或延伸凸耳。在使用中,护针器推抵延伸部,使得延伸部然后沿近侧方向推弹簧以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分离。

锁合部位可以位于弹簧的远端附近的部位处,使得弹簧夹沿近侧方向的相对小的移位可以使附接端与弹簧断联。

如果锁合部位位于弹簧的近端附近,则在附接端与弹簧断联之前会需要弹簧夹的更大移位。取决于针进入到患者体内的穿透深度,可由弹簧夹的所需的向近侧的移动来选择锁合部位和附接端沿弹簧长度的位置。

可以通过使锁合部位相对于附接端移动直到锁合部位与附接端之间的接触终止、断联或以其他方式被移除或切断来使附接端与弹簧的锁合部位断联。

附接端可以相对于锁合部位移动,以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断联。

可以包括断联器以使锁合部位与附接端断联。在示例中,断联器可以压靠附接端,并且至少施加径向向外的力或分力以分离与锁合部位的接触。

断联器可以是在锁合部位的远侧的紧邻的匝圈。

断联器可以接触附接端并使其径向向外偏转,可以使弹簧的匝圈压缩以使锁合部位沿近侧方向移动远离附接端,或使锁合部位与附接端彼此分离。

断联器可以是从在锁合部位的远侧的相邻匝圈延伸的附着物或突起。

断联器可以是施加向下的力或分力以使锁合部位与附接端彼此分离的弹簧夹。

断联器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操作:接触附接端并从锁合部位向外挤压附接端,直到附接端不再与锁合部位接合。

断联器可以压靠锁合部位并使锁合部位向近侧移动,直到附接端不再接合锁合部位。

附接端的形状可以设计为类似于钩子,钩子的自由端与锁合部位接合。

因为弹簧的压缩部分可以被固定装置的附接端保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安全针组件可以在备用位置中处于平衡状态。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断联器可以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弹簧夹朝向锁合部位向近侧移动。

当弹簧夹在针上向近侧前进时,未压缩部分可以开始压缩并且断联器朝向附接端前进。

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可导致断联器压靠附接端,并迫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断联或脱离。

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可导致弹簧的压缩部分进一步压缩,这使锁合部位向近侧移动远离附接端。

固定臂可以由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缘故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弹簧,并且保持为在弹簧的路径外。

一旦附接端不再与锁合部位接合,弹簧夹就可以取决于针插入的深度而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并且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被压缩的弹簧就准备伸展,以使尖端保护器或弹簧夹移动成盖在针尖端上。

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在备用位置中使弹簧的压缩部分压缩来防止弹簧夹向远侧移动。

弹簧夹可以构造成在激活后(诸如在使用并且附接端与锁合部位分离后)沿针杆滑动以遮蔽针尖端以免发生意外针刺。

弹簧夹可以从初始或备用位置向近侧滑动到使用中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与针尖端进一步隔开,然后向远侧滑动到使用后位置、封闭位置、保护位置或防护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有效地盖在针尖端上以遮蔽针尖端,诸如在从患者体内移除针之后。

弹簧夹可以包括近侧壁和从近侧壁向远侧延伸的两个回弹性臂。

弹簧夹可以具有近侧壁,近侧壁具有面向近侧的表面和面向远侧的表面。

近侧壁可以大体为圆形、曲线形(round)或矩形,并且可以包括圆形或非圆形孔口或围界,所述孔口或围界限定用于针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

开口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大于针杆直径但小于轮廓改变部的尺寸,以在防护位置中防止近侧壁向远侧移动越过轮廓改变部。

弹簧夹可以具体化为许多不同的保护装置或构型以用于覆盖并保护针尖端以免在使用后拔出安全针之后在无意中发生针刺。

每个回弹性臂可以包括具有自由端的远侧壁,当不在防护位置中时,自由端被偏压抵靠针杆的直径上相对的部分或侧部。

回弹性臂可以具有从壁延伸的肘部和在该臂的自由端处的尖端。

尖端可以是允许自由端沿针杆平滑地滑动的曲形唇缘或钩子。

尖端可以各自具有简单的直边缘,可选地添加了低摩擦材料(诸如医疗级润滑剂)以改进相对于针表面的滑动。

弹簧夹的自由端可以可滑动地定位在针杆的相对侧上,以允许弹簧夹轴向地滑动同时最小化关于针的任何力矩。

在备用位置和使用中位置中,两个回弹性臂的尖端可以压靠针杆。

回弹性臂可以被针杆向外弹性地偏转,并且远侧壁的端部可以压靠针杆的直径上相对的部位。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可以通过邻接抵靠患者的皮肤沿针杆向近侧移动。

当将针更深地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可以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弹簧的未压缩部分压缩并且使断联器更靠近锁合部位。

最终,弹簧的断联器可压靠附接端,或使锁合部位向附接端的近侧移动以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脱离。

一旦附接端不再与锁合部位接合,弹性固定臂就可以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弹簧,并且保持从弹簧移位。此时,弹簧夹可压靠皮肤,整段弹簧不受固定装置限制。

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弹簧夹可以通过弹簧的伸展力沿针杆向远侧滑动,直到近侧壁或限定近侧壁上的开口的围界接触针上的轮廓改变部以停止弹簧夹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和弹簧的进一步伸展。在此之前、与此同时或此后不久,弹簧夹的回弹性臂可不再压靠针杆、可激活并径向地移动以使两个远侧壁移动成盖在针尖端上从而在防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

在防护位置中,回弹性臂的自由端或尖端可以滑离针杆,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移动以覆盖针尖端从而防止在无意中发生针刺。

远侧壁可以各自具有折叠凸耳(诸如,两个或更多个折叠凸耳),以限定保持空间以用于将针尖端捕获在其内,从而防止针尖端侧向地移动到回弹性臂的侧边缘之外。

回弹性臂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当激活弹簧夹时,两个远侧壁轴向地偏置并且覆盖针尖端。

轮廓改变部与弹簧夹的近侧壁中的开口之间的接合可以防止弹簧夹向远侧移位离开针。

在移动到使用或保护位置后,近侧壁的面向远侧的表面(诸如,限定开口的围界)可以邻接抵靠轮廓改变部以防止弹簧夹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在使用或保护位置中,针尖端被遮蔽。

因为轮廓改变部在尺寸上大于开口,所以弹簧夹可不滑动越过轮廓改变部,由此在已从患者体内移除针之后将针尖端约束在弹簧夹内并且防止发生意外针刺。

具有腔的筒体或壳体可以容纳弹簧夹。

壳体可以类似于具有以下各者的杯状物:长形壁;一个闭合端,其具有用于针的开口;以及一个开放端,其在尺寸上可以大于闭合端上的开口。

壳体可以放置在弹簧的远端处或远端附近的某处。

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计成将弹簧夹接纳在其内并允许弹簧夹的臂在备用位置与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壳体可以具有远端边缘,远端边缘在弹簧夹的远侧延伸使得当将针用在患者上时,皮肤推抵壳体的远端边缘而非弹簧夹。

长形壁可以是部分连续的,诸如半包封的或仅具有圆周的一部分。

固定装置可以包括两个附接端,每个附接端具有接合表面和与接合表面成角度的挤压表面。

固定臂可以从每个附接端的接合表面延伸,并且可以在枢转部位处枢转地附接到安装部或针转接器。

安装部可以夹在弹簧的近端与针转接器的突出部之间。

在备用位置中每个附接端可以与位于弹簧的相对侧上的锁合部位接合以固定针组件。

弹簧可以具有在锁合部位与弹簧的近端之间的压缩部分和在锁合部位与弹簧夹之间的未压缩部分。

两个附接端的锁合部位沿弹簧长度的位置可以更靠近弹簧的远端而不是弹簧的近端。

锁合部位可以沿弹簧长度定位在任何地方,这取决于针插入到患者体内的深度。

锁合部位相对于弹簧长度的位置可以是能够选择的,这取决于所期望的针应用。

锁合部位可以轴向地偏置,以与轴向地偏置的附接端匹配。

可以包括断联器,并且断联器可以位于在具有锁合部位的匝圈远侧的相邻匝圈上。

断联器可以位于同一个远侧匝圈或不同的匝圈上。

锁合部位可以沿弹簧长度交错,使得固定臂具有不等长度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以及一个未压缩部分。

第一锁合部位可以位于更靠近弹簧的远端,并且第二锁合部位可以位于第一锁合部位与弹簧的近端之间。

第一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在第一锁合部位与第二锁合部位之间,并且第二压缩部分可以位于第二锁合部位与弹簧的近端之间。

在第一阶段中,第一断联器可以使第一附接端与第一锁合部位脱离,使得第一压缩部分与未压缩部分组合以形成新的未压缩部分。

在第二阶段中,第二断联器可以使第二附接端与第二锁合部位脱离,以从固定机构完全释放弹簧。

每个附接端的形状也可以影响断联器、弹簧夹、用于容纳弹簧夹的壳体、或所有以上各者在释放端与附接部位之间发生分离的所需移位。

附接端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决定断联器在邻接并推附接端以及使附接端与弹簧的锁合部位断联之前必须行进多远。

如果挤压表面在备用位置中更靠近弹簧的断联器或具有不同的角度,则比起挤压表面在近侧上离断联器更远的情况,弹簧夹进行更少量的移动就可释放附接部位以解放弹簧的压缩部分。

可以将针装置实施为具有用于附接到单个锁合部位的单个附接端。

可以存在用于附接到三个或更多个附接部位的三个或更多个附接端。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可以朝向两个锁合部位向近侧移动。

当弹簧夹朝向锁合部位向近侧移动时,位于在锁合部位的远侧的相邻匝圈上的断联器可以撞击附接端的挤压表面。

因为挤压表面可相对于接合表面成角度,所以断联器的向近侧的移动由于分力而向外推附接端远离弹簧,直到接合表面不再接合锁合部位。此时,两个固定臂和两个附接端可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弹簧并释放弹簧的压缩部分。

两个断联器可以轴向地偏置或交错,使得一对固定臂和附接端将在第二对固定臂和附接端释放之前释放。

如果锁合部位交错或轴向地隔开,则当第一断联器使第一附接端与第一锁合部位脱离时,可释放在弹簧的一侧上的第一压缩部分,并且当第二断联器使第二附接端与第二锁合部位脱离时,可释放在弹簧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压缩部分。

当从患者体内拔出针时,可由弹簧使弹簧夹朝向针尖端向远侧前进,直到由弹簧夹覆盖针尖端。

可以通过近侧壁接合针尖端附近的轮廓改变部来使弹簧夹停止向远侧移动,如先前参考第一实施例所讨论的那样。

附接端和锁合部位可以位于更靠近弹簧的近端处。

附接端可以使弹簧的大约一半的长度压缩。

附接端可以使弹簧的不到一半的长度压缩。

未压缩部分与压缩部分相比越长,则弹簧夹在断联器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脱离之前就可以移位得越长。

更长的未压缩部分可以允许弹簧夹在附接端释放弹簧的压缩部分之前向近侧行进更长的距离,以在弹簧的压缩部分被释放之前允许针更深地穿透到患者体内。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可以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弹簧的未压缩部分压缩。

假设其他弹簧特性相同,因为未压缩部分长于压缩部分,所以使弹簧夹向近侧移动所需的力的量可小于未压缩部分更短的情况下所需的力的量。

未压缩部分越长,由弹簧夹抵靠患者施加的压力就可越小。

弹簧的弹簧常数和对弹簧180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影响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抵靠患者的总压力。

当通过压靠患者的皮肤使弹簧夹朝向针转接器向近侧移动时,断联器可推抵两个附接端的挤压表面,由此迫使附接端向下并远离弹簧的锁合部位,直到两个附接端与弹簧的锁合部位断联。

当每个附接端与弹簧的一部分断联时,柔性臂可向外弹跳远离弹簧。

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弹簧夹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朝向针尖端向远侧移动,同时以逐渐减小的力提供对患者的抵抗力。

当从患者体内完全移除针时,弹簧夹的端部可移动到针尖端的远侧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回弹以覆盖针尖端。

轮廓改变部可以防止弹簧夹进一步向远侧移动,以防止从针移除弹簧夹。

安全针组件可以包括:针转接器;针;护针器或弹簧夹,其可滑动地装载在针上;弹性套管,其在针转接器的远侧延伸并且包封弹簧夹和针的在弹簧夹的近侧的部分;以及固定装置,其在备用位置中压缩弹性套管的至少一部分。

针转接器可以具有近端和远端,并且可替代地称为毂或针毂。

针可以从针转接器的远端向远侧突出。近端可以具有用于接收阳型医疗器械的开口,所述阳型医疗器械诸如用于将流体注射到患者的组织中或从患者体内抽出流体或血液的注射器。

所述开口可以是用于接收阳型鲁尔件尖端(诸如,注射器尖端)的阴型鲁尔件。

针转接器的外部可以具有外螺纹以用于与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上的带螺纹套环实现螺纹接合。

突出部可形成在或可不形成在邻近于针转接器的远端处。针转接器的整体形状可变化,且因此突出部的尺寸和形状也可变化。

针转接器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如下部分,所述部分由近端到远端向内渐缩以形成部分圆柱形且部分截头圆锥形抓持部,以用于将安全针组件方便地附接到注射器或其他医疗装置。

环形平面表面可以邻近于截头圆锥形抓持部的远端,环形平面表面限定用于支撑弹性套管的突出部。

针转接器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以形成抓持部。

针转接器的形状不受限制并且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的需求和使用而变化。

可添加表面特征(诸如,翅片状部和隆起部)以形成更有效的抓持表面。

锁扣(catch)可以在针转接器的近端与远端之间从针转接器的外表面延伸。

固定装置可以从套管的外表面延伸,并在备用位置中接合锁扣以使套管的一部分压缩从而暴露针尖端。

固定装置可以设置在针转接器的外表面上,以在备用位置中接合从套管的外表面延伸的锁扣。

弹性套管可以设置有待充当被动式安全装置的针,被动式安全装置构造成沿远侧方向移动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以保护尖端免于在使用后发生意外针刺。

套管可以具有一个轴向固定端和一个可移动端。当移动可移动端时,套管被压缩或从初始压缩位置进一步被压缩。当被压缩时或当进一步被压缩时,套管从第一长度变到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套管可以称为或起到偏压构件或元件的作用。

弹性套管可以在覆盖针尖端时防止或显著降低血液暴露的可能性。

弹性套管可以是限定内腔的中空管状结构,内腔具有:在近端处的开口;以及闭合的远端,远端具有孔口以用于在备用位置中使针从中延伸穿过。

在针尖端延伸穿过包围针转接器的远端的开口和孔口的情况下,套管可以套设在针和弹簧夹上。

为防止弹性套管与针转接器分离,弹性套管的近端可以联接到针转接器,诸如在针转接器的突出部处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超声波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

套管的近端可以在针与针转接器的接口处或附近直接附接到针杆。

颈状部分可以邻近于套管的远端并且在弹簧夹的近侧。颈状部分可以是套管的一部分,该部分朝向针向内延伸以形成减小的通道,减小的通道具有小于套管的内腔的尺寸或直径的尺寸或直径,以在内腔中将弹簧夹约束在套管的远端与颈状部分之间。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颈状部分:将盘或凸缘提供在套管内部上,具有用于使针通过的通道或孔。

在示例中,颈状部分可以是套管内的渐变表面、形成用以将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保持在套管内的屏障的盘或凸缘。

颈状部分可以构造成压靠弹簧夹,或更具体地按压到弹簧夹的近侧壁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以将弹簧夹朝向针尖端向远侧推进,从而遮蔽针尖端以免在无意中发生针刺。

颈状部分可以是内台肩,其从套管内腔的表面朝向针径向向内延伸,由此形成大到足以使针杆穿过并且小到足以使弹簧夹沿针杆前进的通道。

孔的尺寸或直径可以略大于针杆并且小于弹簧夹的近侧壁。

套管的颈状部分可以压靠或邻接弹簧夹而不进行机械互相接合,使得弹簧夹可以相对于套管绕针杆旋转。

颈状部分可以附接到近侧壁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使得弹簧夹不能相对于套管绕针杆自由旋转。

套管可以沿针杆的几乎全长从针转接器的突出部延伸。

套管可以起到弹簧的作用,其既包围弹簧夹又至少部分地包围针。

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的具体应用来选择套管的特性,诸如套管的套管材料和弹性性质。

当将力施加到套管以将套管压缩某一距离时,弹性能被储存在套管中。当移除力时,套管可以弹性地回复到其原始形状。

使套管压缩所需的施加的力可与由于弹簧刚度被压缩的距离成比例,弹簧刚度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线性弹簧刚度可具有弹簧常数,这意指套管的压缩可以与外加力成正比。

具有高弹簧常数的套管可以比具有更小弹簧常数的套管需要更大的外加力来使套管压缩。

固定装置(其也可称为牵制带)可以包括从套管的外表面延伸的臂和在所述臂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

臂和附接端可以与套管形成为一体,或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附接到套管。

固定装置的臂可以在其自然状态下从套管向近侧延伸。

固定装置的臂可以在其自然状态下相对于针轴线从套管径向向外延伸,以确保当臂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脱离锁扣时,附接端移动远离锁扣,以防止附接端重新接合锁扣。

臂可以具有:开孔,其延伸穿过在附接端与套管之间的臂主体;以及弹性棒,其插入到开孔内部以确保臂在其自然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

臂可以包括弹性套管,所述弹性套管配合成套在臂上以使臂在其自然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

当安全装置处于备用位置中时,附接端接合针转接器上的锁扣。锁扣可以具有从针转接器延伸的锚固端。

当套管被压缩一定距离时,附接端可以与锁扣脱离并且由于臂中所储存的弹性能的释放而径向向外弹跳到其自然状态。

臂可以在邻近于套管的远端处或在套管的远端处从套管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臂可以在邻近于套管的颈状部分处从套管向外延伸。

臂沿套管长度的位置可以决定施加到套管的力的量以及在附接端脱离锁扣之前所需的压缩量。

锁扣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或附着物,其从针转接器向外延伸以将固定装置锁合到其上。锁扣的连接到针转接器的端部可称为锚固端。锚固端可以与针转接器形成整体。在其他示例中,锚固端被固定到针转接器,诸如通过焊接、胶合、共模制(co-molding)、或嵌入模制(insertmolding)。

锁扣可以位于针转接器的近端与远端之间。

锁扣可以位于突出部的近侧。

锁扣可以在套管上位于臂和附接端的近侧。

当固定装置的附接端接合锁扣时,弹性套管可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沿固定装置提供张力来将附接端维持到锁扣。

当固定装置接合锁扣时,套管可以被划分为在锚固部位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和在锚固部位的近侧的压缩部分,臂在锚固部位处从套管延伸。

套管的未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在锚固部位与套管的远端之间。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未压缩部分可至少部分地被压缩。

未压缩部分可以是不能够压缩的,使得未压缩部分将不压挤在未压缩部分内的弹簧夹,并且有可能损坏或影响弹簧夹的操作。

锚固部位可以位于套管的颈状部分处或附近,使得在备用位置中仅允许套管在锚固部位的近侧的这部分被压缩。

弹簧的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于套管在突出部处的近端与锚固部位之间。

在弹簧夹的近侧的套管的几乎全长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套管的整个未压缩长度的至少8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套管的全长的至少5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

固定装置可通常相对于针的轴线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当固定装置的附接端接合锁扣时,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固定装置中。

臂和在臂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可以远离套管和针指向,使得当在初始位置中附接端与锁扣接合时,臂可以处于由于使套管的压缩部分压缩而导致的张力下,并且同时还由于使臂朝向套管枢转或弯曲以使附接端与锁扣接合而导致朝向套管和针弹性地向内偏转。

由弹性偏转产生的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臂中。

臂中的张力可以通过使套管处于压缩状态下而导致,以维持附接端与锁扣之间的接合,并防止臂与附接端向外远离套管而发生弹性复原。

在备用位置中,可以由固定装置将套管维持成处于压缩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可以起到牵制带的作用。

附接端可以包括环、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

附接端可以可移除地接合锁扣,并且当套管压缩时,与锁扣分离并且从该锁扣径向向外偏转。可移除式接合可以是利用摩擦的简单重叠、在锁扣的一部分进入附接端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形状接合,或其组合。

锁扣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凹口、或附着物,其至少部分地向近侧成角度使得随着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进一步使套管压缩时附接端可以容易滑落。

固定装置可以经由附接端联接到锁扣,由此在备用位置中将套管划分成在锚固部位的近侧的压缩部分和在锚固部位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

锚固部位在套管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可以决定在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断联之前套管和/或套管中的弹簧夹沿近侧方向可以行进多远,诸如当注射期间套管的远端压靠皮肤并被皮肤沿近侧方向推时。

锚固部位可以位于套管的邻近于颈状部分的远端附近,因此套管和/或弹簧夹沿近侧方向的相对小的移位可以使附接端与套管断联。

如果锚固部位位于更靠近套管的近端处,则在附接端可以与套管断联之前会需要弹簧夹的更大移位。

取决于针进入到患者体内的穿透深度,可以由弹簧夹的所需的向近侧移动来选择锚固部位沿套管长度的位置以及使附接端与锁扣脱离所需的距离。

可以通过使附接端相对于锁扣移动直到锁扣与附接端之间的接触被移除来使附接端与锁扣断联。

附接端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像闭合的环,锁扣延伸穿过该环。

附接端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像钩子,且锁扣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像闭合的环或突出部,闭合的环或突出部不具有或具有沿与钩状附接端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唇缘以在备用位置中形状接合附接端。

因为套管的压缩部分通过附接端与锁扣的接合而被保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安全针组件可以在备用位置中处于平衡状态。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固定装置可以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套管的远端和弹簧夹朝向锁扣向近侧移动。

当套管的远端和弹簧夹在针上向近侧前进时,如果可压缩的话,未压缩部分可开始压缩,并且附接端向远侧前进远离锁扣,由此打破与锁扣的接触且最终够不到锁扣,使得臂可以由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缘故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套管且其后保持够不到锁扣。

一旦附接端不再与锁扣接合,套管和套管内的弹簧夹就可以取决于针插入的深度而进一步向近侧移动。

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套管可以准备伸展,以使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或弹簧夹移动到盖在针尖端上。

在备用位置中,可以由套管防止弹簧夹向远侧移动。

弹簧夹可以构造成在激活后(诸如在使用并且附接端与锁扣分离后)沿针杆滑动以遮蔽针尖端以免发生意外针刺。

弹簧夹可以从初始或备用位置向近侧滑动到使用中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可以与针尖端进一步隔开,然后诸如在从患者体内移除针之后向远侧滑动到使用后位置、封闭位置、保护位置或防护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有效地盖在针尖端上以遮蔽针尖端。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壳体的远端(其是套管的远端)可以推抵患者的皮肤。

弹簧夹可以通过在套管的远端处邻接抵靠套管的内腔的内表面而沿针杆向近侧移动。

当将针更深地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可以被套管的远端沿针杆向近侧推,同时进一步使套管的压缩部分压缩以使附接端向近侧移动远离锁扣。

当针更深地延伸到患者体内时,附接端可以与锁扣脱离,此时臂和附接端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锁扣并且保持从锁扣移位。

可以在套管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情况下使套管的远端压靠皮肤。

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可以通过压靠弹簧夹的近侧壁的套管的颈状部分来促使弹簧夹沿针杆向远侧移动,直到近侧壁并且更具体地限定近侧壁上的开口的围界接触针上的轮廓改变部,这停止了弹簧夹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和套管的进一步伸展。

在此之前、与此同时或此后不久,现在不再压靠针杆的弹簧夹的回弹性臂可以激活并径向地移动以使两个远侧壁移动成盖在针尖端上从而在防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

在防护位置中,回弹性臂的自由端或尖端可以滑离针杆,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移动以覆盖针尖端从而防止在无意中发生针刺。

远侧壁可以各自具有折叠凸耳(诸如,两个或更多个折叠凸耳),以限定保持空间以用于将针尖端捕获在其内,从而防止针尖端侧向地移动到回弹性臂的侧边缘之外。

回弹性臂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当激活弹簧夹时,两个远侧壁轴向地偏置并且覆盖针尖端。

如果针上未设置轮廓改变部,则当套管完全伸展到其自然状态时,套管的远端可以在弹簧夹被激活并且覆盖针尖端时停止弹簧夹的进一步向远侧移动。

轮廓改变部与在弹簧夹的近侧壁或套管的远端中的开口之间的接合可以防止弹簧夹向远侧移位离开针。

在移动到使用或保护位置后,近侧壁的面向远侧的表面(诸如,限定开口的围界)可以邻接抵靠轮廓改变部以防止弹簧夹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在使用或保护位置中,针尖端被遮蔽。

因为轮廓改变部在尺寸上可以大于开口,所以弹簧夹不能滑动越过轮廓改变部,由此在已从患者体内移除针将针尖端约束在弹簧夹内并且防止之后发生意外针刺。

因为在套管的远端处的孔口小于弹簧夹,所以弹簧夹在套管的内腔内被约束在套管的远端与颈状部分之间。

在套管的远端484与颈状部分之间的套管远侧部分可以起到壳体的作用,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弹簧夹的内腔。

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计成将弹簧夹接纳在其内并允许弹簧夹的回弹性臂在备用位置与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安全针组件可以包括:一对固定装置,其从套管的相对侧延伸;以及一对锁扣,其从接合这对固定装置的针转接器的相对侧延伸以在备用位置中牵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套管。

这对锁扣可起到释放按钮的作用,其在由使用者激活时使这对锁扣与这对固定装置脱离。

可以通过同时使这对锁扣中的每一者朝向彼此压挤来激活这对锁扣。

安全针组件可以是主动式装置,其需要使用者释放套管和套管内的弹簧夹以在针移除时通过激活可移除地联接到固定装置的锁扣而在保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

安全针组件可以包括:针转接器;针;护针器或弹簧夹,其可滑动地装载在针上;弹性套管,其在针转接器的远侧延伸并且包封弹簧夹和针的在弹簧夹的近侧的部分;以及一对固定装置,其在备用位置中压缩弹性套管的至少一部分。

在针转接器的远侧的弹性套管的全长可以被压缩。

这对锁扣可以各自在近端与远端之间从针转接器的外表面的相对端延伸。

针转接器的整体形状可变化。

针转接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些部分可以由近端到远端向内渐缩以形成至少部分地截头圆锥形抓持部以便使用者将安全针组件方便地附接到注射器或其他医疗装置。

针转接器420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以形成抓持部。

可添加表面特征(诸如,翅片状部和隆起部)以形成更有效的抓持表面。

套管的近端可以附接在针转接器的外表面的远侧部分周围。

环形平面表面可以邻近于针转接器的远端,环形平面表面限定用于支撑弹性套管的突出部。

针转接器的形状和尺寸不受限制。

针可以包括:针杆,其具有附接到针转接器的近端;针尖端,其形成在针杆的远端处;以及可选地轮廓改变部,其定位成邻近于针杆上的针尖端。

针可以设置有弹性套管以充当被动式安全装置,被动式安全装置构造成沿远侧方向移动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以保护尖端免于在使用后发生意外针刺。

弹性套管可以是限定内腔的中空管状结构,内腔具有:在近端处的开口;以及闭合的远端,远端具有孔口以用于在备用位置中使针从中延伸穿过。

在针尖端延伸穿过包围针转接器的远端的开口和孔口的情况下,套管可以套设在针和弹簧夹上。

为防止弹性套管与针转接器分离,弹性套管的近端可以固定到针转接器的突出部,诸如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超声波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

套管的近端可以在针与针转接器的接口处或附近直接附接到针杆。

邻近于套管的远端并且在弹簧夹的近侧的颈状部分可以构造成压靠弹簧夹,或具体地压靠到弹簧夹的近侧壁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以将弹簧夹朝向针尖端向远侧推进,从而遮蔽针尖端以免在无意中发生针刺。

颈状部分可以是内台肩,其可以从套管内腔的表面朝向针径向向内延伸,由此形成大到足以使针杆穿过并且小到足以使弹簧夹沿针杆前进的通道。

孔的尺寸或直径可以略大于针杆且小于弹簧夹的近侧壁。

套管的颈状部分可以压靠或邻接弹簧夹而不进行机械接合,使得弹簧夹可以保持能够相对于套管绕针杆自由旋转。

颈状部分可以附接到近侧壁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使得弹簧夹不能相对于套管绕针杆自由旋转。

套管可以从针转接器的突出部沿针杆的几乎全长延伸。

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的具体应用来选择套管的特性,诸如套管的套管材料和弹性性质。

当将力施加到套管以将套管压缩某一距离时,弹性能可以被储存在套管中。当移除力时,套管可以弹性地回复到其原始形状。

固定装置(其可以称为牵制带)可以各自包括从套管的外表面延伸的臂和在该臂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

臂和附接端可以与套管形成为一体,或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附接到套管。

固定装置的臂可以向近侧延伸,并且在其自然状态下可相对于针轴线从套管径向向外延伸或可不径向向外延伸。

臂可在其自然状态下盘卷,由此在固定臂脱离对应的锁扣时缩短臂的总长度。

臂可以在邻近于套管的远端处或在套管的远端处从套管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臂可以在邻近于套管的颈状部分处从套管向外延伸,以防止压缩包围弹簧夹的套管。

锁扣可以是弹性突起,其在针转接器的近端的远侧在针转接器的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

锁扣还可以在其自然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当在接合位置中锁扣朝向针轴线向内偏转以在备用位置中保持固定装置的附接端时,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锁扣中。

锁扣的自由端可以直接接触位于针转接器或弹性套管上的保持装置,以在接合位置中维持锁扣。

保持装置可以是针转接器或套管上的凹口或形成在套管的近端与针转接器之间的拐角。

锁扣可以通过移除锁扣的自由端与保持装置之间的接触(诸如,通过使锁扣朝向彼此压挤)而从接合位置弹跳到激活位置,激活位置可以是锁扣在其自然状态下的位置。

锁扣也可以是针转接器上的夹具或其他保持装置,夹具或其他保持装置能够在备用位置中通过固定所述固定装置的附接端来将套管维持成处于压缩状态下,并且能够释放固定装置的附接端以允许套管伸展到其正常状态。

当固定装置的附接端接合锁扣时,弹性套管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沿固定装置提供张力,从而将附接端维持到锁扣。

当固定装置接合锁扣时,套管可以被划分为在锚固部位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与在锚固部位的近侧的压缩部分,臂在锚固部位处从套管延伸。

套管的未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在锚固部位与套管的远端之间。

锚固部位可以位于套管的远端处,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未压缩部分。

锚固部位可以在套管的颈状部分附近,使得套管在锚固部位的近侧的部分被允许压缩。

弹簧的压缩部分可以被限定在套管的近端与锚固部位之间。

套管在弹簧夹的近侧的几乎全长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套管的整个未压缩长度的至少8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套管的全长的至少5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

固定装置的臂可在正常状态下为直的或盘绕的,使得当固定装置的附接端接合锁扣时,弹性势能被储存在固定装置的臂中。

当在初始位置中臂与锁扣接合时,臂同时处于由于使套管的压缩部分压缩而导致的张力下,由此使臂弹性地伸直成在跨度上为直的,如果在正常状态下是盘绕的话。

由弹性偏转产生的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臂中。

由套管处于压缩状态下而导致的臂中的张力可以维持附接端与锁扣之间的接合,并防止臂与附接端向外远离套管而发生弹性复原。

在备用位置中,可以由固定装置将套管维持成处于压缩状态下,固定装置起到牵制带的作用。

附接端可以包括环、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

附接端可以可移除地接合锁扣,并且当套管压缩时,与锁扣分离并且通过套管的伸长随着套管回复到其正常状态从该锁扣中挣脱。

可移除式接合可以是利用摩擦的简单重叠、在锁扣的一部分进入附接端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形状接合,或其组合。

因为套管的压缩部分通过保持装置与锁扣的接合而被保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安全针组件可以在备用位置中处于平衡状态。

当激活锁扣时,锁扣可以打破与保持装置的接触,由此释放固定装置的附接端。

取决于锁扣的结构,锁扣可以由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缘故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固定装置且其后保持够不到固定装置。

一旦附接端不再由锁扣保持,套管就可以恢复到其自然状态并推套管内的弹簧夹向远侧移动以覆盖针尖端。

套管可以在备用位置中约束弹簧夹并且防止弹簧夹向远侧移动。

弹簧夹可以构造成在激活后(诸如在使用并且附接端与锁扣分离后)沿针杆滑动以遮蔽针尖端以免发生意外针刺。

弹簧夹可以诸如在从患者体内移除针之后从初始或备用位置向近侧滑动到使用后位置、封闭位置、保护位置或防护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有效地盖在针尖端上以遮蔽针尖端。

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可以由压靠弹簧夹的近侧壁的套管的颈状部分来促使弹簧夹沿针杆向远侧移动,直到近侧壁。

限定近侧壁上的开口的围界可以接触针上的轮廓改变部,这停止了弹簧夹的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和套管的进一步伸展。

轮廓改变部与在弹簧夹的近侧壁或套管的远端中的开口之间的接合可以防止弹簧夹向远侧移位离开针。

在移动到使用或保护位置后,近侧壁的面向远侧的表面(诸如,限定开口的围界)可以邻接抵靠轮廓改变部以防止弹簧夹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在使用或保护位置中,针尖端被遮蔽。

因为轮廓改变部在尺寸上可以大于开口,所以弹簧夹不能滑动越过轮廓改变部,由此在已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之后将针尖端约束在弹簧夹内并且防止发生意外针刺。

因为在套管的远端处的孔口小于弹簧夹,所以弹簧夹可以在套管的内腔内被约束在套管的远端与颈状部分之间。

套管的远端与颈状部分之间的套管的远侧部分可以起到壳体的作用,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弹簧夹的内腔。

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计成将弹簧夹接纳在其内并允许弹簧夹的回弹性臂在备用位置与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依照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组件可以包括锁扣,锁扣从接合固定装置的针转接器的一侧延伸并且起到释放按钮的作用。可以由使用者激活锁扣以使锁扣与固定装置脱离来释放套管,并且由于接合的缘故而允许套管的压缩部分伸展。

因此,安全针组件可以被手动地激活以释放套管,由此允许套管和套管内的弹簧夹在保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如此,其可以被视为主动式安全装置。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套管可以沿针杆移动。

锁扣可以从针转接器延伸并形成大体l状结构,包括:第一段,其从针转接器延伸;第二段;柔性肘部,其将第二段联接到第一段;以及在第二段的自由端处的联接器,其接合固定装置的附接端。在示例中,柔性肘部可以是活动铰链。在另一个示例中,柔性肘部可以是模制的弓形结构。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皮肤推抵套管的远端以使套管的远端、弹簧夹、以及固定装置可以朝向锁扣向近侧移动,由此在备用位置中从套管的初始压缩状态来进一步使套管压缩。固定装置可以是刚性的,且因此随着固定装置在针上向近侧前进,固定装置移动联接器,由此导致肘部随着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角度减小而弯曲。

联接器可以与附接端维持接触,直到由使用者激活锁扣。

联接器和附接端的形状不受限制,而是可以具体化为与所示的形状和方式不同的形状和方式。

联接器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或花键以用于接合附接端,附接端可以是互补的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

附接端可以呈环形,并且联接器可以形成曲形的回弹性钩子,曲形的钩子的唇缘向外延伸,使得当在备用位置中接合时钩状联接器可以被压挤到附接端的开孔内部以形成过盈配合。

柔性肘部可以是弹性的,并且能够在肘部由于使第二段朝向第一段移动而弯曲时储存弹性能。换句话说,当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减小时,储存在肘部中的潜在弹性能可增加。

肘部可以提供针对固定装置的阻力,以在固定装置朝向锁扣向近侧移动时维持联接器与附接端之间的形状接合。

如果固定装置是柔性的而非刚性的,则当套管的远端在套管压缩的同时向近侧移动时,锁扣在肘部处不屈曲。在备用位置中以及在使用期间,张力被维持在套管与锁扣之间的固定装置中,以维持锁扣的联接器与固定装置的附接端之间的接合。

套管的远端且因此在套管的远侧部分内的弹簧夹可以在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以及从患者体内移除时沿针杆自由滑动,同时维持固定装置中的张力。

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组件时,使用者可以激活锁扣以从联接器释放附接端,使得套管可以延伸以移动弹簧夹从而覆盖针尖端。

使用者可以通过挤压第一段、肘部或第二段来激活锁扣。替代地,可以通过将肘部压靠表面(诸如,桌面)来激活锁扣。另外替代地,可以由使用者或表面(诸如,桌面)挤压锁扣的任一部分,以进行激活,从而使附接端与联接器分离。

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套管也可以沿针杆移动。例如,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皮肤可以导致套管移动。因为套管在一端处被固定,所以套管的移动导致套管压缩并储存势能。

可以在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期间激活安全针组件。该激活可以发生在能够从患者体内移除针之前。当在注射期间被激活时,套管和套管内的弹簧夹可以在移除针和保护装置时覆盖针尖端。

可以在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期间通过使固定装置和/或锁扣与套管相互作用来激活安全针组件,使得套管导致该激活分离联接器和附接端。

锁扣可以从针转接器延伸并形成大体l状结构,包括:第一段,其从针转接器延伸;第二段;柔性肘部,其将第二段联接到第一段;以及在第二段的自由端处的联接器,其接合固定装置的附接端。

联接器和附接端的形状不受限制。

联接器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凸耳、钩子、突起、或花键以用于接合附接端,附接端可以是互补的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

附接端的形状可以设计为环或开口式钩子,并且联接器可以与第二段一起形成l状钩子,使得联接器在备用位置中可以延伸到附接端的开孔中以维持与附接端的接合。

针可以被插入到患者体内,套管的远端可以推抵患者的皮肤以使套管的远端、弹簧夹、以及固定装置朝向锁扣向近侧移动,由此在备用位置中从套管的初始压缩状态来进一步使套管压缩。套管具有轴向固定端和可以移动的自由端。当自由端移动时,套管可以压缩,或可以压缩到进一步压缩位置或状态。

固定装置可以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当固定装置在针上向近侧前进时通过推抵第二段来移动联接器,由此导致肘部随着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角度减小而弯曲。

同时,随着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角度减小,联接器可移动避开到附接端的开孔外,直到联接器完全脱离附接端。

当套管在备用位置中从其初始压缩状态进一步压缩到进一步压缩状态时,沿套管的长度径向向外形成套管的隆起部或扩大区域。因此,当套管压缩时,套管从第一长度变到更短的第二长度,并且从第一直径尺寸变到第二直径尺寸,第二直径尺寸大于第一直径尺寸。

当针更深地延伸到患者体内时,随着套管的远端向近侧移动以使套管压缩,套管的外部尺寸或直径可以增大。

当套管的外部尺寸径向地增长时,套管可以推抵固定装置的臂直到在臂的端部处的附接端移动远离锁扣的联接器,由此使联接器与锁扣脱离。

当从患者体内撤回针时,套管的远端可压靠患者的皮肤,直到完全移除针而套管和弹簧夹在保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

依照本公开的方面所提供的针尖端组件可以包括:针转接器,其具有在近端处的开口和远端;针,其从针转接器的远端向远侧延伸,针具有针杆和在针杆的远端处的针尖端;弹簧夹,其可滑动地跨坐在针杆上并且具有近侧壁,近侧壁具有用于使针杆从中穿过的开口,弹簧夹在备用位置中在邻近于针尖端处被促使成抵靠针杆,并且在防护位置中遮蔽针尖端;弹簧,其具有联接到针转接器的近端和接触弹簧夹的近侧壁的远端;以及固定装置,其联接到弹簧的锁合部分,并且在备用位置中在张力下使弹簧的一部分压缩并通过弹簧夹的向近侧的移动与弹簧的锁合部分断联。

针还可以包括在针上邻近于针尖端的轮廓改变部,轮廓改变部位于弹簧夹的近侧壁的远侧,弹簧夹的开口具有小于轮廓改变部的尺寸的尺寸以防止从针移除弹簧夹,并且弹簧的远端在防护位置中邻近于轮廓改变部。

弹簧夹当不在防护位置中时可以被促使抵靠针杆的相对侧。

护针器还可以包括从近侧壁向远侧延伸的一对回弹性臂,回弹性臂被促使抵靠针杆的相对侧,并且回弹性臂在防护位置中遮蔽针尖端。

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

弹簧的远端可以附接到弹簧夹的近侧壁。

弹簧的远端可以压靠弹簧夹的近侧壁。

弹簧夹可以是能够绕弹簧自由旋转的。

固定装置可以包括附接端,附接端在备用位置中联接到弹簧的锁合部分以固定弹簧夹。

当附接端与弹簧断联时,附接端可以弹性地移动远离弹簧。

弹簧的锁合部分可以压靠附接端。

当锁合部分向近侧移动远离附接端时,附接端可以与弹簧断联。

当弹簧的断联器被促使向近侧抵靠附接端时,附接端可以与弹簧断联。

弹簧的锁合部分可以是匝圈,并且弹簧的断联器是相邻匝圈。

附接端可以呈钩状。

附接端可以呈三角形。

固定装置可以包括多于一个附接端。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在弹簧的近端的近侧的枢转部位。

枢转部位可以联接到针转接器。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联接到针转接器的安装部,枢转部位将附接端联接到安装部。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臂,臂具有绕安装部枢转的一端和连接到附接端的另一端。

可以由固定装置将弹簧的几乎全长处于压缩状态下。

可以由固定装置使弹簧的不到一半的长度处于压缩状态下。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在弹簧的近端的远侧的枢转部位。

枢转部位可以安装在弹簧的不同部分上。

枢转部位可以是连接到弹簧的不同部分的环。

弹簧在备用位置中可以延伸针杆的几乎全长。

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可以包括一种制作针尖端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使针从针转接器的远端向远侧延伸穿过弹簧和弹簧夹的近侧壁中的开口,针转接器在近端处具有开口,针具有针杆和在针杆的远端处的针尖端;促使弹簧夹在备用位置中在邻近于针尖端处抵靠针杆;将弹簧的近端联接到针转接器;使弹簧的远端与弹簧夹的近侧壁接触;以及在备用位置中利用联接到弹簧的锁合部分的固定装置在张力下使弹簧的一部分压缩,固定装置与弹簧夹的锁合部分断联以在防护位置中遮蔽针尖端,固定装置通过弹簧夹的向近侧的移动与弹簧的锁合部分断联。

针还可以包括在针上邻近于针尖端的轮廓改变部,轮廓改变部位于弹簧夹的近侧壁的远侧,弹簧夹的开口具有小于轮廓改变部的尺寸的尺寸以防止从针移除弹簧夹,并且弹簧的远端在防护位置中邻近于轮廓改变部。

弹簧夹当不在防护位置中时可以被促使抵靠针杆的相对侧。

护针器还可以包括从近侧壁向远侧延伸的一对回弹性臂,回弹性臂被促使抵靠针杆的相对侧,并且回弹性臂在防护位置中遮蔽针尖端。

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

弹簧的远端可以附接到弹簧夹的近侧壁。

弹簧的远端可以压靠弹簧夹的近侧壁。

固定装置可以包括附接端,附接端在备用位置中联接到弹簧的锁合部分以固定弹簧夹。

当锁合部分向近侧移动远离附接端时,附接端可以与弹簧断联。

当附接端与弹簧断联时,附接端可以弹性地移动远离弹簧。

弹簧的锁合部分可以压靠附接端。

当弹簧的断联器被促使向近侧抵靠附接端时,附接端可以与弹簧断联。

弹簧的锁合部分可以是匝圈,并且弹簧的断联器是相邻匝圈。

附接端可以呈钩状。

附接端可以呈三角形。

固定装置可以包括多于一个附接端。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在弹簧的近端的近侧的枢转部位。

枢转部位可以联接到针转接器。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联接到针转接器的安装部,枢转部位将附接端联接到安装部。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臂,臂具有绕安装部枢转的一端和连接到附接端的另一端。

可以由固定装置使弹簧的几乎全长处于压缩状态下。

可以由固定装置使弹簧的不到一半的长度处于压缩状态下。

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在弹簧的近端的远侧的枢转部位。

枢转部位可以安装在弹簧的不同部分上。

枢转部位可以是连接到弹簧的不同部分的环。

弹簧在备用位置中可以延伸针杆的几乎全长。

本公开的方面还可以包括一种安全针组件,所述安全针组件可以包括:针,其附接到针转接器;弹簧,其安装在具有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的针上;以及固定机构,其用于在备用位置中将弹簧的至少一部分维持在压缩状态中。

附图说明

现将详细讨论本发明的安全针组件的各种实施例,重点在于突出强调有利的特征。这些实施例描绘了附图中所示的新颖的且非显而易见的安全针组件,其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这些附图包括以下诸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部分:

图1a-图1c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期间、以及之后的被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实施例;以及

图2a-图2c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期间、以及之后的被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3a-图3c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期间、以及之后的被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4a-图4c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期间、以及之后的被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4d描绘了图4a-图4c的安全针组件的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图4e描绘了图4a-图4c的安全针组件的固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5a和图5b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和之后的主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6a-图6c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期间、以及之后的主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7a描绘了具有在激活之前的被动式安全系统的安全针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7b和图7c描绘了锁扣可如何与图7a的安全针组件的套管脱离的变化。

图7d描绘了在激活之后的图7a的安全针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装置、设备、系统、以及方法。在附图中,附图标记标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下文关于对应附图特征的讨论来重现这些附图标记。

图(“附图”)1a-图1c图示了依照本公开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附件、装置或组件100的实施例,其被示出为处于不同的操作阶段。图1a图示了在备用位置中的安全针组件100的初始状态,在备用位置中,针的针尖端是暴露的,图1b示出了在使用(诸如用于执行注射)期间的针组件,并且图1c示出了在使用后处于诸如被安全系统保护的保护位置中的针组件。

现参考图1a,安全针组件100包括:针转接器120;针140;护针器、尖端保护器或弹簧夹160,其被可滑动地装载在针140上;偏压构件180,其定位在针转接器120与弹簧夹160之间;以及固定装置200,其在备用位置中使偏压构件180的一部分压缩。偏压构件180可以是弹簧、具有匝圈的弹簧、或具有偏压特征的套管(诸如,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套管),如下文参考图4a-图4f、图5a-图5b、以及图6a-图6c进一步讨论的。针转接器120具有近端122和远端124,并且可替代地称为毂,诸如针毂。针140从针转接器120的远端124向远侧突出。近端122具有用于接收阳型医疗器械的开口123,阳型医疗器械诸如用于将流体注射到患者的组织中或从患者体内抽出流体或血液的注射器。在一些示例中,开口123是用于接收阳型鲁尔件尖端(诸如,注射器尖端)的阴型鲁尔件。在其他示例中,针转接器120的外部具有外螺纹以用于与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上的带螺纹套环进行螺纹接合。

突出部124a设置在针140与针转接器120的远端124的接口处。针转接器120的整体形状可变化,并且因此改变突出部124a的尺寸和形状。在一些示例中,不形成实体的圆形突出部124a,并且针转接器120的远端近似为针杆的尺寸。如所示,针转接器120的外表面从近端122到远端124向内渐缩,以形成截头圆锥形抓持部以便使用者将安全针组件100方便地附接到注射器或其他医疗装置。截头圆锥形抓持部的远端具有环形平面表面,环形平面表面限定用于支撑安全特征的突出部124a,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在一些示例中,针转接器120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以形成抓持部。可添加表面特征(诸如,翅片状部和隆起部)以形成更有效的抓持表面。

针140包括:针杆141,其具有附接到针转接器120的近端;针尖端145,其形成在针杆141的远端处;以及轮廓改变部146,其在针杆141上定位成邻近于针尖端145。针杆141的近端可以被压配合到针转接器120的远端124中,或胶合到针转接器120的远端124处的胶井中。针尖端145构造成刺穿患者的皮肤和组织,使得可以诸如从附接到针转接器120的注射器将流体注射到患者体内,或可以通过针尖端145将血液或其他体液取回到注射器中。针尖端145可以被切割或磨成具有任何已知的现有技术尖端几何结构,包括非去芯的针尖端。轮廓改变部146具有大于针杆141的截面的截面,以防止弹簧夹160与安全针组件100拆开,如下文将参考图1c讨论的。轮廓改变部146可以是褶皱、隆起部、套管、附着物、或材料积聚部。

针140设置有偏压构件180以充当被动式安全装置,其构造成沿远侧方向移动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160以保护尖端免于在使用后发生意外针刺。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偏压构件180是弹簧180(诸如,压缩弹簧),其具有在弹簧的近端182与远端184之间的多个互连的匝圈。弹簧180的近端182可以放置成与针转接器120的突出部124a邻接接触。例如,弹簧180的最近端匝圈可以放置成与突出部124a的大体平面的表面邻接接触。为防止弹簧与针转接器120分离,可以将弹簧固定到针转接器(诸如,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或其他固定手段)。在一些示例中,弹簧180的近端182可以在针140与针转接器120的接口处或附近直接附接到针杆141。弹簧180的远端184附接到或压靠弹簧夹160,或更具体地,附接到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162a以朝向针尖端145向远侧推进弹簧夹160,从而遮蔽针尖端以免在无意中发生针刺。在一个示例中,弹簧180的远端184压靠或邻接弹簧夹160而不进行机械互相接合,使得弹簧夹160可以保持能够相对于弹簧180绕针杆141自由旋转。在另一个示例中,远端184附接到近侧壁16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使得弹簧夹160不能相对于弹簧180绕针杆141自由旋转。如附图中所示,弹簧180从针转接器120的突出部124a沿着针杆141的几乎全长延伸。

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100的具体应用来选择弹簧180的特性,诸如弹簧材料、匝圈直径、线材直径或粗度、以及节距。例如,如果针140将要深入地延伸到患者体内,则低的弹簧常数可以减少弹簧夹160压靠患者的不适。当如图1c中所示针尖端145由弹簧夹160保护时,如果弹簧180可以延伸所暴露的针杆141的几乎全长,则可实现最小弹簧常数。也就是说,弹簧180沿针140的长度越长,可以实现的弹簧常数就越低。

弹簧180具有位于近端182与远端184之间的锁合部位185。锁合部位185可以是匝圈的一部分或一部位以便由固定装置200用来接合或锁合到其上。在一些示例中,锁合部位185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或附着物,其从弹簧180的匝圈向外延伸以便固定装置200锁合到其上。当固定装置200接合弹簧180的锁合部位185时,弹簧180被划分为处于锁合部位185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189与处于锁合部位185的近侧的压缩部分181。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装置200沿匝圈上的两个隔开的位置来接合匝圈上的两个锁合部位185。弹簧的未压缩部分189被限定在弹簧的锁合部位185与远端184之间,远端184可以由弹簧夹160的近侧壁接触或邻接。弹簧的压缩部分181被限定在近端182与锁合部位185之间。如所示,弹簧180的几乎全长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未压缩部分是零或接近零。在另一个示例中,弹簧的整个未压缩长度的至少80%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未压缩部分小于在弹簧夹160与近端182之间的弹簧180全长的20%。在又一个示例中,弹簧180的全长的至少50%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弹簧的未压缩部分小于在弹簧夹160与近端182之间的全长的50%。

固定装置200(其也可称为牵制线(hbw))可以包括:安装部220,其设置在弹簧180的近端182与突出部124a之间;附接端210,其构造成与锁合部位185接合;以及固定臂215,其将附接端210联接到安装部220。在一些示例中,安装部220可以在突出部124a的一侧处直接附接到针转接器120,使得弹簧180的近端182直接接触突出部124a。如所示,安装部220具有用于使针140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并且由弹簧180压靠突出部124a。在一些示例中,安装部220在弹簧180的近端182处或附近可枢转地连接到弹簧180的匝圈。

如所示,固定臂215可以经由枢转部位225可枢转地附接到安装部220。安装部220可以具体化为盘绕环并且可以与固定臂215形成整体,且枢转部位225可以是弯曲部。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臂215可以直接可枢转地安装到针转接器120而无需安装部220(诸如,直接锚固到针转接器的壁表面中)。固定臂215在正常情况下从针140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当固定臂215绕枢转部位225枢转并且附接端210接合锁合部位185时,弹性势能被储存在固定臂215和枢转部位225中。也就是说,在正常状态下,固定臂215和固定臂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210远离弹簧180和针140指向。当在初始位置中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接合时,固定臂215处于由于使弹簧180的压缩部分181压缩而导致的张力下,并且同时还由于使固定臂215朝向弹簧180枢转或弯曲以使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接合而导致朝向弹簧180和针140弹性地向内偏转。由弹性偏转产生的弹性势能被储存在固定臂215和枢转部位225中。由弹簧180处于压缩状态下而导致的固定臂215中的张力维持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之间的接合,并防止固定臂215和附接端210向外远离弹簧180而发生弹性复原。

在一些示例中,附接端210可以包括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附接端210可以可移除地接合锁合部位185,并且当弹簧180压缩时,与锁合部位185分离并从该锁合部位185径向向外偏转,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可移除式接合可以是利用摩擦的简单重叠、在附接端210的一部分进入锁合部位185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形状接合,或其组合。

固定装置200经由附接端210联接到锁合部位185,由此在备用位置中将弹簧180划分成在锁合部位185的近侧的压缩部分181和在锁合部位185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189,如先前所讨论的那样。锁合部位185在弹簧18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可以决定在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断联之前弹簧夹160沿近侧方向可以行进多远,诸如当注射期间压靠皮肤并被皮肤沿近侧方向推时。如所示,锁合部位185位于靠近弹簧的远端184处,因此弹簧夹160沿近侧方向的相对小的移位可以使附接端210与弹簧180断联。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锁合部位185位于靠近弹簧180的近端182处,则在附接端210与弹簧180断联之前需要弹簧夹160进行更大移位。因此,取决于针140进入到患者体内的穿透深度,可以由弹簧夹160的所需的向近侧的移动来选择锁合部位185和附接端210沿弹簧180的长度的位置。

通过使锁合部位185相对于附接端210移动直到锁合部位185与附接端210之间的接触被移除来使附接端210与弹簧180的锁合部位185断联。在利用简单摩擦接合的示例中(诸如,图2a-图2c的实施例),附接端210可以相对于锁合部位185移动,以使附接端与锁合部位断联。在示例中,可以包括断联器187以使锁合部位185与附接端210断联。断联器187可以压靠附接端210,并且至少施加径向向外的力或分力以分离与锁合部位185的接触。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断联器187可以是在锁合部位185的远侧的紧邻的匝圈。因此,断联器187可以接触附接端210并使其径向向外偏转,可以使弹簧的匝圈压缩以使锁合部位185沿近侧方向移动远离附接端210,或可以发生以上两者以使锁合部位185与附接端210彼此分离。在一些示例中,断联器187可以是从锁合部位185的远侧的相邻匝圈延伸的附着物或突起。在其他示例中,断联器可以是弹簧夹160,且弹簧夹施加向下力或分力以使锁合部位185与附接端210彼此分离。

在示例中,断联器187按照如下方式来操作:接触附接端210并从锁合部位185向外挤压附接端210,直到附接端210不再与锁合部位185接合。在一些示例中,断联器187压靠锁合部位185并使锁合部位185向近侧移动,直到附接端210不再接合锁合部位185。如图1a到图1c中所示,附接端210的形状可以设计为类似于钩子,钩子的自由端与锁合部位185接合。因为弹簧的压缩部分181被固定装置200的附接端210保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安全针组件100在图1a的备用位置中处于平衡状态。

参考图1b,当将针1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断联器187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弹簧夹160向近侧朝向锁合部位185移动。当弹簧夹160在针上向近侧前进时,未压缩部分189开始压缩并且断联器187朝向附接端210前进。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导致断联器187压靠附接端210,并迫使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断联或脱离。替代地或与其相结合,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导致弹簧的压缩部分181进一步压缩,这使锁合部位185向近侧移动远离附接端210。固定臂215然后由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缘故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弹簧180,并且保持为在弹簧180的路径外,如图1b和图1c中所示。一旦附接端210不再与锁合部位185接合,弹簧夹160就可以取决于针插入的深度而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并且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被压缩的弹簧180准备伸展,以使尖端保护器或弹簧夹160移动成盖在针尖端上,如图1b和图1c中所示。

通过固定装置200在备用位置中使弹簧180的压缩部分181压缩来防止弹簧夹160向远侧移动。弹簧夹160构造成在激活后(诸如在使用并且附接端与锁合部位分离后)沿针杆141滑动以遮蔽针尖端145以免发生意外针刺。弹簧夹160可以从图1a中所示的初始或备用位置向近侧滑动到图1b中所示的使用中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与针尖端进一步隔开,并然后诸如在从患者体内移除针140之后向远侧滑动到图1c中所示的使用后位置、封闭位置、或防护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有效地盖在针尖端上以遮蔽针尖端。

如所示,本公开的弹簧夹160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近侧壁162和从近侧壁162向远侧延伸的两个回弹性臂164。在一个示例中,弹簧夹160具有近侧壁162,近侧壁162具有面向近侧的表面162a和面向远侧的表面162b。近侧壁162可以大体为圆形、曲线形或矩形,并且可以包括圆形或非圆形孔口或围界,孔口或围界限定用于使针140从中延伸穿过的开口163。开口163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大于针杆直径但小于轮廓改变部146的尺寸,以在图1c中所示的防护位置中防止近侧壁162向远侧移动越过轮廓改变部146。在其他示例中,弹簧夹160可以具体化为许多不同的保护装置或构型以用于覆盖并保护针尖端145以免在使用后拔出安全针之后在无意中发生针刺。示例性弹簧夹160可以在美国专利no.6,616,630和no.8,827,965中找到,并且作为针安全元件呈现于美国专利申请no.13/257,572(公开为us2012/0046620a1)中,所述专利和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回弹性臂164包括具有自由端166的远侧壁165,当不在防护位置中时,自由端166被偏压抵靠针杆141的直径上相对的部分或侧部。如所示,回弹性臂164还具有从壁162延伸的肘部167和在臂164的自由端166处的尖端168。尖端168可以是允许自由端166沿针杆141平滑地滑动的曲形唇缘或钩子。在一些示例中,尖端168可以各自具有简单的直边缘,其可选地添加了低摩擦材料(诸如医疗级润滑剂)以改进相对于针表面的滑动。弹簧夹160的自由端166可滑动地定位在针杆141的相对侧上,以允许弹簧夹160轴向地滑动同时最小化关于针140的任何力矩。如所示,在图1a的备用位置和图1b中所示的使用中位置中,两个回弹性臂164的尖端168压靠针杆141。回弹性臂164被针杆141向外弹性地偏转,并且远侧壁165的端部166压靠针杆141的直径上相对的部位。

现在参考图1b,当将针1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160通过邻接抵靠患者的皮肤沿针杆141向近侧移动。当将针140更深地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160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弹簧180的未压缩部分189压缩并且使断联器187更靠近锁合部位185。最终,弹簧180的断联器187压靠附接端210,或使锁合部位185向附接端210的近侧移动以使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脱离。一旦附接端210不再与锁合部位185接合,弹性固定臂215就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弹簧180,并且保持从弹簧180移位。此时,弹簧夹160压靠皮肤,整段弹簧180不受固定装置200限制。

现参考图1c,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140时,弹簧夹160通过弹簧的伸展力沿针杆141向远侧滑动,直到近侧壁162并更具体地直到限定近侧壁上的开口163的围界接触针上的轮廓改变部146,这停止了弹簧夹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和弹簧的进一步伸展。在此之前、与此同时或此后不久,现在不再压靠针杆141的弹簧夹160的回弹性臂164激活并径向地移动以使两个远侧壁移动成盖在针尖端145上从而在防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145。在防护位置中,回弹性臂164的自由端166或尖端168滑离针杆,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移动以覆盖针尖端145从而防止在无意中发生针刺。在一些示例中,远侧壁可以各自具有折叠凸耳(诸如,两个或更多个折叠凸耳),以限定保持空间以便将针尖端捕获在其内,从而防止针尖端侧向地移动到回弹性臂164的侧边缘之外。回弹性臂164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当激活弹簧夹160时,两个远侧壁165轴向地偏置并且覆盖针尖端。

轮廓改变部146与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中的开口163之间的接合防止弹簧夹160向远侧移位离开针。具体地,在移动到使用或保护位置后,近侧壁162的面向远侧的表面162b(诸如,限定开口163的围界)邻接抵靠轮廓改变部146以防止弹簧夹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在使用或保护位置中,针尖端被遮蔽。因为轮廓改变部146在尺寸上大于开口163,所以弹簧夹160不能滑动越过轮廓改变部,由此在已从患者体内移除针140之后将针尖端145约束在弹簧夹160内并且防止发生意外针刺。

在一些示例中,构想出具有腔的筒体或壳体,腔用于容纳弹簧夹160。例如,壳体可以类似于具有以下各者的杯状物:长形壁;一个闭合端,其具有用于针的开口;以及一个开放端,其在尺寸上可以大于闭合端上的开口。壳体可以放置在弹簧的远端处或远端附近的某处。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计成将弹簧夹接纳在其内并允许弹簧夹的回弹性臂在备用位置与图1c中所示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壳体可以具有远端边缘,远端边缘在弹簧夹160的远侧延伸使得当将针用在患者上时,皮肤推抵壳体的远端边缘而非弹簧夹160。在一些示例中,长形壁可以是部分连续的,诸如半包封的或仅具有圆周的一部分。此壳体可以与本文中别处所讨论的针组件中的任一者一起实施。

图2a-图2c图示了依照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组件100的另一个实施例。除了少数例外,本安全针组件100类似于图1a-图1c的安全针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200包括两个附接端210,并且附接端210的构型也不同。本实施例的每个附接端210具有接合表面212和与接合表面212成角度的挤压表面211。固定臂215从每个附接端210的接合表面212延伸,并且可以在枢转部位225处枢转地附接到安装部220或针转接器120。如所示,安装部220夹在弹簧180的近端182与针转接器120的突出部124a之间。

现在参考图2a,在备用位置中,每个附接端210与位于弹簧180的相对侧上的锁合部位185接合以固定针组件。在这个位置中,弹簧180具有在锁合部位185与弹簧的180近端182之间的压缩部分181以及在锁合部位185与弹簧夹160之间的未压缩部分189。用于两个附接端210的锁合部位185沿弹簧长度的位置被示出为更靠近弹簧180的远端184而不是弹簧180的近端182,但是也可以定位在沿弹簧180长度的任何地方,这取决于(作为示例)针插入到患者体内的深度。因此,锁合部位相对于弹簧长度的位置能够取决于期望的针应用来选择。在一些示例中,锁合部位185可以轴向地偏置成与轴向地偏置的附接端210匹配。

断联器187被包括并且断联器187位于在具有锁合部位185的匝圈远侧的相邻匝圈上。在一个示例中,断联器位于同一个远侧匝圈上。在另一个示例中,断联器位于不同的匝圈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构想出多级释放系统,其具有沿弹簧180的长度交错布置的锁合部位185,使得固定臂215具有不等长度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以及一个未压缩部分。例如,第一锁合部位可以位于更靠近弹簧180的远端184处,并且第二锁合部位可以位于第一锁合部位与弹簧180的近端182之间。在该示例中,第一压缩部分被限定在第一锁合部位与第二锁合部位之间,并且第二压缩部分位于第二锁合部位与弹簧的近端之间。在第一阶段中,第一断联器使第一附接端与第一锁合部位脱离,使得第一压缩部分与未压缩部分组合以形成新的未压缩部分。在第二阶段中,第二断联器使第二附接端与第二锁合部位脱离,以从固定装置200完全释放弹簧180。

每个附接端210的形状也可以影响断联器、弹簧夹、用于容纳弹簧夹的壳体、或所有以上各者在释放端与附接部位之间发生分离之前的所需移位。附接端2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决定断联器187在邻接并推附接端以及使附接端210与弹簧180的锁合部位185断联之前必须行进多远。例如,如果挤压表面211在如图2a中所示的备用位置中更靠近弹簧180的断联器187或具有不同的角度,则比起挤压表面211在近侧上离断联器187更远的情况,弹簧夹160进行更少量的移动就可释放附接部位以解放弹簧180的压缩部分181。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针装置实施为具有用于附接到单个锁合部位的单个附接端210。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存在用于附接到三个或更多个附接部位的三个或更多个附接端。

现参考图2b,当将针1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160向近侧朝向两个锁合部位185移动。当弹簧夹160向近侧朝向锁合部位移动时,位于在锁合部位185的远侧的相邻匝圈上的断联器187撞击附接端210的挤压表面211。因为挤压表面211相对于接合表面212成角度,所以断联器187的向近侧的移动由于分力而向外推附接端210远离弹簧180,直到接合表面212不再接合锁合部位185。此时,两个固定臂215和两个附接端210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弹簧180并释放弹簧180的压缩部分181。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断联器187轴向地偏置或交错,使得一对固定臂215和附接端210将在第二对固定臂215和附接端210释放之前释放。此外,如果锁合部位185交错或轴向地隔开,则当第一断联器使第一附接端与第一锁合部位脱离时,释放弹簧的一侧上的第一压缩部分,并且当第二断联器使第二附接端与第二锁合部位脱离时,释放弹簧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压缩部分。

现参考图2c,当从患者体内拔出针140时,由弹簧180使弹簧夹160朝向针尖端145向远侧前进,直到由弹簧夹160覆盖针尖端。通过近侧壁接合针尖端附近的轮廓改变部来使弹簧夹160停止向远侧移动,如先前参考第一实施例所讨论的那样。

现在参考图3a-图3c,除了与图2a-图2c的实施例相比附接端210和锁合部位185位于更靠近弹簧180的近端182处之外,安全针组件100的所图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2a-图2c的安全针组件。在一个示例中,附接端210可以使弹簧180的大约一半的长度压缩。在另一个示例中,附接端210可以使弹簧180的不到一半的长度压缩。未压缩部分189与压缩部分181相比越长,则弹簧夹160在断联器187使附接端210与锁合部位185脱离之前就可以移位得越长。

参考图3a,更长的未压缩部分189允许弹簧夹160在附接端210释放弹簧180的压缩部分181之前向近侧行进更长的距离。这在弹簧180的压缩部分181被释放之前允许针140更深地穿透到患者体内。

参考图3b,当将针1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160向近侧移动,由此使弹簧180的未压缩部分189压缩。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假设其他弹簧特性相同,因为未压缩部分189长于压缩部分181,所以使弹簧夹160向近侧移动所需的力的量小于未压缩部分189更短的情况下所需的力的量。未压缩部分189越长,由弹簧夹160抵靠患者施加的压力就越小。其他因素(诸如,弹簧180的弹簧常数和对弹簧180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影响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160抵靠患者的总压力。当通过压靠患者的皮肤使弹簧夹160朝向针转接器120向近侧移动时,断联器187推抵两个附接端210的挤压表面211,由此迫使附接端210向下并远离弹簧180的锁合部位185,直到两个附接端210与弹簧180的锁合部位185断联。当每个附接端210与弹簧180的一部分断联时,固定臂215向外弹跳远离弹簧180。

参考图3c,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140时,弹簧夹160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朝向针尖端145向远侧移动,同时以逐渐减小的力提供对患者的抵抗力,这是拉伸弹簧的典型的弹簧力特性。当从患者体内完全移除针140时,弹簧夹160的端部166移动到针尖端145的远侧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回弹以覆盖针尖端145。轮廓改变部146防止弹簧夹160进一步向远侧移动,以防止弹簧夹160从针140移除。

图4a-图4f图示了依照本公开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附件、装置或组件400的实施例,其被示出为处在各个操作阶段。图4a图示了在备用位置中的针组件400的初始阶段,在备用位置中,针的针尖端是暴露的,图4b示出了在使用(诸如用于执行注射)期间的针组件,并且图4c示出了在使用后处于诸如被安全系统保护的保护位置中的针组件。

最初参考图4a,安全针组件400可以包括:针转接器420;针440;护针器或弹簧夹160,其可滑动地定位在针440上;偏压构件480,其呈弹性套管480的形式,弹性套管480包封弹簧夹160和针440的在针尖端的近侧(诸如,在弹簧夹的近侧)的部分;以及固定装置490,其在备用位置中压缩弹性套管480的至少一部分。针转接器420具有近端422和远端424,并且可替代地称为毂或针毂。针440从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向远侧突出。针转接器的近端422具有用于接收阳型医疗器械的开口423,阳型医疗器械诸如用于将流体注射到患者的组织中或从患者体内抽出流体或血液的注射器。在一些示例中,开口423是用于接收阳型鲁尔件尖端(诸如,注射器尖端)的阴型鲁尔件。在其他示例中,针转接器420的外部具有外螺纹以用于与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诸如具有鲁尔锁的装置)上的带螺纹套环进行螺纹接合。

突出部424a可以设置成邻近于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针转接器420的整体形状可变化,并且因此突出部424a的尺寸和形状也可变化。在一些示例中,可省略突出部。在其他示例中,突出部424a是转接器的远端424。如所示,针转接器420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如下部分,这些部分沿从近端422到远端424的方向向内渐缩以形成长形的包封帽(诸如部分圆柱形且部分截头圆锥形结构),以用于将安全针组件400附接到注射器或其他医疗装置。

在截头圆锥形结构的远端附近可以是环形平面表面,环形平面表面限定用于支撑弹性套管480的突出部424a,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在一些示例中,针转接器420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结构,只要内部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阳型医疗器械(诸如,阳型鲁尔件尖端)即可。针转接器420的形状不受限制并且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400的需求和使用而变化。可添加表面特征(诸如,翅片状部和隆起部)以在转接器的外部表面上形成更有效的抓持表面。

锁扣425可以从针转接器420的外表面延伸。在一个示例中,锁扣可以位于近端422与远端424之间,但也可以位于这些端部中的一者处。固定装置490可以从套管480的外表面延伸,并在备用位置中接合锁扣425以使套管480的一部分压缩从而暴露针尖端445,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因此,固定装置的长度应加以选择,使得当被接合时其使套管的至少一部分压缩。替代地,固定装置490可以设置在针转接器420的外表面上,以在备用位置中接合从套管480的外表面延伸的锁扣425。

针440包括:针杆441,其具有附接到针转接器420的近端;针尖端445,其在针杆441的远端处;以及可选地轮廓改变部446,其在针杆441上定位成邻近于针尖端445,诸如在针尖端的近侧。针杆441的近端可以被压配合到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中和/或胶合到在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处的胶井中。针尖端445构造成刺穿患者的皮肤和组织,使得可以诸如从附接到针转接器420的注射器将流体注射到患者体内。替代地,可以通过针尖端445将血液或其他体液取回到注射器的筒中。针尖端445可以被切割或磨成具有任何已知的现有技术尖端几何结构,包括非去芯的针尖端。可选的轮廓改变部446具有大于针杆441的标称直径的截面的截面,以防止弹簧夹160与安全针组件400拆开,如下文将参考图4c讨论的那样。可选的轮廓改变部446可以是褶皱、隆起部、安装在针杆周围的具有开孔的套管、附着物或材料积聚部。

可以将本安全针组件400视为被动式安全装置,因为弹性套管480构造成沿远侧方向移动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160以保护针尖端445免于在使用后发生意外针刺。弹性套管还可以通过包围针杆来防止或降低可能的血液暴露,针杆会在使用后涂覆有血液或其他体液。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管480是限定内腔481的中空管状结构,其具有:在近端482处的开口483;以及部分包封的远端484,远端484具有孔口485以用于在备用位置中使针440从中延伸穿过。在针尖端445延伸穿过包围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的开口483和孔口485的情况下,套管480可以包围或包住针440和弹簧夹160。

为防止弹性套管480与针转接器420分离,弹性套管480的近端482(诸如,在针转接器420的突出部424a处)可以由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超声波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联接到针转接器420。在一些示例中,套管480的近端482可以在针440与针转接器420的接口处或附近直接附接到针杆441。

可以在套管480上形成颈状部分486,其邻近于套管480的远端484并且在弹簧夹160的近侧。颈状部分486可以是套管480的一部分,该部分朝向针440向内延伸以形成减小的通道487,减小的通道487具有小于套管480的内腔481的尺寸或直径的尺寸或直径,以在内腔481中将弹簧夹160约束在套管480的远端484与颈状部分486之间。颈状部分486也可压靠弹簧夹160,或更具体地按压到弹簧夹160的近侧壁46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462a,以朝向针尖端445向远侧推进弹簧夹160,从而遮蔽针尖端以免在无意中发生针刺,如下文参考图4c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因此,减小的通道487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大到足以使针杆441穿过并且小到足以使弹簧夹160沿针杆441前进。因此,通道487的尺寸或直径可以略大于针杆441且小于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通道487也可与针杆441尺寸相同或略小于针杆。颈状部分486可如所示延伸一段短的距离,或延伸到套管480的近端482。在一个示例中,颈状部分486可以是内台肩,其从套管480的内腔481的表面朝向针440径向向内延伸,由此形成通道487,通道487也大到足以使针杆441穿过但小到足以邻接弹簧夹160并使其沿针杆441前进。内台肩可以呈盘状,具有作为通道387的孔,该孔延伸穿过中心以便针440延伸和滑动穿过。

在一个示例中,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压靠或邻接弹簧夹160但不与弹簧夹互相接合,使得弹簧夹160可以保持能够相对于套管480绕针杆441自由旋转。在另一个示例中,颈状部分486与近侧壁16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162a互相接合,使得弹簧夹160不能相对于套管480绕针杆141自由旋转。如附图中所示,套管480沿针杆441的几乎全长从针转接器420的突出部424a延伸。

套管480可以起到弹簧的作用,并且具有可以产生偏压力的回弹性质。套管可以包围针440的至少一部分和弹簧夹160。套管可以具有隔开的环以便形成一致的压缩性主体,或可以允许套管压缩并形成随机折叠部。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400的具体应用来选择套管480的特性,诸如套管480的套管材料和弹性性质。例如,当将力施加到套管480以将套管480压缩某一距离时,弹性能被储存在套管480中。当移除力时,套管480可以弹性地回复到其原始形状。使套管480压缩所需的外加力可与被压缩的距离按弹簧刚度成比例,弹簧刚度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线性弹簧刚度指的是弹簧具有与外加力成正比的弹簧常数。

具有高弹簧常数的套管480比具有更小弹簧常数的套管480需要更大的外加力来使套管480压缩。例如,如果针440将要深入地延伸到患者体内,则低的弹簧常数可以减少由套管480压靠患者的力而导致的不适。当如图4c中所示针尖端445由弹簧夹160保护时,如果套管480可以延伸暴露的针杆441的几乎全长,则可实现最小弹簧常数。也就是说,套管480沿针140的长度越长,可以实现的弹簧常数就越低。

固定装置490(其也可称为牵制带)可以包括从套管480的外表面延伸的臂491和在臂491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496。臂491和附接端496可以与套管480形成为一体,或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附接到套管。在所示的示例中,固定装置490的臂491从套管480沿近侧方向延伸。固定装置490的臂491也可以相对于针轴线从套管480径向向外延伸,以确保当臂491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496脱离锁扣425时,附接端496移动远离锁扣425,以防止附接端496重新接合锁扣425。

参考图4d,臂491可以是中空的,并且具有:开孔492,其延伸穿过附接端496与套管480之间的臂491的主体493;以及弹性棒494,其插入到开孔内部以确保臂491在不接合到转接器时(诸如,在不固定到锁扣425时)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替代地,参考图4e,臂491可以包括外部回弹性框架或套管495,外部回弹性框架或套管495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配合在臂491上以使臂在不接合到锁扣时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当使用替代性的回弹性框架或套管时,臂491可以是实心的并且无开孔。

返回参考图4a,当安全针组件400处于备用位置中时,附接端496接合针转接器420上的锁扣425,在所述备用位置中,针尖端从护针器和套管中延伸出来并且装置准备就绪。当套管480在使用期间从准备位置被压缩一定距离时,附接端496可以与锁扣425脱离并且由于储存在臂491中的弹性能的释放而径向向外弹跳到其自然状态,如下文参考图4b进一步讨论的那样。

臂491可以在邻近于套管480的远端484处或在套管480的远端484处从套管480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如所示,臂491在邻近于套管480的远端484处从套管480向外延伸。在另一个示例中,臂491可以通过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在邻近于远端484处从套管480向外延伸。臂491的附接端沿套管480长度的位置可以决定施加到套管480的力的量以及在附接端496脱离锁扣425之前所需的压缩量。

锁扣425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或附着物,其从针转接器420向外延伸以呈现用于固定装置490锁合到其上的表面。锁扣425可以位于针转接器420的近端422与远端424之间,或位于这些端部中的一者处。在特定示例中,锁扣425可以位于突出部424a的近侧。替代地,锁扣425可以在套管480上位于臂491和附接端496的近侧。

当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接合锁扣425时,弹性套管480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沿固定装置490提供张力从而将附接端496维持到锁扣425,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决于臂491在什么位置从套管480延伸,可以仅使套管480在沿套管480的某些部分处压缩。更具体地,当固定装置490接合锁扣425时,套管480可被划分成在锚固部位499的远侧的未压缩部分488和在锚固部位499的近侧的压缩部分489,锚固部位499可以被限定为臂491在该处从套管480延伸。套管480的未压缩部分488可以位于套管480的远端484与锚固部位499之间。

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未压缩部分488可以部分地被压缩。在一个示例中,未压缩部分488可以是不可压缩的,使得当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时,未压缩部分488将不会压挤未压缩部分488内的弹簧夹160。因此,锚固部位499可以位于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处或附近,使得在备用位置中仅套管480的在锚固部位499近侧的这部分进行压缩。弹簧的压缩部分489可以被限定在突出部424a处的套管480的近端482与锚固部位499之间。在一个示例中,在弹簧夹160近侧的套管480的几乎全长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在另一个示例中,套管480的整个未压缩长度的大约8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未压缩部分可以小于套管480的全长的20%。在又一个示例中,套管480的全长的至少5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弹簧的未压缩部分可以小于套管480的全长的50%。

固定装置490可在正常情况下在未被接合时相对于针140的轴线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当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接合锁扣425时,弹性势能被储存在固定装置490中。也就是说,在正常状态下,臂491和臂491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496远离套管480和针440指向,使得当在初始位置或备用位置中附接端496与锁扣425接合时,臂491处于由于使套管480的压缩部分489压缩而导致的张力下,并且同时还由于使臂491朝向套管480枢转或弯曲以使附接端496与锁扣425接合而导致臂491朝向套管480和针440弹性地向内偏转。由弹性偏转产生的弹性势能被储存在臂491中。由于套管480处于压缩状态下而导致的臂491中的张力维持附接端496与锁扣425之间的接合,并防止臂491与附接端496弹性地移动远离套管480。因此,在备用位置中,可以由固定装置490将套管480维持成处于压缩状态下,固定装置490可以起到牵制带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附接端496可以包括环、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附接端496可以可移除地接合锁扣425,并且当套管480压缩时,与锁扣425分离并且从锁扣425径向向外偏转,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可移除式接合可以是利用摩擦的简单重叠、锁扣425的一部分进入附接端496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形状接合,或其组合。锁扣425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凹口、或附着物,其至少部分地向近侧成角度,使得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而进一步使套管480压缩时附接端496可以容易滑落。

固定装置490经由附接端496联接到锁扣425,由此在备用位置中将套管480划分成在锚固部位499近侧的压缩部分489和在锚固部位499远侧的未压缩部分488,如先前所讨论的那样。锚固部位499在套管48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可以决定套管480和/或套管480中的弹簧夹160沿近侧方向可以行进多远,诸如当注射期间套管480的远端484压靠皮肤并被皮肤沿近侧方向推时。在一个示例中,锚固部位499可以位于套管480的远端484附近邻近于颈状部分486,使得套管480和/或弹簧夹160沿近侧方向的相对小的移位可以使附接端496与套管480断联。在另一个示例中,锚固部位499位于更靠近套管480的近端482处,使得在附接端496可以与套管480断开联接之前需要弹簧夹160的更大移位。因此,取决于针440进入到患者体内的穿透深度,可以由弹簧夹160所需的向近侧的移动来选择锚固部位499沿套管480长度的位置以及使附接端496与锁扣425脱离所需的距离。

可以通过使附接端496相对于锁扣425移动直到锁扣425与附接端496之间的接触被移除来使附接端496与锁扣425断联或不联接。如图4a-图4c中所示,附接端496的形状可以像闭合的环,通过该环接收锁扣425。在其他示例中,附接端496的形状可以像钩子,且锁扣425具有闭合的环或突出部,所述闭合的环或突出部不具有或具有沿与钩状附接端496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唇缘以在备用位置中形状接合附接端496。套管480的压缩部分489通过附接端496与锁扣425的接合而保持处于压缩状态。

参考图4b,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固定装置490向近侧移动,并且套管480的远端484抵靠皮肤移动以使套管压缩并使弹簧夹160朝向锁扣425向近侧移动。当套管480的远端484和弹簧夹160在针440上向近侧前进时,如果可压缩的话,未压缩部分488压缩,并且附接端496向远侧前进远离锁扣425,由此打破与锁扣425的接触且由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缘故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套管480。一旦移动远离锁扣,此后附接端就保持够不到锁扣425,如图4b和图4c中所示。即使在附接端与锁扣分离之后,套管480和套管480内的弹簧夹160仍可以取决于针插入的深度而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利用所储存的势能,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时,被压缩的套管准备伸展,这将随着其伸展使尖端保护器或弹簧夹160向远侧移动以覆盖针尖端445,如图4c中所示。

通过对套管480的约束来防止弹簧夹160向远侧移动离开针尖端。另外,护针器的近侧壁上的开口可以接合在针尖端附近的轮廓改变部以限制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160向远侧移动。

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160构造成在激活后以及在使用且附接端496与锁扣425分离后套管伸展时沿针杆441滑动以遮蔽针尖端445免于发生意外针刺。弹簧夹160可以从图4a中所示的初始或备用位置向近侧滑动到图4b中所示的使用中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160与针尖端445进一步隔开,并且然后诸如在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之后向远侧滑动到图4c中所示的使用后位置、封闭位置或防护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160盖在针尖端445上以遮蔽针尖端445。

如所示,本公开的弹簧夹160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近侧壁162和从近侧壁162向远侧延伸的两个回弹性臂164,如上文针对图1a到图1c所讨论的那样。在图4a的备用位置中和在图4b中所示的使用位置中,两个回弹性臂164的自由端166的尖端168压靠针杆441。回弹性臂164被针杆141向外弹性地偏转,并且远侧壁165的自由端166压靠针杆141的相对部位。

返回参考图4b,当将针1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壳体的远端(其是套管480的远端484)推抵患者的皮肤。弹簧夹160通过在套管480的远端484处邻接抵靠套管480的内腔481的内表面而沿针杆441向近侧移动。当将针440更深地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弹簧夹160被套管480的远端484沿针杆441向近侧推,同时进一步使套管480的压缩部分489压缩以使附接端496向近侧移动并远离锁扣425。最终,当针440更深地延伸到患者体内时,附接端260与锁扣425脱离,此时臂491和附接端496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锁扣425并且保持从锁扣425移位。此时,在套管480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情况下,套管480的远端484压靠皮肤。

现在参考图4c,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时,通过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压靠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来促使弹簧夹160沿针杆441向远侧移动,直到近侧壁162并且更具体地限定了近侧壁162上的开口163的围界接触针440上的轮廓改变部446,这停止了弹簧夹160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和套管480的进一步伸展。在此之前、与此同时或此后不久,弹簧夹160的现在不再压靠针杆441的回弹性臂164激活并径向地移动以使两个远侧壁移动成盖在针尖端445上,从而在防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445。在防护位置中,回弹性臂164的自由端166滑离针杆441,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移动以覆盖针尖端445从而防止在无意中发生针刺。在一些示例中,远侧壁可以各自具有折叠凸耳(诸如,两个或更多个折叠凸耳),以限定保持空间以便将针尖端捕获在其内,从而防止针尖端侧向地移动到回弹性臂164的侧边缘之外。回弹性臂164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当激活弹簧夹160时,两个远侧壁165轴向地偏置并且覆盖针尖端445。如果针440上不设置轮廓改变部446,则当套管480完全伸展时,套管的长度被选择成提供约束以在弹簧夹160被激活并且覆盖针尖端445时停止弹簧夹160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

轮廓改变部446与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中的开口163或套管的远端484之间的接合防止弹簧夹160向远侧移位离开针440。具体地,在移动到使用或保护位置后,近侧壁的面向远侧的表面162b(诸如,限定近侧壁162的开口163的围界)邻接抵靠轮廓改变部446以防止弹簧夹160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在使用或保护位置中,针尖端被遮蔽。因为轮廓改变部446在尺寸上大于开口163,所以弹簧夹160不能滑动越过轮廓改变部,由此在已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之后将针尖端445约束在弹簧夹160内并且防止发生意外针刺。类似地,因为在套管480的远端484处的孔口485小于弹簧夹160,所以弹簧夹160在套管480的内腔481内被约束在套管480的远端484与颈状部分486之间。在套管480的远端484与颈状部分486之间的套管480的远侧部分可以起到壳体的作用,该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弹簧夹160的内腔。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计成将弹簧夹160接纳在其内并允许弹簧夹160的回弹性臂164在图4a中所示的备用位置与图4c中所示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图5a和图5b图示了依照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组件500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a图示了在备用位置中的针组件500的初始状态,在该备用位置中,针440的针尖端445是暴露的。图5b示出了诸如在使用并且安全针组件被激活之后处于保护位置中的针组件。除了少数例外,本安全针组件500类似于图4a-图4f的安全针组件400。在本实施例中,安全针组件500包括:一对固定装置490,其从套管480的相对侧延伸;以及一对锁扣425,其从针转接器420的相对侧延伸,接合这对固定装置490以在备用位置中保持弹性套管480处于压缩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这对锁扣425可以起到释放按钮的作用,其在由使用者激活时使这对锁扣425与这对固定装置490脱离。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同时朝向彼此压挤这对锁扣425来激活锁扣425。因此,可以由使用者手动地激活本实施例的安全针组件500,以通过激活锁扣425使其不与固定装置490联接来释放套管480和套管内的弹簧夹160,从而覆盖针尖端445。

具体地参考图5a,安全针组件500包括:针转接器420;针440;护针器、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160,其可滑动地装载在针440上;偏压构件480,其呈弹性套管480的形式,弹性套管480在针转接器420的远侧延伸并且包封弹簧夹160和针440的在针尖端的近侧的部分;以及一对固定装置490,其在备用位置中接合一对对应的锁扣425以压缩弹性套管480的至少一部分。在示例中,在针转接器420的远侧的弹性套管480的全长被压缩。

这对锁扣425可以在近端422与远端424之间各自从针转接器420的外表面的相对端延伸。在其他示例中,这对锁扣可以从所述端中的一者延伸。针转接器420的整体形状可不同于所示的形状。如所示,针转接器42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些部分从近端422到远端424向内渐缩以形成部分截头圆锥形廓形,使用者可以容易抓握或抓持该部分截头圆锥形廓形以将安全针组件500附接到注射器或其他医疗装置。在其他示例中,针转接器420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以形成抓持部。在内部,针转接器的尺寸设计为阴型鲁尔件以接收阳型鲁尔件尖端。可添加表面特征(诸如,翅片状部和隆起部)以形成更有效的抓持表面。套管480的近端482可以附接在针转接器420的外表面的远侧部分周围。在其他示例中,在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附近可以是环形平面表面,环形平面表面限定用于支撑弹性套管480的突出部424a。针转接器420的形状和尺寸不受限制。

针440包括:针杆441,其具有附接到针转接器420的近端;针尖端445,其形成在针杆441的远端处;以及可选地轮廓改变部446,其在针杆441上定位成邻近于针尖端445。针杆441的近端可以被压配合到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中,或胶合到在针转接器420的远端424处的胶井中。针尖端445构造成刺穿患者的皮肤和组织,使得可以诸如从附接到针转接器420的注射器将流体注射到患者体内,或可以通过针尖端445将血液或其他体液取回到注射器筒中。针尖端445可以被切割或磨成具有任何已知的现有技术尖端几何结构,包括非去芯的针尖端。可选的轮廓改变部446可以具有大于采用针杆的标称直径的针杆441的截面的截面,以防止弹簧夹160与安全针组件400拆开,如下文将参考图5b讨论的那样。轮廓改变部446可以是褶皱、隆起部、安装成套在针上且固定到针的具有开孔的套管、附着物或材料积聚部。

针440设置有弹性套管480,以沿远侧方向移动弹簧夹或尖端保护器160,从而保护针尖端445免于在使用后发生意外针刺。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套管480是限定内腔481的中空管状结构,其具有:在近端482处的开口483;以及部分包封的远端484,远端484具有孔口485以用于在备用位置中使针440从中延伸穿过。在针尖端445在备用位置中延伸穿过在套管的远端处的开口的情况下,套管480可以包围针440和弹簧夹160。为了防止弹性套管480与针转接器420分离,弹性套管480的近端482可以固定到针转接器420,诸如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超声波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在一些示例中,套管480的近端482可以在针440与针转接器420的接口处或附近直接附接到针杆441。

邻近于套管480的远端484并且在弹簧夹160的近侧的呈内台肩的形式的颈状部分486构造成压靠弹簧夹160,或更具体地按压到弹簧夹160的近侧壁46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462a以将弹簧夹160朝向针尖端445向远侧推进,从而遮蔽针尖端以免在无意中发生针刺,如下文参考图5b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内台肩可以从套管480的内腔481的表面朝向针440径向向内延伸,并且具有通道487或开口,通道487或开口大到足以使针杆441穿过但小到足以使弹簧夹160沿针杆441前进。因此,通道487(其可以类似于孔)的尺寸或直径可以略大于针杆441但小于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

在一个示例中,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压靠或邻接弹簧夹160而不进行机械互相接合,使得弹簧夹160可以保持能够相对于弹簧480绕针杆441旋转。在另一个示例中,颈状部分486附接到近侧壁16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162a,使得弹簧夹160不能相对于套管480绕针杆141自由旋转。如在附图中所示,套管480从针转接器420的突出部424a沿针杆441的几乎全长延伸。

可以取决于安全针组件500的具体应用来选择套管480的特性,诸如套管480的套管材料和弹性性质。例如,当将力施加到套管480以将套管480压缩某一距离时,弹性能被储存在套管480中。当移除力时,套管480将会弹性地回复到其原始形状,类似于如上文针对图4a-图4c的安全针组件400所讨论的套管480。

固定装置490(其可以称为牵制带)可以各自包括从套管480的外表面延伸的臂491和在臂491的自由端处的附接端496。臂491和附接端496可以与套管480形成为一体,或通过机械互相接合、胶合、结合、焊接、或其他固定手段附接到套管480。固定装置490的臂491向近侧延伸,并且在其自然状态下可从套管480相对于针轴线径向向外延伸或可不径向向外延伸。此外,臂491可在其自然状态下盘卷,由此在固定装置490脱离对应的锁扣425时缩短臂491的总长度,如下文所讨论的那样。

臂491可以在邻近于套管480的远端484处或在套管480的远端484处从套管480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然而,臂491可以在邻近于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处从该套管向外延伸以防止包围弹簧夹160的套管480产生压缩。

锁扣425可以是弹性突起,其在针转接器420的近端422与远端424之间在针转接器420的近端422的远侧延伸。锁扣425还可以在其自然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当锁扣425在接合位置中朝向针轴线向内偏转以在备用位置中保持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时,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锁扣425中。

锁扣425的自由端426可以直接接触位于针转接器420或弹性套管480上的保持装置428以将锁扣425维持在接合位置中。保持装置428可以是例如针转接器420或套管480上的凹口或形成在套管480的近端482与针转接器420之间的拐角。锁扣425可以通过移除锁扣425的自由端426与保持装置428之间的接触(诸如,通过朝向彼此压挤锁扣425)而从接合位置弹跳到激活位置,激活位置可以是锁扣425在其自然状态下的位置。锁扣425也可以是针转接器420上的夹具或其他保持装置,所述夹具或其他保持装置能够在备用位置中通过固定所述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来将套管480维持成处于压缩状态下并且能够释放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以允许套管480伸展到其正常状态。

当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接合锁扣425时,弹性套管480至少部分地被压缩以沿固定装置490提供张力,从而将附接端496维持到锁扣425,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更具体地,当固定装置490接合锁扣425时,套管480可以被划分为在锚固部位499远侧的未压缩部分488和在锚固部位499近侧的压缩部分489,臂491在锚固部位499处从套管480延伸。套管480的未压缩部分488可以被限定在锚固部位499与套管480的远端484之间。锚固部位499可以位于套管480的远端484处,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未压缩部分488。锚固部位499可以替代地在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附近,使得仅允许套管480的在锚固部位499近侧的这部分被压缩。弹簧的压缩部分489可以被限定在套管480的近端482与锚固部位499之间。如所示,在弹簧夹160近侧的套管480的几乎全长处于压缩状态下。在另一个示例中,套管480的整个未压缩长度的至少8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未压缩部分可以小于套管480的全长的大约20%。在又一个示例中,套管480的全长的至少5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下,或换句话说,弹簧的未压缩部分可以小于套管480的全长的大约50%。

固定装置490的臂491可通常为直的或盘绕的,使得当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接合锁扣425时,弹性势能被储存在固定装置290的臂491中。也就是说,当在初始位置中臂491(无论正常状态是直的还是盘绕的)与锁扣425接合时,臂491同时处于由于使套管480的压缩部分489压缩而导致的张力下,由此使臂491弹性地伸直成更加直的或更少盘绕或弯曲的。由弹性偏转产生的弹性势能可以储存在臂491中。由套管480处于压缩状态下而导致的臂491中的张力可以维持附接端496与锁扣425之间的接合,并防止臂491和附接端496向外远离套管480而发生弹性复原。因此,在备用位置中,可以由固定装置490将套管480维持成处于压缩状态下,固定装置490起到牵制带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附接端496可以包括环、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附接端496可以可移除地接合锁扣425,并且当套管480压缩时,与锁扣425分离并且随着套管480回复到其正常状态由于套管480的伸长而被拉离锁扣425,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可移除式接合可以是利用摩擦的简单重叠、在锁扣425的一部分进入附接端496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形状接合,或其组合。因为套管480的压缩部分489通过保持装置428与锁扣425的接合而被保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安全针组件500在图5a的备用位置中处于平衡状态。

参考图5b,当激活锁扣425时,锁扣425打破与保持装置428的接触,由此释放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取决于锁扣425的结构,锁扣425可以由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缘故向外弹性地弹跳远离固定装置490且其后保持够不到固定装置490。一旦附接端496不再由锁扣425保持,套管480就可以恢复到其自然状态并推套管480内的弹簧夹160以向远侧移动,从而覆盖针尖端445。

套管在备用位置中约束弹簧夹160并且防止弹簧夹160向远侧移动。弹簧夹160构造成在激活后(诸如在使用并且附接端496与锁扣425分离后)沿针杆441滑动以遮蔽针尖端445以免发生意外针刺,如上文针对图1a-图1c所讨论的那样。弹簧夹160诸如在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之后可以从图5a中所示的初始或备用位置向近侧滑动到图5b中所示的使用后位置、封闭位置、保护位置或防护位置,在该位置处,弹簧夹160有效地盖在针尖端445上以遮蔽针尖端445。

如所示,本公开的弹簧夹160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近侧壁162和从近侧壁162向远侧延伸的两个回弹性臂164,如上文针对图1a-图1c所讨论的那样。如所示,在图1a的备用位置中和在图5b中所示的使用中位置中,两个回弹性臂164的尖端168压靠针杆441。回弹性臂164被针杆141向外弹性地偏转,并且远侧壁165的端部166压靠针杆141的直径上相对的部位。

进一步参考图5b,当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时,通过套管480的颈状部分486压靠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而促使弹簧夹160沿针杆441向远侧移动,直到近侧壁162并且更具体地限定近侧壁162上的开口163的围界接触针440上的轮廓改变部446,这停止了弹簧夹160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和套管480的进一步伸展。在其他示例中,套管的长度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提供针对弹簧夹进一步向远侧移动的约束。在此之前、与此同时或此后不久,现在不再压靠针杆441的弹簧夹160的回弹性臂164激活并径向地移动以使两个远侧壁移动成盖在针尖端445上从而在防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445。在防护位置中,回弹性臂164的自由端166或尖端168滑离针杆441,并且朝向彼此弹性地移动以覆盖针尖端445从而防止在无意中发生针刺。在一些示例中,远侧壁可以各自具有折叠凸耳(诸如,两个或更多个折叠凸耳),以限定保持空间以便将针尖端捕获在其内,从而防止针尖端侧向地移动到回弹性臂164的侧边缘之外。回弹性臂164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当激活弹簧夹160时,两个远侧壁165轴向地偏置并且覆盖针尖端445。如果针440上不设置轮廓改变部446,则当弹簧夹160被激活并且覆盖针尖端445时,套管480的远端484停止弹簧夹160的进一步向远侧的移动。

轮廓改变部446与弹簧夹160的近侧壁162中的开口163或套管的远端484之间的接合防止弹簧夹160向远侧移位离开针440。具体地,在移动到使用或保护位置后,近侧壁162的面向远侧的表面162b(诸如,限定开口163的围界)邻接抵靠轮廓改变部446以防止弹簧夹160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在使用或保护位置中,针尖端被遮蔽。因为轮廓改变部446在尺寸上大于开口163,所以弹簧夹160不能滑动越过轮廓改变部,由此在已从患者体内移除针440之后将针尖端445约束在弹簧夹160内并且防止发生意外针刺。类似地,因为在套管480的远端484处的孔口485小于弹簧夹160,所以弹簧夹160在套管480的内腔481内被约束在套管480的远端484与颈状部分486之间。套管480也可以在覆盖针尖端445时防止或显著降低血液暴露的可能性。在套管480的远端484与颈状部分486之间的套管480的远侧部分可以起到壳体的作用,该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弹簧夹160的内腔。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计成将弹簧夹160接纳在其内并允许弹簧夹160的回弹性臂在图5a中所示的备用位置与图5b中所示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图6a-图6c图示了依照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组件600的另一个实施例。图6a图示了在备用位置中的针组件600的初始状态,在该备用位置中,针440的针尖端445是暴露的,图6b示出了在使用期间的针组件600,并且图6c示出了在使用后处于保护位置中的针组件600的截面图。本安全针组件600与图5a和图5b的安全针组件500的类似之处在于:锁扣425从针转接器420的侧部延伸,接合固定装置490并且起到释放按钮的作用,其在由使用者激活时使锁扣425与固定装置490脱离以释放套管480。因此,当使用者干预时,可以激活安全针组件600以释放套管480,由此当移除针440时,允许诸如通过激活锁扣425使套管480和套管480内的弹簧夹160在保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445。然而,不同于图5a和图5b的安全针组件500,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本安全针组件600的套管480可以沿针杆441移动。因此,本安全针组件600共享图4a-图4f的安全针组件400的一些方面,其特征在于具有远端484的套管480,远端484能够移动以进一步使套管480压缩。

参考图6a,在本安全针组件600中,锁扣425从针转接器420延伸并形成大体l状结构,包括:第一段601,其从针转接器420延伸;第二段603;柔性肘部602,其将第二段603联接到第一段601;以及在第二段603的自由端处的联接器604,其接合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联接器604和附接端496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联接器604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或花键以用于接合附接端496,附接端496可以是互补的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如所示,附接端可以呈环形,并且联接器604可以形成曲形的回弹性钩子,曲形的钩子的唇缘向外延伸,使得钩状联接器当在备用位置中被接合时可以被压挤在附接端496的开孔内部以形成过盈配合。

参考图6b,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套管480的远端484推抵患者的皮肤以使套管480的远端484、弹簧夹160、以及固定装置490朝向锁扣425向近侧移动,由此在备用位置中从套管480的初始压缩状态来进一步使套管480压缩,如上文针对图4a-图4f的针组件400所讨论的那样。固定装置490可以是刚性的,且因此当固定装置490在针440上向近侧前进时使联接器604移动,由此导致肘部602随着第一段601与第二段603之间的角度减小而弯曲。在该时刻,联接器604仍可以维持与附接端496的接触,直到由使用者激活锁扣425,如图6c中所示。柔性肘部602可以是弹性的,且因此能够在肘部602由于使第二段603朝第一段601移动而弯曲时储存弹性能。换句话说,当第一段601与第二段603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减小时,储存在肘部中的潜在弹性能增加。因此,肘部602可以提供针对固定装置490的阻力,以在固定装置490朝向锁扣425向近侧移动时维持联接器604与附接端496之间的形状接合。

替代地,固定装置490可以替代地是柔性的而非刚性的。在该示例中,当套管480的远端484在套管480压缩的同时向近侧移动时,因为固定装置490是柔性的而非刚性的,所以在套管压缩期间锁扣425在肘部处不屈曲。相反,在备用位置中以及在使用期间,张力被维持在套管480与锁扣425之间的固定装置490中,以维持锁扣425的联接器604与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之间的接合。在将针插入到患者体内并从患者体内移除针时,套管480的远端484并且因此在套管480的远侧部分内的弹簧夹160能够沿针杆441自由滑动,同时维持固定装置490中的张力。一旦从患者体内移除针组件600,使用者就可以激活锁扣425以从联接器604释放附接端496,使得套管480可以延伸以使弹簧夹160移动从而覆盖针尖端445。使用者可以通过在第一段601、肘部602或第二段603或其组合上按压来激活锁扣425。替代地,可以通过将肘部或锁扣的其他部分压靠表面(诸如,桌面)来激活锁扣425。

图7a-图7d图示了依照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所提供的安全针组件700的另一个实施例。图7a示出了在备用位置中的针组件700的截面图,在该备用位置中,针440的针尖端445是暴露的。图7b示出了在使用期间套管被压缩,并且图7c示出了在套管被进一步压缩以使锁扣与针组件700的固定装置脱离时套管的一段或区段径向地伸展。图7d示出了在使用后并且针和/或套管处于保护位置中的针组件700的截面图。套管480具有偏压性质,并且可以被视为偏压元件或偏压构件。

除了从针转接器420的侧部延伸的锁扣425可以可选地在无单独激活步骤的情况下被自动地激活之外,本安全针组件700类似于图6a-图6c的安全针组件600。在示例中,随着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在套管480向近侧移动期间的套管的形状变化可以用来激活锁扣。类似于图4a-图4c的实施例,可以在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期间激活本实施例的安全针组件700,由此在移除针440期间允许套管480和套管480内的弹簧夹160在保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445。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诸如,当在针插入期间被皮肤推动时),本安全针组件700的套管480可以沿针杆441移动。因此,本安全针组件700共享图4a-图4c的安全针组件400的一些方面,其特征在于具有远端484的套管480,远端484能够移动以进一步使套管480压缩。

参考图7a,在本安全针组件700中,锁扣425从针转接器420延伸并形成大体l状结构,包括:第一段601,其从针转接器420延伸;第二段603;柔性肘部602,其将第二段603联接到第一段601;以及在第二段603的自由端处的联接器604,其接合固定装置490的附接端496。联接器604和附接端496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联接器604可以是凸耳、钩子、突起、或花键以用于接合附接端496,附接端496可以是互补的钩子、杆件、唇缘、凹口、台肩、花键、或其组合。如所示,附接端496的形状可以为环或开口式钩子,并且联接器604可以与第二段603一起形成l状钩子,使得联接器604可以延伸到附接端496的开孔中以在备用位置中维持与附接端496的接合。

参考图7b,当将针440插入到患者体内时,套管480的远端484推抵患者的皮肤以使套管480的远端484、弹簧夹160、以及固定装置490朝向锁扣425向近侧移动,由此在备用位置中从套管480的初始压缩状态来进一步使套管480压缩,如上文针对图4a-图4f的针组件400所讨论的那样。固定装置490可以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当固定装置490在针440上向近侧前进时通过推抵第二段603来移动联接器604,由此导致肘部602随着第一段601与第二段603之间的角度减小而弯曲。同时,随着第一段601与第二段603之间的角度减小,联接器604可移动避开到附接端496的开孔外,直到联接器604完全脱离附接端496。

现在参考图7c,当套管480在备用位置中从其初始压缩状态进一步压缩时,相对于套管480的长度径向向外形成隆起部或扩大区域或区段。换句话说,当针440更深地延伸到患者体内时,随着套管480的远端484向近侧移动以使套管480压缩,套管480或者说套管的至少一些部分或区段的外部尺寸或直径增大。当套管480的外部尺寸径向地增长时,套管480最终推抵固定装置490的臂491,直到在臂491的端部处的附接端496移动远离锁扣425的联接器604,由此使联接器604与锁扣425脱离。

参考图7d,当从患者体内撤回针时,套管480的远端484压靠患者的皮肤,直到完全移除针440而套管480和弹簧夹160在保护位置中覆盖针尖端445。

本文中其他地方所描述的针组件及其部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被构想出,并且这些方法被视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以上描述以如此完整、清楚、简明、且准确的术语来呈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制作和使用它们的方式和过程,使得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和使用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容许与上文所讨论的构造完全等效的修改和替代构造。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涵盖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概括性地表达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替代构造,所附权利要求具体指出且清楚地要求保护本发明的主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