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种植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03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牙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种植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牙科植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种植体系统。



背景技术:

牙科种植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可,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种植成功率高的牙种植体越来越受到牙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然而,种植失败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很多牙种植体失败情况都发生在术后2~4周内,这是在骨形成过程中,在初始稳定性到继发稳定性的过渡阶段内出现的关键低谷(如图1所示,即线3中的稳定性低谷A点)所导致的。

这里,初始稳定性为种植初期牙种植体表面接触的旧骨细胞量,由患者骨量、种植间隙等因素决定。

继发稳定性为后期牙种植体周围的新骨细胞量,由细菌感染状况、种植体表面形貌、种植体对骨细胞的压力等因素决定。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牙种植体表面形成等螺距等粗糙度的外螺纹部。

参图1,随着周期的延续,牙种植体表面接触的旧骨细胞逐渐坏死,旧骨细胞量逐渐减少,初始稳定性(即图1中线1)逐渐下降,但由于患者骨量、种植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初始稳定性下降较快。

而随着新骨的生长,继发稳定性(即图1中的线2)逐渐升高,但由于细菌感染状况、种植体表面形貌、种植体对骨细胞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继发稳定性升高较慢。

牙种植体的整体稳定性(即图1中的线3)由初始稳定性及继发稳定性综合决定,现有技术中,整体稳定性会出现较低的稳定性低谷(即图1中的A点),这会严重影响牙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种植体及具有其的牙种植体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种植体,所述牙种植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包括第一外螺纹部及第二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的螺距,当所述牙种植体植入牙槽骨时,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对应松质骨层,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对应皮质骨层。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螺纹部的螺距呈渐变趋势,且整个外螺纹部的螺距差值范围δ为0mm<δ≤0.2m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的粗糙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牙种植体的外表面还包括平滑部,所述平滑部位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远离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一侧,且当所述牙种植体植入牙槽骨时,所述平滑部对应牙龈层。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滑部的粗糙度小于所述外螺纹部的粗糙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种植体,所述牙种植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随着所述牙种植体植入牙槽骨,所述牙种植体受到的种植力变化趋势依次包括第一增长趋势及第二增长趋势,所述第二增长趋势的增长幅度大于所述第一增长趋势的增长幅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螺纹部包括第一外螺纹部及第二外螺纹部,当所述第一外螺纹部植入所述牙槽骨时,所述牙种植体受到的种植力变化趋势为第一增长趋势,而后当所述第二外螺纹部植入所述牙槽骨时,所述牙种植体受到的种植力变化趋势为第二增长趋势。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的螺距,当所述牙种植体植入牙槽骨时,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对应松质骨层,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对应皮质骨层。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螺牙牙厚小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的螺牙牙厚,当所述牙种植体植入牙槽骨时,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对应松质骨层,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对应皮质骨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种植体系统,包括:

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牙种植体,其固定于牙槽骨内,且所述牙种植体具有第一内腔;

基台,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内,另一端用于连接义齿,且所述基台具有第二内腔;

中央螺栓,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二端限位于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中央螺栓用于连接所述牙种植体及所述基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螺距较大的第一外螺纹部先通过皮质骨层再通过松质骨层,种植力稳步增加,而后当第二外螺纹部通过皮质骨层时,由于此时第二外螺纹部的螺距较小,第二外螺纹部与皮质骨层之间的作用力较大,相较于等螺距的牙种植体,此时变螺距的牙种植体的种植力会急速增加,牙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接触间隙减小,从而有效提高了初始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牙种植体稳定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种植体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种植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螺距牙种植体的种植力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种植体稳定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种植体系统,参图2,牙种植体系统包括牙种植体100、基台200及中央螺栓300。

牙种植体100固定于牙槽骨内,且所述牙种植体100具有第一内腔S1。

这里,牙种植体100为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或为骨水平种植体,形状为柱状或根状,本实施方式的牙种植体100的端部大致为等直径的圆柱状结构。

基台20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S1内,另一端用于连接义齿,且所述基台200具有第二内腔S2。

中央螺栓3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01及第二端302,所述第一端301限位于所述第一内腔S1内,所述第二端302限位于所述第二内腔S2内,所述中央螺栓300用于连接所述牙种植体100及所述基台200。

参图3及图4,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牙种植体100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10,随着所述牙种植体10植入牙槽骨,所述牙种植体100受到的种植力变化趋势(图4中实线)依次包括第一增长趋势P1及第二增长趋势P2,所述第二增长趋势P2的增长幅度大于所述第一增长趋势P1的增长幅度。

这里,种植前在牙槽骨种植窝内用丝锥攻丝,而后将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内,初期种植力稳步增加(即第一增长趋势P1),而后牙种植体100的种植力会急速增加(即第二增长趋势P2),牙种植体100与牙槽骨之间的接触间隙逐渐减小,从而有效提高了初始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外螺纹部10包括第一外螺纹部10a及第二外螺纹部10b,当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植入所述牙槽骨时,所述牙种植体100受到的种植力变化趋势为第一增长趋势P1,而后当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植入所述牙槽骨时,所述牙种植体100受到的种植力变化趋势为第二增长趋势P2。

上述牙种植体100种植力变化趋势的形成与牙种植体100外螺纹部10的结构有关。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距,当所述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时,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对应松质骨层40,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对应皮质骨层50,本实施例通过外螺纹部10的螺距的变化来实现牙种植体100种植力的变化。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牙牙厚小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牙牙厚,当所述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时,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对应松质骨层40,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对应皮质骨层50, 本实施例通过外螺纹部10的螺牙牙厚的变化来实现牙种植体100种植力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牙种植体100的形态不以上述变螺距、变螺牙牙厚为限,牙种植体100也可为其他形态。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距大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距,同时,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牙牙厚小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牙牙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下面,以牙种植体100为变螺距牙种植体为例做详细说明。

继续参图3及图4,在本示例中,牙种植体100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10,所述外螺纹部10包括第一外螺纹部10a及第二外螺纹部10b,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距,当所述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时,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对应松质骨层40,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对应皮质骨层50。

也就是说,第一外螺纹部10a位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远端,当将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时,第一外螺纹部10a优先接触牙槽骨,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距大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距。

这里,结合图4,图4中的实线对应变螺距牙种植体的种植力变化,虚线对应等螺距牙种植体的种植力变化。

种植前在牙槽骨种植窝内用丝锥攻丝,而后将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内,螺距较大的第一外螺纹部10a先通过皮质骨层50再通过松质骨层40,种植力稳步增加,而后当第二外螺纹部10b通过皮质骨层50时,由于此时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距较小,第二外螺纹部10b与皮质骨层50之间的作用力较大,相较于等螺距的牙种植体(参图4中的虚线),此时变螺距的牙种植体100的种植力会急速增加,牙种植体100与牙槽骨之间的接触间隙减小,从而有效提高了初始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螺纹部10的螺距呈渐变趋势,即外螺纹部10的螺距由远端朝向近端逐渐递减,且整个外螺纹部10的螺距差值范围δ为0mm<δ≤0.2mm。

也就是说,整个外螺纹部10的最大螺距与最小螺距之间的差值的范围δ为0mm<δ≤0.2mm。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牙种植体100的外表面还包括平滑部10c,所述平滑部10c位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远离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的一侧,且当所述牙种植体100植入牙槽骨时,所述平滑部10c对应牙龈层60。

平滑部10c上未设置螺纹,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的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的粗糙度。

这里,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0a及所述第二外螺纹部10b均可由SLA(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喷砂-大颗粒-酸蚀)表面处理工艺成型,其中,第一外螺纹部10a为粗化SLA表面处理段,第二外螺纹部10b为半粗化SLA表面处理段,第一外螺纹部10a的粗糙度大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粗糙度。

平滑部10c的粗糙度小于所述外螺纹部10的粗糙度,平滑部10c的粗糙度设置为Ra0.2,但不以此为限。

这里,平滑部10c的粗糙度较小,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而第二外螺纹部10b的粗糙度小于第一外螺纹部10a的粗糙度,第二外螺纹部10b成为第二道细菌屏障,降低由于细菌滋生而存在骨吸收的风险。

另外,皮质骨层50骨细胞致密,松质骨层40的骨细胞呈海绵状,松质骨层40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的骨质相互交织而成。

也就是说,皮质骨层50骨密度较大,松质骨层40骨密度较小,第一外螺纹部10a及第二外螺纹部10b不同粗糙度的设计正好对应不同牙槽骨区域的骨密度,更符合骨-牙种植体接触特性,特别是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外螺纹部10a处的骨沉积速度,加快了继发稳定性的到来。

结合图5,以等螺距等粗糙度的牙种植体与本示例的变螺距变粗糙度的牙种植体相比较做说明,等螺距等粗糙度的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继发稳定性及整体稳定性由虚线表示,变螺距变粗糙度的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继发稳定性及整体稳定性由实线表示。

其中,线1、线2、线3分别表示等螺距等粗糙度的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继发稳定性及整体稳定性,线4、线5、线6分别表示变螺距变粗糙度的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继发稳定性及整体稳定性。

等螺距等粗糙度的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继发稳定性及整体稳定性(线1、线2、线3)的说明可以参考背景技术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示例的变螺距变粗糙度的牙种植体100的第一外螺纹部10a的螺距大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螺距,相较于等螺距的牙种植体(即图5中的线1),本示例的牙种植体100的初始稳定性(即图5中的线4)在整个周期的初期阶段就相对较高。

又由于本示例的变螺距变粗糙度的牙种植体100的第一外螺纹部10a的粗糙度大于第二外螺纹部10b的粗糙度,相较于等粗糙度的牙种植体(即图5中的线2),本示例的牙种植体100的继发稳定性(即图5中的线5)升高较快的时期出现在整个周期的初期阶段,即牙种植体100的继发稳定性的到来有很大的提前。

如此,综合本示例的变螺距变粗糙度的牙种植体100的初始稳定性及继发稳定性,整体稳定性(即图5中的线6)出现的稳定性低谷(即图5中的B点)也不会太低,也就是说,此时有效消灭了较低的稳定性低谷,大大提高了牙种植体100的整体稳定性,减小了手术风险。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