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支撑装置和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0500发布日期:2018-09-29 04:2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尽管大多数新生儿在没有太多困难的情况下经历从充满保护性液体的子宫内环境到气体子宫外环境的转换,但一些新生儿、主要是早产新生儿(约占所有新生儿的10%)在转换时存在困难,并且需要某种形式的呼吸支持或甚至复苏。对新生儿的及时和成功的呼吸支持对预防出生窒息和早产的严重且剧烈的短期和长期后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很多分娩的情况下,窒息新生儿立即通过夹持和切割脐带与胎盘分离,然后转移到通常远离母亲的复苏台上,以提供必要的复苏。近年来,有关出生时生理转换的研究表明,在脐带被夹持之前与新生儿建立通气极大地稳定了出生时的心血管转换。与立即夹持相比,延迟脐带夹持降低了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血压的风险,并降低了输血的需求。虽然这主要归因于增加的新生儿血容量,但现在已经证明,由于脐静脉回流的损失,立即脐带夹持降低了预载荷和心输出量。这些血液动力学功能的大幅波动增加了i/pvh的风险以及相关联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推迟脐带夹持直到肺的通气和换气维持了预载荷和心输出量,并且避免了转换期间全身和脑血流动力学的较大干扰。

因此研发了新生儿支撑装置,其允许在脐带保持完整的情况下复苏新生儿。这些新生儿支撑装置包括可以紧邻母亲定位的支撑平台或台,例如在母亲休息的床上方或附近。支撑平台提供了合适可靠的表面,在该表面上新生儿可以以完全支撑的方式承载,从而允许新生儿的复苏和其它可能必要的支撑治疗。

然而,这些支撑装置存在一定的限制,其阻碍了或者甚至导致无法使用延迟脐带夹持来执行标准护理。这些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缺点在于,只有在脐带证明足够长的情况下,新生儿才可以放置在平台上以允许通过延迟脐带夹持进行复苏。然而,与足月婴儿相比,早产婴儿的脐带在大多数情况下更短。在这种情况下,脐带的长度可能被证明是太短的,以至于在没有拉伸或以其它方式不利地影响脐带的情况下,新生儿无法适当地支撑在平台上。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延迟脐带夹持有明显益处,但仍常常决定或甚至需要立即夹持和切割脐带。

特别因为由于他们发育不良的生理状态而导致的早产新生儿极大地受益于延迟脐带夹持,所以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克服已知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缺点的新生儿支撑装置,从而可以为新生儿提供全面护理同时脐带保持完整。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在第一段中描述的类型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特征为,支撑平台设置有细长狭缝,该细长狭缝限定支撑平台中的通道,该通道可从平台侧面接近并且从平台的顶部表面延伸通过平台至平台的底部表面,以使得新生儿附接至母亲的脐带能够穿过平台的至少一部分而通过。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即支撑应该能够使具有完整脐带的新生儿尽可能靠近母亲阴道口(产道)的上方,脐带沿着胎盘与新生儿之间可能最短路径。从平台侧面可接近的细长狭缝使脐带能够从相对于平台的外部或外围位置移动至相对于平台的更中心位置。与已知的支撑装置相比,其中支撑平台需要脐带绕着平台的远端外围边缘延伸或拉伸,根据本发明的平台中限定的狭缝因此缩短了脐带在阴道口与新生儿之间所沿循的路径。因此,即使在脐带长度相对较短的情况下,例如在早产新生儿的许多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平台允许通过延迟脐带夹持来支撑和复苏新生儿。

优选地,细长狭缝从进入开口延伸穿过平台至相对于顶部表面的中央区域,当平台定位有阴道口上方的狭缝时,其允许脐带在阴道口与新生儿之间沿至少几乎笔直的竖直方向延伸。支撑平台允许新生儿稳定并且尽可能靠近母亲,同时供应呼吸支持,无需以任何方式拉伸脐带。这使得可能延迟脐带夹持,直到对新生儿最有利,例如在已经给予一些呼吸支持之后。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支撑平台相对于新生儿母亲的床是可移动的,并且特别地新生儿支撑装置允许支撑平台的定位至少部分地在床表面上延伸,并且最优选地平台中的狭缝至少几乎竖直地位于母亲阴道口的上方。支撑平台的这种定位除了为新生儿提供支撑并具有延迟脐带夹持外,还实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新生儿定位成紧邻母亲,以允许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有益的身体接触。这种身体接触有可能刺激新生儿的呼吸努力。

狭缝的尺寸应该能够使脐带穿过狭缝的移动成为可能。狭缝的宽度优选为脐带横截面的最大直径。对于足月新生儿而言,脐带的平均直径约为2cm。因此,狭缝优选地具有约2cm的宽度。在特定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特征为,狭缝从进入开口到顶部表面的中央区域中的狭缝的一部分变窄。狭缝的变窄允许在进入开口处的狭缝的宽度足够以方便在狭缝中引导脐带,同时在新生儿所可以放置的顶部表面的中央区域中的狭缝部分的宽度保持最小。在新生儿所可以放置其上的顶部表面的中央区域中的大于必需狭缝尺寸的尺寸增加了新生儿的身体部位不足的或不充分由平台支撑的风险。因此,顶部表面的更中央区域中的狭缝的尺寸优选地尽可能小,同时允许脐带移动通过狭缝的大致整个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为,平台包括其中设置有狭缝的板状构件。板状构件提供相对较薄的支撑平台,其可以方便地定位在母亲床的上方,尽可能靠近母亲的阴道口。狭缝可以在板状构件中形成,通过诸如切割或蚀刻步骤的方便材料去除步骤或者通过例如使用模制技术来塑形板状构件,板状构件可以由任何足够坚固的材料制成或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为,平台是具有在平台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的细长平台。细长平台更优选地定尺寸为使得在出生时与其身体大小无关的大多数或所有新生儿可以由平台以完全支撑的方式承载。因此,平台优选地定尺寸为具有足够大的顶部表面以在其上接收任何新生儿。优选地,狭缝从细长平台的短边的中点沿纵向方向延伸。更优选地,狭缝沿着细长平台的中心纵向轴线从短边的中点延伸。当新生儿被支撑在平台上时,狭缝可以相应地在平台顶部表面中在新生儿的左腿与右腿之间延伸。

优选地,顶部表面的中央区域中的进入开口与狭缝端部之间的狭缝长度使得,狭缝跨越限定进入开口的平台的外边缘与邻近新生儿身体所定位的顶部表面的一部分的顶部表面中的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特定实施例的特征为,狭缝从平台的侧面沿平台的纵向轴线的长度的至少四分之一延伸,并且优选地在平台的纵向轴线的三分之一延伸。狭缝可以在细长平台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因此在狭缝的任一侧面将平台分成两部分。在这种实施例中,平台的两个部分可以例如通过合适的耦接设备彼此耦接。

由于使用中的平台将定位在一个高度上,例如在母亲的床表面上方,应该提供防止新生儿从平台掉落的结构。相应地,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特征为,支撑平台包括在外周缘处从顶部表面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边缘部分。从新生儿所放置的顶部表面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边缘部分形成防止新生儿从平台掉落的物理屏障。至少一个边缘部分可以包围从顶部表面向上延伸的连续不间断外围边缘。优选地,两个或多个边缘部分从平台的顶部表面向上延伸,其中在边缘部分之间设置开口或空间,这些边缘部分允许在顶部表面上横向接近新生儿,例如以便于在提供所有必要护理之后从平台上容易地手动抬起新生儿。

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为,支撑平台耦接至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使得平台能够紧邻母亲定位,并且特别地使平台的定位能够对准母亲的阴道口上方。支撑框架可以例如包括水平臂,平台耦接至水平臂用于定位在母亲的床的上方。支撑框架可以搁置在周围环境的墙壁、地板或天花板上。特别地,框架允许根据需要相对于母亲的床来定位和重新定位支撑平台。在特定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特征为,支撑平台通过枢轴耦接至支撑框架,枢轴能够使平台相对于支撑框架在至少一个水平面内枢转。例如,支撑平台可以相对于框架从第一位置(其中平台的纵向轴线在横向于平台所耦接至的框架的臂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旋转至第二位置(其中平台的纵向轴线在与平台所耦接至的框架的臂的纵向轴线一致的方向上延伸)。

应该理解,只要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支撑平台可以紧邻搁置在床上或其它合适的搁置设备上的母亲定位,就可以对新生儿提供全面护理同时脐带保持完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可以形成为包括平台和床的组件。在这种组件中,平台可以与床一体地耦接,或者可以是可以与组件的其它零件同时提供的单独元件(例如床),以便提供即用的完整设置,使紧邻母亲的支撑平台用于出生的新生儿。

新生儿支撑装置可以附加地或者也可以是全面配备的复苏装置的一部分,以便为新生儿提供标准护理(监测、通气装置、加热器、加湿器和抽吸)。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复苏新生儿、特别是早产新生儿的复苏装置,其包括连接至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复苏设备。

由于在出生时提供足够的通气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脐带夹持之前通气”方法的重要部分,在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特征为,复苏设备包括用于监测新生儿呼吸功能的复苏监测器。通过这种复苏装置,可以为新生儿提供足够的呼吸支持,因为它通过内置复苏监测器被完全检测,内置复苏监测器为涉及为新生儿提供护理的新生儿护理员(新生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专科住院医生、护士或其它人员)显示相关的复苏数据,例如呼吸功能、面罩技术反馈、血氧饱和度、心率、给氧量和视频。

在特定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特征为,复苏监测器在支撑平台附近耦接至支撑装置。因此,在为新生儿提供支撑时,新生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专科住院医生、护士或其它相关人员可以查看或观察监测器上显示的数据,而无需离开支撑平台。优选地,监测器相对于支撑平台定位成使得监测器处于给予新生儿支持的人员的视线中。

由于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新生儿与母亲之间的身体接触很小,因此特别需要提供可以使新生儿充分温暖的设备。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为,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热量引导至支撑平台的加热设备。在其特定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特征为,加热设备包括定位在支撑平台上方的高度处的热源,用于向支撑在支撑平台上的新生儿提供辐射热量。

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特征为,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滚动设备的底架。照此,复苏装置可以可移动地支撑在地面上,以便根据需要容易地将复苏装置相对于母亲的床定位和重新定位。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通过附图和下文描述的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对应实施例进一步阐述。附图和实施例绝非意在反映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非清楚和明确地指出。

图1a至图1b分别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前侧视图和后侧视图。

图2a至图2b分别图示了相对于躺在床上的人定位的图1所示的复苏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后侧视图。

图3a至图3b分别以顶视图和侧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的实施例。

图4a至图4f分别以顶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前视图、后侧视图和前侧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靠近床使用的复苏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1a、图1b、图2a和图2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包括具有竖直支架2的移动推车1,该竖直支架在底部设置有用于在地板或地面上移动的滚动设备5。照此,使用中的复苏装置可以容易地放置在床附近或旁边。为此,滚动设备5包括滚动体(例如轮子),滚动体可以围绕中心轴自由旋转(即,旋转360度),每个滚动体通过中心轴耦接至从竖直支架2横向延伸的相应趾部4。第一臂在支架2的顶部附近从支架2横向延伸并且承载能够将辐射热量引导至其下方表面的热源形式的加热设备30。例如,热源可以包括能够辐射红外光的光源。在加热设备30的下方设置复苏装置的新生儿支撑装置10,其借助于从支架横向延伸的第二臂耦接至竖直支架2。新生儿支撑装置10能够以至少几乎完全支撑的方式承载新生儿。可以在新生儿支撑装置10与第二臂之间设置耦接设备,以允许新生儿支撑装置10相对于臂移动,例如在垂直于竖直支架的水平面内旋转。为此,耦接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枢轴或铰链。附加地,第二臂可以以允许臂相对于支架移动的方式耦接至竖直支架,例如沿着竖直支架的至少一部分高度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新生儿支撑装置10相对于第二臂的移动以及第二臂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允许根据需要相对于人50(例如躺在搁置表面40(例如除了复苏装置(图2a至图2b)之外的床)上的新生儿的母亲)和/或相对于加热设备30定位新生儿支撑装置10。

替代地或附加地,加热设备30可以相对于第一臂移动,和/或第一臂可以相对于支架2移动,以便允许热源30相对于复苏装置的新生儿支撑装置10的期望定位和距离。移动可以通过在支架2与第一臂之间和/或第一臂与加热设备30之间设置诸如枢轴或铰链的旋转设备来实现。由于新生儿支撑装置10和加热设备30可以根据需要相对于彼此定位,因此可以调节由加热设备提供给新生儿支撑装置的热量的量,以维持新生儿支撑装置上接收的新生儿的体温。

邻近新生儿支撑装置10,能够监测由新生儿支撑装置10承载的新生儿的呼吸功能的复苏监测器20耦接至第二臂。监测器20定位成处于给予新生儿护理的新生儿护理员的视线中,使得护理员可以查看或观察监测器上显示的数据,而无需离开支撑平台和新生儿。这允许和保护对新生儿的呼吸支持正确和持续提供,其对于早产新生儿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图3a和图3b中更详细地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10包括相对薄的板状支撑平台。平台具有足够大的顶部表面11,用于以至少几乎完全支撑的方式在其上接收新生儿。以至少几乎完全支撑的方式接收新生儿(即支撑所有身体部位)容易地提供对新生儿的标准护理,并且防止新生儿的不适或受伤。平台可以包括或设置有例如由底垫形成的相对柔软层,以为新生儿提供更舒适的铺设表面。如前所述,由于平台相对较薄并且可以相对于复苏装置的其余部分移动,因此可以将平台紧邻母亲大约定位在阴道口上方。

为了允许新生儿具有完整脐带在平台被接收,在平台中设置细长狭缝13,将新生儿附接至母亲的脐带可以延伸通过细长狭缝13。新生儿可以放置在平台上,使得新生儿的腿由细长狭缝两侧的平台部分支撑,狭缝因此定位在新生儿的腿之间。狭缝从平台的一个侧面处的进入开口延伸至顶部表面11的更中央区域,大致直到支撑在平台上的新生儿身体的胯部。当将仍然经由脐带附接的新生儿放置在平台上时,脐带可以经由进入开口移动穿过狭缝的长度直至平台的中央区域。因此,延伸穿过平台的脐带不必围绕平台的相对较远外边缘延伸,由此允许新生儿在具有相对短的脐带长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完整的脐带放置在平台上,如许多早产新生儿尤其如此的情况。

为防止放置在新生儿支撑装置10上的新生儿从平台掉落,支撑装置包括在平台的外周缘从顶部表面11向上延伸的边缘部分12。边缘部分可以足够高,以包围在横向侧面上设置在平台上的底垫并且形成突出边沿,从而形成防止新生儿在平台的边缘上滚动的物理屏障。在平台的相对横向侧面上,不存在向上的边缘部分,即在边缘部分中存在开口或间隙14,其形成至顶部表面11的更方便横向入口,例如以便使手动放置至顶部表面和从顶部表面抬起新生儿对于新生儿护理员来说更方便。

如图4a至图4f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复苏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不同视图中,复苏装置可以邻近床放置,在床上新生儿的母亲可以由位于母亲产道上方的新生儿支撑装置10支撑。在整个文件中使用措辞产道可以理解为是指阴道口(即阴道开口)或者剖腹产导致的腹部开口(母亲已经通过剖腹产分娩的情况下)。在这两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新生儿支撑装置10可以适当地定位在产道上方或附近,以支撑紧邻母亲的新生儿,同时允许在脐带仍然完整的情况下将复苏支撑递送至新生儿。根据该实施例的复苏装置1包括竖直支架2,该竖直支架在下端设置有从竖直支架2横向延伸的基板4。在基板下方设置有一对滚子(例如脚轮),通过这对滚子,复苏装置1可以在地板或地面上运输。

在竖直支架2的顶端,第一臂6从支架2横向延伸,该第一臂6外端处经由诸如枢轴或铰链的旋转设备31耦接至承载体7,例如,承载加热设备30的承载棒、杆或轨道。加热设备30(例如用于提供热辐射的灯具和加热灯)可以例如经由孔眼32或者允许加热装置沿着承载体7移动的任何其它合适耦接设备沿着承载体7轴向可移动地耦接。可以在承载轨道7的自由外端处设置阻挡设备或止动设备(未示出),以防止加热设备30从轨道掉出。加热设备在轨道上的特定定位可以由用户(例如新生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专科住院医生、护士或其它相关人员)随时调整,其通过在加热设备30上施加相对简单的拉力或推力为新生儿提供支撑,例如用手。

第一臂6与承载体7之间的枢轴或铰链31使得第一臂6与承载体7之间能够相互旋转,以便允许加热设备30更准确地定位在复苏装置1的新生儿支撑装置10上方。

新生儿支撑装置10经由监测器20和例如枢轴或铰链的进一步旋转设备21连接至复苏装置1的第二臂8,第二臂8在第一臂6与基板4之间在一定高度从支架2横向延伸。第二臂8可以沿着竖直支架2在竖直高度方向上移动,以允许调整承载监测器20和新生儿支撑装置10的第二臂的高度。

进一步的旋转设备21允许相对于第二臂8调整监测器20,使得监测器可以按照新生儿护理员的需要或期望定位和/或定向。特别地,监测器20可以紧邻新生儿的母亲被支撑其上的床的边缘而定位,从而允许在给予新生儿护理时监测器处于新生儿护理员的视线中,使得护理员可以查看或观察监测器上显示的数据,而无需离开支撑平台和新生儿。进一步的旋转设备21优选地包括枢轴或铰链,更优选地是球枢轴(例如球窝接头),其允许监测器20相对于第二臂8在多个方向上自由移动。枢轴或铰链21可以是手动操作的,以便由给予新生儿支撑的新生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专科住院医生、护士或其它相关人员相对于复苏装置1的其它部分快速调整监测器20和新生儿支撑装置10。为此可以设置合适的抓持设备用于手动控制枢轴或铰链21,该抓持设备优选地是清晰可见的并且允许使用相对较小的力容易地调节枢轴或铰链21。

新生儿支撑装置10包括用于承载新生儿的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可以相对于监测器20移动,以允许调节支撑平台与监测器20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此,支撑平台是可引导的或者可以沿着新生儿支撑装置10的导轨(例如从监测器20延伸的棒、杆或轨道)滑动。

替代地,支撑平台可以固定地耦接至从监测器20延伸的伸缩棒、杆或轨道。

为了清楚和简要描述的目的,特征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其相同或分开的方面和优选实施例的一部分,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包括具有全部或部分所描述特征的组合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