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293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涉及包含扣接用部件的展开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典型方式,能够列举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包括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吸收性芯的结构。此外,作为一种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已知有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在包括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的背侧部的两侧缘部,以从该侧缘部向横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安装有在横向伸缩的伸缩性的侧片,进而在各侧片的延伸方向前端部,安装有穿着尿布时利用的扣接用的搭扣带(例如专利文献1和2)。

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中,在吸收性主体的腹侧部的两侧缘部,以从该侧缘部向横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安装有由片材构成的一对腹侧翼片。该腹侧翼片有时在穿着尿布时被利用。即,在穿着在腹侧部的两侧缘部安装有一对腹侧翼片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时,典型的是,以一只手抓持一对腹侧翼片中的一个,且以另一只手抓持尿布的背侧部侧,在比穿着者的胯裆部靠下方位置配置尿布,将所抓持的部分从该状态向胯裆部侧提拉,将该所提拉的尿布的对应部位贴在穿着者的腰周或胯裆部的各部分,将背侧部的搭扣带向穿着者的腹侧拉伸而扣接在腹侧部的外表面上的被扣接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909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1440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并且在纵向上具有:在穿着时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着者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着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侧部,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主体包括吸收性芯且在俯视时为纵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上述背侧部中的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固定有一对扣接用部件,且在上述腹侧部中的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以从该两侧缘部向横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有一对腹侧翼片。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一对侧翼部,该一对侧翼部从上述腹侧部到上述背侧部从上述吸收性芯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分别向横向外侧延伸,在一对该侧翼部分别以通过上述裆部且在纵向延伸的方式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上述吸收性芯在纵向上具有横向长度相对较长的宽幅部、横向长度相对较短的窄幅部和位于该宽幅部与该窄幅部之间的中间宽度部,该宽幅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腹侧部,该窄幅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裆部,该中间宽度部的两侧缘部在俯视时倾斜。一对上述腹侧翼片分别具有由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侧缘部延伸的延伸部中的沿着纵向的侧缘的一部分向横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凸部。在使上述吸收性主体平面状扩展而成为展开状态时,在将上述腹侧翼片的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固定部中的位于纵向最内侧且位于横向最外侧的部分作为腹侧翼片固定点,画出通过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中心点和上述凸部的中心点的假想直线时,满足下述(1)~(3)的全部条件。

(1)上述腹侧翼片固定点位于上述假想直线上、或位于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且比该假想直线靠纵向内侧的位置。

(2)上述中间宽度部的上述侧缘部位于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且沿着该假想直线倾斜。

(3)上述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的腹侧纵向端位于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对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以使吸收性主体的各部分的弹性部件延伸而扩展成平面状的展开状态表示的正面片侧即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线(腹侧部的腹侧翼片的配置部位)的示意性的横截面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线(裆部)的示意性的横截面图。

图4是沿图1的iii-iii线截断(背侧部的扣接用部件的配置部位)的示意性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吸收性芯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所得的图,且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腹侧部和其附近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腹侧翼片的与吸收性主体的固定部”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范围外的尿布中的腹侧翼片和其附近的俯视图,图8(a)表示将腹侧翼片向箭头所示的方向拉伸前的自然状态,图8(b)表示将腹侧翼片向箭头所示的方向拉伸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安装在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腹侧的腹侧翼片是作为穿着尿布时的抓持部发挥功能,非常便利,但存在因抓持腹侧翼片的部位等的使用方法,导致在尿布产生皱纹、或尿布不贴合穿着者的身体而产生间隙、或吸收体发生聚集的担忧。在将尿布以此种不佳的状态穿着在身体上时,尿布不与身体贴合,因此有尿等排泄液漏出至外部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须进行穿着状态的修整、能够通过简单的穿着操作与穿着者的胯裆部贴合而发挥较高的防漏效果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基于作为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具有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x和与其正交的横向y,并且在纵向x上具有:裆部1m,其在穿着时配置在该胯裆部;腹侧部1f,其配置在比裆部1m靠穿着者的腹侧的位置;和背侧部1r,其配置在比裆部1m靠穿着者的背侧的位置。裆部1m包括在穿着时与阴茎等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未图示的排泄部相对部。排泄部相对部通常位于比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稍偏倚于腹侧部1f的位置。腹侧部1f、裆部1m和背侧部1r对应于将尿布1(吸收性主体5)以在纵向x上大致3等分的方式划分时的各区域。

尿布1是所谓展开型的翼片型的一次性尿布,包括:吸收性主体5,其包括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液体不透过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3和介于两个片2、3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一对扣接用部件8、8,它们固定于背侧部1r中的吸收性主体5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5s、5s;和一对腹侧翼片10、10,它们固定于腹侧部1f中的吸收性主体5的两侧缘部5s、5s。尿布1以在横向y上将吸收性主体5分成两半且在纵向x上延伸的纵中心线clx为基准地对称形成。如图1所示,吸收性主体5在俯视时为纵向x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扣接用部件8和腹侧翼片10分别以从吸收性主体5的侧缘部5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吸收性主体5。

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具有大于吸收体4的尺寸,从吸收体4的周缘向外侧延伸,这些延伸部彼此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彼此接合。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此种吸收性物品的各种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或开孔薄膜等,作为背面片3,能够使用树脂薄膜、或树脂薄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片等。作为背面片3,例如有液体不透过性的薄膜片单独存在的方式、在该薄膜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即外表面侧层叠配置有外装片的方式,该外装片例如为无纺布。

吸收体4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41和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42。吸收性芯40是将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积纤而得的,是单层结构。作为吸收性材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作为此种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使用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木浆、由亲水化剂处理后的合纤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即,吸收性芯40能够是亲水性纤维的积纤体、或在该积纤体担载有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结构。作为包芯片41、42,例如能够使用纸、无纺布等。

如图1所示,吸收性芯40在俯视时为纵向x的中央部向内侧变窄的沙漏状,为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吸收性芯40在腹侧部1f具有腹侧纵向端40f,在背侧部1r具有背侧纵向端40r,遍及裆部1m的纵向x的全长。

在图5中表示吸收性芯40。如图1和图5所示,吸收性芯40在纵向x上具有横向y的长度相对较长的宽幅部40w、横向y的长度相对较短的窄幅部40n和位于宽幅部40w与窄幅部40n之间的中间宽度部40m。另外,作为区别该各部分的要素的“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在宽度在纵向x上变化而不一定时采用最大宽度。在图示的方式中,宽幅部40w的宽度遍及该纵向x的全长保持一定,与此不同,窄幅部40n和中间宽度部40m的宽度分别在纵向x上发生变化,窄幅部40n的两侧缘部40ns、40ns和中间宽度部40m的两侧缘部40ms、40ms分别如图1和图5所示那样在俯视时斜行,即,在与纵向x和横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宽幅部40w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腹侧部1f,窄幅部40n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裆部1m。中间宽度部40m位于腹侧部1f和裆部1m中的一者,或者跨两者设置。

如图2~图4所示,肌肤侧包芯片41具有与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大致相同的大小,与此不同,非肌肤侧包芯片42的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大于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该宽度较宽的非肌肤侧包芯片42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4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该延伸部被卷起到与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相对配置的肌肤侧包芯片41上,包覆肌肤侧包芯片41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5)中的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与肌肤侧相反的一侧、即朝向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的面。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穿着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宜的穿着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着位置的状态,不包括吸收性物品处于从该穿着位置偏移的状态。

如图1~图4所示,在吸收性主体5的正面片2侧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侧部片51。侧部片51具有:沿着纵向x的内侧缘部;和位于比该内侧缘部靠横向y的外侧且沿着纵向x的外侧缘部,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侧部片51的内侧缘部与吸收体4重叠,侧部片51的外侧缘部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与背面片3接合。在侧部片51的内侧缘部,线状的立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52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固定,由此,在穿着尿布1时,通过弹性部件52的收缩至少在裆部1m形成立体皱褶。

如图1所示,吸收性主体5具有一对侧翼部50、50,该一对侧翼部50、50从腹侧部1f到背侧部1r分别从吸收体4(吸收性芯4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如图2~图4所示,侧翼部50由正面片2、背面片3和侧部片51各自的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形成,各片2、3、51利用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彼此接合。吸收性主体5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5s、5s包括侧翼部50。

如图1和图3所示,线状的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53分别以通过裆部1m且沿纵向x延伸的方式以伸长状态配置在一对侧翼部50、50。裆部1m中的侧翼部50是作为在穿着尿布1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腿周围的所谓腿部发挥功能的部位,利用该结构,在该腿部,在穿着尿布1时通过弹性部件53的收缩形成一对腿部皱褶。

如图1和图4所示,一对扣接用部件8、8分别包含:以从吸收性主体5的侧缘部5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吸收性主体5的伸缩性的侧片6;和以从该侧片6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6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于侧片6的搭扣带7。扣接用部件8(侧片6、搭扣带7)与吸收性主体5为不同的部件。

如图1和图4所示,侧片6包括: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的2个片材61、61;和在两个片材61、61间以伸长状态固定且沿横向y延伸的多根弹性部件62。多根弹性部件62在纵向x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侧片6的横向y的中央部。侧片6中的弹性部件62的配置部位(横向y的中央部)是能够在作为弹性部件62的延伸方向的横向y上伸缩的伸缩部,利用该伸缩部,侧片6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侧片6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中距纵中心线clx相对较近的内侧缘部侧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固定于吸收性主体5的侧缘部5s(侧翼部50)中的侧部片51与背面片3之间,形成侧片6的与吸收性主体5的固定部,距纵中心线clx相对较远的外侧缘部即延伸方向前端部6s侧位于比吸收性主体5的侧缘部5s更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

如图1和图4所示,搭扣带7包括带基材71和扣接部72。如图1所示,带基材71在俯视时为横向y上较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横向y)的一端侧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固定于侧片6的前端部6s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搭扣带7的与侧片6的固定部。在带基材71中的从侧片6的前端部6s向横向y延伸的部分的内表面(肌肤相对面)固定有扣接部72。扣接部72包括机械性面状扣件的阳面部件(勾面部件),可拆装地与后述的包括机械性面状扣件的阴面部件(毛面部件)的被扣接区域9扣接。

作为构成侧片6的片材61,例如能够使用热风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通过各种制法形成的无纺布、织布、针织布、纸、树脂薄膜等以及使它们层叠2层以上且一体化而得的片材等。此外,作为构成搭扣带7的带基材71,例如能够使用无纺布或无纺布与树脂薄膜的层叠体等。

如图1所示,在腹侧部1f中的吸收性主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包括机械性面状扣件的阴面部件的被扣接区域9。被扣接区域9是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将机械性面状扣件的阴面部件固定于形成吸收性主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外表面)而形成的,可拆装地供包括机械性面状扣件的阳面部件的搭扣带7的扣接部72扣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腹侧翼片10、10各自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中距纵中心线clx相对较近的内侧缘部侧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固定在吸收性主体5的侧缘部5s(侧翼部50)中的侧部片51与背面片3之间,形成腹侧翼片10的与吸收性主体5的固定部11,距纵中心线clx相对较远的外侧缘部侧从吸收性主体5的侧缘部5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一对腹侧翼片10、10分别具有该从侧缘部5s的延伸部中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的一部分向横向y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的凸部12。如图1所示,凸部12在俯视时为等腰梯形形状,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随着向横向y的外侧去而逐渐减少。腹侧翼片10包括可用作构成侧片6的片材61的无纺布等片材,但与侧片6不同,没有被赋予伸缩性,是非伸缩性的。

在图6中,将作为尿布1的主要部位的腹侧部1f放大显示。作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尿布1的主要特征之一,列举如下方面:在如图6所示那样使吸收性主体5处于扩展为平面状的展开状态时,引出通过吸收性主体5的中心点5cp和凸部12的中心点12cp的假想直线vl时,满足下述(1)~(3)的全部条件。另外,以下,对以纵中心线clx为基准的一侧的半边(图6中右半边)进行说明,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对另一侧的半边也适用对一侧的半边的说明。

(1)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位于假想直线vl上、或位于假想直线vl的附近且比假想直线vl靠纵向x的内侧(即靠横中心线cly的一侧)。

(2)吸收性芯40的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位于假想直线vl的附近,且沿着假想直线vl斜行。

(3)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53的腹侧纵向端53f位于假想直线vl的附近。

如图6所示,此处所谓的“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是腹侧翼片10的与吸收性主体5的固定部11(经由粘接剂等接合手段与吸收性主体5接合的部分)中的位于纵向x的最内侧且位于横向y的最外侧的部分。即,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是固定部11的裆部1m侧的纵向端中的位于横向y的最外侧的点。另外,图6所示的方式中的固定部11为腹侧翼片10中的与吸收性主体5重叠的部分整体,因此该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位于吸收性主体5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部5s上,但例如在图7所示那样固定部11存在于比侧缘部5s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时,该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位于比侧缘部5s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

此外,“吸收性主体5的中心点5cp”是将吸收性主体5在横向y上二等分且沿纵向x延伸的纵中心线clx与将吸收性主体5在纵向x上二等分且沿横向y延伸的横中心线cly的交点。

此外,“凸部12的中心点12cp”是基于与中心点5cp相同的想法而规定的,即,是将凸部12在横向y上二等分且沿纵向x延伸的纵中心线(未图示)与将凸部12在纵向x上二等分且沿横向y延伸的横中心线(未图示)的交点。

此外,“吸收性主体5的展开状态”是指使吸收性主体5所具有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52、53等)延伸而将该吸收性主体5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

上述(1)的所谓“假想直线vl的附近且比假想直线vl靠纵向x的内侧”,如图6所示,是指在吸收性主体5(尿布1)的展开状态中,从假想直线vl起在纵向x的内侧(即横中心线cly侧)的范围为吸收性主体5的纵向x的全长的2%以内,优选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位于1%以内的区域内。

上述(2)的所谓“假想直线vl的附近”,如图6所示,是指在吸收性主体5(尿布1)的展开状态中,从假想直线vl起在纵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范围分别为吸收性主体5的纵向x的全长的5%以内,优选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位于3%以内的区域内。

此外,上述(2)的所谓“沿着假想直线vl”,如图6所示,是指在吸收性主体5(尿布1)的展开状态中,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与假想直线vl大致平行,更具体而言,是指以假想直线vl相对于纵向x或横向y的倾斜角度为基准,该基准与侧缘部40ms的同样的倾斜角度的差的绝对值为5°以内,优选为3°以内。

另外,如图6所示,尿布1中的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在俯视时为直线,但在本发明中也包括侧缘部40ms在俯视时为曲线的结构。在侧缘部40ms在俯视时为曲线时,只要该曲线的侧缘部40ms的“切线”满足上述(2)的条件即可。

上述(3)的“弹性部件53的腹侧纵向端53f”是指弹性部件53中的具有伸缩性的部分的腹侧纵向端,与弹性部件53的长度方向腹侧端未必一致。即,“弹性部件53中的具有伸缩性的部分”是以伸长状态固定于侧翼部50的部分,例如在弹性部件53的长度方向的腹侧端部(即长度方向的腹侧端和其附近)不固定于侧翼部50时,该长度方向的腹侧端部不具有伸缩性,因此并非“弹性部件53的腹侧纵向端53f”。

此外,上述(3)的所谓“假想直线vl的附近”,如图6所示,是指在吸收性主体5(尿布1)的展开状态中,从假想直线vl起在纵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为吸收性主体5的纵向x的全长的2%以内的区域,优选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53的腹侧纵向端53f位于1%以内的区域内。

尿布1满足上述(1)~(3)的全部条件,因此无须进行穿着状态的修整,能够通过简单的穿着操作与穿着者的胯裆部贴合而发挥较高的防漏效果。上述(1)~(3)中所出现的假想直线vl,在如尿布1那样的“在腹侧部的两侧缘部安装有一对腹侧翼片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上述典型的穿著操作中,与将腹侧翼片10拉伸时的力线大致一致。

尤其是,在满足上述(1)的条件的尿布1中,如图6所示,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位于假想直线vl上、或位于假想直线vl的附近且比假想直线vl靠纵向x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尿布1的穿着过程中利用手指抓持腹侧翼片10的凸部12并拉伸时,腹侧翼片10和其附近的部件不易变形,不易发生意外的起皱或折弯。与此不同,当例如像图8(a)所示那样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位于比假想直线vl靠纵向x的外侧(即,靠吸收性主体5的腹侧纵向端5f的一侧)时,在利用手指抓持该腹侧翼片10的凸部12并向图8(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拉伸时,如图8(b)所示,以吸收性主体5的中心点5cp、腹侧翼片固定点11α和凸部12的中心点12cp分别位于因该拉伸而产生的力线即假想直线vl上的方式,腹侧翼片10和其附近的部件发生变形。其结果是,例如在吸收性主体5的腹侧纵向端5f中的腹侧翼片10的附近产生意外的起皱或折弯等的凹凸部z。该凹凸部z成为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中使尿布1与穿着者的身体的贴合性降低而诱发泄漏的原因。

此外,满足上述(2)和(3)的条件的尿布1,在其穿着过程中利用手指抓持位于比穿着者的胯裆部靠下方的尿布1中的腹侧翼片10的凸部12并向该胯裆部侧提拉时,在进行该提拉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获得贴合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因此与满足上述(1)的条件所带来的效果相辅相成,无须进行穿着状态的修整,就能够通过简单的穿着操作与穿着者的胯裆部贴合。

尤其是,通过满足上述(2)的条件,如图6所示,以吸收性芯40的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假想直线vl)为界,比侧缘部40ms靠纵向x的外侧(吸收性主体5的腹侧纵向端5f侧)的部分成为吸收性芯40、被扣接区域9等刚性相对较高的部件所占的比例较高的“高刚性区域13”,比侧缘部40ms靠纵向x的内侧(横中心线cly侧)的部分成为不存在此种刚性较高的部件的部位所占的比例较高的“低刚性区域14”,实质上,隔着假想直线vl在纵向x的外侧存在高刚性区域13,在内侧存在低刚性区域14。

高刚性区域13因其刚性较高而不易发生起皱或折弯等,因此其中所含的被扣接区域9也具有同样的特性。由此,在尿布1的穿着过程中,在作为搭扣带7的扣接对象的被扣接区域9不易发生起皱或隆起等,因此,能够使搭扣带7的扣接部72牢固地扣接在被扣接区域9,从而能够在穿着操作中不感觉到繁琐地简便地穿着尿布1。此外,作为最容易接受到穿着者的尿等排泄液的部位的上述排泄部相对部也包含在不易发生起皱或折弯的高刚性区域13,因此根据尿布1,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发生起皱或折弯而导致的吸收性能的降低,能够获得较高的吸收性能。

此外,在低刚性区域14包含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53,通过满足上述(3)的条件,该腹侧纵向端53f位于假想直线vl即“拉伸腹侧翼片10时的力线”的附近,因此在尿布1的穿着操作中拉伸腹侧翼片10时,腿部皱褶连动而自然地配置在穿着者的腿周围的腹股沟部。结果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中,裆部1m中的一对腿部皱褶向穿着者的胯裆部立起,该立起的腿部皱褶的前端部(弹性部件53的配置部位)沿着穿着者的腹股沟部贴合,因此成为不易引起泄漏的状态。由此在依照通常方式穿着尿布1后,无须进行穿着状态的修整。

在假设因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与假想直线vl交叉而导致不满足上述(2)的条件时,高刚性区域13跨假想直线vl即“拉伸腹侧翼片10时的力线”而存在,因此有阻碍拉伸搭扣带7的操作的担忧。

此外,在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不位于假想直线vl的附近而在纵向x的内侧(横中心线cly侧)远离假想直线vl时,有不仅阻碍拉伸搭扣带7的操作而且阻碍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53的收缩的担忧。

此外,在中间宽度部40m的侧缘部40ms不位于假想直线vl的附近而在纵向x的外侧(吸收性主体5的腹侧纵向端5f侧)远离假想直线vl时,有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或被扣接区域9发生起皱或折弯的担忧。

从使通过满足上述(1)~(3)的条件所带来的作用效果更可靠地发挥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固定在腹侧部1f中的吸收性主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背面片3)的被扣接区域9,如图1和图6所示那样,以俯视时与吸收性芯40的宽幅部40w重叠的方式固定,且宽幅部40w中的与被扣接区域9的重叠部位的横向长度w1(参照图1)大于被扣接区域9的横向长度(即宽度)的80%,特别优选的是处于相对于被扣接区域9的宽度为80~120%的范围内。横向长度w1是指上述重叠部位中的最大长度(即最大宽度)。通过该结构,特别是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上述(2)和(3)产生的作用效果,使得被扣接区域9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中更容易贴合穿着者的身体。

此外,吸收性芯40的窄幅部40n的横向长度(即宽度)相对于吸收性主体5的横向长度(即宽度),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而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45%以下。当该比例过低时,即窄幅部40n相对于吸收性芯40过细时,有对尿布1的使用者造成关于吸收性能的不安的担忧,相反,当该比例过高时,即窄幅部40n相对于吸收性芯40过粗时,有阻碍上述(3)产生的作用效果的担忧。

此外,腹侧翼片10的凸部12的横向长度w2(参照图1)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2mm以上,而且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8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12mm以上且18mm以下。为了可靠地发挥上述(1)~(3)产生的作用效果,必须在拉伸腹侧翼片10时抓持凸部12,因此,对尿布1的使用者暗示凸部12是作为抓持部发挥功能的部位是有效的。从该观点出发,为了使凸部12的横向长度w2成为与通常人的大拇指为相同程度的长度而设定为上述范围。

此外,特别是为了使上述(2)和(3)产生的作用效果更可靠地发挥,优选的是,吸收性芯40为一定程度上刚性较高的部分,从该观点出发,吸收性芯40优选包含纸浆。作为纸浆,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用于这种吸收性芯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nbkp、lbkp等木浆、棉、麻等非木浆等。此外,吸收性芯40的克重(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50g/m2以上,更优选为35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600g/m2以下,更优选为50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50g/m2以上且600g/m2以下,更优选为3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当吸收性芯40中的纸浆的克重过多时,吸收性芯40的刚性变得过高,有对穿着者造成不适感或妨碍穿着者的动作的担忧。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腹侧翼片10的凸部12的俯视形状为等腰梯形形状,但在本发明中,腹侧翼片的俯视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为长方形形状等。

此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而广泛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经血、软便、汗等)的物品(展开型穿着物品),例如也包括尿布套、护垫保持件(padholder)等。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内容。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并且在纵向上具有:在穿着时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着者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着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侧部,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主体包括吸收性芯且在俯视时为纵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上述背侧部中的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固定有一对扣接用部件,且在上述腹侧部中的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以从该两侧缘部向横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有一对腹侧翼片,

该吸收性物品中:

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一对侧翼部,该一对侧翼部从上述腹侧部到上述背侧部从上述吸收性芯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分别向横向外侧延伸,在一对该侧翼部分别以通过上述裆部且在纵向延伸的方式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

上述吸收性芯在纵向上具有横向长度相对较长的宽幅部、横向长度相对较短的窄幅部和位于该宽幅部与该窄幅部之间的中间宽度部,该宽幅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腹侧部,该窄幅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裆部,该中间宽度部的两侧缘部在俯视时倾斜,

一对上述腹侧翼片分别具有由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侧缘部延伸的延伸部中的沿着纵向的侧缘的一部分向横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凸部,

在使上述吸收性主体平面状扩展而成为展开状态时,

在将上述腹侧翼片的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固定部中的位于纵向最内侧且位于横向最外侧的部分作为腹侧翼片固定点,且画出通过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中心点和上述凸部的中心点的假想直线时,满足下述(1)~(3)的全部条件:

(1)上述腹侧翼片固定点位于上述假想直线上、或位于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且比该假想直线靠纵向内侧的位置,

(2)上述中间宽度部的上述侧缘部位于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且沿着该假想直线倾斜,

(3)上述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的腹侧纵向端位于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

<2>

如上述<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腹侧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供上述扣接用部件扣接的被扣接区域以在俯视时与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宽幅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上述宽幅部中的与上述被扣接区域重叠的重叠部位的横向长度大于该被扣接区域的横向长度的80%,优选相对于该被扣接区域的横向长度处于80~120%的范围。

<3>

如上述<1>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窄幅部的横向长度为上述吸收性主体的横向长度的25%以上且50%以下。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腹侧翼片的上述凸部的横向长度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包括纸浆,该吸收性芯的克重优选为250g/m2以上,更优选为35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600g/m2以下,更优选为500g/m2以下。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在俯视时为等腰梯形形状,横向长度随着向横向外侧去而逐渐减少。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1)的“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且比该假想直线靠纵向内侧”是指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展开状态中,从该假想直线起在纵向内侧的范围为该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全长的2%以内,优选上述腹侧翼片固定点位于1%以内的区域内。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2)的“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是指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展开状态中,从该假想直线起在纵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范围分别为该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全长的5%以内,优选上述中间宽度部的上述侧缘部位于3%以内的区域内。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2)的“沿着该假想直线”是指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展开状态中,以该假想直线相对于纵向或横向的倾斜角度为基准,该基准与上述中间宽度部的上述侧缘部相对于纵向或横向的倾斜角度的差的绝对值为5°以内,优选为3°以内。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3)的“上述假想直线的附近”是指在上述吸收性主体5的展开状态中,从该假想直线起在纵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范围分别为该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全长的2%以内,优选上述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的腹侧纵向端位于1%以内的区域内。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隔着上述假想直线在纵向的外侧存在高刚性区域、在内侧存在低刚性区域。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窄幅部的横向长度相对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横向长度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而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的横向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2mm以上,而且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8mm以下。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为单层结构。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间宽度部位于上述腹侧部和上述裆部中的一者,或者位于跨两者的位置。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被肌肤侧包芯片包覆,并且非肌肤相对面被非肌肤侧包芯片包覆,

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该吸收性芯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向横向外侧延伸,其延伸部被卷起到与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相对配置的上述肌肤侧包芯片上,包覆该肌肤侧包芯片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侧中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侧部片,

上述侧部片具有:沿着纵向的内侧缘部;和位于比该内侧缘部靠横向外侧的位置且沿着纵向的外侧缘部,该外侧缘部从上述吸收性芯(包括上述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包芯片的吸收体)的沿着纵向的侧缘向横向外侧延伸,与形成上述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接合。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一对扣接用部件分别包括:以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侧缘部向横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于该吸收性主体的伸缩性的侧片;和以从该侧片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向横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固定于该侧片的搭扣带。

<19>

如上述<18>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扣接用部件与上述吸收性主体为不同的部件。

<20>

如上述<18>或<19>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侧片包括在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的2个片材和在两个片材间以伸长状态固定且在横向延伸的多根弹性部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须进行穿着状态的修整,能够通过简单的穿着操作与穿着者的胯裆部贴合从而发挥较高的防漏效果的吸收性物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