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63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涉及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在吸收性物品中,为了防止尿等排泄物的泄露,并且实现良好的穿用心情,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进。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配备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以及设置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形成至少将所述表面片与所述吸收体接合起来的接合部,其中,所述吸收体配备有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材料为规定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所述第一区域小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接合部隔着所述第一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配备有透液性层、不透液性层、设置在所述透液性层与所述不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芯、以及将所述透液性层及所述吸收芯接合起来的接合部,其中,所述吸收芯作为吸收性材料含有亲水性纤维及吸收性聚合物,所述吸收芯包括具有规定的吸收性材料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一区域和具有比所述第一区域低的吸收性材料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吸收性聚合物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吸收性材料单位面积重量的比例为10/100~47/100,所述接合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内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3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36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吸收芯)都配备有:构成吸收体的亲水性纤维等的纤维为规定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高纤维密度区域、和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比高纤维密度区域小的低纤维密度区域。并且,低纤维密度区域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隔着高纤维密度区域且在低纤维密度区域中,设置有通过至少对吸收体进行压花加工等而形成的挤压部。这样的结构,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由于挤压部与其以外的部分的交界成为其刚性差而作为吸收体的弯折起点并诱导变形的部分,所以,能够与吸收体与使用者的体形及运动等相一致地变形,高效率地吸收、保持排泄物。

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由于除了挤压部本身通过挤压而变硬之外,挤压部还与纤维密度高而变得比较硬的高纤维密度区域邻接地被夹在该高纤维密度区域之间,所以,在皮肤接触到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时,容易感受到挤压部和高密度区域的硬度。因此,存在着使皮肤触感降低,损坏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的情况。

从而,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引导变形且不容易感觉到硬度、穿着感良好的吸收性物品。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配备有至少包含吸水性纤维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体具有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变形诱导部和配置在该变形诱导部的两侧的基部,所述变形诱导部配备有: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将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压缩密实化而成的挤压区域;以及在该挤压区域的两侧沿着所述规定的方向延伸、且从所述基部向皮肤面侧突出的凸状部,所述凸状部的纤维密度比所述基部的纤维密度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变形诱导部的挤压区域与凸状部的交界因其刚性差而成为弯折起点,因此,能够稳定地诱导吸收体,进而诱导吸收性物品的变形,使之稳定地变形成恰当的形状。另外,由于在变形诱导部的挤压区域延伸的方向的两侧,向皮肤面侧突出地设置有纤维密度比基部低的比较柔软的凸状部,所以,当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到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时,与该凸状部接触的机会多,使用者容易感受到凸状部的柔软性。另外,当吸收性物品以在非皮肤面侧成为凸状的方式变形时,通过该凸状部彼此接近,覆盖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所以,即使使用者的皮肤表面触及吸收性物品的表面,也难以与该挤压区域接触,使用者不容易感受到挤压区域的硬度。其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整体,可以获得优异的穿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在变形诱导部被诱导变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用于图1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处的示意的要部放大端面图。其中,省略了防漏壁。

图5是表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的图。

图6(a)是示意地表示向设置在构成图5的制造装置的吸引鼓的外周面上的模具构件内供应吸收性材料的状态的要部放大端面图,(b)是层积到所述模具构件内的第一层积体的要部放大端面图。

图7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的(a)第二层积体的要部放大端面图,(b)是在第三工序中刚刚被压缩之后的状态的第三层积体的要部放大端面图,(c)是在第四工序中在挤压之前的第三层积体的要部放大端面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在图8的ix-ix线处的示意的要部放大端面图。

图10是表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在构成图10的制造装置的赋形装置中的一对赋形辊的外周面相对的部分的要部放大端面图。

图12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的(a)第二层积体的要部放大端面图,(b)在第三工序中被赋形之后的第三层积体的要部放大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方式。

[方式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配备有至少包含吸水性纤维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体具有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变形诱导部和配置在该变形诱导部的两侧的基部,所述变形诱导部配备有: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将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压缩密实化的挤压区域;以及在该挤压部的两侧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且从所述基部向皮肤面侧突出的凸状部,所述凸状部的纤维密度比所述基部的纤维密度低。

根据方式1,由于变形诱导部的挤压区域与凸状部的交界成为弯折起点,所以,能够稳定地诱导吸收体的变形,进而,诱导吸收性物品的变形,使之稳定地变形成恰当的形状。另外,由于在变形诱导部的挤压区域延伸的方向的两侧,向皮肤面侧突出地设置有纤维密度比基部低的比较柔软的凸状部,所以,当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时,与该凸状部接触的机会多,使用者容易感受到凸状部的柔软性。另外,由于当吸收性物品以向非皮肤面侧成凸状的方式变形时,通过该凸状部彼此接近,覆盖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所以,即使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吸收性物品的表面,也难以与该挤压区域接触,使用者不容易感受到挤压区域的硬度。其结果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整体,可以获得优异的穿着感。

[方式2]如方式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规定的方向是所述长度方向,所述吸收体在隔着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且相互离开的位置,分别配备有所述变形诱导部。

根据方式2,由于通过使吸收体沿着变形诱导部变形,可以形成在使用者的皮肤侧开口的箱形的立体空间,所以,能够可靠且稳定地接受并挡住使用者的排泄物,并且,排泄物不容易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因此,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增加。

[方式3]如方式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由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且至少包含所述吸水性纤维的吸收芯和覆盖该吸收芯的外周面的芯包装构成,所述吸收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弯曲诱导向线,所述多个弯曲诱导线将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在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中央轴线对称的位置上的一对切口部的、最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中央轴线的部分彼此连接起来,所述变形诱导部至少从多个所述弯曲诱导线中的最靠近所述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弯曲诱导线一直延伸到多个所述弯曲诱导线中的最靠近所述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弯曲诱导线。

根据方式3,借助在所述吸收芯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所述弯曲诱导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变得容易弯曲,并且,借助设置在所述吸收芯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处的一对切口部,当所述吸收体沿着所述变形诱导部及所述诱导弯曲线变形而立体化时,可以防止所述吸收体的端部的相互干扰,因此,所述吸收体易于精度更高地变形以产生所述箱形的立体空间,可以更可靠地确保收容所述排泄物的空间。其结果是,方式3的吸收性物品,由于排泄物更难以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所以,吸收性物品的使用感受进一步提高。

[方式4]如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挤压区域的宽度在所述变形诱导部的宽度的1/2以下。

根据方式4,通过使挤压区域的宽度在变形诱导部的宽度中所占的比例处于规定的范围,当吸收性物品向非皮肤面侧变成凸状地变形时,通过该凸状部相互接近,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更容易被覆盖,在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时,不容易感受到挤压区域的硬度。其结果是,吸收性物品的皮肤触感进一步提高。

[方式5]如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挤压区域配备有: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断续且串列地设置的多个挤压部、以及邻接的所述挤压部之间的非挤压部。

根据方式5,由于挤压区域断续地设置有挤压部,所以,在挤压区域,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部分所占的比例比在连续地设置挤压部的情况下的比例小,皮肤与因挤压而变硬的部分接触的机会变小,所以,使用者更不容易感受到该变硬的部分。另外,对于挤压区域,通过在邻接的挤压部之间配备有不被挤压而处于比挤压部更柔软的状态的非挤压部,经由顶部片沿着长度方向接触吸收性物品的变形诱导部时的感触良好。从而,可以获得更柔软的皮肤触感。

[方式6]如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含有吸收性聚合物,包含在所述变形诱导部中的所述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包含在所述基部中的所述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低。

根据方式6,与包含在变形诱导部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基部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程度相应地,当吸收体吸收了液体状的排泄物时,变形诱导部伴随着吸收性聚合物膨润而产生的膨胀比基部的小。从而,由于将变形诱导部、特别是挤压区域与凸状部的交界作为弯曲起点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不容易被阻碍,所以,即使在吸收体吸收了液体状的排泄物之后,也可以稳定地维持吸收性物品的变形状态。

[方式7]如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基部配备有与所述凸状部邻接且沿着该凸状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向非皮肤面侧凹入的凹部。

根据方式7,由于通过以与凸状部邻接的状态设置基部的凹部,凸状部与基部的厚度差变得更大,所以,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比挤压区域及基部柔软的凸状部,进一步提高柔软的皮肤触感。另外,由于凹部本身成为吸收性物品的弯曲起点,所以,可以更稳定地使吸收性物品变形。

[方式8]如方式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包含吸收性聚合物,包含于在所述基部处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中的所述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比包含于在所述基部处的所述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所述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高。

根据方式8,对于在基部处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与凹部向非皮肤面侧凹入的程度相应地,即使吸收性聚合物膨润也易于感受到凸状部,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地确保凸状部附近的吸收性。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声明,将“从垂直方向的上方侧在对象物(例如,吸收性物品、吸收体等)的厚度方向上观察以展开的状态置于水平面上的对象物”,简单地称为“平面视图”。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宽度方向w”指的是“在平面视图中的对象物的宽度方向(短的方向)”,“长度方向l”指的是“在平面视图中的对象物的长的方向”,“厚度方向t”指的是“以展开的状态置于水平面上的对象物的厚度方向”,这些宽度方向w、长度方向l以及厚度方向t分别具有相互正交的关系。

进而,在本说明书中,将“在纵向长的对象物(例如,吸收性物品、吸收体等)的宽度方向w上,相对接近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一侧”称为“宽度方向上的内方侧”,将“在所述纵向长的对象物的宽度方向w上,相对远离所述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一侧”称为“宽度方向上的外方侧”。另外,将在所述纵向长的对象物的长度方向l上,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长度方向中央轴线称为长度方向中央轴线cw。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t上,相对接近穿用者的皮肤面的一侧”称为“皮肤面侧”,将“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t上,相对远离穿用者的皮肤面的一侧”称为“非皮肤面侧”。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该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的情况进行说明。

即,一次性尿布1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配备有:透液性的顶部片2、不透液性的背面片3和设置这些顶部片2及背面片3之间的吸收体4。进而,具有形成一对防漏壁5a、5a的具有疏水性或憎水性的侧面片5、5。另外,在图1中,将位于图1的下方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侧作为覆盖使用者的腹部的腹部侧、将位于上方的长度方向l的另一端侧作为覆盖使用者的后背(臀部)的背部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是在穿用时利用带式扣件6穿到使用者身上的所谓的带式的一次性尿布。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局限于上述带式的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从穿用之前就具有短裤式的形状的所谓的短裤式的一次性尿布。

顶部片2是快速地吸收来自于穿用者的尿等液体状的排泄物或者使之快速地透过并向吸收体4移动的片,配置在吸收体4的与使用者的皮肤相对的面侧(在图4中,吸收体4的上面侧)。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片2以在沿着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l的方向上长的方式形成。

顶部片2例如利用无纺织物、纺织物、形成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膜、具有网眼的网状片等形成,其中,优选为无纺织物。

背面片3设置在一次性尿布1的外方侧(图4中的吸收体4的下面侧),防止被排出的排泄物的透过,以防止其泄露到外部。

该背面片3与顶部片2以在中间夹着吸收体4的状态被相互接合起来。作为接合手段,例如,可以利用热熔型粘结剂的粘结、通过热压花处理的接合、通过超声波压花处理的接合等任意的手段。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背面片,例如,可以使用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织物、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膜、无纺织物与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例如,将透气性的合成树脂膜接合到纺粘、射流喷网等的无纺织物上而成的复合膜),利用强度高的纺粘无纺织物夹着耐水性的高熔喷发无纺织物的sms无纺织物等。

吸收体4,在平面视图中,作为整体形成大致矩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备有吸收、保持液体状的排泄物的至少包含吸水性纤维8a的吸收芯8、以及被覆该吸收芯8的外周面的芯包装9。另外,如图1所示,该吸收体4作为整体以与一次性尿布1的背部侧相比更偏向腹部侧的状态配置。

另外,作为形成吸收芯的吸水性纤维,例如,优选地使用纸浆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另外,对于芯包装,只要具有透液性及吸收体保持性即可,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薄纸等是优选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4的吸收芯8中,除了吸水性纤维之外,还包含有吸收性聚合物8b。作为该吸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使用淀粉类、纤维素类、合成聚合物类的高吸水性材料。

这里,吸收体4配备有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和配置在这些变形诱导部11、12的两侧的基部13,所述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将吸收体4、进而将一次性尿布1的变形诱导成预定的形状,并且在规定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l)上延伸。

另外,变形诱导部11(12)分别配备有:一个挤压区域14(15),所述挤压区域14(15)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即在变形诱导部11(1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具有对吸收体4在厚度方向上进行挤压的部分;以及凸状部16、17(18、19),所述凸状部16、17(18、19)从基部13向皮肤面侧突出,在该挤压区域14(1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沿着所述规定的方向、即变形诱导部11(12)的长度方向延伸。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吸收体被挤压指的是,吸收体包含有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并且,存在于顶部片侧及背面片侧的芯包装彼此经由该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而相互接合起来,该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的厚度比没有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的厚度薄,并且该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处的吸收芯的纤维密度比该没有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处的吸收芯的纤维密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4中的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及基部13由吸收芯8及芯包装9一体地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体的基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将吸水性纤维8a和吸收性聚合物8b合起来的单位面积重量),虽然因用途的不同而异,但优选为100~1000g/m2,更优选为200~900g/m2,进一步优选为300~800g/m2。当吸收体的基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以上时,能够可靠地确保在吸收体中主要进行液体状的排泄物的吸收、保持的基部的吸收能力,当在1000g/m2以下时,基部不会变的过度蓬松,可以获得舒适的穿着感。

另一方面,吸收体的变形诱导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基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0~80质量%。通过使变形诱导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在基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0质量%以上,可以抑制从变形诱导部发生吸收体的走形的可能性,通过使其在80质量%以下,变形诱导部不会变的过度蓬松,可以获得舒适的穿着感。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3配备有皮肤面侧的表面形成为大致平坦状的面的平坦部21、以及向非皮肤面侧凹入地在皮肤面侧开口的凹部22。另外,吸收体4的变形诱导部11、12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成为基部13。另外,平坦部21作为整体成为大致恒定的厚度。

如图4所示,凹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大致u字形的断面,厚度比平坦部21的厚度小,另外,顶部片21呈沿着该凹部22的凹入的表面配置的状态。进而,该凹部22以与变形诱导部11、12中的任一个凸状部16~19邻接且沿着该邻接的凸状部16~19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在与凸状部16~19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这样,通过以与凸状部16~19邻接状态设置基部13的凹部22,凸状部16~19与基部13的厚度差变得更大。借此,在一次性尿布1的穿着时,使用者与柔软的凸状部16~19接触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如后面所述那样,与挤压区域14、15及基部13相比,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柔软的凸状部16~19,进一步提高柔软的皮肤触感。另外,由于凹部22本身成为吸收性物品的弯曲起点,所以,可以稳定地使一次性尿布1变形。

另一方面,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分别设置在隔着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l的轴线且相互分离开的位置。所述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在以平面视图观察吸收体4的情况下,形成为关于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对称的形状。

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诱导部11、12作为全体呈相对于在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凸出的形状。具体的说,所述变形诱导部11、12具有第一部分28a、29a,所述第一部分28a、29a以吸收体4的腹部侧的靠近端部的位置的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w的最近的端部作为开始点26a、27a,在宽度方向的内方侧且在吸收体4的背部侧的端部的方向上延伸,以向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内方侧凸出地缓慢弯曲的状态到达位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与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之间的第一起点26b、27b。进而,配备有第二部分28b、29b和第三部分28c、29c,所述第二部分28b、29b从第一起点26b、27b起一边向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外方侧凸出地缓慢弯曲,一边到达位于比第一起点26b、27b靠吸收体4的背部侧的第二起点26c、27c,所述第三部分28c、29c从第二起点起一边向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外方侧凸出地缓慢弯曲,一边到达位于比第二起点26c、27c靠吸收体4的背部侧的第三起点26d、27d。另外,具有第四部分28d、29d,所述第四部分28d、29d从第三起点26d、27d起以向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外方侧凸出地缓慢弯曲的状态到达比该第三起点26d、27d靠背部侧且位于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w的最近的端部的终点26e、27e。

另外,配置成使得第二起点26c、27c彼此之间的距离比一个变形诱导部11和另一个变形诱导部12的第一起点26b、27b彼此之间的距离小,进而,第三起点26d、27d彼此之间的距离比第二起点26c、27c彼此之间的距离小。

并且,当使用者穿用一次性尿布1时,如图2所示,沿着所述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的第一~第四部分28a~28d、29a~29d,将吸收体4、进而将一次性尿布1凹折(对折),以使得顶部片2成为内侧,吸收体4可以形成向使用者的皮肤面侧开口的箱形的立体空间。从而,由于可靠并且稳定地接受并阻挡来自于使用者的排泄物,并且排泄物不容易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所以,一次性尿布1的穿着感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构成吸收体4的吸收芯8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的与所述第一基点~第三基点26b~26d、27b~27d相对应的各个位置,分别设置有将吸收芯8的端缘部分的一部分切口而成的切口部30(30a~30c)、31(31a~31c)。这些切口部30、31各自具有相对于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凸出的前端变细的形状,通过切口部30、31具有这样的形状,在吸收芯8的长度方向上产生刚性差,容易将弯曲诱导线定向。其结果是,由于当吸收体4变形而立体化时,可以使吸收体4的端部相互不干扰的弯曲范围变宽,所以,吸收体4更容易变形成规定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吸收体4的芯包装9上不设置切口部30、31。通过不在芯包装上设置切口部,能够可靠地被覆吸收芯8的外周面,防止吸收芯8内的吸收性聚合物8b漏出。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中,切口部只要能够防止吸收体的端部相互干扰即可,可以采取多角形、圆弧形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在构成吸收体的芯包装上设置切口部也无妨。

进而,吸收芯8,如图3所示,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并列地设置三条弯曲诱导线bla~blc,所述弯曲诱导线bla~blc将设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al对称的位置上的一对切口部30、31的最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al的部分彼此连接起来,所述变形诱导部11、12至少从最靠近所述吸收芯8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相当于吸收体4的腹部侧端部)的弯曲诱导线bla一直延伸到最靠近所述吸收芯8的长度方向l的另一端(相当于吸收体4的背部侧端部)的弯曲诱导线blc。

这样构成的吸收芯8借助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并列地设置的三条所述弯曲诱导线bla~blc,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弯曲变得容易,并且,借助设置在所述吸收芯8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的一对切口部30、31,在所述吸收体4沿着所述变形诱导部11、12及所述弯曲诱导线bla~blc变形而立体化时,可以防止所述吸收体4的端部彼此的干扰,因此,由这样的吸收芯8构成的吸收体4变得易于以更高的精度变形,以产生上述箱形的立体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吸收芯8的长度方向l上并列地设置三条所述弯曲诱导线bla~blc,但是,在本发明中,对所述弯曲诱导线的条数没有特定的限制,可以在吸收芯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两条弯曲诱导线,也可以并列地设置四条以上弯曲诱导线。但是,由于当在吸收芯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三条以上弯曲诱导线时,可以形成面数更多的多面体状的排泄物容纳空间,因此,能够可靠并且稳定地接受并阻挡使用者的排泄物,另外,排泄物更不容易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图1的下方侧的吸收芯8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成为覆盖穿用者的腹部的腹部侧的端部,位于图1的上方的吸收芯8的长度方向l的另一端部成为覆盖穿用者的背部(臀部)的背部侧的端部,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种类等,所述一个端部也可以是所述腹部侧的端部,所述另一端部是所述背部侧的端部。

另外,如图1所示,由于变形诱导部11、12易于以顶部片2成为内侧的方式变成凹折状态,所以,在该一次性尿布1的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缘部分的近旁,沿着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分别配置有弹性构件32。

变形诱导部11(12)的挤压区域14(15)是通过利用压花加工等对吸收体4、即吸收芯8及芯包装9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挤压而形成的,在两个凸状部16、17(18、19)之间配置有一个挤压区域14(15),成为在该一个挤压区域14(15)上沿着两个凸状部16、17(18、19)形成的方式。

具体的说,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挤压区域14、15配备有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即在变形诱导部11、12的长度方向上断续地且串列地设置的通过挤压形成的多个挤压部36、37、和位于邻接的挤压部36、36、37、37之间的没有被挤压的多个非挤压部38、39。

挤压部36、37通过挤压而成为吸收体4之中厚度最小、且纤维密度最低、最硬的部分。

另外,对于与纤维密度的高低有关的相对评价以及测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挤压部36、37是通过从吸收体4的顶部片2侧(皮肤面侧)挤压吸收芯8及芯包装9而形成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顶部片2上不设置被挤压的、也就是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所以,一次性尿布1的顶部片2侧的面的因挤压部36、37而向非皮肤面侧、即背面片3侧凹入的部分成为被顶部片2覆盖的状态。

另外,如图4所示,挤压部36、37在非皮肤面侧不与背面片3接触。这是因为,在挤压吸收体4时,通过从吸收体4的皮肤面侧施加压力,将凸状部的顶部与挤压部连接起来的部分的芯包装被向挤压部侧拉伸,而当该压力被解除时,被拉伸的芯包装向凸状部的顶部侧复原,结果,挤压部被向皮肤面侧拉伸,吸收体4中的挤压区域14、15的非皮肤面侧偏向皮肤面侧。从而,其原因由于变成从背面片3分离开的状态等。

通过挤压部36、37在非皮肤面侧不与背面片3接触,在一次性尿布1沿着变形诱导部11、12变形时,背面片3成为吸收在一次性尿布1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施加的张力的差异的缓冲器,一次性尿布1更容易变形。

另外,非挤压部38、39比挤压部36、37更向皮肤面侧突出,另一方面,突出高度比凸状部16~19变小,而且,由于没有被挤压,所以,纤维密度比挤压部36、37低,在挤压区域14、15内成为最柔软的部分。从而,在使用者沿着变形诱导部11、12的部分处的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接触时,可以经由顶部片2早于挤压部36、37先感受到柔软的非挤压部38、39的感触,所以,感触良好。进而,与相邻的挤压部36、36、37、37的间隔及各个挤压部36、37的长度相比,非挤压部38、39经由顶部片2接触皮肤的机会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接触挤压部36、37的机会被抑制,所以,可以抑制感受到挤压部36、37的硬的感触。从而,可以获得更柔软的皮肤触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挤压区域14、15设置在变形诱导部11、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在该挤压区域14、1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以大致均匀的宽度配置有凸状部16、17、18、19。

本发明的挤压区域优选其宽度在变形诱导部的宽度的1/2以下。更优选在1/4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以下。通过挤压区域的宽度在变形诱导部的宽度的1/2以下,由于即使使用者经由顶部片2触及到一次性尿布1的变形诱导部11、12,接触到凸状部16、17、18、19的机会也比接触到易于感受到硬度的挤压区域的机会相对地多,所以,使用者容易感受到凸状部的柔软性。另外,当一次性尿布1向非皮肤面侧凸出地变形时,凸状部16、17彼此之间以及凸状部18、19彼此分别接近,分别覆盖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14、15,所以,在使用者的皮肤面触及一次性尿布1的表面时,不容易经由顶部片2感受到挤压区域14、15的硬度。另外,对于挤压区域的宽度相对于变形诱导部的宽度的比例的下限,从制造上的观点出发为1/50。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挤压区域的长度方向上,也可以以不均匀的宽度设置凸状部。

对本发明的变形诱导部的宽度,例如,为5~45mm,优选为10~40mm,更优选为20~30mm。通过变形诱导部的宽度在5mm以上,在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时,抑制发生挤压区域相对于变形诱导部的位置偏离的可能性,不容易阻碍凸状部的形成。反之,通过使变形诱导部的宽度在45mm以下,可以抑制变形诱导部的宽度变得过大,经由顶部片2的皮肤触感降低,抑制穿着感受损的可能性。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挤压区域的宽度,取决于变形诱导部的宽度及形状,优选为0.3~8mm,更优选为0.4~6mm,进一步优选为0.5~4mm。通过使挤压区域的宽度在0.3mm以上,抑制由挤压所获得的接合强度的降低,抑制被接合的吸收芯和芯包装剥离的可能性,另外,能够可靠地进行以挤压区域和凸状部的交界作为弯曲基点的变形诱导。反之,由于挤压的部分的宽度变得过大,容易从顶部片上直接地、或者经由顶部片间接地感受到挤压的部分的硬的感触,所以,通过在8mm以下,可以抑制损害一次性尿布的皮肤感触的可能性。

进而,对于挤压部的长度(沿着挤压区域的长度方向的的方向上的大小),取决于变形诱导部的长度及形状,优选为1~20mm,更优选为2~15mm,进一步优选为2.5~10mm。通过使挤压部的长度在1mm以上,抑制由挤压获得的接合强度降低、被接合的吸收芯和芯包装被剥离的可能性,另外,能够可靠地进行以挤压区域和凸状部的交界作为弯曲基点的变形诱导。反之,通过在20mm以下,使用者更不容易感受到因挤压而变硬的部分。另外,对于挤压区域,通过在邻接的挤压部之间配备不被挤压而处于比挤压部更柔软的状态的非挤压部,在经由顶部片沿着长度方向接触吸收芯物品的变形诱导部时的感触良好。

另一方面,变形诱导部11(12)的凸状部16、17(18、19)是吸收体4之中最向皮肤面侧突出的部分,各个变形诱导部11(12)的凸状部16、17(18、19)均成为大致相同的突出高度。这是为了,在皮肤经由顶部片2与挤压区域14、15、特别是硬的皮肤触感差的挤压部36、37接触之前,这些凸状部16~19与皮肤接触,使皮肤尽可能地不感受到挤压区域14、15的硬度。进而,由于凸状部16、17(18、19)被分别设置在挤压区域14(1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以,即使使用者的皮肤从任何方向接触,也会基本上感受到任一个凸状部16、17(18、19)、或者感受到两个凸状部16、17(18、19),另外,当一次性尿布1向非皮肤面侧凸出地变形时,通过凸状部16、17彼此、以及凸状部18、19彼此分别相互接近,变成分别覆盖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14、15的状态。借此,可以使得使用者经由顶部片2与变形诱导部11(12)接触的机会减少,不容易感受到挤压区域14(15)的硬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凸状部16~19的突出侧的前端侧的部分形成为断面大致半圆形,能够柔软地并且以尽可能小的接触面积与皮肤接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片2以与凸状部16~19的最位于皮肤面侧的部分接触的方式配置,当凸状部因外力而变形时,顶部片2向挤压区域14、15侧挠曲。从而,凸状部16~19的突出高度变高相当于顶部片2的厚度的程度,并且,顶部片2被覆挤压区域14、15,可以进一步减少皮肤经由顶部片2与挤压区域14、15、特别是挤压部36、37接触的机会。

这里,凸状部16~19的纤维密度变得比基部13的纤维密度低。

因此,由于凸状部16~19,当然也就是挤压区域14、15比基部13更柔软,所以,在皮肤经由顶部片2与该凸状部16~19接触时,成为柔软的皮肤触感。从而,即使使用者经由顶部片2与一次性尿布1的变形诱导部11、12接触,也容易感受到凸状部16~19的柔软性。另外,当一次性尿布1向非皮肤面侧凸出地变形时,通过凸状部16、17彼此以及凸状部18、19彼此分别接近,分别被覆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14、15,因此,在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一次性尿布1的表面时,不容易经由顶部片2感受到挤压区域14、15的硬度。结果,作为一次性尿布1的整体,可以获得优异的穿着感。

在本发明中,只要凸状部的纤维密度比基部的纤维密度小即可,但是,对于凸状部的纤维密度,优选在基部的纤维密度的0.20倍~0.80倍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25倍~0.75倍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30倍~0.70倍的范围内。

从制造上的观点出发,凸状部的纤维密度在基部的纤维密度的0.20倍以上。反之,当在0.80以下时,使用者能够可靠地感受到凸状部相对于基部的相对的柔软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凸状部的高度(在凸部中从最位于皮肤面侧的部分(顶部)到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的距离(厚度))优选为基部的厚度(但是,除去凹部的部分)的1.2~3倍左右,更优选为1.3~2.5倍,进一步优选为1.5~2倍。当凸状部的高度在基部的厚度的1.2倍以上时,由于当吸收性物品向非皮肤面侧凸出地变形时,通过凸状部彼此接近,能够更可靠地覆盖位于凸状部之间的挤压区域,所以,使用者不容易直接从顶部片或者经由顶部片感受到该挤压区域的硬度。反之,当在3倍以下时,在吸收性物品变形时,可以抑制通过凸状部彼此干扰而对弯曲造成阻碍,可以充分发挥变形诱导部的变形诱导功能,并且,易于折叠作为制品的一次性尿布1,容易将其容纳到包装中。

另外,对于构成吸收性物品的部位的厚度的测定方法,将在后面描述的纤维密度的测定方法的描述中进行说明。

不过,如前面所述,在该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中,包含有吸收性聚合物8b,但是,包含在变形诱导部11、12中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包含在基部13中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单位面积重量低。

这样,与包含在变形诱导部11、12中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基部13中的低的程度相应地,在吸收体4吸收了液体状的排泄物时,变形诱导部11、12伴随着吸收性聚合物8b的膨润而产生的膨胀比基部13小。从而,不容易阻碍以变形诱导部11、12、特别是挤压区域14、15和凸状部16~19的交界作为弯曲起点的一次性尿布1的变形,因此,即使在吸收体4吸收了液体状的排泄物之后,也可以稳定地维持一次性尿布1的变形状态,可以保持穿着感。另外,当在挤压区域14、15的挤压部36、37等被挤压的位置及其附近存在多的吸收性聚合物8b时,在挤压时,该吸收性聚合物8b容易出现在皮肤面侧,因此,存在着吸收体4的皮肤触感降低的担忧,但是,通过使包含在变形诱导部11、12中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基部低,不容易发生这种问题,可以抑制皮肤触感的降低。

包含变形诱导部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不足包含在基部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80质量%。当变形诱导部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在包含在基部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80质量%以上时,如前面所述,由于在挤压时吸收性聚合物容易出现在皮肤面侧,所以,存在着皮肤触感降低的可能性。对于下限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在变形诱导部中包含有吸收性聚合物的情况下,为了充分确保变形诱导部中的吸收能力,优选地,包含在基部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25质量%以上。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变形诱导部中也可以不包含吸收性聚合物。

进而,在基部13中的凹部22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t延伸的部分中包含的所述吸收性聚合物8b的相对于吸收体4的质量含有率,比在基部13的凹部22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即,平坦部21)中包含的吸收性聚合物的相对于吸收体的质量含有率高。

从而,由于在基部13的凹部22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t延伸的部分具有以与凹部22向非皮肤面侧凹入的程度相应地膨胀的余地,所以,即使在凹部22的非皮肤面侧沿着所述厚度方向t延伸的部分的吸收性聚合物8b膨润,也不容易阻碍使用者感受到凸状部16~19的柔软度。另外,可以稳定地确保与基部13相比包含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质量含有率小的凸状部16~19近旁的吸收性。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是指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相对于包含在吸收体中的吸水性纤维及吸收性聚合物的合计质量的比例。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以下面所述的方式进行测定。

1.吸水性纤维及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水率的计算

(1)切下吸收体的测定对象部位。

(2)将切下的试样浸渍到甲苯溶液中,去掉芯包装片,取得只含有吸水性纤维和吸收性聚合物的试样a。

(3)使样品a在8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以上,将变成绝对干燥状态的样品a收容到吸水性纤维及吸收性聚合物不会脱落的程度的大小的筛网上。

(4)测定进入筛网的样品a的质量,减去预先测定的干燥状态的筛网本身的质量(筛网的干燥质量),取得样品a的干燥质量wd(g)。

(5)将进入筛网的样品a在离子交换水中60浸渍分钟,利用离心脱水机以150g的离心力进行2分钟的脱水。

(6)测定脱水后的样品a及筛网的合计质量,从该总计质量中减去筛网的干燥质量,作为样品a和筛网的合计保水量ws(g)。

(7)只对筛网进行1.(5)~(6)的浸渍、脱水、质量测定各个工序,计算出筛网本身的保水量wm(g)。

(8)利用下面的计算式,计算出只有样品a(吸水性纤维及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水率hall。

[公式1]

2.计算只有吸水性纤维的保水率

(1)切下同一个吸收体的测定对象部位,从切下的试样中只取出吸水性纤维,作为样品b。

(2)对于样品b,通过与上述1.(3)~(8)同样的工序,计算出吸水性纤维的保水率hp。

3.计算出只有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水率

(1)切下同一个吸收体的测定对象部位,从切下的试样中只取出吸收性聚合物,作为样品c。

(2)对于样品c,通过与上述1.(3)~(8)同样的工序,计算出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水率hsap。

4.计算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吸水性纤维+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的比例

(1)按照以下的要领,作成以横轴为保水率、纵轴为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的校准线。

(2)对于在上述2.中计算出的值,作为吸收性聚合物比例为0%的情况,在曲线图上标出(hp,0)。

(3)对于在上述3.中计算出的值,作为吸收性聚合物比例为100%的情况,在曲线图上标出(hsap,100)。

(4)将在上述4.(2)~(3)中标出的两个点之间连接起来,作成用一次函数表示的校准线(y=ax+b)。

(5)将在上述1.(8)中计算出的hall代入校准线的x,计算出测定对象部位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y(%)。

在基部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优选为在基部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的105%~150%。

当在基部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相对于在基部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在105%以上时,在吸收体中,稳定地确保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并且,在后面描述的吸收体的制造工序中,容易形成凹部22,因此,能够以凹部本身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弯曲起点,使吸收性物品更稳定地变形。另一方面,当在基部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相对于在基部的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在150%以下时,吸收性聚合物彼此不容易固定,可以确保吸收体的吸收性能,并且,吸收性聚合物不容易出现在皮肤面侧,可以形成柔软的皮肤触感。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纤维密度的高低的评价及纤维密度的测定方法,如下面所述。另外,对于包含测定对象部位的样品的厚度的测定方法,也在纤维密度的测定方法的工序中进行说明。

1.取得样品的x射线ct图像

(1)由吸收性物品准备包含测定对象部位的样品d。该样品d是去掉吸收性物品的弹性构件、顶部片及背面片等的含有吸收芯和芯包装的吸收体,在平面视图中,是切成20×20mm大小的x射线ct观测用试验片。

另外,在吸收体、顶部片和背面片成一体地形成、不破坏吸收体的形状就不能去掉顶部片和背面片的情况下,样品d是去掉了吸收性物品的弹性构件的、具有顶部片、背面片、以及含有吸收芯和芯外包装的吸收体且切成在平面视图中为20×20mm大小的x射线ct观测用试验片。

(2)使用下面所述的x射线ct装置及图像处理软件,通过将所述样品d进行断层摄影,以bmp形式获得包含其厚度方向的内部断层照片。

测定、摄影设备

三维计测x射线ct装置:tdm-1000-is/sp(ヤマト科学(株)制)

三维绘制软件(图像处理软件):vg-studiomax(日本ビジュアルサイエンス(株)制)

测定、摄影条件:管电压30kv,管电流30μa,像素数1024pixl(像素)×1024pixl(像素)

另外,视野尺寸为观测用试片的外周落入的范围中的最大倍率。

2.纤维密度的高低的评价

在相对地比较吸收体中的不同部位(例如,除去凹部的基部和凸状部)的纤维密度的高低时,根据上述1.(1)的方法取得包含该部位在内的bmp形式的内部断面照片(xy断面、yz断面、zx断面),通过目视进行纤维密度的相对比较的判定。

3.样品中的测定对象部位的厚度的测定方法

在由上述1.(1)获得的bmp形式的内部断面照片之中,对于yz断面或者zx断面,使用スカラ(株)制的图像分析软件usb数显测量装置进行解析,计算出样品中的测定对象部位的厚度(z方向的长度)。另外,在计算样品中的测定对象部位的厚度时,优选地,对于包含该部位的不同的五个以上的地方,切出样品,取得bmp形式的内部断面照片,以同样的顺序计算出各个样品中的该部位的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测定对象部位的厚度。

4.计算纤维密度

(1)从用于x射线ct摄影的样品d以只包含测定对象部位的方式切出样品e。

(2)对于样品e,也以与1.(1)相同的要领取得bmp形式的内部断面照片,对于其xy断面,使用スカラ(株)制的图像分析软件usb数显测量装置进行解析,取得样品e中的测定对象部位的x方向的长度及y方向的长度,通过计算这些长度的乘积,计算出样品e在平面视图中的截面面积。

(3)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gr-300,精度:小数点之后4位)测定切下的样品e的整体质量,之后,除去包含在样品e中的吸收芯以外的构件(顶部片、芯包装等),计算出其质量we。

(4)根据上述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吸水性纤维+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的比例的计算方法,由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y(%)计算出吸水性纤维的比例(100-y)(%),乘以质量we,计算出吸水性纤维的质量。

(5)将求出的吸水性纤维的质量除以在3.中获得的厚度与在4.(2)中获得的截面面积的乘积的值,计算出纤维密度。

在制造具有所述结构的一次性尿布1的情况下,使用下面所述的方法。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材料或者制品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作“md方向”,将“在水平面上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生产线的宽度方向)称作“cd方向”,将“与这些md方向和cd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生产线的垂直方向)称作“td方向”。

图5是表示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制造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该制造装置50配备有输送管51和可自由旋转的吸引鼓52,所述输送管输送包含有被开纤的吸水性纤维8a和吸收性聚合物8b的吸收性材料,所述吸引鼓52通过吸引输送管51内的吸收性材料,并将这些吸收性材料层积到在外周面上沿着周向以一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凹状的模具构件53内,形成第一层积体61,所述第一层积体61在后面的工序中成为吸收体4的吸收芯8。

另外,制造装置50具有芯包装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4,所述卷出辊54载置位于吸引鼓52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层积体61,将被覆该第一层积体61的长条的芯包装连续体62卷出,利用芯包装连续体62被覆第一层积体61,由此,形成第二层积体63。

另外,制造装置50配备有加压装置55和挤压装置56,加压装置55配备有在厚度方向上对第二层积体63进行加压并压缩的上下(td方向)一对加压辊55a、55b,所述挤压装置56位于该加压装置55的输送方向md的下游,挤压通过被加压装置55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第三层积体64(64a、64b)的规定位置,施行压花加工。

挤压装置56是形成变形诱导部11、12的挤压区域14、15的装置,具有上下(td方向)一对辊56a、56b,一个辊56a(在该情况下,为上侧的辊)成为压花辊,在外周面配备有与挤压区域14、15的挤压部36、37的形状及位置相一致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销,在厚度方向上挤压第三层积体64。另外,另一个辊56b(在该情况下,为下侧的辊)成为外周面平坦的砧辊。

另外,制造装置50在比挤压装置56靠输送方向md的下游处,具有顶部片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7,所述卷出辊57对于实施了压花加工之后的第四层积体65的一个面(在图5的情况下,为上面),将成为顶部片2的长条的顶部片连续体66卷出并层积。

进而,制造装置50具有背面片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8,所述卷出辊58相对于通过在第四层积体65上层积顶部片连续体66而形成的第五层积体67中的与顶部片连续体66相反侧的面(在图5情况下,为下面)将成为背面片3的长条的背面片连续体68卷出并接合,形成第六层积体69。

另外,在比背面片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8靠输送方向md的下游处,具有将层积体69切断成作为制品的一次性尿布1的形状以作为单体的一次性尿布1的切断装置(图中没有示出)、以及将侧面片5、5及带式固定件6压接到第六层积体69上的各种装置(图中未示出),由于它们是本领域人员公知的通常的装置,所以,省略了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利用所述制造装置50制造一次性尿布1的情况下,基本上依次实施:形成第一层积体61的第一工序、利用芯包装连续体62被覆第一层积体61而形成第二层积体63的第二工序、利用加压装置55在厚度方向上压缩第二层积体63而形成第三层积体64的第三工序、以及利用挤压装置56挤压第三层积体64的规定位置以实施压花加工并形成第四层积体65的第四工序。进而,依次实施将顶部片连续体66层积到第四层积体65上而形成第五层积体67的第五工序、以及将背面片连续体68接合到第五层积体67上而形成第六层积体69的第六工序。

首先,实施形成第一层积体61的所述第一工序,所述第一层积体61最终构成吸收体4的吸收芯8。

该第一工序,通过输送管51利用吸引鼓52吸引含有吸水性纤维8a及吸收性聚合物8b的吸收性材料,并层积到该吸引鼓52的外周面的模具构件53内,形成第一层积体61。

这时,如图6(a)所示,吸收性材料被从上方供应到模具构件53内,模具构件53在其底部配备有在吸引鼓52的周向上延伸的截面为四角形的一对突起部53a、53b。更具体的说,突起部53a、53b各自的截面具有上底(吸收性材料8a、8b被供应的一侧)短、下底长的形状,即,随着趋向前端而变细的梯形形状。另外,在制造一次性尿布1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突起部53a、53b各自的侧面呈具有比较陡的梯度的结构。所述一对突起部53a、53b在与吸收体4的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的位置相适应的位置,配置成具有与一对变形诱导部11、12的长度方向的形状及宽度相适应的长度方向的形状及宽度的形式。进而,所述模具构件53配备有从所述底部向td方向的图5中的上方侧突出、并且从cd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向cd方向的中央部侧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引鼓52的周向上并列的三对)切口部形成用的突起部(图中未示出)。

并且,当吸收性材料被供应到模具构件53内时,由于吸水性纤维8a重量轻且具有柔软性,所以,即使碰撞一对突起部53a、53b,也难以反弹,大致均匀地堆积到模具构件53内。

另一方面,在吸收性材料被供应到模具构件53内的开始阶段,吸水性聚合物8b碰撞突起部53a、53b的前端面并反弹,不停留在其碰撞的位置,而是移动,最终到达并堆积在突起部53a、53b以外的部分的底部53c。这是因为,吸吸收性聚合物8b通常为粒状,而且,每一个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都比较大,并且还受到吸引鼓52的吸引,因此容易受到吸收性聚合物8b自身的动能的影响,所以,在与突起部53a、53b的前端面碰撞时容易弹跳,难以停留在碰撞的位置。

另外,在吸收性材料开始被供应到模具构件53内之后不久,吸水性纤维8a也堆积到突起部53a、53b上,即使吸收性聚合物8b碰撞,由于由吸水性纤维8a的柔软性吸收了该碰撞,因此,吸收性聚合物8b变得难以反弹。其结果是,最终,吸收性材料被大致均匀地堆积到模具构件53内。

因此,如图6(b)所示,在第一层积体61上,在宽度方向上存在着多个吸收性聚合物8b相对于吸收体4的质量含有率(%)不同的部分。

即,在模具构件53内,对于与一对突起部53a、53b的正上方相当的部分,与吸收性聚合物8b碰撞突起部53a、53b而移动的程度相应地,成为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最低的低含有率的区域71、72。反之,对于沿着一对突起部53a、53b的侧壁部分的部分及其近旁的部分,与移动的吸收性聚合物8b存在的程度相应地,成为吸收性聚合物的含有率最高的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另外,对于在模具构件53内,吸收性聚合物8b不受一对突起部53a、53b的影响的部分,由于吸收性聚合物8b均匀地堆积,含有率成为通常的高度,即,含有率比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b低且比低含有率的区域71、72高的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7~79。

更具体的说,成为吸收性聚合物的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7、高含有率的区域73、低含有率的区域71、高含有率的区域74、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8、高含有率的区域75、低含有率的区域72、高含有率的区域76、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9从模具构件53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向另一方(图6(b)中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状态。特别是,成为吸收性聚合物的低含有率的区域71(72)位于两个高含有率的区域73、74(75、76)之间的状态。

另外,所述第一层积体61配备有由上述切口部形成用的突起部形成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端缘部分的一部分被切口而成的三对切口部(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通过吸引鼓52的旋转,以夹着热熔性粘结剂的状态将模具构件53内的第一层积体61载置到芯包装连续体62上,利用该芯包装连续体62被覆第一层积体61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层积体63。

在该第二工序,首先,旋转的吸引鼓52将模具构件53内的第一层积体61转移并且载置到被从芯包装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4卷出并在输送方向md上移动的芯包装连续体62上。并且,借助图中未示出的弯曲手段,沿着第一层积体61的外周面将芯包装连续体62向与输送方向md正交的宽度方向cd弯曲,通过将芯包装连续体62卷绕到第一层积体61上来进行被覆,形成长条的第二层积体63。

在所述第二工序结束后,实施将第二层积体63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第三层积体64的所述第三工序。

在该第三工序中,使第二层积体63在加压装置55的一对加压辊55a、55b之间通过,由此,在厚度方向td上压缩图7(a)所示的第二层积体63。这时,如图7(b)所示,在第一层积体61中,对于宽度方向,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不同部分也直接地被在厚度方向td上压缩,形成被保持为在第一层积体61的宽度方向上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不同的状态的第三层积体64a。

在第三层积体64a中,吸收性聚合物8b,由于在压缩时吸收性聚合物8b进入周围的吸水性纤维8a之间的间隙,所以,对于在第二层积体63(更具体的说,第一层积体61)中存在吸收性聚合物8b的部分,成为通过由加压装置55进行的加压而被挤压固定的倾向。

并且,第二层积体63刚刚通过了加压装置55之后的第三层积体64a,以厚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的状态变成第三层积体64b。

即,第二层积体63,由于吸水性纤维8a的柔软性的帮助,通过加压装置55之后厚度一定程度地恢复,但是,如图7(b)所示,对于吸收性聚合物为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由于进入吸水性纤维8a之间的间隙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量多,所以,通过加压而被挤压固定,厚度难以恢复。另外,对于吸收性聚合物为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7~79,由于进入吸水性纤维8a之间的间隙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量比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的少,所以,与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相比,厚度恢复。进而,对于吸收性聚合物为低含有率的区域71、72,由于进入吸水性纤维8a之间的间隙的吸收性聚合物8b的量非常少,相反地,柔软的吸水性纤维8a多,因此,即使加压,也不太被挤压固定,与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7~79相比,厚度大幅度地恢复。

其结果是,如图7(c)所示,对于吸收性聚合物为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形成厚度不恢复的、与吸收体4的基部13的凹部22相当的部分83~86。由于该吸收性聚合物的高含有率的区域位于四个地方,所以,也形成四个相当于凹部22的部分。另外,对于与该吸收性聚合物的高含有率的区域73~76邻接的低含有率的区域71、72,在比背面片侧柔软性高且容易变形的顶部片侧的方向上、即在上面侧,厚度恢复,在上面侧形成缓慢地突出的突出部81、82。这些突出部81、82作为整体变成与变形诱导部11、12相当的部分。另外,由于该吸收性聚合物的低含有率的区域在两个地方,所以,也形成两个突出部。进而,对于吸收性聚合物为中等含有率的区域77~79,厚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成为与吸收体4的基部13中的凹部22以外的部分相当的部分87~89。由于该吸收性聚合物的中等含有率的区域在三个地方,所以,形成三个与基部13中的凹部以外的部分相当的部分。

最终,以形成与吸收体的基部的凹部相当的部分83~86、突出部81、82、与基部中的凹部以外的部分相当的部分87~89的状态,成为第三层积体64b。

在所述第三工序结束后,利用挤压装置56挤压第三层积体64b的规定的位置,更具体的说,挤压第三层积体64b的突出部81、82,进行压花加工,实施形成第四层积体65的所述第四工序。

该第四工序,使第三层积体64b在挤压装置56的上下一对辊56a、56b之间通过,由此,在厚度方向td上挤压该第三层积体64b的突出部81、82。这时,挤压装置56的上侧的辊56a、即压花辊的压花销依次在厚度方向td上挤压第三层积体64b的突出部81、82。该突出部81、82的挤压部分成为与吸收体4的挤压区域14、15、更具体的说是挤压部36、37相当的部分。另外,在突出部81、82中,挤压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部分成为不被挤压的、与吸收体4的凸状部16~19相当的部分。

由此,形成第四层积体65。

在所述第四工序结束之后,进行所述第五工序,将从顶部片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7卷出的顶部片连续体66经由热熔性粘结剂等粘结剂层积到第四层积体65的上面,形成长条的第五层积体67。

进而,在所述第五工序结束之后,进行所述第六工序,将从背面片连续体用的卷出辊58卷出的背面片连续体68经由热熔性粘结剂等粘结剂接合到第五层积体67的下面,形成长条的第六层积体69。另外,由该第六工序形成的第六层积体69的截面(端面)形状实质上与图4所示的方式相同。

在所述第六工序结束之后,利用切断装置将第六层积体69切断成一次性尿布1的形状。

其结果是,完成一次性尿布1,所述一次性尿布1的吸收体4具有变形诱导部11、12和配置在该变形诱导部11、12的两侧的基部13,变形诱导部11、12配备有挤压区域14、15和该挤压区域14、15两侧的凸状部16、17、18、19。

具有所述结构的一次性尿布1,由于其变形诱导部11、12的挤压区域14、15和凸状部16~19各自的交界部分因吸收体的刚性差而成为弯曲起点,因此,可以使吸收体4、进而使一次性尿布1的整体与使用者的身体的立体形状相一致地稳定地诱导变形。另外,由于在变形诱导部11、12的挤压区域14、15延伸的方向的两侧,向皮肤面侧突出地设置有纤维密度比基部13的纤维密度低的、比较柔软的凸状部16、17、18、19,因此,即使使用者经由顶部片2与变形诱导部11、12接触,也容易感受到凸状部16、17、18、19的柔软度。另外,由于当一次性尿布1向非皮肤面侧凸出地变形时,通过凸状部16、17彼此以及凸状部18、19彼此分别接近,分别覆盖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14、15,因此,在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一次性尿布1的表面时,不容易经由顶部片2感受到挤压区域14、15的硬度。其结果是,作为一次性尿布1的整体,可以确保柔软的皮肤触感,可以获得优异的穿着感。

在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4的基部13配备有凹部22,但是,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吸收体上不存在与凹部相当的部分。

即,图8及图9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101,一次性尿布101的吸收体102作为全体具有:在一次性尿布101的长度上延伸的变形诱导部103、104、和配置在该变形诱导部103、104的两侧的基部105。另外,变形诱导部103、104配备有:在与变形诱导部103、10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吸收体102在厚度方向上被挤压的部分,即被压缩密实化的挤压区域106、107;和在该挤压区域106、107的两侧,作为全体在挤压区域106、107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从基部105向皮肤面侧突出的凸状部108~111。

另外,作为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101,由于除了吸收体102的结构之外,基本上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一样,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吸收体102中的变形诱导部103、104,除了如后面描述的那样几乎不包含吸收性聚合物这一点之外,具有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变形诱导部11、12基本上相同的结构,起着同样的效果,因此,包含构成该变形诱导部103、104的挤压区域106、107(相当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挤压区域14、15)、凸状部108~111(相当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凸状部16~19),这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基部105的皮肤面侧的整个表面形成大致平坦状的面,作为整体成为大致恒定的厚度。从而,在基部105,不存在与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凹部22相当的部分。基部105由于皮肤面侧的整个表面为平坦状,所以,几乎没有在该基部105经由顶部片2触及皮肤时的凹凸感,容易贴紧皮肤。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02具有吸收芯102a和被覆该吸收芯102a的芯包装102b。在吸收芯102a中几乎不包含吸收性聚合物,基本上由纸浆等吸水性纤维形成。从而,与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情况相比,由于包含许多的比吸收性聚合物柔软的吸水性纤维8a,因此,作为结果使基部105整体的柔软性提高。

在制造具有所述结构的一次性尿布101的情况下,使用下面所述的方法。

即,图10表示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1的制造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制造装置120与根据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制造中使用的制造装置50在加压装置的部分不同,代替该加压装置,配备有将对象物赋予规定的形状的赋形装置121。进而,在输送方向md上比赋形装置121靠上游处,设置有对作为赋形的对象物的后面描述的第二层积体132供应水等的水分的水分供应装置122。

赋形装置121配备有上下一对辊123、124,如图11所示,上方侧的辊123是赋形辊,在其外周面配备有在周向上延伸的一对槽部123a、123b,所述一对槽部123a、123b将与形成挤压区域106、107之前的变形诱导部103、104相当部分、即一对突出部137、138(相当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突出部81、82)赋形。所述一对槽部123a、123b在与变形诱导部103、104的位置相适合的位置,具有适合于这些变形诱导部103、104的长度方向的形状及宽度。另一方面,下方侧的辊124是外周面平坦的砧辊。并且,使作为对象物的第二层积体132在所述一对辊123、124之间通过,由此,可以在第二层积体132的一个面(在这种情况下,上面)分别对一对突出部137、138赋形。该赋形装置121能够对辊123、124加热,能够一边对第二层积体132加热一边进行赋形。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吸收体102中不包含吸收性聚合物,所以,如图10所示,通过输送管51被供应给吸引鼓52的吸收性材料,基本上只是被开纤的吸水性纤维8a。另外,在吸引鼓52的模具构件125中,没有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具构件53的突起部53a、53b相当的部分,模具构件125具有平坦的底部。从而,被层积在模具构件125内的后面描述的第一层积体131形成大致的长方体状。

另外,对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20的吸引鼓的模具构件125、及赋形装置121以外的结构,基本上与根据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50相同,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因此,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使用所述的制造装置120制造一次性尿布101的情况下,基本上依次实施:形成第一层积体131的第一工序;利用芯包装连续体62被覆第一层积体131而形成第二层积体132的第二工序;利用赋形装置121对第二层积体132赋形而形成第三层积体133的第三工序;利用挤压装置56挤压第三层积体133的规定的位置以实施压花加工、形成第四层积体134的第四工序。进而,依次实施:将顶部片连续体66层积到第四层积体134上而形成第五层积体135的第五工序;将背面片连续体68接合到第五层积体135上而形成第六层积体136的第六工序。

对于第一工序,由于通过输送管51供应给吸引鼓52的吸收性材料是被开纤的吸水性纤维8a,所以,由该第一工序形成的第一层积体131作为整体由大致均匀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吸水性纤维形成。对于其他方面,由于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一样,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于所述第二工序,由于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一样,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第三工序,对由所述第二工序形成的、图12(a)所示的第二层积体132、即由利用吸水性纤维8a形成的第一层积体131和被覆第一层积体131的芯包装连续体62构成的层积体赋形,形成第三层积体133。

具体的说,利用水分供应装置122向第二层积体132喷射水等,在使吸水性纤维8a潮湿之后,使该潮湿的第二层积体132在赋形装置121中在加热的一对辊123、124之间通过,形成一对突出部137、138。即,通过使潮湿的第二层积体132在加热的一对辊之间通过,形成第一层积体131的吸水性纤维8a之中的邻接的纤维彼此通过氢键结合而连接起来,因此,与位于上方侧的辊123的一对槽部123a、123b的形状相一致地被赋形为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37、138的状态。另外,被一对槽部123a、123b以外的部分赋形的部分成为与吸收体102的基部105相当的部分。

其结果是,如图12(b)所示,形成与吸收体102的基部105相当的部分、以及被赋形了突出部137、138的状态的第三层积体133。

另外,对于所述第四~六工序,由于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由第六工序形成的第六层积体136的截面(端面)形状与图9所示的方式实质上相同。

在所述第六工序结束之后,利用切断装置将挤压后的第六层积体136切断成一次性尿布101的形状。由此,完成一次性尿布101,所述一次性尿布101的吸收体102具有变形诱导部103、104和配置在该变形诱导部103、104的两侧的基部105,变形诱导部103、104配备有挤压区域106、107和该挤压区域106、107两侧的凸状部108~111。

具有所述结构的一次性尿布101,基本上具有与根据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同样的效果。但是,由于吸收体102只由吸水性纤维8a形成,所以,与使用吸收性聚合物的情况相比,不容易感受到吸收性聚合物的粒状的触感,并且可以获得由吸水性纤维8a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

在所述第一种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挤压部36、37通过挤压吸收芯和芯包装而形成,但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顶部片也与吸收芯及芯包装一起从顶部片侧进行挤压,形成挤压部。从而,吸收性物品的顶部片侧的面,因挤压部而变成在非皮肤面侧、即在背面片侧出现凹入部分的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中,顶部片与凸状部的突出形状相一致地沿着该凸状部的皮肤面的外面贴紧地配置,通过外力使顶部片和凸状部大致同时变形。从而,由于凸状部的突出高度变高与顶部片的厚度相当的程度,因此,可以更加减少皮肤与挤压区域、特别是挤压部接触的机会,并且,当吸收性物品向非皮肤面侧凸出地变形时,通过该凸状部彼此接近,覆盖因挤压而硬度增加的挤压区域,因此,在使用者的皮肤面接触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时,即使从顶部片2上直接接触,也不容易感受到挤压区域的硬度。

在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吸收芯8包含吸水性纤维8a和吸收性聚合物8b的情况下,基部包含凹部22的结构,但是,即使在吸收芯包含吸水性纤维和吸收性聚合物的情况下,如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与吸收芯102a只包括吸水性纤维8a的情况一样,基部也可以不包含凹部。

另外,在制造具有基部没有凹部的结构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模具构件的突起部的侧面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模具构件的突起部的侧面相比,具有平缓的梯度。在这种情况下,从模具构件的上底反弹的吸收性聚合物在到达底部之前,进一步与模具构件的侧边碰撞而反弹。因此,与突起部的侧边的梯度陡峭的情况相比,吸收性聚合物在模具构件的底部分散到更大的范围,在压缩工序之后,凹部厚度的恢复和凹部以外的基部的厚度的恢复不容易产生差异,所以,不容易形成与上述凹部相当的部分。

另外,通过适当地变更模具构件的侧边的梯度,在凹部的非皮肤面侧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中含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含有率可以调整成所希望的值。

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变形诱导部11、12、103、104分别设置在夹着吸收体4、102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且相互分离开的位置处,但是,变形诱导部也可以设置为一个。

另外,变形诱导部11、12、103、104的挤压区域14、15、106、107设置在变形诱导部11、12、103、104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但是,只要凸状部可靠地形成在挤压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挤压区域也可以设置在变形诱导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以外的部分。

另外,在一个变形诱导部,在图中所述凸状部形成大致相同的突出高度,但是,突出部的高度也可以不同。另外,也可以形成与其它的变形诱导部的凸状部不同的突出高度。另外,变形诱导部的平面视图形状(从厚度方向观察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图中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种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挤压区域14、15、106、107配备有断续并且串列地设置的挤压部、以及相邻的挤压部之间的被挤压部,挤压区域被挤压的部分、即被压缩密实化的部分也可以是在挤压区域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结构。

在所述第一种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对于一次性尿布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吸收性物品,也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短裤衬里)等各种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101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2顶部片

3背面片

4、102吸收体

8a吸水性纤维

8b吸收性聚合物

11、12、103、104变形诱导部

13、105基部

14、15、106、107挤压区域

16~19、108~111凸状部

22凹部

36、37挤压部

38、39非挤压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