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0346发布日期:2018-09-29 04:1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有一种内窥镜处置器具,其在贯穿于内窥镜的通道内的护套的顶端具备利用线进行开闭的钳子部,并且,将经由护套内的流路引导来的液体从向钳子的侧方偏移地配置的送液管腔朝向目标部位输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44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想要改变钳子部对目标部位进行把持的方向的情况下,需要使钳子部与护套一起旋转。在这样的构造中,钳子部的旋转依赖于护套的旋转传递性能,因此存在难以使把持的方向与所期望的朝向相一致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现有文献1中,为了提高钳子部的旋转性能,也考虑设为能够使钳子部相对于护套相对旋转的构造。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因旋转方向而导致钳子片位于送液管腔的前方,从而妨碍输送的液体的流动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将钳子的位置维持为恒定一边稳定地改变钳子的把持的方向、并且即使使钳子部旋转而改变钳子片的开闭方向、钳子片也不会妨碍从送液管腔输送的液体的流动的内窥镜处置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处置器具,其中,该内窥镜处置器具包括:护套,其具有能够送液的管路,并能够向内窥镜的通道内插入;钳子部,其具备配置为自设于该护套的顶端的顶端罩突出的突出状态的一对钳子片和将该钳子片支承为能够开闭的支架;操作构件,其连接于该钳子片的基端,该操作构件通过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管路内沿长度方向前进而打开所述钳子片,且通过沿长度方向后退而关闭所述钳子片;以及流路形成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基端,该流路形成构件在所述护套的所述管路内的顶端附近配置为能够绕所述护套的中心轴线旋转,该流路形成构件具备凹部,该凹部相对于所述支架沿与所述钳子片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且向径向内侧凹陷,利用该凹部与所述顶端罩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送液孔。

根据本技术方案,在将护套向内窥镜的通道内插入,使自设于护套的顶端的顶端罩突出的钳子部从内窥镜的顶端突出的状态下,通过在护套的基端侧操作操作构件,能够使钳子部的一对钳子片开闭,处置目标部位。在经由设于护套的管路从护套的基端侧供给液体时,液体自利用设于流路形成构件的凹部与顶端罩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的送液孔朝向前方的目标部位输送。

在该情况下,若在护套的顶端使流路形成构件绕护套的中心轴线旋转,则固定于流路形成构件的支架和将支架支承为能够开闭的钳子片也绕护套的中心轴线旋转。由此,将顶端罩作为引导件使钳子片旋转,因此能够一边将钳子片的位置维持为恒定一边稳定地变更钳子片的开闭方向。

另外,在该情况下,凹部相对于将钳子片支承为能够开闭的支架沿与钳子片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因此不会因钳子片的开闭动作而妨碍钳子片,能够将液体向前方输送。由此,在打开钳子片而把持目标部位之前,输送的液体也不会被钳子片妨碍,因此能够高效地清洗目标部位的血液等体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凹部设于在与所述钳子片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所述支架的两侧。

通过像这样做,能够将液体从形成于隔着支架的两侧的送液孔朝向前方的目标部位输送。能够使利用送液而施加于护套的力相对于护套的中心轴线均等而在送液时使护套稳定。另外,即使来自一送液孔的送液被前方的障碍物阻碍,也能够利用从另一送液孔输送来的液体进行清洗等。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钳子片和所述操作构件由能够流过高频电流的导电性材料构成。

通过像这样做,能够利用经由操作构件供给来的高频电流将钳子部作为高频刀使用。能够保持将内窥镜处置器具相对于内窥镜的通道插入的状态地对基于钳子部的伴有把持的处置、利用送液进行的清洗、局部注射或者基于高频刀的伴有切断的处置进行切换。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钳子片的所述开闭方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支架的所述开闭方向的宽度尺寸小。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钳子片的与所述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支架的与所述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小。

通过像这样做,能够增大钳子部的高频电流的密度,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断作业。另外,妨碍输送的液体的方向的情况也会消失。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一边将钳子和送液孔的相对位置维持为恒定一边稳定地变更钳子的把持的方向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顶端部分放大并省略局部地进行表示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将图1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钳子片关闭的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图1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钳子片打开的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与钳子片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内窥镜处置器具所具备的流路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主视图。

图7是图3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使图7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钳子部绕护套的中心轴线旋转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设于图1的内窥镜处置器具的护套内的抵靠部、流路形成构件以及线的关系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在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例如是经由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通道将顶端向体内导入的处置器具,如图1所示,包括:护套2,其形成为能够插入到通道内的细长的圆筒状,且具有挠性;钳子部3,其具有在从该护套2的顶端开口突出的状态下配置的一对钳子片3a;操作部4,其通过在护套2的基端侧推拉而使钳子片3a进行开闭动作;线4f、操作构件4d,其将由该操作部4产生的张力传递至钳子片3a;以及送液部件5,其经由由护套2的内孔构成的流路(管路)2a从后述的顶端罩30的顶端输送液体。

护套2包括护套主体20和固定于该护套主体20的顶端的顶端罩30。护套主体20包括内径比线4f的直径大的线圈护套21以及包覆该线圈护套21的外表面的圆筒状的树脂护套22。

顶端罩30是金属等硬质的构件,形成为外径与树脂护套22的外径大致相同。

另外,在顶端罩30的顶端设有沿径向内侧延伸并使流路2a的口径缩小的凸缘状部2b。在顶端罩30的内表面,在自凸缘状部2b向基端隔开预定间隔的位置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抵靠部2c。

如图2和图3所示,钳子部3具备利用摆动轴3b将一对钳子片3a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支架3c。一对钳子片3a经由设于其基端侧的连杆机构6连接于操作构件4d。由此,在将操作构件4d向基端侧牵引(使操作构件4d后退)时,如图2所示,在操作构件4d的张力的作用下,一对钳子片3a向关闭的方向绕摆动轴3b摆动,在将操作构件4d向顶端侧推出(使操作构件4d前进)时,如图3所示,一对钳子片3a向打开的方向绕摆动轴3b摆动。

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的宽度尺寸和与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均设定为比支架3c小。

如图5所示,在钳子部3的支架3c的基端一体地固定具有供操作构件4d贯穿的中央孔(贯通孔)7a的流路形成构件7。流路形成构件7具备凹部7b,该凹部7b形成为具有比顶端罩30的内径小一些且比凸缘状部2b的内径大的直径尺寸的圆板状,并且,在隔着中央孔7a的两侧凹陷至比凸缘状部2b的内径足够小的径向位置。支架3c和流路形成构件7只要一体地旋转,就也可以分别由独立个体构成,并利用熔接或者粘接等固定。

凹部7b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将流路形成构件7的外周面以与中央孔7a的轴线平行的两个平面切割而成的形状。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凹部7b配置于在与支承于支架3c的一对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支架3c的两侧位置。由此,由顶端罩30的内周面和凹部7b之间的间隙构成将在护套2内引导来的液体向前方输送的第2送液孔8(在图6~图8中用剖面线表示的部分)。

如图9所示,抵靠部2c的整周突出至比流路形成构件7的最大径小且比凹部7b大的径向位置。

而且,流路形成构件7具有比凸缘状部2b与抵靠部2c之间的间隔尺寸小一些的厚度尺寸,配置于夹在凸缘状部2b与抵靠部2c之间的位置。由此,流路形成构件7设置为能够绕护套2的中心轴线旋转。

如图2~图4所示,操作构件4d具备能够贯穿流路形成构件7的中央孔7a的小径部4d1和配置于比该小径部4d1靠基端侧的位置且外径尺寸比中央孔7a的外径尺寸大的大径部4d2。由此,利用操作构件4d的小径部4d1与中央孔7a之间的间隙构成第1送液孔9。而且,在操作构件4d前进时,如图3所示,操作构件4d的大径部4d2抵靠于流路形成构件7的基端面而堵塞第1送液孔9,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4所示,在操作构件4d后退时,大径部4d2与流路形成构件7的基端面分开,第1送液孔9开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构件4d、连杆机构6、钳子片3a、线圈护套21、顶端罩30、支架3c以及流路形成构件7由能够流过高频电流的导电性材料构成。

操作部4包括:具有安装于护套2的基端侧的手指勾挂孔4a的把手4b、和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该把手4b沿护套2的长度轴线方向移动的可动部4c。图中的附图标记4e是设于可动部4c的手指勾挂孔。

若使可动部4c相对于把手4b向顶端侧移动,则按压力经由操作构件4d向连杆机构6传递,利用连杆机构6的动作将钳子片3a打开。另外,若使可动部4c相对于把手4b向基端侧移动,则牵引力经由操作构件4d向连杆机构6传递,利用连杆机构6的动作将钳子片3a关闭。

在线4f的基端侧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能够经由操作构件4d向钳子片3a供给高频电流。

在把手4b设有与护套2的流路2a相连通的连接口10。

送液部件5是连接于连接口10的注射器或者泵等,能够利用送液部件5的动作将生理食盐水这样的液体向护套2的流路2a送入。

接下来,说明像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作用。

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进行经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操作操作部4,如图2所示,在将钳子片3a关闭的状态下,经由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通道将护套2从顶端侧逐渐向体内导入,使护套2的顶端自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突出。

由此,配置于护套2的顶端的钳子片3a进入内窥镜的视野,因此操作者一边利用监视器确认由内窥镜获取的图像一边进行处置。通过在将钳子片3a关闭的状态下经由操作构件4d供给高频电流,从而能够将钳子片3a作为高频刀使用。

关于使用了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的经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沿着手法的流程进行说明,如以下所述。

最初,将关闭状态的钳子片3a刺入在显示于监视器的内窥镜图像中被认为是应切除的病变的部位的粘膜下层,利用送液部件5注入生理食盐水等液体,使病变部位隆起。

此时,钳子片3a关闭,因此如图2和图4所示,操作构件4d的大径部4d2使第1送液孔9开放,在线圈护套21的流路2a内引导至顶端的液体从第1送液孔9和第2送液孔8这两者向前方输送。由此,能够扩大流路2a的截面积,能够输送大流量的液体。另外,在使用透明质酸这样的粘性较高的液体作为用于使病变部位隆起的液体的情况下,存在通过将流路2a的截面积确保为较大而能够使送液变容易这样的优点。

接下来,使用关闭状态的钳子片3a作为高频刀,在病变部位的周围的粘膜的局部进行对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开孔的初始切开。

然后,将关闭状态的钳子片3a向在初始切开中形成的孔内插入,一边经由操作构件4d向钳子片3a供给高频电流,一边使钳子片a沿与长度轴线交叉的预定的切开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切除病变部位的周围的粘膜。

另外,在将病变部位的周围的粘膜切开之际发生了出血的情况下,使送液部件5动作,向线圈护套21的流路2a内供给液体,对出血进行清洗而明确出血的部位,能够容易进行止血的处置。

然后,在进行去除切开了的粘膜等处置时,操作者通过使可动部4c相对于操作部4的把手4b向顶端侧移动,将按压力经由操作构件4d向连杆机构6供给,使一对钳子片3a向打开的方向摆动。而且,通过对操作构件4d施加扭转力,使流路形成构件7、支架3c以及钳子片3a相对于护套2绕护套2的中心轴线旋转,能够调节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

在该情况下,钳子片3a在被顶端罩30支承着的状态下绕顶端罩30的中心轴线旋转,因此与连同内窥镜处置器具1一起旋转的情况相比较,存在如下这样的优点:钳子片3a的旋转动作被顶端罩30支承,不会使钳子片3a的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动,能够稳定地改变开闭方向。

而且,在钳子片3a配置于易于把持粘膜的开闭方向的时刻,通过使可动部4c相对于把手4b向基端侧移动,将牵引力经由操作构件4d向连杆机构6供给,使一对钳子片3a向关闭的方向摆动。由此,能够将粘膜把持于一对钳子片3a之间,从而进行去除等处置。

在该情况下,在利用钳子片3a把持粘膜时,在粘膜被血液等液体覆盖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利用内窥镜确认把持的位置,因此需要在该处置中也对粘膜进行清洗。因此,使送液部件5动作,经由线圈护套21的流路2a输送生理食盐水等液体。

在钳子片3a打开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操作构件4d前进而利用大径部4d2闭塞第1送液孔9,因此液体仅经由第2送液孔8向前方输送。通过使流路2a的截面积变小,能够增大输送的液体的速度。

另外,第2送液孔8由流路形成构件7的凹部7b与顶端罩3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凹部7b配置于在与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支架3c的位置,因此从第2送液孔8输送来的液体不会被打开状态的钳子片3a阻碍,而能笔直地向前方输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清洗目标部位的液体。

而且,流路形成构件7固定于支架3c,因此凹部7b的位置始终配置于在与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支架3c的位置,存在如下这样的优点:如图8所示,即使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改变,也能够将从第2送液孔8输送来的液体笔直地向前方输送。

由此,保持为了把持粘膜而打开钳子片3a的待机状态,输送液体而清洗粘膜,从而能够利用钳子片3a立即把持已确认的粘膜。

另外,利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将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的宽度尺寸和与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构成为均小于支架3c的宽度尺寸。因而,在将钳子片3a关闭的状态下,钳子片3a除了不会妨碍从第2送液孔8输送来的液体,还存在能够使供给来的高频电流的电流密度在钳子片3a的位置较高、能够提高作为高频刀使用时的切开的效率这样的优点。

另外,像这样,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能够将钳子片3a作为高频刀和把持钳子使用,并且,在将钳子片3a关闭的状态和打开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均能够向前方输送液体而为了进行清洗或者局部注射来使用。因而,在上述的经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中,也存在无需相对于内窥镜的通道插拔多个处置器具,能够在保持将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插入的状态下从最初直到最后进行处置这样的优点。

另外,像这样,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置器具1,能够将第2送液孔8配置于比钳子部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使钳子片3a不对送液发生干涉。由此,与仅是第1送液孔9的情况相比,无需使钳子部3的大小变大至所需程度以上就能够确保充分的送液量,因此也具有向内窥镜通道和患者体内插入的插入性也较佳这样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钳子片3a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支架3c地将第2送液孔8设于两侧,但也可以代替于此,仅设于任一侧。

另外,构成第2送液孔8的凹部7b的形状不仅能够采用利用平面切割圆板状的流路形成构件7的外周面而成的形状,也能够采用其他的任意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处置器具;

2:护套;

2a:流路(管路);

3:钳子部;

3a:钳子片;

3c:支架;

4d:操作构件;

7:流路形成构件;

7b:凹部;

8:第2送液孔(送液孔);

9:第1送液孔(送液孔);

30:顶端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