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853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棉、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棉、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已知在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肌肤侧面通过压纹加工等形成有凹凸形状的结构。此外,也已知通过在正面片的肌肤侧面形成凹凸形状,而减少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提高透气性,降低对肌肤的粘附的技术。

就提高透气性或降低对肌肤的粘附的观点而言,优选正面片的凹凸形状的保形性高。但一般而言,若提高保形性,则质感(肌肤触感)变差,或液体从正面片的表面向吸收体侧的渗入性降低。

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在一次性尿布的正面片设置凸部的形状、高度不同的多个凹凸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363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2149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就服贴性和防止漏液的观点而言,希望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在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裆部的两侧部以沿左右的大腿部的方式变形。但如上所述,若形成在正面片的凹凸区域的刚性较高,则容易对穿着者的腿周造成不适感。另一方面,若形成在正面片的凹凸区域的刚性较低,则形成在凹凸区域的凹凸形状的保形性降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包含复合片的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两片间的吸收体。上述复合片具有沿物品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和沿物品宽度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层叠后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相互接合。此外,第一片在上述接合部以外的部位向离开第二片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上述复合片具有以互不相同的图案形成有上述凸部的中央区域和位于该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在上述侧部区域的上述接合部,成为构成第一片和第二片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构成纤维的合成树脂熔融固化后的状态,该侧部区域的上述接合部的全部或部分具有贯通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正面片的俯视图。

图4是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的中央区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的侧部区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图10的ve-ve截面图。

图7是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的中央区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8(a)是图7的va-va截面图,图8(b)是图7的vb-vb截面图,图8(c)是图7的vc-vc截面图。

图9是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的中央区域与侧部区域的交界部附近放大表示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的侧部区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vd-vd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在图1和图2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0(以下,也简称为尿布100)的基本构造。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00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12、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13和配置在两个片12、13之间的吸收体14。关于背面片13,所谓液体不透过性也包括液体难透过性的概念,背面片13除了包括完全不让液体通过的情况以外,也包括具有拨水性的片等的情况等。

尿布100具有:物品长度方向xa,其是穿着时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和物品宽度方向ya,其在将尿布100如图1所示以平面状铺展的状态下,与物品长度方向xa正交。此外,尿布100在物品长度方向xa具有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部b和位于腹侧部a与背侧部b之间的裆部c。尿布100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在背侧部b的两侧缘部设置有粘扣带1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该粘扣带17的着扣区域18。

尿布100的吸收体14具有吸收性芯14a和包裹该吸收性芯14a的包芯片14b。吸收性芯14a能够包括例如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的积纤体、或吸液性纤维与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积纤体。作为吸液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棉纤维、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的亲水性纤维。除纤维素类的亲水性纤维以外,也能够使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等将包含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纤维亲水化而得的部件。作为包芯片14b,例如能够使用棉纸或透水性的无纺布。包芯片14b既可以是以1个包芯片包裹吸收性芯14a的整体,也可以是使2个以上的包芯片组合而包裹吸收性芯14a。作为背面片13,能够使用液体不透过性或拨水性的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压片等。

在尿布100的物品长度方向xa的两侧,配置有具有弹性部件15a的立体皱褶形成用的片15,通过该弹性部件15a的收缩,在穿着状态的裆部c形成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体皱褶。此外,在裆部c的配置在腿周的部位,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弹性部件16,通过其收缩,在穿着状态的裆部c形成使对穿着者的腿周的服贴性提高的腿部皱褶。

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0的正面片12包括图3所示的复合片10。

如图3所示,复合片10具有沿尿布100的长度方向(物品长度方向)xa的第一方向x和沿尿布100的宽度方向(物品宽度方向)ya的第二方向y。此外,如图3所示,复合片10具有以互不相同的图案形成有凸部4的中央区域m和位于该中央区域m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s、s。中央区域m位于尿布100的宽度方向(物品宽度方向)ya的中央部,一对侧部区域s、s形成在中央区域m的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缘的外侧。具有以互不相同的图案形成的凸部4的中央区域m和其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s、s在尿布100的长度方向xa上,优选至少形成在裆部c,优选从裆部c形成至腹侧部a和背侧部b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或遍及吸收体14的全长,更优选遍及尿布100的全长。

在图4中,表示了将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在图5中,表示了将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侧部区域s形成在关于沿尿布100的长度方向xa的中央线(未图示)左右对称的位置,在侧部区域s各者中,以图5所示的图案形成有凹凸。

如图4和图5所示,复合片10在中央区域m和侧部区域s的任一者中,均是层叠后的第一片1和第二片2通过压纹加工被局部接合而形成有多个接合部,层叠后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彼此接合。在中央区域m和侧部区域s的任一者中,均是第一片1在上述接合部以外的部位向远离第二片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复合片10在中央区域m和侧部区域s的任一者中,均是第二片2侧的面大致平坦,在第一片1侧形成有起伏较大的凹凸。

第一片1和第二片2由片材料构成。作为片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无纺布、织布和针织布等纤维片、或膜等,就肌肤触感等观点而言,优选使用纤维片,特别优选使用无纺布。构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片材料的种类既可相同,或也可不同。

作为将无纺布用作构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片材料时的无纺布,例如能够列举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也能够使用将该无纺布组合2种以上而得的层叠体、或将该无纺布与膜等组合而得的层叠体。其中,优选使用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用作构成第一片1和第二片2的片材料的无纺布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此外,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5g/m2以下。无纺布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4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35g/m2以下。

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能够使用包含各种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或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该树脂可单独使用1种,或作为2种以上的掺合物而使用。此外,能够以芯鞘型或并列型等复合纤维的形态使用。

在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如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x隔开一定距离地形成有多条沿第二方向y连续延伸的中央连续凸部40。在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形成有第一接合部31和第二接合部32。

另一方面,在复合片10的一对侧部区域s、s,如图5所示,第一片1在第三接合部33以外的部位向远离第二片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侧部第一凸部41'在俯视时形成为散布状,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各者分散的状态。

侧部第一凸部41'以与中央区域m的中央连续凸部40、构成该中央连续凸部40的中央第一凸部41和中央第二凸部42不同的图案所形成。凸部的图案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仅凸部的配置不同的情况、凸部的形态不同的情况、以及该两者均不同的情况中的任一者。凸部的配置不同的方式也包括凸部间的距离不同的情况。此外,凸部的形态不同的方式也包括凸部的俯视形状不同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片10中,凸部的配置和形态在中央区域m与一对侧部区域s、s中不同。

此外,在侧部区域s的第三接合部33的各者处,成为第一片1和第二片2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构成纤维的构成树脂熔融固化了的状态,此外,在第三接合部33的各者处,第一片1和第二片2与其他部分(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相比均高密度化。即,复合片10的第三接合部33是第一片1与第二片2被一体地加热和加压而形成的热熔接部,通过一个片或两个片的构成纤维的构成树脂的熔融和其后的固化而将两片相互结合。

此外,中央区域m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31、32也同样,成为第一片1和第二片2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构成纤维的构成树脂熔融固化了的状态,此外,在第一和第二接合部31、32,第一片1和第二片2与其他部分(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相比均高密度化。即,复合片10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31、32也是第一片1与第二片2被一体地加热和加压而形成的热熔接部,通过一个片或两个片的构成纤维的构成树脂的熔融和其后的固化而将两片相互结合。

另外,优选在第一~第三接合部31、32和33的各者处,第一片1和第二片2两者分别熔融固化。此外,关于中央区域m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31、32,也可将第一片1与第二片2之间通过热熔接以外的接合手段、例如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形成该接合部。

此外,侧部区域s的第三接合部33为热熔接部,并且第三接合部33中的一部分接合部33a具有贯通孔33c。如图6所示,贯通孔33c在接合部33a,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复合片10。此外,贯通孔33c形成在接合部33a的中央部,且在俯视复合片10时的贯通孔33c的周围,环状地存在有第一片1和第二片2中的一者或两者熔融后固化而成的部分。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00,构成正面片12的复合片10在尿布100的裆部c,具有凸部的图案不同的中央区域m和一对侧部区域s、s,此外,形成在该一对侧部区域s、s的第三接合部33的一部分是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因此与裆部c的形成在一对侧部区域s、s的第三接合部33均不具有贯通孔33c时相比,一对侧部区域s、s易于沿尿布100的长度方向(物品长度方向)xa折曲,从而在穿着尿布100时,配置有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的尿布100的两侧部部分易于沿穿着者的腿周弯曲,而不易对穿着者的腿周造成不适感。

此外,由于将贯通孔33c形成在作为热熔接部的第三接合部33,因此在由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腿部等对尿布100的裆部c的两侧部施加从左右向中央方向的压缩力时,第三接合部33的形状和侧部第一凸部41'的立体形状相对较稳定地得到维持。

由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00不易对穿着者的腿周造成不适感,此外,正面片12中侧部第一凸部41'的保形性优异,透气性也优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片10中,侧部第一凸部41'的形状、大小和配置主要是由第三接合部33的形状、大小和配置所决定的。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00的正面片12中所使用的上述复合片10进一步进行说明。

在图7中,表示了图3所示的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的放大俯视图。图8(a)~图8(c)是图7的va-va截面图、vb-vb截面图和vc-vc截面图。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在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在第一方向x隔开一定距离地形成有多条在第二方向y上连续地延伸的中央连续凸部40。通过在裆部c的中央区域m,在沿物品长度宽方向xa的第一方向x配置在沿物品宽度方向ya的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条中央连续凸部40,能够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闷湿的排尿部附近的透气性提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10中,在中央连续凸部40的各者,如图7和图8(a)所示,在第二方向y交替配置的中央第一凸部41与高度比中央第一凸部41低的中央第二凸部42相互连结。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凸部连结是指相邻的2个凸部不被接合部隔开,而是一个凸部的一部分形成另一个凸部的一部分,且另一个凸部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凸部的一部分。

构成中央连续凸部40的中央第一凸部41和中央第二凸部42优选至少在中央第一凸部41的背面侧存在空腔,进而优选在各自的背面侧存在空腔,且中央第一凸部41的背面的空腔与中央第二凸部42的背面的空腔相连接,在中央连续凸部40的背面侧形成有沿第二方向y连续延伸的连续中空部40v。

构成中央连续凸部40的中央第一凸部41和中央第二凸部42,如图7所示,俯视时的形状均为大致圆形。此外,中央第一凸部41和中央第二凸部42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中的任一方向的截面均呈具有顶部的形状。

如图7所示,在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在第一方向x交替地形成有非压纹区域n和压纹区域e,该非压纹区域n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第二方向y连续且不具有接合部,该压纹区域e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以规则的图案形成有接合部。

在压纹区域e,作为层叠后的第一片1和第二片2通过压纹加工局部接合而形成的接合部,形成有第一接合部31和第二接合部32。

在各个压纹区域e,如图7所示,第一接合部31与第二接合部32的第二方向y上的配置位置不同。此外,第一接合部31与第二接合部32的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l1、l2也不同。第一接合部31的俯视形状均为矩形,该矩形的各边与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一致。第二接合部32的俯视形状为大致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各边与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一致。

形成为矩形的第一接合部31使其长边与第一方向x一致,且沿第二方向y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排。由此,形成有沿第二方向y的第一接合部排r1。第二接合部32使相互正交的2边中的一边与第二方向y一致,另一边与第一方向x一致,且沿第二方向y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排。由此,形成有沿第二方向y的第二接合部排r2。

在各第一接合部排r1,第二方向y上的第一接合部31的配置间隔是一定值。在各第二接合部排r2,第二方向y上的第二接合部32的配置间隔具有2种间隔,交替具有间隔较宽的部分和间隔较窄的部分。在各第一接合部排r1,沿第二方向y观察时的第一接合部31的配置位置均相同。在各第二接合部排r2,沿第二方向y观察时的第二接合部32的配置位置也均相同。

如图7所示,各个压纹区域e包含1个第一接合部排r1和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其两侧的2个第二接合部排r2。

着眼于构成第一接合部排r1的1个第一接合部31时,构成2个第二接合部排r2的共计4个第二接合部32以使各自的角部与该第一接合部31的4个角部相对的状态靠近地配置在该第一接合部31的周围。由此,形成有包含1个第一接合部31和位于其周围的4个第二接合部32的一组接合部组30。在各个压纹区域e,沿第二方向y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同样的接合部组30。

在复合片10中,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有第一接合部31和第二接合部32,以及在制造复合片10时,对第一片1中的对应于非压纹区域n的部分或对应于压纹区域e中的第一接合部31彼此之间的部位的部分,从背面侧进行按压、或从正面侧进行抽吸等,而在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形成图7和图8(图8(a)~图8(c))所示的俯视形状和截面形状的包含中央第一凸部41的中央连续凸部40和中央第三凸部43等。

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的中央连续凸部40沿第二方向y连续延伸并且具有在第二方向y宽度规则地内缩的部分。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在隔着非压纹区域n而相对的一对第一接合部31彼此之间,形成有中央第一凸部41,在被包括隔着非压纹区域n相向的两对第二接合部32的共计四个第二接合部32包围的区域,形成有中央第二凸部42,关于沿第一方向x的方向的长度,中央第二凸部42的长度l42比中央第一凸部41的长度l41短。中央连续凸部40中,由该中央第二凸部42形成的部分成为与由中央第一凸部41形成的部分相比宽度(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窄的内缩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10中,中央区域m的压纹区域e上成为与隔着非压纹区域n的两侧的中央连续凸部40相比高度较低的槽部5(参照图4),此外,侧部区域s的侧部第一凸部41'间成为凹部,更详细而言,图10所示的第三方向接合部排r5上和第四方向接合部排r6上成为槽状的凹部5s(参照图9)。如图9所示,在中央区域m与侧部区域s的交界部,中央连续凸部40彼此之间的槽部5与形成在侧部区域s的凸部间的凹部5s相连。所谓相连表示槽部5内的空间与凹部5s内的空间在复合片10的平面方向上连通。

由此,槽部5成为导液路径,能够将供给至裆部c等的中央区域m上的尿等液体引导至侧部区域s,也能够从侧部区域s将该液体吸收至吸收体14,从而能够促进尿等排泄物从吸收体14的整个区域被均匀吸收。就提高液体的吸收性而防止漏液的方面而言,与中央连续凸部40彼此之间的槽部5相连的凹部5s优选包括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上的空间。

此外,如图7和图8(c)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10在压纹区域e内,具有周围被环状凹部包围的非连续的中央第三凸部43。中央第三凸部43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中的任一方向的截面均呈具有顶部的形状。中央第三凸部43的高度低于中央第一凸部41。中央第三凸部43在各自的背面侧具有空腔43v,但也可以不具有此种空腔43v。

如图7所示,中央第三凸部43沿第二方向y隔开一定距离地直线性地列状地配置有多个,从而构成有中央第三凸部排。中央第二凸部42也沿第二方向y隔开一定距离地直线性地列状地配置有多个,从而构成有中央第二凸部排。中央第二凸部42与中央第三凸部43形成在第二方向y上的相同位置。更详细而言,中央第二凸部42与中央第三凸部43沿第一方向x交替地且直线状地配置。中央第三凸部43的第一方向x上的配置位置位于中央第一凸部41、41彼此之间。所谓第一方向x上的配置位置是指无视第二方向y的位置,而仅观察第一方向x上的位置时的配置位置。进而,如图7所示,若除中央第二凸部42和中央第三凸部43以外也着眼于第四凸部44,则该3种凸部按照中央第二凸部42、第四凸部44、中央第三凸部43和第四凸部44的顺序,沿第一方向x规则地且直线状地配置。

第四凸部44的上表面大致平坦。另外,第四凸部44如字面意思所示为“凸部”,但该第四凸部44的高度与构成中央连续凸部40的中央第一和第二凸部41、42中的任一者相比均相对较低,且其高度比中央第三凸部43相对低,因此从这些凸部观察其相对性地成为凹部。

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在构成其的第一片1,形成有上述中央第一凸部41、中央第二凸部42、中央第三凸部43和第四凸部44。第四凸部44的高度比中央第一凸部41、中央第二凸部42和中央第三凸部43中的任一者均低。

在图10中,表示了图3所示的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的放大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vd-vd截面图。图6是图10中的ve-ve截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在第二方向y具有多排由多个第三接合部33在第一方向x串列而成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且在第一方向x具有多排由多个第三接合部33在第二方向y串列而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

在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在第二方向y形成有多排由第三接合部33沿第一方向x以相等间隔配置而成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在第二方向y形成有多排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中,第一方向x上的第三接合部33的配置位置一致的相邻2排和第一方向x上的第三接合部33的配置位置与该2排不同的另外的相邻2排,在第二方向y上交替配置。

在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在第一方向x形成有多排由第三接合部33沿第二方向y以2种间隔la、lb规则地配置而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更详细而言,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具有第一间隔la和比第一间隔la宽的第二间隔lb作为第二方向y上的第三接合部33彼此之间的间隔,且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的多个第三接合部33以在第二方向y上交替具有该2种间隔的方式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性地配置。

构成各个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的多个第三接合部33的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和配置位置一致,且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间形成有一定宽度w的间隙。此外,在第一方向x形成有多排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每隔一排,第二方向y上的第三接合部33的配置位置一致,而相邻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彼此的第二方向y上的第三接合部33的配置位置互不相同。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作为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在第一方向x交替地形成有第二方向y上的第三接合部33的配置位置互不相同的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和第二方向第二接合部排ry2,关于第二方向y上的第三接合部33的配置位置,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和第二方向第二接合部排ry2中,在一者的以第二间隔lb相邻的第三接合部33彼此之间,存在另一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的以第一间隔la相邻的一对第三接合部33。

如图10所示,在被包括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相邻的2个第三接合部33、33的共计6个第三接合部33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上述侧部第一凸部41'。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片10中,在各个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由在第二方向y上以第一间隔la靠近配置的一对第三接合部33构成的接合部对34,在第二方向y上以第一间隔la的2倍以上的间隔lb间隔性地配置,侧部第一凸部41'形成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接合部对34、34彼此之间。接合部对34由在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以最窄的间隔la相邻的一对第三接合部33构成。

在复合片10中,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有第三接合部33,以及在制造复合片10时,对第一片1的对应于被共计6个第三接合部33包围的区域的部分,从背面侧进行按压、或从正面侧进行抽吸等,而在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形成有多个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俯视形状和截面形状的侧部第一凸部41'。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和上述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包含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比例最高的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

由于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包含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因此易于沿尿布100的宽度方向(物品宽度方向)折曲,从而在穿着尿布100时,配置有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的尿布100的两侧部部分易于沿穿着者的腿周的弯曲形状弯曲,对腿周的服贴感提高,不易对穿着者的腿周造成不适感。

此处,所谓“最大比例接合部排”是对从1个尿布的各侧部区域s任意各切出2个的、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0mm、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00mm的矩形的测定片进行观察,按照以下顺序(1)~(3)予以决定的。

(1)从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中,选择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比例最高的接合部排,将该接合部排设定为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例如,如图10所示,作为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具有第一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x1和第一方向第二接合部排rx2,该第一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x1在第一方向x交替地设置有不具有贯通孔的第三接合部33和具有贯通孔33c的第三接合部33a,且构成该接合部排的接合部的个数中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比例(以下,也称为“带孔接合部比例”)为50%,该第一方向第二接合部排rx2中构成该接合部排的接合部的个数中全部为不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上述带孔接合部比例为0%,此时,上述带孔接合部比例最高的第一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x1成为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

(2)从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选择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比例最高的接合部排,将该接合部排设定为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例如,如图10所示,作为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具有第一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以及第二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和第二方向第二接合部排ry2,该第一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中构成接合部排的接合部的个数中全部为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带孔接合部比例为100%,该第二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和第二方向第二接合部排ry2中构成接合部排的接合部的个数中全部为不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上述带孔接合部比例为0%,此时,上述带孔接合部比例最高的第一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成为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方向x每隔3排配置的第一第二方向第一接合部排ry1是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

(3)对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与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进行比较,将带孔接合部比例更高者作为最大比例接合部排。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为50%,相对在此,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为100%,因此带孔接合部比例为100%的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成为最大比例接合部排。

此外,如图10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在第一方向x上周期性地具有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该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是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多排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比例(上述带孔接合部比例)最高的。

在第一方向x周期性地具有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因此易于沿尿布100的宽度方向(物品宽度方向)规则地折曲,从而在穿着尿布100时,配置有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的尿布100的两侧部部分沿穿着者的腿周的弯曲形状的服贴感进一步提高,更不易对穿着者的腿周造成不适感。

“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是通过上述顺序(2)中所记载的方法而决定的。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在第一方向x上,每隔3排地配置,但也可以每隔1排、每隔2排、或每隔4排地配置。此外,除带孔接合部比例为100%和0%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以外,也可以具有带孔接合部比例超过0%且低于100%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

另外,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优选为1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100%以下。此外,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与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带孔接合部比例最低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的差优选为5%点以上,更优选为10%点以上,此外,优选为100%点以下,更优选为95%点以下。

此外,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优选为1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95%以下。此外,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与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中带孔接合部比例最低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rx的差优选为0%点以上,更优选为5%点以上,此外,优选为95%点以下,更优选为90%点以下。

此外,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ym与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rxm的带孔接合部比例的差优选为5%点以上,更优选为10%点以上,此外,优选为90%点以下,更优选为80%点以下。

此外,就使尿布100等吸收性物品柔软,并抑制因应力而导致的侧部第一凸部41'的立体形状的变形的观点而言,在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中,包含于侧部区域s的接合部33中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比例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而优选为15%以上,此外,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进而优选为70%以下。

此处所谓的“比例(%)”是将从侧部区域s各切出2个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20mm且第二方向y的长度为100mm的矩形的测定片中所含的、具有贯通孔33c的接合部33a的个数除以该测定片中所包含的接合部的总数所得的数值,转换成百分比而求出的。此外,其为4个样本的平均值。

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的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3、图5和图10所示,在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侧部第一凸部41'在复合片10形成为俯视时呈散布状、更详细而言为交错状。侧部第一凸部41'被上述6个第三接合部33包围。包围侧部第一凸部41'的6个第三接合部33和6个第三接合部33中彼此相邻的第三接合部33间的部位,在侧部第一凸部41'的中央部的周围形成环状的凹部,侧部第一凸部41'形成为在复合片10的平面方向上分散的状态。

更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在复合片10的俯视图中,假定相互平行的多条第一假想直线l3和在与第一假想直线l3之间具有角度θ(参照图10)的相互平行的多条第二假想直线l4时,侧部第一凸部41'位于第一假想直线l3与第二假想直线l4的各交点。

通过将侧部第一凸部41'配置在栅格的交点,沿第二方向y配置的槽部5成为导液路径,能够将供给至裆部c等的中央区域m上的液体引导至侧部区域s,栅格状配置在侧部区域s的侧部第一凸部41'成为阻挡壁,也能够促进向第一方向x的扩散,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尿等排泄物被吸收体14的整个区域均匀吸收。

第一假想直线l3与第二假想直线l4所成的角度θ(参照图10)优选为30°以上165°以下,进而优选为45°以上150°以下。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假想直线l3和第二假想直线l4均相对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倾斜,但也可以使第一假想直线l3或第二假想直线l4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与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平行。

在复合片10的侧部区域s,形成有由多个侧部第一凸部41'以一定的间隔沿第一假想直线l3串列形成的多条第三方向凸部排,和由多个侧部第一凸部41'以一定的间隔沿第二假想直线l4串列形成的多条第四方向凸部排。此外,在相邻的第三方向凸部排彼此之间,形成有由多个接合部对34以一定的间隔串列形成的第三方向接合部排r5,在相邻的第四方向凸部排彼此之间,形成有由多个接合部对34以一定的间隔串列形成的第四方向接合部排r6。构成各个接合部对34的一对第三接合部间和在侧部第一凸部41'的周围彼此相邻的接合部对34彼此之间成为微小凸部44',但微小凸部44'的高度是从第三接合部33的上表面略微突出的程度,通常该高度h4'为侧部第一凸部41'的1/3以下。

因此,第三方向凸部排彼此之间和第四方向凸部排彼此之间成为空气易于流通的通气路径,能够获得优异的透气性。

就使上述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效果进一步可靠地发挥的观点而言,复合片的凸部优选具有以下结构。

此外,形成在中央区域m的高度最大的凸部、即中央连续凸部40或构成该中央连续凸部40的高度最高的部分的中央第一凸部41的高度h1[参照图8(a)],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4.0mm以下,此外,优选为0.5mm以上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4.0mm以下。

此外,形成在侧部区域s的高度最大的凸部即侧部第一凸部41'的高度h1'优选为0.3mm以上,进而优选为0.6mm以上,此外,优选为4.0mm以下,进而优选为3.0mm以下,此外,优选为0.3mm以上4.0mm以下,进而优选为0.6mm以上3.0mm以下。

所谓复合片的凸部4的高度是指从朝向吸收体14侧的下表面至凸部4的顶部的高度。

此外,第一接合部31优选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的1.2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优选为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3.0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3.0倍以下。

此外,第一接合部31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第二接合部32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的1.2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优选为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3.0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3.0倍以下。

第一接合部31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1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1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0mm以上5.0mm以下。

此外,第二接合部32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0.2mm以上3.0mm以下,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0.5mm以上3.0mm以下。

此外,第三接合部33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1.2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上3.0mm以下,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1.2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上3.0mm以下。

此外,关于第三接合部33,第二方向接合部排ry中的第二方向y的第三接合部33间的间隔较大的部分的间隔la相对于间隔较窄的部分的第三接合部33间的间隔,优选为2.0倍以上,特别优选为2.5倍以上,优选为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4.0倍以下,优选为2.0倍以上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2.5倍以上4.0倍以下。

各凸部41、41'、42、43、46的高度h1、h1'、h2、h3、h4如图8和图11所示,被定义为从第二片2的下表面至第一片1的上表面的距离。此外,高度h1、h1'、h2、h3、h4设定为使用数字显微镜(keyence制造)观察各凸部截面而计测第二片2的下表面与凸部顶部的最短距离所获得的值。

在制造上述结构的复合片10时,以与日本专利特开2015-11234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同样的方式,将带状的第一片1供给至周面互为啮合形状的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使第一片1变形为凹凸形状后,使第一片1沿第一辊的周面部从啮合部分移动,之后以与第一片1重叠的方式供给第二片2,将两个片1、2在加热条件下夹压在第一辊的凸部与加热辊之间使其局部接合。此时,使第一辊和第二辊的凹凸形状以及由第一辊和加热辊形成的接合部的图案在第一片的中央部与侧部不同。此外,通过匣式加热器等加热机构,将第一辊或加热辊的周向或轴向的一部分加热至高于其他部分的温度,在被通过该加热而成为高温的部分夹压的部分,形成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

代替使第一辊或加热辊的周向或轴长方向的一部分的温度高于其他部分的方法,也可以在第一辊的凸部的前端设置更为突出的销,在被该销强力加压后的部分形成接合部的贯通孔。另外,在将第一片1啮入至第一辊与第二辊的啮合部使其变形为凹凸形状时,优选将第一片向辊内部方向抽吸,而促进第一片1向凹凸形状变形。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制。例如,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上述复合片10的中央区域m的纵长的第一接合部31和第二接合部32中也可使其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相同,且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中央连续凸部40也可以是高度遍及第二方向y的全长而为一定值。此外,中央区域m的凸部也可以形成为散布状。此外,贯通孔33c的俯视形状可采用椭圆形、长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星形、心形、三角形等任意的形状,以代替圆形。此外,也可以在一个接合部33a形成有2个以上的贯通孔,但形成在各个接合部的贯通孔优选为1个以上30个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代替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而为短裤型(套穿型)的一次性尿布,此外,也可以为短裤型或普通非短裤型的经期卫生棉,也可以为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包括复合片的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该两个片之间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复合片具有沿物品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和沿物品宽度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层叠后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被彼此接合,且上述第一片在上述接合部以外的部位向远离上述第二片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上述复合片具有以互不相同的图案形成有上述凸部的中央区域和位于该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在上述侧部区域s的上述接合部,成为构成上述第一片和上述第二片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构成纤维的合成树脂熔融固化了的状态,该侧部区域s的上述接合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具有贯通孔。

<2>

如上述<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在上述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中央连续凸部。

<3>

如上述<1>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与上述侧部区域的交界部,上述中央连续凸部彼此之间的槽部与形成在该侧部区域的凸部之间的凹部相连。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侧部区域的上述凸部,在该侧部区域的上述复合片,在假设存在相互平行的多条第一假想直线和在与该第一假想直线之间具有角度的相互平行的多条第二假想直线时,位于上述第一假想直线与上述第二假想直线的各交点。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侧部区域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多排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多排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第二方向接合部排包括具有上述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最大比例接合部排。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侧部区域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多排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该侧部区域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周期性地具有上述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上述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侧部区域中,上述接合部中具有上述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为5%以上80%以下。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凸部的配置和形态与一对上述侧部区域的上述凸部的配置和形态不同。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上述侧部区域的第三接合部的各者中,分别优选第一片和第二片两者熔融固化。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贯通孔形成在上述第三接合部中一部分接合部的中央部,在俯视上述复合片时的上述贯通孔的周围,环状地存在有上述第一片和上述第二片中的一者或两者熔融后固化了的部分。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中央连续凸部的各者中,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的中央第一凸部和高度低于该中央第一凸部的中央第二凸部彼此连结。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构成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中央连续凸部的中央第一凸部和中央第二凸部,优选至少在上述中央第一凸部的背面侧存在空腔。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构成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中央连续凸部的中央第一凸部和中央第二凸部在各自的背面侧存在空腔,上述中央第一凸部的背面的空腔与上述中央第二凸部的背面的空腔相连,从而在上述中央连续凸部的背面侧,形成有沿上述第二方向连续延伸的连续中空部。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复合片的上述中央区域,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交替地形成有非压纹区域和压纹区域,该非压纹区域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在该第二方向上连续而不具有上述接合部,该压纹区域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以规则的图案形成有上述接合部。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以规则的图案形成有上述接合部的各个压纹区域中,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的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的配置位置不同,上述第一接合部与上述第二接合部的沿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l1、l2也不同。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形成为矩形的第一接合部使其长边与上述第一方向一致,且沿上述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排,由此形成有沿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一接合部排。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为四边形状的第二接合部使相互正交的2边中的一边与上述第二方向一致、使另一边与上述第一方向一致,且沿上述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排,由此形成有沿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接合部排。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央区域的形成为矩形的第一接合部使其长边与上述第一方向一致,且沿上述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排,由此形成有沿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一接合部排,

在上述第一接合部排中,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第一接合部的配置间隔是一定的。

<19>

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央区域为四边形状的第二接合部使相互正交的2边中的一边与上述第二方向一致、使另一边与上述第一方向一致,且沿上述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排,由此形成有沿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接合部排,

在上述第二接合部排中,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第二接合部的配置间隔具有2种间隔,交替地具有间隔宽的部分和间隔窄的部分。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着眼于构成沿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一接合部排的1个第一接合部时,构成沿上述第二方向的2个第二接合部排的共计4个第二接合部以使各自的角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的4个角部相对的状态靠近地配置在该第一接合部的周围,由此,形成有包含1个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位于其周围的4个上述第二接合部的一组接合部组,在以规则的图案形成有上述接合部的各个压纹区域中,沿上述第二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相同的接合部组。

<21>

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复合片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中央连续凸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连续延伸并且具有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规则地宽度内缩的部分。

<22>

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隔着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连续且不具有上述接合部的非压纹区域而相对的一对第一接合部彼此之间,形成有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的中央第一凸部,在被由隔着上述非压纹区域而相对的两对第二接合部构成的共计四个第二接合部包围的区域,形成有高度低于上述中央第一凸部的中央第二凸部,关于沿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的长度,上述中央第二凸部的长度比上述中央第一凸部的长度短。

<23>

如上述<1>至<2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央区域的中央连续凸部中,由高度低于中央第一凸部的中央第二凸部构成的部分,成为与由上述中央第一凸部构成的部分相比宽度(第一方向的长度)较短的内缩部分。

<24>

如上述<1>至<2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以规则的图案形成有上述接合部的压纹区域内,具有周围被环状凹部包围的非连续的中央第三凸部,该中央第三凸部的高度低于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的中央第一凸部。

<25>

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复合片的上述中央区域在构成该复合片的上述第一片形成有中央第一凸部、中央第二凸部、中央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该第四凸部的高度比上述中央第一凸部、上述中央第二凸部和上述中央第三凸部中的任一者均低。

<26>

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复合片的上述侧部区域中,在上述第一方向形成有多排由第三接合部沿上述第二方向以2种间隔规则地配置而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

<27>

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具有第一间隔和比该第一间隔宽的第二间隔作为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三接合部彼此之间的间隔,上述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的多个上述第三接合部以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具有该2种间隔的方式在该第二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28>

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中,带孔的上述接合部的比例优选为1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100%以下。

<29>

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与上述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带孔接合部比例最低的接合部排的差,优选为5%点以上,更优选为10%点以上,此外,优选为100%点以下,更优选为95%点以下。

<30>

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中,带孔接合部比例优选为1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95%以下。

<31>

如上述<1>至<3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串列形成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与上述第一方向接合部排中带孔接合部比例最低的接合部排的差,优选为0%点以上,更优选为5%点以上,此外,优选为95%点以下,更优选为90%点以下。

<32>

如上述<1>至<3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二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与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串列形成的第一方向接合部排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最高的第一方向最大比例接合部排的、带孔接合部比例的差,优选为5%点以上,更优选为10%点以上,此外,优选为90%点以下,更优选为80%点以下。

<33>

如上述<1>至<3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接合片的上述侧部区域s中,包含于该侧部区域s的上述接合部中具有贯通孔的接合部的比例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而优选为15%以上,此外,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进而优选为70%以下。

<34>

如上述<1>至<3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复合片,在假设存在相互平行的多条第一假想直线和与该第一假想直线之间具有角度θ的相互平行的多条第二假想直线时,角度θ优选为30°以上165°以下,进而优选为45°以上150°以下。

<35>

如上述<1>至<3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中央区域的高度最大的凸部、即构成中央连续凸部或该中央连续凸部的高度最高的部分的中央第一凸部41的高度h1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4.0mm以下。

<36>

如上述<1>至<3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侧部区域的高度最大的凸部即第一凸部的高度优选为0.3mm以上,进而优选为0.6mm以上,此外,优选为4.0mm以下,进而优选为3.0mm以下。

<37>

如上述<1>至<3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一接合部优选沿上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沿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1.2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优选为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3.0倍以下。

<38>

如上述<1>至<3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一接合部的沿上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优选为形成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二接合部的沿上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1.2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此外,优选为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3.0倍以下。

<39>

如上述<1>至<3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一接合部的沿上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1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mm以下。

<40>

如上述<1>至<3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二接合部的沿上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0.2mm以上3.0mm以下,沿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0.5mm以上3.0mm以下。

<41>

如上述<1>至<4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在上述侧部区域的第三接合部的沿上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2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上3.0mm以下,沿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2mm以上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上3.0mm以下。

<42>

如上述<1>至<4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关于第三接合部的、由多个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串列形成的第二方向接合部排中,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第三接合部间的间隔大的部分的间隔相对于间隔小的部分的上述第三接合部间的间隔,优选为2.0倍以上,特别优选为2.5倍以上,且优选为5.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4.0倍以下。

<43>

如上述<1>至<4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具有以互不相同的图案形成的凸部的中央区域和其两侧的侧部区域在尿布的长度方向上,优选至少形成在裆部,优选从裆部形成至腹侧部和背侧部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或遍及吸收体的全长,更优选跨及尿布的全长。

<44>

如上述<1>至<4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复合片中,在上述中央区域和上述侧部区域的任一者,上述第二片侧的面均大致平坦,在上述第一片侧形成有起伏大的凹凸。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易对穿着者的腿周造成不适感,而且正面片的凸部的保形性优异,透气性和防闷湿性优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